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9-03 09:32:00
导语: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迅速,城乡交流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偏远地区农民进入城市工作和生活,在为城市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也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不容乐观,对其学习和心理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文章从农村留守儿童入手,积极分析留守儿童的现状,提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措施
一、引言
众所周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而家长则是他们人生中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孩子未来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如果家庭教育不到位,就会抵消学校教育的效果,甚至导致孩子的心理、人格发育不健全,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国劳动力输出的大省,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超出一千万,留守儿童数量高居全国前十。很多留守儿童由于从小与父母两地分离、监管不到位和家庭教育缺失,导致他们中部分人出现了孤独、自我封闭的问题。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常年在外工作的农村地区的儿童,得不到父母细心照料,远离父母生活的儿童,称为留守儿童。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新特点
留守儿童也因为父母长期在外工作而从儿童变成青少年,对留守儿童缺乏关爱是最严重、最现实的问题。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个人照料比代为照料或寄养更能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父母的缺席导致儿童长期得不到家人的安慰和照顾,精神焦虑,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差。此外,留守儿童在人格、人际交往、学习成绩、人生理想等方面越来越差,出现辍学、打架、违法犯罪等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一般是祖父母,由于他们的知识有限,大多无法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出现无组织纪律和松散的行为,自律性差等人格特质,自制力弱,身心发展不健康。同时,农村学校普遍缺乏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照顾。如今的中小学仍然以应试招生为主,老师的教学评价基本上是学生的成绩。有的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成绩,达到考核标准,对学生采取高压政策,教学方法枯燥。在一些偏远地区,教师可能对学生冷漠或体罚。农村教师很少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有些孩子因为无法及时解决心理问题而厌学。此外,学校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农村留守儿童的特殊需求。在农村,学校管理条件落后于城市,教育环境较差,教师数量有限。除了有语文和数学老师外,一些农村小学在一些小课程上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学校很少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安全教育或青少年教育,以及对留守儿童进行法制教育。
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缺陷
(一)道德教育缺失
在农村,部分孩子的父母去大城市打工,把孩子留在农村由祖父母和亲戚照顾,由于祖父母等老一辈教育观念落后,孩子往往被宠坏或被传统抚养,造成孩子情绪和心理上的缺陷。结果,部分留守儿童只是单纯地接受周围人的关爱和关怀,不懂得关爱同学、朋友和亲人,对社会没有责任感。另外,由于缺乏家庭道德教育观念的引导,部分留守儿童缺乏自律能力,在生活和学习中容易产生消极态度,心理状态较差。
(二)学习缺乏监督
由于家长长期不在,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没有得到重视,再加上父母监护的缺失,农村留守儿童失去了接受家庭教育的良好机会。而且,当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时,他们的父母无法及时帮助他们从学习障碍中走出来,无法提供最有效的鼓励和支持。或者当他们实现学习目标或者取得好的成绩时,他们的父母没有表扬和奖励,时间长了对孩子的学习变得毫无意义,他们会对学习感到失望和疲倦。
(三)缺乏心理沟通和教育
研究表明,影响儿童健康发展的是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儿童最突出的问题。然而,留守儿童更容易出现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缺乏自律、学习成绩差或身体不适等症状。上述现象基本上是由于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心理教育以及缺乏沟通造成的。由此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重要性,以及家庭教育缺失对儿童的影响。
(四)缺少家庭教育,对留守儿童日常学习造成影响
之所以出现留守儿童,是因为家长想要改变孩子的生活质量,使他们以后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但是由于家长无法长久地陪伴在孩子身边,无法督促孩子学习,就会导致他们养成不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致使他们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有一部分留守儿童非常懂事,希望不辜负父母的苦心,因此这部分孩子在学习中会格外努力,但是这种思想长时间存在于儿童的脑海中,会给他们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如果学习成绩出现波动,那么他们就很容易产生极端想法,再加上父母无法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就容易导致他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源
(一)家庭教育缺失
留守儿童教育瓶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家庭教育严重缺失。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不完整,父母与子女常年分居,造成亲子关系的隔阂,父母无法关注和了解孩子的问题,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在情感交流方面,留守儿童没有时间和机会向父母表达真实想法,更谈不上看到他们对自己的爱。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快速成长的重要时期,在成长过程中不仅要面临学习压力,还要承担人际交往的重担,如果没有父母的帮助和指导,就会造成成长的问题。
(二)学校教育缺失,影响社会环境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认为教育水平与学生的入学率密切相关,这些教师经常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学生除成绩之外的其他方面,也会导致一些表现不佳的留守儿童被遗忘,导致学习信心和热情的丧失。同时,课程安排可能不够合理,有些学校不为留守儿童开设课程。此外,一些当地学校的教师数量非常有限,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严重,农村学校经费相对有限,办学条件较差。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无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综合学习能力,也无助于开展对留守儿童的针对性教育。此外,一些农村学校的文化环境相对退后,学校周围的黑色网吧和游戏厅普遍存在,对不适合年轻人进出的地方没有对留守儿童进行适当的规范,使得留守儿童沉迷于网络、游戏、赌博等现象,走上偏离健康成长的道路。毫无疑问,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不成熟、对不良社会因素的抵抗能力较差以及犯罪活动增多,加剧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恶化。
