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地理教学改革初探

时间:2022-05-14 11:09:47

导语:“一带一路”地理教学改革初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带一路”地理教学改革初探

主席2013年9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同年10月3日在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同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此后国内外各界,特别是学术界一直十分关注“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也成为国内外主流媒体及学术界的关键词[1-15]。“一带一路”倡议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这一倡议是由中国最高领导人提出,是中国为推动包容性经济全球化[16-17]深入发展而提出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的国家倡议。2015年3月,经国务院授权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18](下称《愿景与行动》),这标志着“一带一路”倡议进入了全面推进建设阶段。“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目标是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从总体上看,“一带一路”倡议可以简单地用“一个核心理念”(和平、合作、发展、共赢)、“五个合作重点”(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来表达。“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背景,除了当今复杂的国际关系及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等之外,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国情和中国的地理因素在起主导作用,而中国地理这门课程能很好地回答“一带一路”倡议的现实需求与发展走向,能够从学术的层面来解读“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意义,也能够提供“一带一路”倡议的中国地理依据。特别是高等院校地理师范生未来的职业是中学地理教师,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一带一路”倡议意识,并在教学中实施,对广大的中学生将产生一系列的良性影响,也有助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有效实施,因此研究“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高师中国地理教学改革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从中国地理课程教学的视角论证如何服务“一带一路”这一国家倡议是一个全新的视角,目前未见有相关的学术成果公开发表,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地理的关系分析

(一)地缘关系我国拥有陆地疆界2.28万千米,与我国接壤的邻国14个,自东北起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和越南,与我国接壤的邻国众多,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提供了地利之便;另外我国拥有1.8万多千米长的大陆海岸线,按照《联合国海洋公约》的规定,我国内水、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这一蓝色国土是我国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东有韩国、日本,东南和南面有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国,这为我国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也提供了重要的地利之便。我国这一独特的地缘优势,极有利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二)空间关系“一带一路”倡议具有明显的空间内涵,“带”和“路”是条状的经济体,但“一带一路”又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没有一个绝对的边界,是贯穿欧亚非大陆的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网络,是以国家间合作为主的大型平台。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西靠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内陆腹地,东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显著,使我国形成显著的季风气候。同时我国这一空间位置,使我国从陆路可达西欧、中亚、西亚、南亚、东北亚、东南亚等,海路可达全球各沿海国家。而且我国还有15条重要的国际性河流:鸭绿江、图们江、绥芬河、黑龙江、伊洛瓦底江、怒江-萨尔温江、澜沧江-湄公河、珠江、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巴吉拉提河(恒河)、森格藏布河(印度河)、元江-红河、额尔齐斯河-鄂毕河、伊犁河、阿克苏河,其中源于我国的有12条[19]。这些国际河流的开发管理、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及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涉及相邻国家的共同利益,这些国际河流的合理开发利用,对我国边境地区的安定、经济发展及对外开放意义重大,事实上我国与相关国际河流沿岸国家,在国际河流的开发保护方面是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明显改变,有铁路与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越南连接,有公路与巴基斯坦、尼泊尔、缅甸、老挝沟通,此外还有与世界各国的定期航空线和航海线,如此便利的交通条件为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发展边境经济、加强民族团结、巩固边防发挥重要作用。我国与世界各国这特有的空间关系,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提供了极好的空间关系基础。(三)文化关系“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是和平、合作、发展、共赢,这一核心理念也是我国“丝绸之路”文化的内核,古代丝绸之路的本质一是商品互通有无,二是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因此从古代丝绸之路到今天的“一带一路”,有一种重要的文化基因在传承。这一重要的文化基因就是和平、合作、发展、共赢,这也是中国千百年来一直秉持的文化内核,也是目前我国内政外交的基调。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达5000多年,中国文化的显著特征一是源远流长,中国文化上溯殷周时期,下至明清时期,及至现代,有文字和史书典籍记载的中国文化从未间断,而且中国文化具有明显的包容性,极有利于与国内外各民族和睦相处,在持续的对外交流中,不断增强对华夏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与包容,这一有利的文脉极有利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二是博大精深,中国的教育、历史、哲学、道德及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具有与世界各国不同的独特性,中国的东、西、南、北、中各区域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出现渐趋融合的格局,又保有各自的特色,例如中国的西部文化与西亚、中亚有相关性,中国的西南边疆与东南亚各国的文化也具有相关性,中国的东北与东亚、东北亚也有一定的关联性等。而且中国的56个民族都拥有异彩纷呈、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也为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文化这一博大精深的特征极有利于与我国接壤各国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也有利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四)经济关系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通过渐进式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地参与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一方面,通过引进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推动了自身经济的腾飞;另一方面,也逐步建立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治理机制。应该承认,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得益于经济全球化,但同时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也作出了巨大贡献,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1]。我国目前已经是世界上的第二大经济实体,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目前的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紧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一种共生共赢的关系体。但在经济全球化这一背景下,特别是在国际经济舞台上,中国的话语权依然有限[20-24]。“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破解这一局面的核心倡议,是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领域话语权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机制下促进世界各国共赢发展的一个国际合作新平台。

