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体验式职业道德教育实施策略

时间:2022-10-11 02:56:03

导语:高职院校体验式职业道德教育实施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职院校体验式职业道德教育实施策略

[摘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院校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摒弃过往以职业道德知识灌输为主的知性职业道德教育模式,通过问题讨论、主题活动、榜样示范和实践训练等体验式策略,促进高职生职业道德认知、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意志和职业道德行为的整体协调发展,是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提高高职生职业道德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验式;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素质是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核心和灵魂,是决定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也是反映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在侧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的同时,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并进行系统有效的实施。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中,“职业道德教育实效低下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中,“职业道德低效的主要表现是学生知行脱节、言行不一。”造成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低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职业道德教育模式与教育方法的死板单一是一个关键因素。传统的职业道德教育主要是一种知性道德教育,“即把职业道德作为一种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教育的过程强调概念和知识的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职业道德知识,整个教育过程与生活实际严重脱离,学生缺乏对职业道德的内心体验,对学习的过程缺乏动力和热情。”这种以道德概念和道德知识灌输为特征的知性职业道德教育虽然能让学生掌握系统的职业道德知识和职业道德规范,却难以把职业道德知识内化成为职业生活中的职业道德情感和职业道德行为,从而影响和制约了高职生整体职业道德素质的养成,并最终造成了职业道德教育实效性低下的问题。为此,改革单一的以道德知识灌输为主的知性职业道德教育模式,实施以情感体验和实践训练为核心的体验式职业道德教育,是从根本上提高职业道德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一、体验式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一)体验式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

在理解何谓体验式职业道德教育之前,首先让我们分析一下什么是“体验”。根据百度百科对“体验”一词的详细解释,“体验”主要有三项基本含义:(1)亲身经历,实地领会。(2)通过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经验。(3)查核,考察。据此,笔者认为,所谓“体验”就是主体在实践中通过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从而促进个人认知、情感及行为素养的整体发展。而所谓的体验式职业道德教育,就是教育者在既定的目标指引下,通过选择创设各种真实或模拟的职业生活情境,引导受教育者在特定情境中通过亲身实践进行积极的感受、体味和领悟,从而内化职业道德规范,丰富职业道德情感,养成职业道德行为的教育过程。

(二)体验式职业道德教育的特点

与传统的知性职业道德教育相比,体验式职业道德教育具有一些鲜明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目标的全面性。个体的职业道德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认知、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意志和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等要素。在个体的职业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以上每一个要素都是不可或缺的。因为“职业道德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部分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教学,有着自身的特殊规律,其教育效果不仅体现在‘知'上,更实质性地体现在‘情、意、行'上”。缺乏正确的职业道德认知,就无法保证职业道德行为的正确性;缺乏职业道德情感体验,就难以形成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和顽强的职业道德意志;缺少顽强的职业道德意志,就难以养成自觉稳定的职业道德行为。而如果没有外化于日常职业生活中的职业道德行为表现,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无从实现,职业道德教育的成效也无从体现。针对传统知性职业道德教育片面强调职业道德知识灌输,割裂职业道德素质的“知情意行”整体协调发展的缺陷和弊端,体验式职业道德教育强调以情境体验为纽带,主张通过发挥情感体验的认知催化功能、情感生长功能、信念稳定功能和行为强化功能以实现学生职业道德品质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的融通化合和整体协调发展,从而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2.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传统的知性职业道德教育以教育者的说教训导为中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学生更多的是处于被动听讲和被动接受的状态。这种以教师的讲解灌输为主的教育模式过多地强调教育者的主导性,削弱甚至抹杀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导致教育对象在教育过程中无法充分发挥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造成了教育效果的弱化。体验式职业道德教育要求受教育者必须通过实际行动亲身参与相关的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深入体验、独立判断、感悟道理,从而确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该模式使受教育者由被动的受训者转变为主动的自我灵魂塑造者,强化了其自我教育的自觉意识,发挥了他们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提升了他们自我构建的生成能力,凸现了传统知性职业道德教育所缺失的主体性。

