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师德建设论文
时间:2022-01-20 10:06:00
导语:教师师德建设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关爱、尊重教师,创设平等、和谐、向上的人文环境,为师德建设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人天然地具有爱与被爱的需要。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人的心里就会充满阳光和温暖,就会有安全感和自信。否则,就会产生孤独感与失落感,甚至会导致心理疾病。当然,作为成年人,对关爱的需求,不同于青少年学生,他们更看重的是领导对自己的关注、重视和培养,对自己存在价值的认可。这种关爱越多、越具体,就越能激发人向上、进取的信心和勇气以及在各方面完善自己的欲求。原北京市第五中学校长、特级教师吴昌顺老师因为老校长一句“留下当教师吧,教育事业太需要人”,从此就在学校扎下根。学校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老校长要求青年教师订出30年红专规划:10年奠定基础,成为合格教师;10年提高水平,成为优秀教师;10年形成特色,争取做一个教育教学的专家。吴校长用了五年时间,硬是在担任两个班汉语、文学课和一个班主任、从初一到高三的同时,业余攻读完北师大中文系本科专业的十几门课程。由于业绩突出,留校几年后,就被评为北京市社会主义建设青年积极分子。[2]134-136像这样关心青年教师成长,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培养,鼓励他们不断超越自我,不是一个学校的做法,而是不少学校的做法,而且,不只是对青年教师。尤其是学校的领导,对教师是一种尊重的态度,把他们真正看作是学校的主人,平等相待、关心激励,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成功创造良好的氛围。这一点在今天尤为重要。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教师之间竞争压力大,心理负担重,各种各样的困惑也会经常干扰他们。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更渴望得到学校的关注、关心、关爱与尊重,其迫切性大大超过以往的任何时候。如果学校的管理者,特别是学校的一把手,能够满足教师的这种心理需要,认真倾听他们的呼声,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那么,教师就会感到心情舒畅,进而对学校产生感情。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师德教育,才可能产生实效。反之,如果学校领导对教师要求多,尊重少;指责多,帮助少;埋怨多,支持少;使用多,培养少,就会使教师在这所学校工作变得纯属无奈,随时准备另谋出路。在这种氛围下,师德建设没有情感做基础,只能是一种行政命令。其结果只会是形式主义的教育,不可能产生实质性的成效。因此,师德建设成功的一个必要前提,就是教师所能感受到的平等、尊重、关爱、重视、和谐的良好氛围。此外,教育部在这次《通知》中明确提出:学校领导要言传身教,率先垂范。这也是搞好师德建设不可忽视的问题。只有学校领导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师德规范,教师才能学有榜样,做有典范;对于师德建设的开展,才会真正从内心予以认同。
二、引导教师认真实践,在做中培养师生情感,体悟职业价值
优秀教师都有一个人生准则,即不论自己是否喜欢这项工作,只要做就认真负责,就要做出成绩。因此,在长期的工作中,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他们始终非常敬业,认真负责地完成好每项工作。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得到的是学生的成长、学生对教师的喜爱和“向师性”的增强以及教师自己所感受到的一种与物质享受无法相比的情感体验。我曾听一位全国优秀班主任谈起她自己所经历的一件感人事例:一天,两位军人(这位老师的学生)敲开了她的家门。进屋后他们说:“明天我们就要上前线了,很难说能不能活着回来。所以,临走前我们来看看您,感谢您多年来对我们的帮助和教育。”说完后,两个人一起站了起来,给老师行了一个军礼。上前线后,他们在发给自己的手表的背后,刻上“想您”二字,并托人带给她。又过了一段时间,其中的一个军人再次来到这位老师的家,向老师倾诉着心里话:“到前线后我们商定,如果谁能活着回去,一定再向老师行个军礼。他光荣了。老师,我代表他再向您敬一个军礼。”学生在生命的关键时刻,仍然想着自己的老师,这份情感千金难买。一位优秀教师这样说:“我并不认为我们当教师的,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在为下一代而枯萎;相反,我觉得我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一堂生动、成功的课,犹如一曲美妙的旋律,一件精致的艺术品,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自己,都是一种愉悦,都是一种享受。”[3]听了这样的事例,我不仅被感动,而且我也在思考,什么样的老师会无愧地获得学生这种真实的情感?那些人在学校,心却在学校之外的教师,是不会获得这种情感的,只有那些甘于奉献、千方百计为学生的成长而努力奋斗着的教师,才会获得学生的爱戴。因此,引导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认真践行师德规范,努力做到“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就会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一旦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和信任,就会感受到无穷的力量,这种力量就会推动教师为了学生的成长,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从各个方面不断地去丰富和完善自己,使自己具有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对于教师来说,这个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当教师有了自我完善的愿望的时候,外在的师德要求很自然地就会成为一种内在的要求,它对于教师而言,已不是约束,而是追求的目标。