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实践探析

时间:2022-08-12 10:30:04

导语: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实践探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实践探析

摘要:人文素质是公民的基本的素质之一,公民的人文素质状况对社会的发展以及文明程度有重要的影响。师范生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其所具备的人文素质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基础教育的质量。文章提出发掘和利用专业课中蕴含的丰富人文资源,在物理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实现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合,从而达到全方位、全过程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师范生;人文素质;实践探析

人文素质是公民的基本的素质之一,公民的人文素质状况对社会的发展以及文明程度有重要的影响。教师的人文素质关系到师德的养成,决定了他在教学工作中能否体现人文关怀精神,善待学生,引导学生在身心等方面健康发展。在我们的身边,常常会听到某孩子由于受到教师的言语不当而讨厌学习的事例,也会在媒体上看到某些师德败坏的教师伤害学生的典型案例报道。从这些事例中可以看出教师队伍的人文素质有待提高。让人文精神欠缺的人做了教师,将不利于祖国的下一代人才的培养。因此,培养师范生的人文素质有重要意义。由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得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不高,文化素质偏低。而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却是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如何在短短的三年内显著提高这部分学生的素质,这是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1-7]。高职高专院校也意识到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性,除了开设一定比例的人文素质课程外,还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措施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具有积极作用。但是这些活动的开展却绝大部分是由公共课教师和辅导员等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完成,专业课教师的参与度往往不高。而学生在校期间所受专业教育的时间最长,与专业教师的接触最多,如何发挥这部分教师的作用,提高学生人文素质,这就需要专业课教师挖掘专业课中的人文资源,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形成专业课程教师和人文课程教师共同体,达到全方位、全过程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目的。

一、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是人基本的素质之一,它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两个方面,人文精神是人文知识的内化和升华。而人文素质教育是指受教育者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良好人文环境的熏陶,以及实践内化,最终形成优秀的人格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公民良好的人文素质是通过人文素质教育达成的,除了家庭的熏陶外,学校实施的人文素质教育在公民人文素质的养成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人文素质是教师职业素质中最重要的素质

职业素质是指满足职业生涯需要的某种特定的素质,它可以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以及自我意识的修炼形成。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教师职业素质必须高于一般行业的要求。在《中国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总则第三条对教师的定义是:“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从中可见教师工作职责的重要性。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可用八个字概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因此,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教师的职业素质包含哪些方面呢?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叶澜认为教师素质包括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多层复合结构特征的知识结构,发展新的多种能力的能力[8];林崇德等人认为教师素质包括职业理想、知识水平、教育观念、教学监控能力以及教学行为与策略[9];马一宁把新时代教师的素质概括为五个方面:高尚的师德,先进的教育理念及科研精神,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健康的身心素质[10]。不管从哪些方面来阐述教师的素质,其中处于基础的、核心地位的素质却是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是教师的职业素质的核心,它决定了教师的职业意义和价值。教师的工作目标是教书育人,为祖国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国家为了提高民族素质,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的九年是孩子的重要成长阶段。这个时期的少年儿童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正处于逐渐形成的阶段,教师的言行举止对他们影响很大,而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其内在的人文精神的体现。具有良好人文精神的教师会尊重、理解学生、善待学生,学生也会感知来自于教师的包容、接纳、尊重、爱护和关怀,这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在良好人文氛围中成长的孩子除了喜欢学习,还会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养成良好的人文修养。因此,具有良好人文素质的教师才能达成教育的最终目标,这也是教师的职业意义和价值所在。

