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

时间:2022-12-20 08:48:39

导语:“互联网+”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互联网+”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对于“互联网+”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模式,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而言,“互联网+”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互联网+”的视角下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创新,能够在学习环境、学习方式上都进行较大的革新,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质量提高有着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互联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新

自“互联网+”名词出现以后,对于我国的生产生活理念有着较大的影响,同时对于教育理念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互联网+”的融合已经成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必须要充分发挥出互联网的集成传播优势,让整个教育变得科学合理,不断提升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对于人才塑造有着积极意义。

一、“互联网+”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内涵

(一)“互联网+”的内涵。“互联网+”是指在生活中的医疗、交通以及教育等各行业当中,将互联网技术与有效信息内容结合在一起,从而对行业的传统发展模式进行创新。一般来说,“互联网+”的特征主要有着以下方面。首先,“互联网+”有着机构重塑性的特征,它能够对于原有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都进行重塑,运用“互联网+”的理念去解决原有结构当中阻碍发展的问题,对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进行优化,促进行业的发展[1]。其次,“互联网+”有着驱动创新性的特点,作为全新的行业发展模式,“互联网+”能够充分发挥出互联网的优势,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最后“互联网+”还有着跨界融合性的特点,其在应用中的本质就是将两个行业或者说客体进行跨界融合,为原有模式注入新的生命力,这点在教育行业中体现的尤为明显。(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涵。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以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等等。其主要目的就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让学生能够充分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然后在学生的生活实践中鼓励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分析并且解决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形成一种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模式,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内涵。一般在教育的传播方式上,主要是通过实践教学、群体教学以及谈话等,这些陈旧的信息传播方法在“互联网+”的信息高速传递背景下已经不适用,必须要结合“互联网+”开展全新的网络教学,才能够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长久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教学上的不足

目前,由于各种原因的客观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教学中还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和问题,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主要有着以下不足[2]。(一)教学方式和手段的不足。首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统教学中,教学手段太过单一。例如在很多的高校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通常都是将几十甚至上百人聚集在阶梯教室内由老师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讲述,由于接受教学的群体众多,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上老师无法形成统一有效的管理,导致学生会产生松懈的心理,无法发挥出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而且这种客观条件也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发表意见,无法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联动,导致了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只能浅尝辄止,不能够进行深入学习,这就是教学手段单一所带来的弊端。另外,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教育的教学方式也有着不足,在许多教育中,教育课堂的结束也就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结束,不能在课下学生的业余时间进行碎片化的教学,在这个越来越注重碎片化时间的信息时代已然产生了落后。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统教学中,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还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二)考核机制不够健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考核机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对教学目标和教学质量检验的重要手段。不过目前来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统教学中,考核机制还有着一定的不足,其主要是一种“考试+平时成绩”的考核机制,虽然能够较为全面的对整个的学习过程都进行考核,但是也会有着一定的僵化成分在里边[3]。例如在考试考核上,对于学生的理论成绩太过看重,没有和学生的实践结合出来,就不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理论水平。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创新中,在考核机制上必须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以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理论为考核标准,让学生在自身的行动和体验中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学习,发挥出考核机制应有的作用。