任何一所学校的师德建设,如果没有教师希望不断提高自己的主动要求,其结果只会是一种走过场,而不会获得真正的成效。因此,如果说学校的领导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和满腔的热情对待教师,是搞好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前提,那么外在的师德要求转化为教师内在的需求,则是师德建设要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而这一根本问题的解决,只靠理论上的说明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教师在认真的实践中获得情感体验和升华以及对教师职业的价值认识,变被动地按照师德规范要求自己为主动地提高师德修养。师德建设不能一蹴而就,必须要符合人的认识发展规律,发挥教师的情感转变的作用,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激励教师确立目标,在理想的推动下,成就自我,奉献社会
师德建设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学生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教师获得全面发展,在事业上有所创造、有所作为,有所成功,为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换言之,进行师德建设,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境界,与教师的个人发展完全是一致的。教师的职业道德境界越高,“小我”与“大我”的结合程度就越高,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就越能体现出来,因此,其成功动力就越发强大和持久;其主体性和能动性以及个人潜力也就越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出来。总之,高尚的师德境界有助于教师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现任中国文化书院基础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的程鸿勋老师,曾在中学工作了30余年。他是一个对教育事业有着执着追求且爱思考、肯思考、善于思考的优秀教师。他从大学时代起,就决心做一个师德高尚、对教育事业有贡献的教师。从确立这个目标开始,程老师就思考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并且有了一个比较成熟可行的计划。在大学的最后两年,他利用一切机会充实、发展、完善自己;到中学工作以后,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志向,从敬业爱生开始,苦练教学基本功,同时,在钻研教材、钻研学生上下功夫,逐渐地在教书育人上取得了成绩。工作第二年学校就组织了程老师的公开课,后来他又被评为青年先进教师,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多年教书育人实践的基础上,程老师又给自己提出了开拓创新的师德目标,他要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在多年工作的基础上,他创新出一套“阶梯式教学法”,即指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方法,也是使学习成为人的终生行为习惯的方法。[4]比如,他把学生上课的状态分成五级:一级跟着上课;二级懂记上课;三级联想上课;四级多得上课;五级专论上课。如果学生的状态达不到上述水平,那应该是不入级,是零级,甚至是负级。老师把这个等级告诉学生,让学生对照检查自己处在什么等级上,根据自己现有的状况,制定升级的措施,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后来,程老师又把作业、学习情感等都分成目标层次,指导学生发挥主体性,自己去攀登。这个教学法获得了成功,并在很多省市进行交流和推广。从程老师身上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一个人追求的道德目标越高,其攀登的动力就越大,克服困难的决心就越强,持久力和坚韧力就越能发挥出来,因此,越有助于他在事业上获得成就。此外,成就事业也是教师的一种心理需要,而且是高层次的心理需要。它的满足关乎人的价值的创造和人在群体中的地位。所以,它对人具有较大的激励作用。学校要通过师德建设,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境界和对自身发展的要求,促进教师走向成功。为此,学校一方面要进行师德建设,引导教师认真学习和践行新的师德规范,激励教师向全国教育系统的模范教师,特别是抗震救灾英模教师学习,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自觉进行师德修养,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另一方面,要帮助每一位教师制订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和阶段性目标,终身学习,潜心钻研,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力争获得更大的发展。职业道德的提高,促进教师在各个方面迈向成功;而各个方面的成功,又使职业道德的提高落到实处。
四、帮助教师进行价值选择,在充满诱惑的环境中,心静身安,升华师德境界
就教师个体而言,在其职业道德形成和提高的过程中,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往往要经历很多的挫折。尤其是在今天,各种诱惑频繁出现,教育的理想与教育的成效不完全成正比,学生的向师性普遍降低,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内心经常会被各种矛盾所困扰,需要不断地对自己的价值选择进行判断,坚定自己的人生目标,这样,才可能抗拒各种外界的干扰,自觉地进行师德修养。因此,学校在进行师德建设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帮助教师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进而给自己的人生一个合适的定位,使之排除各种外界干扰,静心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境界。