3.教育过程的实践性。实践性是体验式职业道德教育的本质特征。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是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源泉。然而,“目前的职业道德教育是把职业道德看成一种知识,而非一种实践。”针对传统知性职业道德教育片面强调道德规范知识灌输,忽视道德情感体验和道德践履能力养成的弊端,体验式职业道德教育强调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社会生活情境中通过个人切身的感觉、感受、理解、判断、领悟、体会、行动、反思等体验活动培养和提升个人的职业道德素养。体验式职业道德教育强调的“体验”,在本质上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征,因为“体验”是实践活动在教育领域具体做法的表达,是教与学的理论及其过程和方法,是人们的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实践和科学实验在教育中的具体形式。所以,强调“体验”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价值和作用,实质上就是强调实践在个体职业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和作用。

4.实施途径的情境性。“道德学习是基于情境的,是道德学习主体在特定的情境中积极建构的结果。离开具体的情境,我们既不能说明道德学习的发生发展,也难以说明道德学习的变化。”传统的知性职业道德教育之所以容易造成学生“知行脱节、言行不一”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主要实施途径的“去情境化”。知性职业道德教育是以课堂教学作为主要实施途径的,而课堂教学由于其“去情境化”的局限,尽管学生获得了可以解决课堂问题的“范情境性”知识,却难以具有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实际能力,是一种“惰性的知识”。为此,体验式职业道德教育特别强调教育者在组织实施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或创设贴近受教育者当前或未来职业生活的相关情境,并通过发挥这些情境的激情、明理、启智、导行、悟德等教育功能,引导受教育者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职业道德规范,提升职业道德的判断与选择能力,丰富职业道德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二、体验式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问题讨论体验法

所谓问题讨论体验法,是指在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通过创设能突出反映个体职业生活中的典型道德冲突的事件和问题情境,引导受教育者对职业道德的核心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争辩,从而帮助学生澄清职业价值观念,增强职业道德体验,提升职业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例如,在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可以围绕会计行业中“做假账”这一最为典型的职业道德失范现象设计职业道德两难情境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如为达到偷逃税款的目的,某公司高管指示财务部门在财务报表中故意隐瞒部分经营收入。如果你是该公司财务部会计,你会怎么做?为什么?在上述讨论情境中,学生会面临一种左右为难的道德冲突困境:一方面,如果按照公司高管的指示去做假账,就要承担事情败露可能产生的道德谴责甚至法律制裁。另一方面,如果违背公司高管的指示拒绝做假账,就有可能由于不听从和执行公司管理层的决策指示而被解雇,从而承受由于失业导致的利益损失。通过引导学生对以上“道德两难情境”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判断和辩论,从而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在复杂的国家利益、团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矛盾冲突中正确践履职业道德行为。运用问题讨论体验法实施职业道德教育,必须注意遵循以下操作要求:

1.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突出讨论情境的职业性和典型性。情境创设是运用问题讨论体验法的关键环节。教育者要结合学生未来职业生活的实际精心创设能集中反映某类从业人员在具体职业生活实践中经常面对的典型职业道德问题情境或事件情境。例如,对旅游专业的学生,可围绕旅游行业中“强制购物、收受回扣”的典型现象创设情境;对营销专业的学生,可针对营销行业中“虚假宣传、欺瞒顾客”的突出问题创设情境;而对医护专业的学生,则可联系医护行业中“收受红包、药品回扣”等不良风气创设情境。通过创设与学生未来职业生活密切相关的典型职业道德情境,为训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职业道德问题的能力提供有价值的载体。

2.合理呈现问题情境,增强情境认知的“在场感”和“亲历感”。学生参与问题讨论的角色和心态是影响问题讨论效果的关键因素。为避免学生在问题讨论过程中出现“旁观者”和“局外人”心态,教育者一方面要灵活运用视频、音频、动画、图形、图像等现代多媒体技术切实增强问题情境呈现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另一方面还要综合运用角色扮演、移情训练、换位思考等教学策略使学生“涉身”和“卷入”具体的职业生活道德情境之中,使学生产生一种身处其中、亲临其境、感同身受的“在场感”,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当事人”和“在场者”的身份去感受、分析、思考、判断、应对、处理所面临的职业道德困境。

3.正确运用问题情境,训练提高学生的道德选择和道德判断能力。学生的职业道德践履能力只有在不断经历、感受、分析和处理各种职业道德矛盾与冲突的过程中才能逐步得到发展和提高。为此,在实施问题讨论体验法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利用各种来源于现实职业生活中的典型道德矛盾和道德冲突事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争辩。在引发学生之间不同职业道德观念激烈碰撞和深入交锋的基础上,启发学生不断反思与澄清自己的职业道德价值观念,并学会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现实职业生活中的职业道德困境和职业道德冲突进行理性分析,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选择和道德判断能力。

