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形势与政策》教育创新探究

时间:2022-12-18 10:53:26

导语:高职《形势与政策》教育创新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职《形势与政策》教育创新探究

一、高职形势政策》课教育教学面临的困境与问题分析

目前,在全国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背景下,高职《形势与政策》教育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国家要求高度重视,而学校又不知如何执行。另一方面,思政教师花了许多精力投入教学,学生往往只重视专业技能,无法实现教学效果。高职师生更多精力忙于“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和“技能大赛”,忽视了《形势与政策》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授课课时被专业教育挤占,考核形式随意。高职《形势与政策》教育处于非常尴尬的困境,存在的问题可以列举如下:(一)学校不重视,《形势与政策》课学分少,和专业课教学各自为阵。目前,大多数高职有着自己的行业特色和专业优势。部分高职领导为了学校发展,提高就业率,对专业课程相当重视,甚至学校的《形势与政策》课也要为这些专业课让路。甚至有的学校领导认为,只要大学生学好专业技能,《形势与政策》课可以少上,或者不上。其实忽视了做事和做人的关系。只会做事,不会做人,不是健全的人。只有学会了做人,才能学会做事,才能做成大事。按照教社政〔2005〕9号文件精神,高职专科的“形势与政策”课只有1学分。学分太低,学生也不重视,理论课时严重不足。平时教学和专业课教学各自为阵。学生更多忙于实习实训、顶岗实习,技能大赛、考证等,根本不把《形势与政策》课当回事。(二)课程研究和课程建设不完善,教学内容。不成体系有些高职没有专门成立《形势与政策》课教研室,任课教师都是带其他思政课的老师兼任或者是辅导员和学校行政工作人员兼任。因为课时特别少,平均一周每班不到一节课,一学期才4-8节,没有思政专任教师愿意上这一门课。缺乏课程研究团队,课程研究和课程建设很不完善,它的教学实效性很难保证。《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由于每年都要更新,担任这门课的兼职老师几乎不研究内容体系。每年根据国家下发的教学要点临时准备点内容进行教学,教学内容不成体系,教学条理性差,教学效果不能保证。(三)教学形式单一,学生缺少学习积极性。由于学校重心在于专业教育,《形势与政策》课基本上是以讲座的形式开课。教师基本上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灌输,从头到尾是老师的填鸭式的“满堂灌”。巴西的教育家保罗•弗莱雷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中指出:灌输式教育所采用的主要教育方法是讲解,这种方法学生只能接收、输入并储存知识,把学生变成了任由教师灌输的“储存器”。由于教师根据国家下发的教学要点临时准备内容进行上课,有的老师连PPT都没有,就是一张嘴、一支粉笔从上课讲到下课。在当前信息时代,这种单一枯燥的教学形式,师生课堂几乎没有互动,老师讲老师的,学生做自己的事,甚至低头玩手机打游戏。学生是人到心不到,缺少学习积极性。(四)大班上课,缺少课堂监管和任务约束,教学实效性差。学校安排《形势与政策》课基本上是合班上课的大班,有的几百人大教室上课。教师根本无法认识每个学生,无法进行课堂管理。一个100—200人的大班,课堂纪律实难管理,教学效果自然好不到哪里。大学生表面上上了《形势与政策》课,实际上没有收获。由于每学期课时特别少,上完课大都没有考核,有也是简单写个总结,或交一份学习心得体会,学生一般会从网上找点材料拼凑完事,没有明确的任务约束,教学实效性很差。(五)《形势与政策》教育与职业教育基本脱节。目前国内教育理论界关于高职《形势与政策》教育与现代职业教育问题研究的必要性问题,几乎空白,更谈不上有可执行的方案了。当前高职《形势与政策》教育与现代职业教育存在脱钩现象。以灌输为主的教育教学无法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要。高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多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等横向层面上关注大学生们的思想问题,却往往忽视了大学生发展纵向过程中思想的动态性转变。[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忽视了大学生主体的实际需要,单纯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忽视了大学生综合就业能力培养,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不符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无法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总而言之,高职普遍存在忽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性问题。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曾说过:“我们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是一个爱国者,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一个有文化艺术修养的、道德品质高尚的、心灵美好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拥有学科、专业知识的人……”所以,高职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大学生培养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未来社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目前,高职《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与困境,作为一线思政课教师,我们要更新观念,积极摸索,探寻最佳教育教学途径。

二、借鉴职业教育项目化理念,重构高职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体系借用项目任务教学模式,结合创新的高职教学模块内容,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表达沟通能力。所谓项目教学法,就是教师学生通过共同实施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任务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一种“行为导向”教学法。一个项目工作任务的完成,原则上结束后应有一件比较完整的作品。项目教学法一般是先练后讲,先学后教,类似于当前流行的“翻转课堂”教学法。[2]课程体系是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也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途径,因此,要遵循创新创业教育的规律,构建系统性、层次性、针对性的进阶式课程体系。[3]在国家大力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今天,“能力本位”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必然对高职《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为此要进行改革,主动衔接综合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关注大学生综合就业能力的培养。《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教学内容主要是根据国家教育部每学期下发的教育教学要点来确定,既要尊重过去历史,更要着眼目前现实和未来。教学中不仅要传递大量的新闻信息,而且更要对大量最新时政信息进行提炼和总结,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因此要有相对稳定的基本理论框架,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势观、政策观与方法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在实践中对国内或国外产生重大影响的典型战略思想和决策;变化较大最新发生的国内时事热点;受偶然因素影响而变化的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引起普遍关注的国际热点事件。根据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需要,借鉴专业课项目化教学理念,改革高职《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分模块按项目重新整合高职《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体系,设计出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任务项目。从教学困境和学生需求出发,结合高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进行重构整合。见表1:在不违背“05方案”的基础上,按照现代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创新培养方案的需要,重构高职《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内容体系。学生即使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都可以携带《形势与政策》课的项目任务书,进行学习。围绕大学生综合能力素质适应“校企合作”的要求,把课外社会实践和课堂实践结合,创新教学模式,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中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等综合就业能力。