在这方面,特级教师、“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张思明老师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近些年来,张老师多次面临机会和诱惑的选择。他曾这样写道:“我常听到我的同学和已工作的学生这样的劝告:‘你怎么还在中学呀?也不赶紧换一些地方……’出国学习结束时,还有呆在国外学习和挣钱的机会;研究生毕业后,师大和一些教育科研单位也有意让我去那里工作。但我想重新选择也许会挣到‘大钱’或给我带来地位的升迁,但它仅仅是一种‘也许’。我现在有着实实在在的工作和事业,虽然它如此平凡、毫不显赫,但它却能给我人生的各种体验,给我看的见、摸的着的成果,让我有发挥才能的舞台和机会。我的事业的基础离不开中学、离不开北大附中。”[2]190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到,张老师之所以在金钱、地位的诱惑面前,能够做到心静如水,外物无以动其心,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在诱惑面前,始终保持着一种清醒的头脑,不断地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他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自己的价值应该体现在哪里。因此,坚定不移地朝着自己所期望的目标不懈努力,并且,做出了优异成绩。他不仅具备教师应有的基本职业道德,而且,有着很高的师德境界。有研究者曾这样说:“在我们的心目中,张思明老师几乎是完美无缺的。从他的个人品行、文化修养、知识结构到教育理念、教学艺术,都令我们充满敬佩;他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西方的现代化理念集于一身,而且完美融合,发扬光大。”[5]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人生追求,尤其是年轻教师,在他们踏入教师行列的那一刻,都会有对未来的憧憬,无论是在师德修养上,还是在业务素质与能力的提高上。但他们都面临着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即如何对待社会上的各种诱惑,如金钱、名利、地位乃至所谓的成功。这些诱惑实质上是利益的诱惑,表面上看,是人们难以抗拒的,但为什么一些优秀教师能够坚定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呢?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有着正确的价值观,即他们懂得什么是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什么是自己一生值得不懈追求的东西。有了这样一种价值取向,就能在各种诱惑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和一颗平常心,就不会仅仅跟着感觉走,跟着潮流走,而是坚定不移、脚踏实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得到锤炼,进而提升职业道德境界。
总之,学校的师德建设绝不单单是一个对教师的师德要求问题,它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仅就学校自身而言,领导能否通过自己的行动创设一个平等、温暖、和谐的校园环境并能以身作则,是能否搞好师德建设的前提;良好的师生情感、教师对职业价值的认同,是搞好师德建设的基础;教师对高尚师德境界和事业成功的追求,是搞好师德建设的推动力量;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搞好师德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除此之外,还需要有制度、政策等相应条件的保障。正如《通知》中所说:“《规范》不是对教师的全部道德行为和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不能取代学校的其他各项规章制度。”[1]实践表明,学校关于教育教学的各项制度、要求,对于教师能否按照师德规范要求自己,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因此,在加强师德建设的同时,学校也要完善各项具体制度,使之成为促进师德建设的有利条件。这次修订并重新印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必将促进学校的师德建设更扎实地向前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关于重新修订和印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EB/OL].(2008-09-01)[2008-10-11].http:///edoas/websitel18/65/info1220325982170165.htm.
[2]赵军华.为学与为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编写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M].北京:华龄出版社,1991:124.
[4]程鸿勋.生命发展阶梯:阶梯式学习法[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3:163.
[5]王玉华,杨朝晖.创造型教师的品质特征及其培养途径[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82.
[摘要]如何搞好中小学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当前需要认真思考和不断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关爱、尊重教师,创设平等、和谐、向上的人文环境,是搞好师德建设的必要前提;良好的师生情感、教师对职业价值的认同,是搞好师德建设的基础;教师对高尚师德境界和事业成功的追求,是搞好师德建设的推动力量;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搞好师德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教师;师德规范;师德建设;职业道德
- 上一篇:教师的职业道德分析论文
- 下一篇:终生教育能力培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