三、“互联网+”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理念创新

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创新,应该先对教学理念实施创新,为整体的教育树立起新方向,也为教育模式的创新打下理论基础,主要应该树立以下的教育理念。(一)注重以人为本。首先,“互联网+”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理念,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在进行教育的时候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进行思考教学,这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是因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长时间传播过程中,因为其理论性过强,比较空洞,一些枯燥并且充满强制性的教育容易让学生产生一种距离感,甚至还会造成一种抵触的心理。因此,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根据每个人的个性化需求和普遍能够理解的学习方式实行针对化教学,例如现在接受教育的大多为年青群体,这一群体思维比较活跃,并且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比较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但是青年群体的个性也比较突出,如果进行空洞无味的理论灌输很有可能会引起一定的逆反心理,造成了适得其反的教育效果。因此需要采用“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理念,将一些理论的语言转化为更符合年轻人的思维语言,利用互联网的微视频、动画传播等形式将理论变得通俗化,让学生体会到一个“活着”的马克思主义[4]。从而通过互联网的新颖来拉近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际生活的距离,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二)坚持育师为先。“互联网+”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理念的创新,除了要引领教育的侧重点,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外,还应该坚持育师为先的教育理念。育师为先,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之前,要先对进行教育的教师进行自身定位的教育。只有教师自身有着高素质和对自身的准确定位,才能够对学生进行更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互联网+”的信息化背景下,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信息的途径众多,教师不再是学生接收信息的主要方式,通过互联网的登陆,学生获取的知识简单快捷,并且有着极广的理论范围。因此在这种互联网背景下,教师要对自己的地位进行改变,让自己成为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引领者和领路人,而不再是唯一的教育主体,这种定位的及时调整,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互联网+”背景下的浪潮。比如,在学生面临错综复杂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信息时,教师要帮助其进行对信息的筛选分析,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符合其自身发展的理论教学。并且“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教学,其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创新,通过教师的创新教学、创新育人,更能够引导和激励学生树立一种创新意识,然后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新的重要目标[5]。所以面对波澜壮阔的“互联网+”浪潮,教师想要创新育人,就必须要创新自己,从而不断推进互联网背景下创新理念、教育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

四、“互联网+”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新举措

(一)提升“互联网+”的监管能力。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创新举措上,首先需要加强对“互联网+”的服务和监管能力。在“互联网+”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融合过程中,一定要对“互联网+”所提供的信息提高监管,加大人力和技术的投入,确保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接收到的都是有用并且纯粹的信息。目前,很多互联网信息都是在虚拟的条件下并且传播开来的,尤其是这种马克思主义理论较为敏感的信息,更有可能被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将信息虚拟化,甚至夸张化,这对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生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必须要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管能力,营造出一个健康良好的舆论环境,从而提升“互联网+”对学生的服务水平。具体措施上,有关高校应对于校园的网络环境进行严格的监督审查,并且建立起完善的预警和监管机制,杜绝虚假信息和夸张信息的涌入,营造出良好的“互联网+”环境,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奠定基础[6]。(二)创新教育模式。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创新中,要创新出多元化的教育模式,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内容,保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质量。首先,高校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技术来建设一个比较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网站。在教育网站上,为学生提供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前沿信息,为学生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视野。并且教育网站还可以让学生进行随时随地的理论学习,能够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除了教育网站的构建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模式的创新,还可以积极打造出一种“专家请进来,学生走出去”的育人新模式。通过聘请相关专家进行理论讲座,经验的讲授让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着更直观的认识,同时号召学生进行积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帮助学生加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印象。要构造出一个供师生交流的平台,通过一些网络互动工具和教师进行探讨交流,不仅能节约时间,还能让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随之得到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能够渗透马克思主义理论,熏陶出学生的思想政治内涵。另外,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课堂上,要通过互联网的多媒体技术对课堂气氛进行活跃,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形象地讲述给学生,从而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三)利用大数据技术,注重教育效果评价。大数据技术是“互联网+”中的一个重要技术,通过对各种数据的分析为各行各业的生产经营都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互联网+”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新,就要在教育效果的评价上合理的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教育质量进行准确追踪,然后再据此进行适当的教学决策和教学评价,保证整体教学的科学性[7]。具体实施上,可以通过建立起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数据库,记录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数据,包括考核成绩、学习内容以及心得体会等,对于这些数据进行高效的分析,然后通过海量的整合分析出学生之间的教育理论差异性和共同点。对于共同点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强化教育,对于差异性进行查漏补缺,从而再据此进行更切实的教育,这种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正是“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典范。

五、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新,应该注重以人为本和育师为先的教育理念,进行教育模式的创新,并且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管能力,对教育效果评价重视起来,就能够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时代创新,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质量。

作者:王璐 单位: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