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论文

时间:2022-03-20 04:20:48

导语: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论文

一、“全实践”理念概述

所谓“全实践”就是指实践要素在时间、空间上全面延伸的过程。就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而言,“全实践”的指导意义在于,在专业人才培育的过程中,实践渗透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时间上的延伸、内容上的调整、方法上的创新、制度上的优化都成为实践开展的基本保障,只有这样,师范院校的专业人才才能够从单纯的理论教学中跳出来,在实践中逐渐熟悉教育对象、教育环境、教育问题、教育方法等,并结合实践经验对理论进行反思、回顾,进而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1]在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全实践”作为一种指导理念,首先,为学校的实践改革提供了方向,认识是实践的基本指导,在教育人才培养中,师范院校可以在课程内容、实践思路、操作效果等进行全面设计,并通过教学评价考核专业人才的培养效果;其次,为人才的职业能力发展提供了依据,在现代教育环境中,实践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职业适应性奠定了基础。

二、师范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于其他专业,它是延续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即通过向社会输送高素质的教育人才,实现文化传统、科研技术等文明成果的传递。而要想从“全实践”的角度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则需要对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首先,师范院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短视,人才培养目标的功利性明显。其次,师范院校教育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存在出入。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课程体系的滞后性是影响人才素质的关键要素。[2]课程体系在理论建设中缺乏实践的基本引导,专业成绩依然是影响学生就业发展的核心因素,而实践能力、观察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缺乏存在的空间,影响了职业能力的全面发展。最后,师范院校教育教学评价标准单一,忽视了对人才实践素养的考察。教学评价是师范院校考核专业人才能否胜任教育工作的必要环节,但是目前在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中,人才的评价却存在单一僵化的弊端,影响了教育人才的实践能力发展。

三、“全实践”理念下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路径

1.构建多元化的实践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全实践”理念,师范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应该打破单一化的知识型人才培养,从实践角度确定未来教育人才的素质构成。多元化的人才目标是“全实践”理念的具体体现,对于教育人才而言,其主要包括专业信念目标,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职业观;专业知识目标,即能够根据不同教育层次了解教育对象的心理发展,如儿童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等;专业感受和体现,即在学习中参观、参加教育教学实践,在与教育对象的接触中,积累实践经验,提高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2.构建模块化的实践教育人才培养课程。在“全实践”理念指导下,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应该从几个主要的教学模块入手,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实践资源,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实践的辐射面。第一,实践课程的构建。即依据课堂教学特点,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的机会。如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为学生提供到幼儿园进行走访调查、现场观摩,以保证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提高对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儿童保育等课程的理解深度。第二,教育实践课程的构建。即利用见习、实习,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空间。学校、教师应该为学生安排系统的实践计划,确保学生对教育环境、教育对象的接触与了解,并为学生的未来就业打好基础。第三,社团模块的构建。在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社团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自发组织学习实践的重要途径。教师不仅要掌握专业的课程教学技能,还应该涉猎音乐、舞蹈、手工等艺术领域,而这些实践课程能够在社团模块中得到有效的学习,从而增加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第四,科研实践模块的构建。对于教育人才而言,深入一线开展教学是职业能力的具体体现。因此,师范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注重对人才的理论研究能力进行培养,以保证其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能够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开展科研活动,创新教学理念,进而推动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3]3.构建立体化的实践教育人才培养制度。首先,在制度中渗透“全实践”理念,利用教育管理层次、管理责任推动理念的落实。其次,重视教学团队的建设。教师是实践的指导,一直以来教师实践意识、实践能力的缺乏都是制约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师范院校应该增加对教师团队建设的投入,依托相应的教学培养项目,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最后,注重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践人才的培养需要一定的物质环境的支持,因此师范院校应该在校内增加对多媒体教室、活动室、舞蹈厅、钢琴室等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实践空间,保证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4]4.构建全面化的实践教育人才评价机制。根据“全实践”理念的指导,师范院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该结合实践人才培养的多元化目标确定全面评价体系,以保证对未来教育的客观考察和综合衡量。从评价主体来看,学生、教师、实践基地的师生都应该成为教学评价的主体,从而打破教师评价的单一性,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从评价内容上来看,专业教学能力依然是衡量实践能力的关键,但是也应该注重学生在实践学习中的情感发展,从教育人才的责任出发,评价学生的价值体系构建情况;从评价方式来看,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保证在教育实践中的创新性;从评价组织上看,将教育与市场相结合,根据现代教育发展为教育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王汉民.“全实践”理念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刍议[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7,37(01):93-96.

[2]张敏,张全喜.“全实践”理念下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路径探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35(05):181-183.

[3]邓虹婵.“全实践”理念下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琼台师专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05):63-64.

[4]梁钊华.全实践教育理念下高师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考[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2,33(01):125-129.

作者:袁吉萍 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