三、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探析

人文素质的培养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也是各高校人才培养的任务。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方面,各高校均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从人文课程的开设和第二课堂的开展,学生的人文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但是由于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专业课程的教学时间最长,学生与专业课教师的接触也最多,如果能够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发掘专业课所包含的人文素质内容,把它有效融入课堂教学,达到全方位培养人文素质的目的,则这些高师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将更上一层楼。下面结合物理教育专业的情况浅谈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一)从物理学中发掘美的素材,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自然界是非常美妙的世界,所以物理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元素。物理学的美是科学美,它与一般的艺术美不同。科学美是指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包含的审美因素,它是由于事物内在的和谐秩序而具有的美。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把科学美归纳为三类:现象美、理论描述美,理论结构美。科学美在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引导科学家去发现隐藏在事物表面下的普遍真理,自然界的和谐以及它存在的简单性。因此,科学美的发现需要教师的引导,学生才能更好地欣赏。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融入科学美的元素,引导学生从美的角度来认识物理、学习物理,感知物理学中的美学,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物理学的美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第一,简洁美。简洁是物理学的一大特征。物理世界看似纷繁复杂,物理学家却用自己的慧眼和审美观,经过努力研究,发现了隐藏在事物表面下的简单规律。物理学家相信简洁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则,如爱因斯坦所说,“Ifyoucan'texplainitsimply,youdon'tunderstanditwellenough.”和“Whenthesolutionissimple,Godisanswering.”牛顿也说过自然界喜欢简单。因此物理学家发现的物理规律无不以极其简洁的形式出现,这种简洁集中体现在物理公式上。如牛顿的三大定律:第一定律,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第二定律,力和运动的关系;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通过三个简洁的公式描述了所有低速宏观物体运动所遵循的规律。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简洁地给出了质量和能量的关系,打开了应用原子能的大门。麦克斯韦则把电磁关系统一于四个优美的方程中,即麦克斯韦方程组。开普勒继承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利用第谷多年的观测资料,发现了行星的运动规律,即开普勒三大定律。他的三大定律描绘了行星绕太阳运动的简单和谐的图像:行星绕太阳做椭圆轨道运动,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行星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它的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是常数,即物理规律的简洁并非意味着物理学的简单,它体现了物理学的博大精深。第二,对称美。物理世界具有对称美。对称是自然界中的普遍现象,如物质结构具有对称性;平面镜成像中的物像对称性;单摆运动的对称性;电生磁和磁生电的对称性。对称性还体现在具有相反性质的事物都是成对出现,如正负电荷、正反粒子、正能量和负能量、引力和斥力等等。在物理学中对称性还被赋予新的含义,即某种变换下的不变性,因此,物理学中的对称性与守恒量相对应,如时间的平移不变性对应能量守恒,空间平移不变性对应动量守恒,空间转动不变性对应角动量守恒,空间反演不变性对应宇称守恒等。因此,对称美广泛存在物理学中。第三,和谐美。物理理论和物理世界都具有和谐美。首先,物理学理论具有和谐美。物理理论的和谐美是指理论本身的自洽和理论之间的和谐。如动能定理与动量定理本身是自洽,但同时它们又都表示某种累积效应,前者是空间上累积,后者是时间上累积,它们反映了物理理论的对应关系的和谐美。从物理累积效应角度看,它们又具有互补关系和谐美。爱因斯坦抛弃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建立了狭义相对论,但是当物体做低速运动时,相对论力学仍还原为牛顿力学,这种还原反映了物理学理论的和谐美。其次,物理世界也是一个和谐的世界。微观层次,在原子内部,核外电子围绕核做圆周运动;宏观层次,行星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太阳系围绕银河中心做圆周运动等。第四,统一美。物理理论具有统一美。如,做低速宏观运动的物体的运动统一于牛顿的经典力学;微观粒子和波统一于波粒二象性;电、磁和光现象统一于麦克斯韦的电磁波方程;时间、空间、物质和运动则统一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而弱电统一理论则实现了更大范围的物质世界的和谐统一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物理学中的这些美学元素,不但从物理学的角度还从美学的角度讲解物理规律、物理模型和物理图像等,不断地引导学生去发现物理学的美,并学会欣赏这些美,让枯燥的物理知识变得形象生动,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二)利用物理学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辩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方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也为研究自然科学提供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物理学的关系非常紧密:一方面,物理学中可以发现很多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另一方面,辩证唯物主义又给物理学提供方法论的指导。首先,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关注物理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事例,及时地给学生阐述相关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物理学中包含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主要观点有:世界是物质的,如人们在认识电荷是怎么发生力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认识了“场”这种特殊物质的存在;对立统一观点,如引力与斥力,“电生磁”与“磁生电”,粒子与反粒子,物质与反物质等;抓主要矛盾观点,如物理学中有很多理想模型,如质点,刚体,理想气体等,这些模型的提出都是物理学家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的经典创造;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观点,如对光的本性的认识,牛顿提出了光的微粒说,这理论曾经一度占据主要地位,当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做出来后,人们又相信光只有波动性了,直到20世纪初,光电效应的成功解释,人们才意识到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也为物理科学的研究提供方法论。科学家小林诚和益川敏英发现了“CP对称性破缺的起源”就是在自然辩证法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研究而获得重大突破[1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物理知识与辩证唯物主义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中既学到了专业知识,又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论,达到提高学生思辨能力,进一步提升人文素质的目的。(三)学习物理学家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巴斯德曾说:“科学无国界,而科学家有祖国。”物理学家中存在很多爱国故事。在物理教学中穿插物理学家的爱国故事,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怀,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格修养。在讲授核裂变时,让学生阅读学习“两弹一星”元勋的爱国故事,了解这一代科学家们为了祖国的强大,不顾自身生命的危险,兢兢业业奋战在研究和试验的前线,成功研制了两弹一星,所用时间比当时任何一个核大国都短,使我国立于核大国之列,摆脱了国际上的核恐怖和核威胁,给祖国的长期和平创造了条件。如邓稼先,他于1950年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毅然放弃美国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到祖国,1958年领导原子弹的研究工作,八年隐姓埋名研究原子弹,远离家人,默默无闻地工作,为祖国成功研制了原子弹。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发掘和讲解科学家的爱国故事,培养学生爱国敬业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

四、结语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发挥全体教师的智慧。除了学校开设的人文课程和举办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外,作为物理专业课教师,积极主动地发掘专业课中的人文素质的资源,如美学、哲学和爱国主义资源等,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内容,形成人文素质培养的共同体,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质,进一步为师范生的职业素质的养成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作者:杨翠云 侯英 单位: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