(二)主题活动体验法

所谓主题活动体验法,是指在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通过策划组织具有鲜明的职业道德教育意义的主题活动,引导受教育者在活动中进行积极领悟和深入体验,从而不断强化职业道德意识、激发职业道德情感、坚定职业道德信念和养成职业道德行为的方法。运用主题活动体验法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关键是要围绕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和不同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养成的实际精心提炼活动主题、恰当选择活动形式和合理安排活动内容。其中,在主题提炼方面,教育者除了要围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具有普适性的基本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积极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外,更要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不同行业企业的用人要求,紧密围绕职业理想、职业信念、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声望、职业作风以及创新意识、质量意识和技术精神等职业道德教育核心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在活动载体的选择方面,针对高职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精力充沛、活泼好动的心理年龄特征,教育者要努力改变以往在主题活动实施中的那种形式单一刻板、沉闷乏味的状况,根据不同的活动主题和学生的兴趣喜好,合理选择和灵活运用主题演讲、专题辩论、角色扮演、文艺表演、节日纪念、现场体验、参观考察、交流分享、才能展示、技能竞赛等活动形式,从而切实增加主题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在活动内容的安排方面,教育者要根据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导向,围绕活动主题精心设计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职业道德认识水平、丰富职业道德情感体验、锤炼职业道德行为的主题活动内容。例如,在对护理专业的学生开展以“弘扬南丁格尔精神,争做优秀护理人才”为主题的职业道德主题教育活动中,可以通过组织诸如“护理技术重要还是护理道德重要”“护患关系以护士为主还是以患者为主”这类带有鲜明的护士职业道德特征的主题辩论赛来训练提高学生职业道德认知判断能力。也可以通过组织诸如“授帽(护士帽)宣誓仪式”“我是护士我自豪”主题演讲、“和谐医患,从我做起”情景剧表演等具有较强情感感染力的活动激发强化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职业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同时也可以通过开展以静脉输液、肌肉注射、无菌操作、心肺复苏、病床铺设等护理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护理技能大赛,让学生在技能训练和技能展现中锤炼并养成认真严谨、专业规范的职业行为。

(三)榜样示范体验法

榜样示范体验法是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职业道德素养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有针对性地为受教育者选择和确定供其观察、参照、学习和仿效的职业榜样,并通过发挥这些职业榜样的精神引领作用、情感感染作用和行为导向作用,从而促进受教育者职业道德品质不断形成和发展的方法。根据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阿尔伯特•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的观点,“榜样是传递价值、态度以及思想和行为模式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人类的大多数行为都是通过示范过程而观察学会的。”正是鉴于榜样示范在影响和塑造个体的思想和行为中的突出作用,有学者特别强调,“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必须引入观察学习。”榜样示范体验法正是以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为核心理论依据,强调教育者要为受教育者精心选择和创设相关的榜样学习情境,并通过引导受教育者在对具体情境中的榜样进行观察、参照、学习和仿效,从而切实感受、分析、感悟和体验遵守相关职业道德规范、坚持践履职业道德行为对自身职业成长和职业成功的价值和意义。运用榜样示范体验法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其关键操作要领有两点:

1.正确选择榜样,确保榜样选择的合理性。合理选择榜样是有效运用榜样示范体验法的前提和基础。首先,所选榜样应该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榜样的事迹和形象是实事求是、真实可信的,不能对榜样形象进行任意拔高和随意夸大。其次,所选榜样应该具备优秀职业人的某种典型特质,如坚定执着的职业理想、严谨专注的工作作风、敬业乐业的职业情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等等。再次,所选榜样应具备较强的贴近性。要与学生的生活背景、成长经历、思想实际以及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等因素较为相符和接近。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认知认同、情感共鸣和仿效动机,要让学生觉得榜样具有“可学性”。

