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学思政教学设计研究
时间:2022-03-11 09:44:15
导语:食品微生物学思政教学设计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近年来,微生物导致的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食品质量与安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文章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分析并探讨了《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效果,以期为中医院校《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学;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
成都中医药大学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全国中医药院校最早开设的食品类专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逐渐明晰了专业定位:即响应国家食品安全战略,融入中医“治未病”特色,依托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中药学,培养具备创新实践、食品质量与危害防控能力的“医药食”复合应用创新型人才。作为在中医院校开设的食品类专业,如何体现中医药院校特色,是课程建设一直探讨的问题。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融合了普通微生物学、工业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农业微生物学和食品有关的部分,同时又渗透了生物化学、机械学和化学工程有关的内容[1]。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教育教学理念,把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知识,能在知识传授中实现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领[2-3]。因此,结合专业特色,在《食品微生物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我国当前食品安全事件中,因微生物原因导致食品安全事件占了大多数,特别是在群体性聚餐、中小学食堂等食品安全事件中,很多都是因为食材保存不当、食品从业人员操作不当,导致微生物污染食品引起的。在食品微生物课程的教学中,需要将这些相关的知识传授学生,更要通过学生将安全概念、安全意识、安全操作传递重点人群、重点对象和社会大众,以此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一、课程建设目标
(1)结合专业发展定位,挖掘中医药特色“课程思政教学案例”。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梳理和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的进一步凝练,以食品微生物学的教学内容为核心,发掘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特色课程思政案例,培养在“医药食”交叉学科背景下的“食品+”复合型人才,凸显培养特色。(2)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积累“课程思政实践教学经验”。通过拓展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路径,将课程思政融入实践教学中。如拟通过带领学生开展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宣传的活动,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发挥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作用[4-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采用“学位+岗位”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多元融合”育人模式。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实现思政育人的多元化。同时,以岗位为导向,结合未来从事的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健康食品研发及食品监督管理工作,通过对食品微生物学思政内容的进一步梳理及相关考核内容的改革,让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自己将来要从事的工作岗位的深刻联系,使得课程思政的教学力量不仅仅贯穿于学生“学位获得”的过程中,在将来“岗位胜任”的过程中,学生也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二、建设思路和课程设计
1.通过食品安全案例,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责任感梳理与微生物有关的具体的食品安全案例,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让学生在剖析食品安全案例的时候,真正认识到食品安全是民生问题,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在食品安全监管中,更是提出了“四个最严”的要求[6]。微生物与食品安全有非常大的关系,只有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才能掌握利用微生物生产食品,保障食品安全的规律。对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来讲,肩负着更多的维护食品安全的社会责任,学好专业知识尤为重要。2.细化《食品微生物学》的课程目标,凸显“思政育人”思想《食品微生物学》作为食品类专业核心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研究以及终身学习”等核心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对课程目标进行了新的细化分级,将课程目标分为三级,分别是:核心目标(理解并运用食品微生物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二级目标(对食品行业的了解、PPT制作、对食品安全事件的思辨能力)、三级目标(沟通表达、组织管理、职业素养、家园情怀、社会责任感等)[7],并据此进一步修订完善教学大纲和教案。3.强化教学方式“多元融合”,提升课程的“思政育人”效果课程思政的实现,需要“润物细无声”,否则可能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产生反作用力。慕课、微课及虚拟仿真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课程思政的融入提供了更为灵活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8]。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可通过以下几点,丰富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4.围绕“食品安全人人有责”的主题,积极践行课程“思政育人”理念组织学生到疾控中心实地参观,听取疾控人员讲解微生物导致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微生物感染食品的渠道和防治办法,以疾控部门当前检测微生物指标的技术手段,开阔学生眼界,筑牢微生物知识体系。配合市场监管部门,发动学生争做食品安全志愿者,在校内、商超、企业、广场等多地大力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发放《食品微生物安全警示》,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联系教育局,到中小学、幼儿园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小讲堂”,锻炼学生的组织表达能力,强化对课程知识的自豪感和使命感。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食品安全宣传的制作、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小实验的设计等各类比赛,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社会服务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5.结合中医药特色,挖掘和设计特色“课程思政案例”结合中医药特色,梳理各章的教学内容,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再根据教学目标,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中,编写思政映射与融入表,明确各章节的授课要点、思政映射与融入点、授课形式与教学方法预期成效等[9]。以微生物与食品生产为例,根据章节的主要知识点,梳理思政映射与融入点,如下表2所示。
三、教学效果
1.学生从课堂上汲取更多隐形能量,提升了教学质量通过食品微生物学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传播了正能量,特别是帮助学生树立了作为“食品人”的社会责任感。通过一些经典案例(抗生素与“后抗生素”时代、身在“菌”不知菌、微生物是一把“双刃剑”)锤炼思辨意识,引领学生辩证认识世界。同时,通过多元化实施路径,学生从各个教学环节中汲取到更多隐性的能量,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进一步拓展了课外知识领域。2.建立课程思政案例库,丰富课程资源搜集并整理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思政资源”,建立丰富的课程资源库,锤炼思政映射与融入点,并探讨其在其他食品类专业课程领域中的交叉、融合与渗透,全面提升食品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3.通过校外实践,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与疾控中心、市场监管、教育等部门、本地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良好协作关系,主动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引导学生增强食品职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为今后职业道路发展提供参考。4.打造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建设,团队成员分工合作,根据各自的专业背景,带领学生们参加食品安全宣讲活动。学生们进入到社区、企业、大学、中学、小学和幼儿园进行实际的食品安全知识宣讲,建立了一支食品安全宣讲队伍,组建了一个稳定的食品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四、结语
微生物与食品生产、加工和保存的关系密切,《食品微生物学》课程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主干核心课程,是发挥“专业课程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的培养模式,实现食品类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食品微生物学涉及的内容较多,有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微生物与食品安全、微生物与食品加工及保存等很多方面内容。通过课程内容的梳理,结合中医药办学特色,梳理经典、特色的课程思政案例是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思政力量的全面性、持续性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实践环节(校内+校外)、课程考核环节的思政融入也非常有必要。思政内容的融入需要有意思、有意义,自然而深刻,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这一目标实现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有利条件,将思政教育巧妙地融入专业课程教育中,实现思政内容的“润物无声”,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殷文政,樊明涛.食品微生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1-16.
[2]贺江,杨祺福,徐文思,等.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思政素材库的建设与应用[J].当代农机,2021(08):40-44.
[3]冮洁,陈晨,姜爱丽,等.《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J].食品与发酵工业,2021,47(6):318-324.
[4]夏俊芳,武运,赵晓敏,等.课程思政融入“食品微生物学”教学设计案例[J].科教导刊(上月刊),2020(25):105-106,186.
[5]杨涵.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论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切入点[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8,22(02):98-104.
[6]食品安全舆情关注点发布,专家解读2020年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2020年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在京召开[J].食品安全导刊,2021(7):20-25.
[7]曹莹莹,司旭鹏,范文广,等.《食品安全与健康》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探究[J].中国食品,2021(15):82-83.
[8]卜庆盼,朱妮娜,倪秀珍,等.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免疫学”活动型课堂的构建[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0,39(10):79-82.
[9]曹莹莹,司旭鹏,范文广,等.《食品安全与健康》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探究[J].中国食品,2021(15):82-83.
作者:蒋丽施 陈艳 康晋梅 王娟 张颖 孟晓 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 上一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发展策略
- 下一篇:理化检验技术提升食品检测质量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