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师德建设为核心加强队伍建设分析论文

时间:2022-09-10 04:04:00

导语:以师德建设为核心加强队伍建设分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以师德建设为核心加强队伍建设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职业道德高校教师师德建设

论文摘要:国家发展要以教育为基石,高校要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以师德建设为核心。本文首先介绍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其次论述了高校教师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最后提出高校加强师德建设的几点建议。

国家发展要以教育为基石,高等学校是培养祖国建设者的摇篮。众所周知,现代高校具有三大使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这就要求高校要有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原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4年全国师德论坛讲了三个非常重要的观点:百年大计,教育为根本;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教育的本质不仅仅是知识再生产,同时也要促进社会文明的大发展。教师德性乃是教师教育实践的内在基础与支撑,从这个意义上说,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随着时代与教育的发展,师德将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

近年来,随着高校本科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高校也不断引进一大批具有高学历、科研能力强的青年教师。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现有教职员工2200余人,其中30岁至45岁之间的青年教师占全校教师的85%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全校专任教师的37%左右,这些高层次人才的引入对高校自身发展和民族教育事业发展都十分必要,他们精力充沛,吸收新科技知识快,创新能力强,这对高校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但是,这些高层次教师对如何以最好的教学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观、事业观等却没有任何经验,这些都关系着学生的社会素质培养。因此,对高校教师的师德培养,关系着我国今后的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从事教育职业的人从思想到行为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师德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规范的总和,是教师在所从事的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工作效果的反映。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道德品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事物的看法和品质的培养,而这种影响是无形的、潜在的、长期的,是任何其他形式的教育无法取代的一种教育力量。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渊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创新能力的高校教师会对学生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二、高校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1.具有敬业精神

具有敬业精神,是高校教师对教师职业应持的基本态度。作为道德的引路人,品行的示范者,高校教师应具有强烈的敬业意识和忠诚自己本职工作的事业心、责任心,做到言传身教、行为世范。具有敬业精神的教师要时刻牢记自己身上肩负着科学教育、道德教育、社会教育的使命感。教师必须坚定教育信念,把培养教育每一个学生,使之成为社会有用人才作为自己神圣的职责。教师应该以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为荣,立足本职,甘为人梯,追求献身教育事业的崇高思想境界。

2.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

大学是传授知识和创造知识的地方,教师没有学问就会误人子弟,而误人子弟本身就是最不道德的行为,这是涉及师德问题的根本和基础。大学教师最基本的入行条件就是要有相当的学术造诣,这是关于“师德”的最重要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文化知识的快速发展,教师的一生都应处于不断的学习和完善之中,要勤奋学习,不断追求新知识以吸收新成果、新理论,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现代的社会,高校教师仅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围绕教学搞科研,以科研促教学,带动学生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

3.要尊重、善待学生

高校教师要正确地看待学生,除了严格要求学生外,还要尊重、善待学生,通过一流的教学水平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高校大学生已经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所以对于他们的教育不应是简单地按照教师的指令去做,这样会限制、束缚学生的发展。高校教师要积极与学生进行智慧、情感、人格的交流,对学生充满信心和期望,善于去理解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宽容学生,并且有效地、积极地引导学生的发展。

4.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理念

作为知识的传播者,高校教师要不断学习进取,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理念。现在高校大部分课程都使用多媒体上课,所以有些教师就把要讲的内容没有任何重点地全部罗列在Powerpoint中,在上课的时候照念一遍。这种上课方式根本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同学生做及时的交流。这种现象在许多高校都很普遍,而且大部分集中在刚入校的高学历青年教师当中。公务员之家

很多刚人校的教师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申报课题、写论文、搞科研上面,对备课的时间却十分吝啬。备好课是讲好课的前提,一堂课能否讲好,多半要取决于充分的备课,因此,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必然要求教师要悉心备课,一丝不苟。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都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教学理论和教师的认知能力和教学水平也是不断发展的,因此,教师备课不是一劳永逸的,还需要不断改进和设计教学模式,积极吸取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尽量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获取新知识。

三、高校要为师德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

1.思想教育

充分认识和贯彻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是每一名高校教师的基本职责。尤其是作为教师主体的广大专任教师,理应成为育人的主力军和立德树人的示范者。首先,高校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履行“遵纪守法、教育教学、思想教育、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权益和提高水平”的义务,做到依法治国、依法治校。其次,高校要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理论引导教师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高校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等先进事迹的讲座及新教师的岗前培训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教师坚持求真务实、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模范遵守学术道德,潜心钻研,严谨笃学,培养热爱学习、终身学习和不断进取的敬业意识。第三,教育高校教师正确处理好师德、教学和科研三者的关系,做人、做事、做学问并举,勇于承担教学第一线的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搞好科学研究。

2.加强培训

目前高校引进的高学历青年教师大都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活跃的创新思维,但是,这些教师大部分以前没有教学工作经验,虽然自身知识渊博,却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技巧,因此并不能让学生充分学习所学的知识。

高校教师进校前要通过教育厅规定的岗前培训考试,考试合格后才可以任教。各高校除了岗前培训外,还要加强教学艺术与教学技能的培养,有计划地邀请一些不同学科、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教授做有关辅导讲座。通过这些培训,老教授们把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同新教师一起分享,达到共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同时,很多国内著名高校—直都采用“以老带新”的方法。每一个老教授都配备一名新教师作为助理,同学生一起听教授讲课,课后对学生进行课程辅导、上机指导、批改学生作业等等,这样新教师可以快速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每一个工作领域都有其特有的规则和要求,每一个新人门者都必须学习、继承和发展。尤其在教学工作中通过教书达到育人的目的,特别需要前辈的指引和点拨。

5.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要提高高校教师的师德水平,必须建立健全高校教师的监督机制。学校可以让职业道德建设T作小组或教学督导小组及时了解教师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同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结合起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对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严格监督。可以施行学生评价、督导评价、同行评价和管理部门评价等多种渠道的评价体系。对于存在各种教学质量问题的教师在教师职务聘任中实行“一票否决”制。中山大学存在一种“教学假”制度,即对学评教极差的教师暂停排课一个学年或一个学期,这是一种带有惩戒性质的硬性假期,实际上体现了学校对教师的关心和保护,是一种积极的帮助。教师可以利用这带薪的“教学假”反省—下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受学生尊重的好教师,或者通过培训、进修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或者与学生沟通了解自己需改进之处,或者听老教授上课、查找资料好好思考—下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

4.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

古人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说明环境对人的熏陶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首先是物质激励。当人的物质需求达不到基本的满足时,精神也不可能达到很高的思想境界。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管理部门应该做到按劳分配、优劳优酬,合理配置岗位津贴,对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有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定的物质奖励。

其次是精神激励。(1)积极创造条件,让教师积极参与到学校前景规划、学科专业建设等事业中来,用学校的发展提高教师的凝聚力。学校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可以采取教代会、座谈会等方式充分听取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献计献策,培养他们对学校发展具有一种责任感,从而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2)进一步搞好评选表彰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和集体的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对师德和教书育人成绩突出者,除了要予以表彰和奖励外,还要在教师职务评聘晋升等方面优先考虑。(3)高校要从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实际出发,时刻把教师的需要和冷暖放在心上,发自内心地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鼓励他们,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扰。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只有建设一支具有高尚师德的优秀教师队伍,才有可能培养出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能不辜负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的期望。师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广大教师和高校及教育部门的不断努力,不断研究和探索当代师德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以改革为动力,大力推进师德建设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