高职师德建设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

时间:2022-09-10 05:37:00

导语:高职师德建设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职师德建设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

摘要:师德建设在高职院校的发展中具有必要性与紧迫性,应从思想建设入手,分析高职师德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师德建设的相应对策,并辅之以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措施。

关键词:高职;师德建设;制度保障;对策

发展教育事业,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而师德建设又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高职院校要将学生培养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必须依靠一支敬业进取、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塑造高素质的教师群体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关系到一代青年乃至整个民族的道德素质。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对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进而提高整个国民素质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师德是指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品种、多规格的态势,这就要求高职教育改变过去人才培养规格单一的状况,使人才具有较强的知识基础、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新时期的高职教师师德具有政治性、开拓性、平等性、规范性等基本特征,从总体上讲,大部分教师爱岗敬业,乐于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自己的言行树立了高尚的师德风范。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受到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消极影响,高职师德也出现了一些另人担忧的下滑现象。

高职学校师德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加强师德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以德治校”观念的迫切需要在学校里,由于教师的地位和职责的特征,决定了教师在学校道德体系中处于首要的核心地位,决定了“以德治校”必须构筑起以师德为核心的学校道德体系,充分发挥师德的示范、辐射与教化作用。教师是高职院校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生力军,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师德建设。

加强师德建设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迫切需要近年来,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职称结构与年龄结构的断层现象已经基本消失,逐渐趋于合理,这是多年来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效,广大教师献身教育、殚精竭虑、无私奉献,为发展我国高职教育事业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为维护和发扬高尚的师德传统做出了不懈努力。然而,高职教师队伍中仍有少数人思想政治水平不高,道德品质与人格存在缺陷,业务能力不强,治学不严谨,特别是有些人学术风气不正、学术道德失范,严重损害了高职教师与学校的形象,给教育事业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对于保护教学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保持高职院校的创新能力与科技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师德建设是改进教风带动学风的迫切需要教师的教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教师中存在的对教学不负责任、应付了事,对学生漠不关心、教书不育人,对自我要求不严、不能为人师表等现象,必然会损害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现实迫切要求我们将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以师德建设为突破口,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师德建设促进教师教书育人责任感的增强,以良好的教风促进学生良好学风的形成。

高职师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校领导不够重视重教学、轻教育,未将师德建设放在重要议事日程上抓紧抓好,主要表现在:

没有单独制定师德教育方案;宣传发动不够广泛深入;师德教育的针对性不强,缺乏新意;师德建设形式单调,仅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教育,教师缺乏兴趣。

学术道德失范,学术腐败现象严重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队伍不断壮大,学术氛围空前活跃,取得了令人可喜的学术研究成果,教师为维护和发扬高职院校良好的学风和学术道德传统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必须清楚地看到,在学术研究工作中仍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教师缺乏严谨治学、求真务实的精神,表现为学术心态浮躁,侵占他人劳动成果,抄袭剽窃,请他人文章,署名不实,粗制滥造论文,弄虚作假等,这些行为和现象给高职院校带来了不良影响,严重污染了学术环境,影响了学术声誉,是一种严重的学术道德失范与学术腐败的现象。公务员之家

敬业意识淡薄,注重自身利益由于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部分教师过分看重个人利益,敬业精神不够。部分教师在从教过程中敷衍了事,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把教师工作仅仅当作一种稳定的谋生手段,而未看成是传承人类科学文化知识、传播崇高理想的一项崇高事业。不少教师淡薄了对学校发展前程的关注,过多地注重体现个性和自我价值,仅从切身利益上寻求自己的位置,吃苦精神、奉献意识、全局观、集体主义观念、纪律观念比较淡薄。有的教师不求甚解,不思进取,不悉心敬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创新缺乏探索兴趣。还有的教师过分看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物质利益的获取,教学中精神不集中,用心不到位,热衷于利用第二职业挣钱。也有的教师对科学研究急功近利,不愿从事基础理论研究,学术心态浮躁,根基不牢。示范作用欠缺,育人意识淡薄大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做事的能力,更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然而,有些教师师表意识淡薄,缺乏自尊自爱精神,自身素质与一个大学教师的行为准则相差甚远。有不少教师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给学生传授专业技术知识,帮助他们掌握就业一技之长,因此只满足于课堂教学,认为对于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与身心素质培养是学校领导和政工干部的事,与己无关。有些教师因自身缺乏师德修养,师表意识淡薄,难以起到表率作用。有的教师纪律观念差,上课迟到早退,随意调课,考试送“感情分”、“礼物分”,甚至将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带进课堂,不注意自己言论的导向性。有些教师重言传轻身教,在对学生说教时,自己却不能身体力行。

精力投入不够,功利主义思想比较严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趋利原则的影响,部分教师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趋向实际,崇尚个人主义,价值标准注重实用,行为选择偏向实惠。有些教师视教学为副业,把大量精力用于社会兼职及一些商业性活动,无心钻研业务,备课不认真,教案缺乏新意,甚至连教案也不写。

加强与改进高职师德建设的措施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开展师德建设,一要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二要完善师德建设的保障体系与监督机制,三要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对教师师德观念的影响。具体而言,高职院校的师德建设工作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对师德的认识师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是师德建设的主体,必须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教育,深入开展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讨论,使教师树立起全新的教育观与人才质量观,这样,师德建设才能成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动,才能提高教师对师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提高热爱学生、服务学生的意识,提高团结协作意识,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与思想素质,自觉增强历史使命感与工作责任心。

健全机制,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使师德建设落到实处在规范教师的教育行为上,要强调制度化建设,依法执教,要根据《教育法》、《教师法》、《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规制定教师管理的规章制度,规范约束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实现依法执教。

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教师要具备以事业为重,以学生为本的宽阔胸怀,在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感受实现人生价值的崇高境界,将幸福与快乐寄托于对教师职业的高度热爱和为实现教育目标而付出的艰苦劳动创造之中。发扬奉献精神,就是要求教师充分发掘自身的潜能,矢志于教育事业,严谨治学,勇于创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与完善自己,使自己步入更加崇高的人生境界。

营造良好的师德建设氛围加强师德建设不但要对教师提出要求,而且要帮助教师创造达到这些要求所必备的条件,这就需要学校从教师工作和生活的实际出发,关注教师的利益要求,将教师的需要和冷暖放在心中,关心、理解、体贴教师,将思想道德建设寓于多做实事,为教师创造“多用武之地、少后顾之忧”环境的实际工作中,通过细心、周到、优质、高效的各种服务,创造良好的师德建设氛围,增强师德建设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大力提高教师的生活待遇,为师德建设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建立健全师德评估与制约机制师德建设要取得实效,必须有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进行师德考核不仅要掌握教师的师德状况,而且要形成一种竞争与激励机制,保证师德建设取得实效。应转变考核观念,逐步完善师德考核制度,使师德考核切实起到竞争激励的作用。一是应从短期考核(年度考核)向长期动态的考核转变,良好师德是在长期的道德实践中形成的,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二是应从以行政管理部门为主的考核向以学生为主的考核转变,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其一言一行无不在学生的监督下,师德建设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因此,教师的师德究竟如何,广大学生最有发言权。

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高职院校的师德建设应以思想建设为主,同时必须建立相应的机制与措施作为制度保障。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研究高职教育的教学规律,不断丰富师德建设的内涵,积极探索师德建设的新途径,才能使高职院校的师德建设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褚福银.论师德[J].淮海职业教育,2002,(4).

[2]杨蓉.重塑大学教师的人文精神[N].中国教育报,2000-12-21:(4).

[3]盛光辉.师德建设需要综合治理[J].大地,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