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基础师资配置失衡的原因及策略

时间:2022-12-06 10:48:51

导语:城乡基础师资配置失衡的原因及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城乡基础师资配置失衡的原因及策略

摘要:城乡教师资源配置失衡是当前我国城乡教育质量不均衡的原因之一,具体表现在城乡教师学历、数量以及待遇方面的差距。从教育公平视角来看,落后的师资配置机制以及缺乏有利的社会氛围是造成城乡基础师资配置失衡的主要因素。在教育公平视角下,面对我国城乡基础师资配置失衡,我国教育部门要树立正确的基础师资配置观念,建立健全师资配置机制,营造有利于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社会氛围,并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优秀经验。

关键词:教育公平;基础师资;配置失衡;原因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和社会环境不断向好,公平、公正、和谐等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也深深地影响到了教育领域。作为我国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城乡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备受关注。长期以来,由于城市和乡村经济条件、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差距,造成城乡基础教育发展得极度不均衡。城市基础教育水平比乡村基础教育水平明显高出很多,乡村基础教育水平严重落后[1]。尽管我国有关部门近年来不断加强乡村地区的教育资金投入,加强师资力量保障,原有的差距有所减小,但城乡基础教育失衡的问题仍旧存在。其中师资配置失衡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了城乡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2]。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城乡基础师资配置失衡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并从教育公平视角下提出解决此问题的对策。

一、我国城乡基础师资配置失衡的主要表现

(一)城乡教师学历有差距。城乡教师学历上的差距由来已久。据统计,在部分城市,小学教师队伍中达到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数约占总体的59%,而有的地方这个数据仅为10.3%。初中教师队伍中没有达到本科学历的仅为48%,而有的地方这个数据则为92.4%。教师学历资源配置的极大不均衡,也使得城乡之间的教育质量出现了较大差距,使农村地区有条件的学生开始向城市转移,而选择在农村就读的学生越来越少,城市学校的学生数量却是逐渐增多,有的城市学校学生严重饱和[2]。因为农村学校普遍缺乏高学历的优秀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所以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不全面,教育观念相对落后,教学方式也不先进。(二)城乡教师数量上有差距。教师数量差距也是目前城乡基础师资配置不均衡的一个重要表现。在我国一些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中,教师数量很多,有的地方甚至超编。但艰苦的农村地区却留不住教师人才,这也是导致城乡教师数量差距的主要原因。农村地区中小学不得以只能通过聘请大量的代课教师来解决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而这部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素养难以保证,因此教育质量受到影响。在我国大约有80%的代课教师都是在农村,而且在农村小学中代课教师是最多的。一般来讲,代课教师的知识水平、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方法、教研能力等各个方面并不太高,有的代课教师甚至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因此,农村地区中小学大量代课教师的存在,给基础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带来了阻力,同时也严重降低了教育教学水平,和城市之间的教育差距也被拉大了,从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乡教育的分裂。(三)城乡教师待遇上有差距。待遇问题是人们在选择就业时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教师的待遇与地方财政实力密切关联。如果学校所处地区的地方财政情况好,经济发展潜力大,那么教师就能享受到较好的薪酬福利;相反,如果学校所处地区的地方财政情况不好,那么该地区教师的待遇就比较差。城市与农村比起来,毫无疑问,前者的发展机会和潜力远高于后者,所以,城市教师的待遇比农村教师的待遇要好很多。长期以来,农村教师的工资都不能够按时足额发放,严重打击了农村教师的积极性。近些年,我国通过一系列措施,虽然保证了农村教师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但除却基本工资后,福利待遇以及工作地位等方面仍与城市存在巨大差别。待遇上的差距,使得农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严重不足,也造成农村教师的流失,影响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3]。

二、教育公平视角下城乡基础师资配置失衡的原因分析

(一)落后的师资配置机制。依据法律规定,政府有权力对教师进行配置是我国一直以来所采用的教师资源配置模式。长期以来,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一直遵循这样的配置模式。依据《教师法》来配置和调动教师属于行政命令式的师资配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缺少社会上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并且其实用性和灵活性也极度缺乏。在长期实践过程中,这种配置模式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师资配置的强制性。一是法律的强制性。在我国对教师进行配置的法律是《教师法》,规定在选择教师职业进行就业时,要在大学接受师范教育,如果取得了教师资格证的不是师范学校毕业生也可以从事教师职业。这样灵活的规定给其他非师范院校学生带来了选择教师职业的机会,也从另一个方面保障了我国教师队伍的畅通,使教师队伍能够保持吸纳优秀的人才。但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依然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来实施教师资源的配置显然不太妥当,是对市场条件作用的排斥[4]。二是权力对教师资源配置的强制性。教师的分配、调动和安置都是由各级政府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来执行的,教师只要被分配到哪一个学校就很难再到其它学校工作了,流动性太差。这种教师的分配模式很明显带有强制性特点。其次,在教师配置中,学历是重要参考因素,教师配置是按照学历来逐级分配的,等级分明的特点十分突出。具有硕士或博士学历的,一般分配到高等院校;具有专科、本科学历的,一般分配到初中和小学。这种等级分明的师资配置模式,不可否认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但在基础教育方面发挥得作用却很有限。(二)缺乏有利的社会氛围。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只有社会各方面力量一起努力,才能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但当前背景下,只有教育系统在不断强调均衡教育发展的重要性,社会对于均衡教育的认识还不全面,因此,整个社会缺乏一种对教育均衡发展有利的氛围。甚至有人秉持着教育均衡会导致优秀学校消失,降低教育质量,会使各个学校没有特色的错误观念。有的已经进入优质学校的家长,会担心教育的均衡发展影响到自己小孩的前途,因此很是反对均衡发展。在部分名校,教师队伍尤为反对教育均衡,担心会影响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教育主管部门对教育均衡发展和重视程度还不是十分突出,有关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没有得到贯彻,所以地方依然在增设各种实验班、名校等,对教育均衡发展构成阻碍。

