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德育试析论文

时间:2022-11-02 09:18:00

导语:行动德育试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行动德育试析论文

增强德育实效的支架不得不承认,当前某些学校的德育工作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我们深知思想道德建设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中的重要意义,时时处处强调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德育工作。另一方面,学生的非道德行为却层出不穷,愈加使人担忧。从名校学生残害动物,到马加爵杀害同学,他们的理由简单得让人心痛。一个仅仅是为了试验硫酸的威力和黑熊的反应,一个仅仅是因为被人怀疑打牌作弊。抛开法理不论,单从教育的角度讲,他们身上所缺陷的,正是人性中最基本的善良和大度。例子是个别的,但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差已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不说社会和文化的因素,学校德育工作的学做分离首当其冲。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这种方针与行动脱节的德育建设,自然不能育出有道德的新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工作,必须反对空洞无物的德育说教,注重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建构起基于具体行动的德育模式。所谓行动德育,就是指有意识地通过一系列德育行动,使学生沉入生动的道德教育环境,达到道德品质优化及道德行为规范的德育策略体系。行动德育与通常的知识性德育相对,提倡在课程中渗透,在活动中教育,在生活中培养。实施行动德育,要形成整体互动的学校德育体系。人的认知规律,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具有过程性。学校要在一系列行动中进行德育教育,可以分别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纠偏教育和内化教育。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品质,主要从小学阶段开始,如教育学生懂礼仪、守纪律;纠偏教育主要矫正学生不良的道德行为,每个学段都要以一贯之,如自查不良习性、不铺张浪费等;内化教育激发学生的内在道德需要,靠熏陶和潜移默化完成,如与名人对话、争做未来栋梁。学校要制定三种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确保德育工作环环相扣,形成序列。实施行动德育,还要依托切实可行的学校德育载体。学校的德育工作实效性差,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只把德育教育的设想停留在纸上,口谈而不真抓,偶尔象征性地做做,也只是一阵风吹过。要避免德育教育的动摇性和反复性,必须依托长期可行的德育载体,把德育工作正规化。一般来讲,学校德育工作的载体有活动、课程、社会实践三种。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进行德育的良机,入学时的军训、生活知识比赛、道德专题的演出,都可以是活动的内容。有些学校每天都有一定时间的道德教育课,以课程的形式把德育教育固定化。当然德育课程不能局限于总结学生的道德表现,还可以学习先进德育事例,模拟德育教育场景等。开展社会实践,也是有效的行动德育载体,比如进行社会调查、学习企业文化等。实施行动德育,更要寻找行之有效的学校德育途径。在行动中进行德育教育,要求学校从宏观上进行德育的总体规划,以班级为基本的德育实践单位,把学生当作道德修养塑造和道德行为践行的主人。要减少学生对单一德育形式的厌倦,广开渠道,因校制宜,采取变化多端的手段,使特色德育途径和常规德育途径相结合,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学生。行动德育的常规手段包括主题班会和时序德育。主题班会是开展德育的基本形式和首要渠道,它可以根据班级的思想动向,及时进行道德疏导和批评。时序德育是学校定期安排主题内容,每月或每周开展全校性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行动德育的特色途径可以有道德教育课、差生认领制、名人报告会、名著阅读、礼仪教育、孝顺教育等。无论是常规手段,还是特色手段,道德教育重在行动中实现,反对灌输琐屑的道德知识,而是以学生的最终道德水准和行为作为评价依据。事实上,当学校面对智育和德育孰轻孰重的选择时,我们可以从德育实践中得出答案。在一项问卷调查中,当家长被问及最希望孩子考上大学还是学会做人,有90%以上的家长选择了后者。就学校实践而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为办学宗旨,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剑走偏锋,其特色育人的模式也会深得家长拥护,使自身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从社会的意义上讲,道德教育能培养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公民,不管这个公民是学者还是商人。而智力教育却只能培养专业人才,这种专业人才一旦道德失控,将会危及社会安全,其破坏力不可估量。我们呼唤高水平的思想道德教育,就应该立足于未来,立足于实效,立足于当下的德育教育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