二、“一带一路”倡议对高师中国地理教学的影响分析

(一)对教学理念的影响高师中国地理课程教学中,传统的教学理念是强调学生参与和师生互动,以学生为本,重视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这一教学理念是注重学生的兴趣和对学习过程的参与,引导学生关注事物发生的起因和过程,留给学生探究性思考、参与和交流的空间,强调支持与引导[25]。“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高师中国地理的教学理念将转变为以“一带一路”理念为主导,要求学生利用中国地理知识探究“一带一路”倡议的起因和过程,并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全过程,笔者称此为“一带一路”教学理念。“一带一路”教学理念的提出与形成,让学生更加关注“一带一路”这一国家倡议,并让学生理解中国地理的知识不仅可以解释“一带一路”倡议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更为学生未来参加“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提供中国地理的知识储备。(二)对教学目标的影响高师中国地理的教学目标可以归纳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每章每节的教学目标都不相同,但总的目标是掌握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具有应用中国地理知识的能力,并让学生感悟到中国的地大物博及面临的挑战,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及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学习的激情。“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可将“一带一路”倡议的起因和过程(whyandhow),作为教学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激发学生对这一倡议的认同感及为这一倡议的实施而努力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高师中国地理教学目标就显得更加具体且可操作,使高师中国地理教学能更好地为国家倡议服务。(三)对教学内容的影响“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丰富,涉及到我国最精华的资源。我国的区位、地缘、交通、能源、环境、文化、经济等方面都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撑资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教学的主线,然后将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教学内容重新进行编排,以专题的形式把“一带一路”涉及的内容进行讲授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将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拓展,进而达到让学生全面掌握中国地理知识的目标。可以肯定按这一思路重新组织的中国地理教学内容,会让学生有一种全新的感觉,并对相关学习内容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学生学习中国地理的动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高师中国地理教学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举措

(一)树立“一带一路”意识,让中国地理教学服务于国家倡议在高师中国地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师生一定要牢固树立“一带一路”理念与“一带一路”意识,因为这一倡议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对外形象,也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和走向繁荣富强的核心倡议。基于这一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切实把握这一主线,认真组织教学,使“一带一路”理念贯穿中国地理教学的全过程,让高师中国地理教学更好地服务于这一国家倡议。(二)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主线选择和重构中国地理教学模块“一带一路”倡议是以《愿景与行动》为统筹,以我国的空间位置为立足点,以我国的经济基础为支撑,以对外贸易合作为纽带,以我国的对外关系为助推器,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围绕着《愿景与行动》的倡议布局,并以我国的空间位置、交通网络、经济基础与结构、对外贸易、文化交流、地缘政治和对外关系等模块选择教学内容,使中国地理的教学内容在“一带一路”倡议这一主线下,不断拓展,并实现中国地理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重构,重新划定中国地理的知识模块,让学生在国家倡议的引领下,激活学习中国地理的激情与兴趣。(三)以“一带一路”的三个共同体指导中国地缘政治模块的教学在高师中国地理的教学中,以前有关地缘政治学的内容往往被弱化,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应适当加强中国地缘政治的内容模块,这将有利于学生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刻理解。事实上我国作为一个拥有众多邻国的大国,如果是自己独大,从理论上讲自然会对周边邻国产生潜在的威胁,虽然我国的外交政策是严格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但如果我国的发展不能给周边国家带来好处,或者给邻国造成伤害,势必让周边国家抱团与我国相抗衡,以求得自身的安全与发展,如果这一情况出现,将严重影响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三个共同体是化解这一矛盾的法宝,也是我国作为大国应尽的责任与担当。因此,从这一视角来切入中国地缘政治模块进行教学,会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我国的责任与义务,并激活学生的国家情怀,使学生能够从全球的视角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意义。(四)以“一带一路”倡议合作重点指导中国经济地理模块教学“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是经济合作共赢,中国经济实力是“一带一路”倡议能否顺利实施的前提和保障,因此中国经济地理模块的教学是高师中国地理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要把中国经济地理与周边国家经济互补关系讲透,并对中国经济影响周边国家经济的方向和领域进行全面的分析,让学生在全球的视野中了解中国经济地理,并对经济全球化倡议中如何提升中国在世界经济领域的话语权进行分析与综合,让学生从更深的层面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三个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的可能性及可行性,并从经济地理的视角寻求合作的路径和方法。(五)以“一带一路”倡议理念指导中国文化地理模块的教学“一带一路”倡议的五个合作重点中有一个是民心相通,民心相通其本质上讲是一种对各国文化的认同,只有认同各国的文化,才能做到民心相通。中国文化地理的内容丰富,与周边各国在文化上有着广泛的联系,因此在中国文化地理的教学中,要以中国文化对周边各国文化的影响为主线,以东、西、南、北及东南、东北、西北、西南八个板块来组织教学内容,让学生知道中国文化与周边国家在文化上的同源性,并了解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的进化情况,使中国文化地理模块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更好地为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服务。

四、结语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影响是深远的,同时中国地理课程教学内容拥有众多的“一带一路”元素,这需要教师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挖掘,把中国地理的知识模块进行重构,将中国地理教学提升到服务国家倡议的层面来认识,这是中国地理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之一,也是高师中国地理教学改革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应关注和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作者:覃照素 陶旺兰 韦善豪 杨东卫 白小梅 童新梅 单位:钦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