三、教育公平视角下解决我国城乡基础师资配置失衡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基础师资配置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观念正则行为端。解决我国城乡基础师资配置失衡的问题,要将扭正观念、端正思想放置在第一位。教育公平是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根基,而实现教育公平离不开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教育公平问题在我国仍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这其中师资配置的不合理、不均衡是实行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原因。我国强制性教师分配、调动和安置的师资配置模式,使得不同地区之间、同一地区的不同学校之间以及城乡之间、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之间在教师的数量、年龄、学历等多方面出现了差异。且师资力量不均衡现象的突出,造成学生在教育上的不平等,影响到学生享受公平教育的权利,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并且衍生很多教育乱收费、择校等社会问题[5]。因此,树立正确的基础师资配置观念,科学、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均衡各个地区、各个学校的教师力量和整体水平,实现地区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对推动和落实我国教育均衡发展有重要意义。(二)建立健全师资配置机制。均衡城乡基础师资配置,除了在观念上要正确之外,还要在体制上加以健全和完善。首先,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教师定期流动机制。从国外有关国家的师资配置体制来看,教师定期流动可以有效解决各个地区和学校之间,教师资源配置悬殊等问题,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制度。其次,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师资配置模式要尽快建立。我国原来的强制性、计划性师资分配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学校的需求,应立足时代和地区实际,探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以竞争促改革,进而实现各个地区间师资力量的合理配置,使教师均衡配置与发展真正落到实处。再次,要建立城乡教师待遇统一的标准。当前,农村地区留不住教师的根本原因在于薪资待遇差[6],福利水平不佳,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跟城市教师的待遇差很多[7]。因此,要均衡城乡师资配置,就必须建立城乡教师待遇统一的标准,使城乡教师一样,进而吸引更多人到农村任教。最后,要以结对帮扶策略作为促进教育均衡配置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使优秀学校与落后学校能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使优秀师资能够相互流转并扶持落后地区。要坚决贯彻和完善对农村和薄弱学校的支教政策,以此革新落后学校的教育观念,促进教师队伍素质和素养水平的提升,帮助农村和薄弱学校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进而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三)营造有利于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社会氛围。导致城乡基础师资配置失衡的一大重要原因是缺乏有利的社会氛围,这就需要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努力营造有利于城乡基础师资均衡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在中小学阶段,不再设置重点学校,加强中小学优质师资资源的流动,缩小城乡基础教育水平的差距。我国教育部可以通过立法等手段,取消城市内中小学重点学校、示范学校、实验班的设置,将重点学校的优质师资资源均衡配置到各个学校,尤其是向农村地区学校输送。二是加强对家长和教师的观念教育。除了通过法律和行政手段来取消重点中小学、实验班的设置外,我国教育有关部门也要注意加强对城市家长和教师的观念教育,要让广大教师和家长理解中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而并非是选拔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我国基础教育的整体发展,必须争取广大教师和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三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经济差异。教育的发展与经济水平息息相关,农村地区落后的经济环境和基础设施是导致农村地区教师外流的根本原因,这也是无法吸引优秀教师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推动城乡基础师资均衡发展的过程中,要营造有利于城乡基础师资均衡发展的社会氛围,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尤其是做好农村地区通讯、交通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四)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相关经验。国外已经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师资配置经验,如日本的教师定期流动制度、法国的教师配置指向制度等。日本的教师定期流动制度不仅要求全国各地区师资均衡分布,而且注重农村与城市地区师资的比例,并为此专门制定了城乡教师定向流动的法律细则,很好地实现了日本城乡师资均衡发展,非常值得我国借鉴。而法国的教师配置指向制度则强调师资分配的差异原则和补偿原则,即它们主要通过补偿的方式来缩小不同地区师资之间的差距,进而实现师资的均衡配置。这种方式对于我国当前解决农村师资短缺和城市“薄弱学校”的师资问题具有借鉴作用。经过国外的实践和验证,这些发达国家在师资配置优化方面的经验着实有效,值得我国借鉴。但是,在借鉴相关经验的时候,要理性解决,不能全部照搬,要结合我国实际,制定出合理、科学的教师配置制度,进而有效地促进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

四、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实现均衡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城乡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关键。而要实现均衡教育,就必须实现城乡基础师资配置的平衡。作为决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只有教师资源平衡,城乡学生享受的教育才会公平,才会同样优质,农村的教育水平和质量才能够得到大幅度提高。因此,只有创新举措,改革发展,才能实现城乡基础师资配置的均衡,落实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进而实现我国教育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雅光.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7(1):8-14.

[2]何紫剑.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县域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均衡化问题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8(3):104-110.

[3]卢真瑜.小学特岗教师留任外部支撑条件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9.

[4]胡荣宝.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问题与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6):138-141.

[5]郑小云.论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教育师资均衡配置[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7):119-120.

[6]李影.城镇化进程对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稳定性的影响及其持续改进的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20.

[7]田友谊,刘欢欢.大数据视域下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创新逻辑[J].教师教育学报,2019(4):29-40.

作者:王琦博 单位: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