2.科学运用榜样,增强榜样示范的实效性。榜样示范能否取得实效,不但与榜样选择是否合理有关,还跟榜样示范的实施过程是否科学有关。科学运用榜样,首先要精心提炼榜样人物的精神内涵,使榜样人物的思想和行为特征更加鲜明和突出,使受教育者更加具体清晰地认识到要从榜样人物身上观察什么、学习什么、效仿什么,从而增强观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要不断创新和改进榜样宣传的方式,切实增强受教育者对榜样精神和榜样行为的认知理解度、情感认同度以及实践参与度。目前,比较常用的榜样宣传方式主要有三类:一是现场宣传式,即让榜样人物通过主题演讲、专题报告、人物访谈等形式与受教育者进行面对面地交流。该方式的主要特点是能拉近榜样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提高他们之间的心理相容度,从而增强榜样示范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二是媒体宣传式,即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站、QQ、微博、微信、飞信、BBS论坛等各种宣传媒体广泛宣传报道榜样人物的优秀品质和先进事迹。该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影响范围较广、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同时,QQ、微博、微信等媒体传播方式更加贴近青年大学生的媒体接触和使用习惯,因而也具有更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三是行为示范式,即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情境中经常接触到的各种榜样人物(如班上的优秀学生、专业学习中的优秀专业教师、学校从行业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顶岗实习过程中负责技能帮带和业务指导的企业师傅等)的模范行为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榜样示范。该方式强调以榜样人物的“言传身教”影响带动学生的职业道德行为,具有更强的情感感染和行为导向作用。

(四)实践训练体验法

实践训练体验法是教育者通过构建或选择有意义的职业道德实践情境,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职业道德实践情境中逐步加深对职业道德准则的理解和认同,不断丰富对职业道德情感的感受和体验,并在此基础上有效促进学生的知行统一,最终养成学生自觉稳定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实践训练体验法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品质,特别是形成和巩固学生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核心方法。“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不仅是内化于心,更重要是要外化于行,这是一个由内向外的发展过程。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和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反复的职业道德训练和职业道德实践。”为此,实践训练体验法特别强调利用教育教学过程的各个实践环节为学生增加更多践履职业道德知识、体验职业道德情感和巩固职业道德行为的情境和机会,从而让学生在实践训练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运用实践训练体验法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其主要做法有以下两种:

1.利用各类课程教学中的仿真教学实践融合渗透职业道德教育。随着“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做合一”“基于工作过程”“项目教学”“任务教学”“角色扮演”等具有鲜明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理念和课堂教学方法在高职教育中被广泛践行和应用,在高职院校的各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各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具有鲜明职业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情境变得越来越丰富。在这些按照真实的职业环境和工作任务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学生都要以具体的职业角色去完成相关的工作任务,例如,在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外科护理课程的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轮流扮演护士长、责任护士、患者、患者家属等情境角色,反复练习和体验外科护理工作过程中的各种典型工作任务(入院护理、手术前护理、手术中护理、手术后护理)的操作准则和行为规范,从而不断强化和巩固“爱岗敬业、关心病人、忠于职守、主动热情、周到服务、亲切温馨、勤学苦练、提高技能、谨言慎行、保守医密”等护士职业道德准则。工学结合项目化的教学模式要求各成员独当一面,同时还要通过沟通、协作共同完成既定工作任务,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肯担责、善沟通、讲团结的大局意识,使学生能切身感受到责任、纪律等职业规范,并增强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同和理解。

2.利用课程见习、专业实习和顶岗实践等重要实践情境训练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品质。课程见习、专业实习和顶岗实践是实施体验式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其中,通过组织学生深入相关行业企业的生产现场进行课程见习,可以帮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深入了解和亲身感受不同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在道德素质、心理品质、职业技能、工作态度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并在此基础上领会和体验遵守践行有关职业道德规范对企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和职业道德情感。同时,在专业实习和顶岗实践过程中,学生得以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按照实际的生产任务、工艺规范、操作要求独立履行其所承担的工作岗位的相关职责。正是在具体的职业实践活动中,学生获得并积累更多的践行职业道德准则的直接经验和切身体验,从而为个人职业道德信念的确立和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匡瑛.论职业道德教育低效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18.

[2]何文明.体验式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J].职教论坛,2008(18):47.

[3]叶娌燕.回归生活世界的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契机[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1(6):47.

[4]黄永秀.高职学院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实效性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8:26.

[5]许佩卿.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特色及实施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35):25.

作者:黄卫国单位:清远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