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课程建设研究

时间:2022-08-28 11:42:12

导语:经济学基础课程建设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经济学基础课程建设研究

摘要:经济学基础作为经济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为学生深入学习其他专业课奠定了基础,但现有的教学方式造成学生学习效果不佳。为解决这一问题,将任务驱动教学引入该课程建设,通过明确教学目标、模块化课程内容、丰富和优化课程资源等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任务驱动;经济学基础;课程建设;教学模块

经济学基础作为经济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在原有西方经济学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在校学习情况和毕业后应用反馈情况,结合广泛的企业调研,进行了教学内容取舍优化后形成的一门以教授经济学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为主的课程。以河南工学院为例,该课程以微观经济学作为主要讲解内容,宏观经济学部分只以专题形式做整体介绍。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现行的教学和考评方式都比较单一,这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我们将任务驱动教学引入该课程,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1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1.1学科内容复杂抽象。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是对西方国家长达几百年经济发展规律的归纳和概括,是产生于实践并被实践反复检验了的一门社会科学。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一些新的经济现象和问题引发了学者的思考,经济学理论也有了创新,并涌现出大批新学派和新观点。经济学涉及的理论内容宽泛,知识量极大,并且侧重于运用图表和函数、导数等数学等方法、工具,通过逻辑推理来分析、解释现实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这就使得该课程具有复杂性、抽象性等特点[1]。1.2教学目标难以全面实现。1.2.1知识目标。经济学基础课程的知识目标要求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掌握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内容体系。教学实践显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没有问题,但不能很好地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永久性知识,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该课程的理论学习仅限于本学期,学期末考试结束后,所学的知识会被淡忘。1.2.2能力目标。经济学基础课程的能力目标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能够掌握经济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为后续的专业核心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学生学习该课程时必须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良好的专业基础。而现实中,只有部分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提高自身能力,更多的学生则满足于对理论知识的识记,难以完成能力目标。1.2.3素质目标。经济学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其素质目标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理性的经济思维方式,逐步提升综合素养。这一目标在现有的专科教学中难以实现,希望经过本项目成果在本科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能够逐步实现课程的素质目标。1.3教学资源亟待完善。一方面,该课程资源更新缓慢。河南工学院现有的经济学课程资源主要以多媒体课件、网络公开的经济学知识点小视频、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为主,无法满足课下的学生自学和师生互动的需要。另一方面,教材内容缺乏创新。市面上的经济学教材虽然版本不一,但是大多以传统主流西方经济学学派和观点为主,章节设置和内容大同小异,辅导书也多是习题练习。我们目前选用的教材是由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这本教材被公认为是国内权威教材,尽管几经改版,但内容却变化不大、缺乏创新。1.4教学形式仍是传统授课式教学。受教学条件限制,课堂教学主要以传统授课式教学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枯燥的理论知识,即使使用了多媒体,也只是将知识点在PPT上进行重点展现,或播放一些与知识点相关的小视频,课上的习题和简单的讨论不能满足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要求。因缺乏体验式实验室,难以全面满足教学设计要求。

2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辩证分析

2.1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课程内容为学生布置若干个实践任务,并让学生围绕这些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情况来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基于任务驱动进行课程教学,一方面,教师可以及时发现每位学生的学习难点,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指导,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能力学生的学习要求;另一方面,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保障,二者的关系被理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地进行理论到实际、实际到理论的探索,既增强了对理论的理解能力,又提高了分析实际问题的理论水平[2]。2.2任务驱动教学法与经济学基础课程的结合。对于经济学基础这样一门侧重理论概念理解的课程来说,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促进师生有效互动,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学生在学习时能够将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教师设置的个人任务或小组任务中,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也激发了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基于任务驱动的经济学基础课程体系构建

3.1明确教学目标。系统的知识学习与能力、素质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知识目标是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的基础,能力目标、素质目标是知识目标的巩固与运用,三者缺一不可。在基于任务驱动的经济学基础课程体系中,教学目标更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一方面要将重要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对西方经济理论中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运行机制等有较全面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使他们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会求知,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创新[3]。3.2设计教学模块及任务。基于任务驱动对经济学基础课程进行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设计,融理论学习与实践为一体,突显实用性、创新性和多样性,根据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针对学生将来的工作需要,在坚持经济学理论系统性的前提下,以适用性、实用性和应用性为重点设计课程内容,对庞杂的经济学理论进行分析取舍、优化整合,不追求经济学观点的面面俱到,重点强调经济学原理的应用[4]。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按照任务实施阶段,把每个教学模块分为任务前、任务中、任务后,分别对应教师示范讲解及任务布置、启发与指导、总结与点评三个环节进行设计,具体如附表所示。3.3丰富教学资源。3.3.1发挥教学团队优势。河南工学院目前从事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均系统学习过经济学且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丰富,并各自拥有独特的教学风格。下阶段要发挥团队优势,建立包括课件、案例、教案、习题库等内容的经济学教学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并实现同头课集中备课,共同商讨和设计教学方案。3.3.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变被动接收为主动求知,进而全面实现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1)传统授课式教学法。在将经济学基础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形成模块化任务时,考虑到经济学的理论知识点较多,授课时间有限,虽然授课式教学法侧重知识的单向传输,但有助于对微观和宏观两个理论架构的把握,尤其是通过理论剖析和对习题的详细讲解,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体系和掌握知识点方面有其明显优势。(2)案例教学法。在讲解经济学基本概念、原理的过程中,活用案例教学法,引入生活中的实例或经济事件进行实证分析,将现实经济问题和课本中的经济学理论结合起来,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经济学背景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助于培养学生思考和研究经济问题的能力。(3)体验式教学法。尝试将社会角色搬进课堂,增强教学内容的灵活性和务实性,如在讲解完经济决策方法后,教师设计出需要进行决策的场景,由学生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和个人想法提出备选方案并确定决策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切身体会到如何使用经济学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并逐步培养理性的经济思维能力。(4)研讨式教学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拟订研讨专题,在研讨前两周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搜集资料,然后在课上针对研讨专题所涉及的理论内容进行详细讲解;也可以针对学生前期准备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适当干预,再给学生一周时间进行思考,提出观点,最后课上进行观点展示和讨论,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3.3.3拓展多媒体功能。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教学工具能够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将丰富的教学资料直观生动地展示出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大量的资料加深对抽象理论的理解。今后的教学中更要注重对文字资料的开发利用,把它们制作成视频和案例动画,以更生动的方式展现。同时,以教学平台建设为契机,将原本在课堂上讲授的理论内容通过教学平台展示出来,留出更多的课堂时间给教师和学生用以任务交流。还可以将习题上传至教学平台,在网上实现作业提交和批改,加强师生在课下的互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每周选取固定时间进行以MOOC为内容的小组学习和讨论。所学MOOC课程主要来源于“MOOC中国(www.mooc.cn)”和“中国大学MOOC(www.icourse163.org)”中的经济学理论和经济事件讲解,所选取具体学习内容要与课堂教学内容形成互补,由教师和每组组长提前选定,并拟订出相关的讨论题目,小组集中学习后,由各组长组织成员进行讨论归纳,形成讨论结论提交给教师,最后由教师给出评价,必要时教师可直接参与小组讨论。

参考文献:

[1]郭娅娟.高职院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优化探析[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2):134-135.

[2]魏丛,杨文婧,张久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实例研究[J].才智,2014(11):83.

[3]朱秀英,高国武,樊琳.大学教育有效性的提升策略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3(17):25-27.

[4]赵志芳.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4):78-80.

作者:吴希 单位:河南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