五、改变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的对策
(一)完善留守儿童家庭结构,强化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能
首先,作为留守儿童的家长和监护人,家长要努力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家庭教育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离不开家长支持和监护人的正确指导和理性监督。家长和监护人需要保持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理解与家庭教育相关的理论,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内在成长特征、家庭教育的规律,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家庭教育的进步。在教育孩子的实际过程中,家长和监护人切不可溺爱孩子,一味地责备、打骂孩子,要从孩子的内心和真正的需求出发了解孩子的心理和孩子的行为,并帮助孩子健康成长以及培养良好的性格。父母和监护人要学会与留守儿童建立新型家庭关系,充分尊重和信任他们,给予他们正确的表扬和期望。为了进行成功的家庭教育,父母和监护人需要认识到他们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教他们如何在社会中成长,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其次,家长和监护人要多与留守儿童进行亲子交流,应该分配一些精力给他们的孩子。如果实在没有时间陪孩子,可以带孩子到他们的工作场所,感受父母的工作氛围。如果孩子不能适应工作场所,可以在上班的时候给孩子找一个合适的地方生活和学习,让合适的人照顾。但是,留守儿童的家长需要在下班后与孩子的学校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避免儿童过度缺乏父母的爱。家长可以积极参与学校主办的家长会活动,聆听老师的教育。目前,父母对留守儿童的帮助不够,所以要从生活做起,多与他们交流,关注他们的心理成长,赋予他们高尚的品格,对自己、家人、社会都有好处。
(二)学校要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负责
为保证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学校多次组织开展留守儿童扫盲活动,引导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学校需要为留守儿童创造更多与父母见面的活动,促进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情感升温。比如,小学针对留守儿童问题组织了“三个一活动”。“三一活动”其实就是“朋友”“机会”“电话”。“朋友”是要求老师与留守儿童交朋友,老师邀请留守儿童回家,与留守儿童玩游戏,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困难,这样留守儿童更爱老师,更愿意和老师交朋友,可以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信心。“机会”就是学校和老师为留守儿童创造更多的自我表达机会,为留守儿童建立信心,让他们完全自给自足,能够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电话”意味着学校和教师需要与留守儿童家长多沟通,建议留守儿童的父母定期与留守儿童联系,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以及父母的关心,父母的不容易。农村学校开展自己的活动,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所在区域的可用资源,让留守儿童身心更加愉悦,进一步填补留守儿童思想的空白。农村学校可根据当地特点,主动设置需要整合的第二课堂。当然,通过这样的集体活动,可以开展以留守儿童为主题的活动,增加留守儿童的自信心。此外,农村学校需要开展“家长学校监护人培训活动”,对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适当的教育。这种学校与家庭的共同教育可以进一步改善留守儿童的整体知识。学校是教育孩子的重要阵地,不仅是向留守儿童传递知识的火炬,更具有教会留守儿童培养高尚人格的重大责任。学校一直是教书育人的圣地,只有优化学校教育,才能弥补留守儿童失去家庭的关爱。学校在推动教育活动的同时,相关教师积极关注学生学习的动态,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得到更高层次的自我发展,帮助留守儿童快速地解决问题。
(三)提高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兴趣,全面开展教育活动
为农村留守儿童营造良性成长环境,需要相关部门做好配套保障工作。适当将留守儿童工作纳入相关部门目标管理活动,从宏观层面推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同时,需要加大对当地学校的资金投入,使当地学校能够引进高科技科学仪器,聘请更高素质的教师。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环境改善力度,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更好的寄宿条件,让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得到应有的保障。此外,政府发挥自身的宏观调控作用,引导社会和经济的整体发展,为当地农民创造更多就业、创业机会,帮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四)加强对留守儿童家长的培训
相关乡镇要加强对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的监督,加大对留守儿童教育观念的转变力度,进一步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为留守儿童的成长保驾护航。只有切实提高留守儿童家长的素质,才能保证制订出正确的解决方案,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此外,乡政府可以建立社区教育机构,鼓励和引导合格人员的参与。
(五)打破二元社会结构,实现统一
所谓“统一”,其实就是消除城乡差别。城乡一体化的社会结构早已形成,这不仅有城市,还有农村。事实上,“统一”是一种观念的转变,从思想上看,城乡被视为一个共同存在、共同发展的共同体。打破与当前发展不相适应的二元社会结构,实现从“重农”向“统一”的转变,推动农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推动农村留守儿童生活质量的稳步改善,让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无忧地成长。
六、结语
总体而言,越来越多的农民在城市打工以改善生活条件,但一些家长忽视了留守儿童的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存在家庭教育不足的问题,甚至留守儿童无人看管。加剧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社会制度和家庭的内在因素,家长个人素质进一步提高,愿意满足学校留守教育要求,从源头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
参考文献:
[1]林畅,司永秀.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心理月刊,2018(7).
[2]冯欢欢.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8.
[3]张学浪.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纽带构建:现实困境与破局之策[J].农村经济,2016(6).
[4]王坤,刘影春.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对全国26省248个村的调查与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3(9).
[5]杨学萍.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7(33).
[6]李艳红.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7(6).
[7]林畅,司永秀.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心理月刊,2018(7).
[8]李艳红.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7(6).
作者:何宏
- 上一篇: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性权利保护对策
- 下一篇:农村留守儿童生活与教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