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近认知实践提升写作论文
时间:2022-05-18 11:10:00
导语:拉近认知实践提升写作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降低评价标准;把握练习原则,凸显作文教学的科学性;拓宽联系渠道。依托载体完成作文教学目标。提高学生作文能力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习作是对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等能力的整体反映、突出作文评价形式的多样性作文应从真实的角度人手、评价应从新的思路着眼、学生对作文互评互改、把握序列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把握主动性和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把握整体性和针对性相结合的原则、落实语言文字练习,消除语言积累贫乏的影响、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观察现实生活.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多方面开展活动.提供形象表达的机会,帮助学生提高表现能力等,具体请详见。
论文摘要:教师在习作指降低评价标准导中要重视语言表达的创造过程,遵循认知规律,拉近认知和实践的距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习作中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完成习作目标,提高语文综合素养。要把来源于生活素材中的闪光点发掘出来.打破传统作文评价模式对作文内容和思想性的高要求.在评价内容上以来源于生活、真实、通顺为基点.让学生实际体验作文和生活之间是同一事物的不同展现形式。要把作文的评价标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和学生的生活语言相结合.使学生在评语中受到情的感染、爱的激励、美的享受。经过这样的实践,学生在活动中能丰富自己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发展想象和创造能力,积累语言材料,在评价的多样性中得到提高,逐步写作文并写好作文,
关键词:作文教学作文评价练习原则作文能力
习作是对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等能力的整体反映.但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却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作文活动变成一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任务,使得学生怕写作文。当学生听到“作文”二字时想到的是“文”,而忽视的是“作”.在作文中不能正确熟悉“文”重视的是结果,“作”重视的是过程,出现套写、仿写、改头换面等追求结果的短视作文现象。所以,我们在习作指导中要重视语言表达的创造过程,遵循认知规律,拉近认知和实践的距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习作中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完成习作目标,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一、降低评价标准。
突出作文评价形式的多样性作文应从真实的角度人手.让学生把在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即使是生活中极其平常的事情也是学生熟悉生活的结果。让学生熟悉到作文就是生活内容的真实写照和心情的自然流露,解决作文无素材可用和怕作文的新问题。另外,要指导学生结合自己平时的语言表达实际,在叙述时要通顺清楚。叙述的过程是交代表达的重要环节,叙述通顺了才能为人所理解。叙述清楚了才能体现表达的效率和目标。只有把作文的评价标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和学生的生活语言相结合,用符合学生视觉的、切近学生生活的评价标准创造性地衡量和审阅学生的习作.我们才会有不同的发现。
因此.评价应从新的思路着眼。首先,把来源于生活素材中的闪光点发掘出来。打破传统作文评价模式对作文内容和思想性的高要求,克服用文学作品的标准评价学生作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思维发展的弊端。对不同学生要提出不同的习作要求,不同作文应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和目标,当一些学困生在用词的准确贴切、语句的通顺连贯、想象的大胆合理、内容的真实可信等某一方面有好的表现时都应予以表扬。
其次.在评价内容上以来源于生活、真实、通顺为基点,让学生实际体验作文和生活之间是同一事物的不同展现形式:生活是对人、物、情等方面直观零散的形象体现.作文是对人、物、情等方面具体概括的文字表达。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作文中只要达到一定目标,就应及时表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作文喜好。
最后.学生对作文互评互改.教师书写作文评语时的表达语气,也是作文评价方式改进的重要方面。依据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在评议中学习讨论,在评议中比较模拟,这是在群体学习中作文知识内化的过程,可帮助学生作文水平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也让学生体验作文评改中所带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享受到进步的喜悦和欢乐.从而产生积极的习作情趣和动力,激发表达欲望。教师在作文评语中充分体现激励功能和指导价值.可以让学生在激励中接近作文、爱作文,让学生在评语指导中澄清熟悉,明确自己作文中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应改正、哪些地方还需补充,使学生在评语中受到情的感染、爱的激励、美的享受,帮助学生在评价的多样性中得到提高,逐步会写作文、写好作文。
二、把握练习原则,凸显作文教学的科学性
1.把握序列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
序列性是解决作文教学中讲求通顺有序,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学的保证。应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把序列性的练习通过作文教学的目的性、层次性和循序性落实到实践操作中去。学生作文是生活实践和主观感受的反映,让源于生活的素材以更具体、更通顺的方式展现学生生活的多彩世界.宣泄生活中学生情感的需要。写作实践既是表达生活实践中的人、物、情的过程,又是学生作文能力的历练和再培养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要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发掘来自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但学生为什么对身边的事熟视无睹,总感觉到无话可说,无新内容可写呢?主要是他们没有学会观察生活,不会把序列性的观察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而序列性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就是让学生体验生活、观察生活、熟悉和表达生活.把作文的实践操作和生活实际的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拉近生活和作文之间的距离,让作文成为学生自由表达、自我宣泄的一部分。
2.把握主动性和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既是作文练习的对象,又是作文练习的主体。当学生感到作文是一种需要时,便会产生强烈的探求意识和心理倾向,并逐渐进入乐此不疲的境地,使作文成为学生内部的自觉行为。这种可贵的探索动机,会使学生自觉克服来自多方面的阻力和干扰,保证作文活动的深入和发展,让学生在指导教师主导功能的促使下,在特定的内容中自主命题,自由地书写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也可由教师设置新问题,引起学生各自的思索,唤起各自的潜在意识,触发想象,激发写作激情。让学生在创设的意境中自由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熟悉,达到一种想写的冲动.一种不吐为快的感受.进而进发出创造的火花,把自己经历的人、物表达得更加丰富多彩。这时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作文表达时的联想和想象是有创新和特色的。当然.也会出现一些不合规律的表达和想象,但只要教师指导得当,帮助学生树立起表达的自信心,让学生形成自主创新的心理品质,学生就能会作文、爱作文,这是获得作文成功的重要保障。
3.把握整体性和针对性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要提出整体性的要求,也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在题目设计和作文练习中力求带动全体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和进步。而每个学生又是作文教学的主体和作文实践的主体,教师要在有趣、愿写的基础上,通过作文指导,让学生独立、主动、创造性地开展作文练,用笔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可是在实际情况中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表达渴求等存在客观差异,教师在作文指导中还应分类设标,分别指导: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定不同的要求,帮助其个体进步和发展,逐步接近整体目标,促进班级学生整体作文水平的发展和个体作文水平的渐进性提高。
三、拓宽联系渠道。依托载体完成作文教学目标。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1.落实语言文字练习,消除语言积累贫乏的影响。
小学生作文难的根本原因是学生语言积累的贫乏.学生熟悉生活的能力、感受生活的水平都比较低。而学生语言的优化、丰富和积累是解决语言贫乏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习作水平的基本过程。教师必须重视源于生活的语言积淀和生活中间接语言载体(影视报刊)传达出的信息积累。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把积累的材料经过自己的理解和运用,在系统化、序列化的练习过程中.让学生获得的语言更扎实有效.运用语言的技巧和表达情感的方式更加灵活自如。还有在讲读课文时,要求学生重视名家名篇的积累,扩大阅读量,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文本。讲述课文内容。并在读和讲的过程中注重作者用得恰当的词、描写生动的句子,并予以内化和借鉴,将语言文字练习落实到位这样通过量的积累可达到质的飞跃,给学生的练笔提供可选用的素材和感悟的载体,让学生作文时有词可用。
2.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小学作文强调学生“能不拘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重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这就要在作文中打破传统的作文要求压抑学生个性和创造天赋的限制,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特征.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作文指导中尊重学生个性.张扬学生人格力量。当学生在感受情感、认知世界、了解社会的过程中接受到感知对象时,各自会有不同的感知感悟结果。这样.每个学生因感悟结果的不同,在尽情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时,会有感而发,一吐为快,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特征,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显示出自己的个性,从而使内容显得丰富多彩,布满童心、童真和童趣。
3.观察现实生活.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生活是作文的母体,只有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情等,才能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解决作文“言之无物”的新问题。在观察过程中要注重教给学生观察方法:要观察细致,有顺序,并调动多种感官,抓住事物特征,边观察边想象。并指导学生对同一事物进行不同角度的观察,逐渐积累感性材料,提炼写作素材。使观察到的事物成为作文基本题材,解决“写什么的新问题”。促进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4.多方面开展活动.提供形象表达的机会,帮助学生提高表现能力。
作文能力的提高.除了学生本身具有的语言积累和观察表达能力外,还应有一个实践体验和表现的过程。教师指导学生采取课文剧表演、办作文专栏、作文广播站、作文朗读比赛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作文喜好,让学生读作文、说作文、写作文,提高作文能力。另外,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中,打破校园限制,让他们去看看外面的出色世界。一是了解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表达他们的需求和愿望。或组织学生到就近的企业、果园、农场等进行观察和了解社会,积累写作素材。或走农村、入街道调查采访,写见闻感受。二是考察环境焦点新问题和名胜古迹等,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写作情感。另外,课文剧表演也是学生进行形象表达的极好机会。对一些可表演的课文,如《小马过河》、《丰碑》、《称象》等课文,教师可指导学生创造表演环境,进行课文剧表演。在表演中引导学生注重动作、语言、神态的形象表现。表演结束后,让学生把表演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就是一篇很实际、有内容的作文。因是学生亲身体验过的活动,又有表演后兴奋的心情体验,学生的演后表达也就轻易、真实、合理。
经过这样的实践,学生在活动中能丰富自己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发展想象和创造能力,积累语言材料.写作文也就感到轻易有趣。想写爱写了。经过演一篇新课文、写一点新内容、抒发一些新感受的实践活动.学生可在实践中亲身体验、真切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积累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习作水平.进而可实现习作目标,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 上一篇:有效教学提升大班学生成绩论文
- 下一篇:县工商局做大做强茶产业经验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