三、基于现代职业教育维度,创新高职

《形势与政策》教育途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职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2017年)指出,要进一步办好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深入实施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完善教材体系,提高教师素质,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一)运用“互联网+”,开创思政智慧课堂,创新教育教学形式。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针对现代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背景下,学生顶岗实习的实际情况,高职组织实力较强的《形势与政策》课专任教师组成教学团队,结合教育部下发的教学要点,在进行课程研究和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拍摄成教学视频。把《形势与政策》教学视频传到学校网站,利用互联网,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可以在线学习。顶岗实习的学生带着《形势与政策》项目任务,利用互联网在线学习网络课程,提高了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慕课、翻转课堂等互联网教学创新的特点之一是将学习的主动权和学习责任交给学生,学校和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监督,通过适度的他律来实现学生的自律。[4]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不仅有专业实习任务,而且也有《形势与政策》的任务项目,在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中,作为校方,可以定期派出指导教师督导组进入企业等实习单位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培养进行检查督导,顶岗实习任务完成时由单位和学校督导组共同鉴定学生实践学分。开创思政智慧课堂,创新教育教学形式。当代大学生是95后、00后了,他们现实感弱,习惯互联网思维。像《王者荣耀》这种游戏能有近2亿的玩家,大多是大学生,为拯救思政课堂的“低头族”,开创思政智慧课堂,让学生利用智能手机参与课堂讨论学习。思政智慧课堂可以从课堂管理、教学互动管理、课程数据统计管理、考试管理、教学资源管理、消息管理六大模块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高职要适应信息化、个性化、自媒体的新形势,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以创新思维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新路径。要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加强学生互动社区、主题教育网站、专业学术网站和“两微一端”建设,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联网+”的新形势下,思政教师要会用网,用好网,以“互联网+”思维创新思政工作。借助自媒体,引导时代新潮流,传播社会主义正能量。以网凝聚学生,以网服务学生,做好学生成才成人的引路人。在自媒体时代,思政教师应全程参与、融入、见证学生成长,在《形势与政策》教育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二)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形势与政策》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形势与政策》教育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认识形势与政策问题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学会正确思考、分析和判断我国的基本国情、国内外重大事件以及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教育教学中要求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不仅体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而且可以结合了解的最新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信息去锻炼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高职要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首先是观念的改变与意识的创新,让学生在受教育中创业,在创业中受教育,培养成创新型人才。《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也应包括宣传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从本质上说是素质教育,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创新为前提的创业可以包括创业意向、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形势与政策》教育,主要是通过《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借鉴项目理念,采用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业素质。以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为切入点,创新《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构建教育教学新模式。结合高职学生实际,借鉴项目教学理念,重新整合教学专题内容,设计任务项目,比如上文第二部分表1设计的项目,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不仅自觉培养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且培养了创新精神,锻炼了创业能力。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形势与政策》教育,运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不是片面追求直接结果,而是在受教育的大学生内心播下创新的种子,用理论、实践去滋养,待时机成熟自然发芽,开花结果。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和《形势与政策》教育在教育目标、内容、方式等方面虽有差异,但在为社会培育和输送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一教育目标上,创新创业教育和《形势与政策》教育二者具有一致性。“双创”教育嵌入《形势与政策》教育,要求二者结合,双方互动配合,适应新的人才培养要求。“双创”教育不仅要嵌入《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而且要嵌入《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项目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业素质。这样,对推进我国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也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培养人才,事关大学生的事业之路、创业之路、人生之路。(三)适应创业需要,实行弹性学时为贯彻执行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精神,教育部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2017年9月1日施行)明确规定,大学生可以申请休学去创业。国家从制度层面对在校大学生创业进行鼓励和制度保障。为此,从教育教学角度,为了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满足大学生创业的需要,高职《形势与政策》可以实行弹性学时。对已经创业的大学生可以安排较少学时,引导他们在工作中适时学习《形势与政策》,了解国家大政方针,全面贯彻党的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在工作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思政工作与专业教育同行,形势与政策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实行“课中课”创新模式。中国革命年代,思想政治工作被称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现代职业教育的今天,可以尝试把思想政治工作应用于专业职业教育。思政教师相当于专业训练比赛的“政委”,专做学生思想工作和形势教育。专业教师相当于“军长”,专门带学生“打仗”。思政工作与专业教育同行,思政教师和所有专业教师一起实现全员育人。形势与政策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实行“课中课”创新模式。《形势与政策》课中有专业课,专业课中有《形势与政策》课。《形势与政策》课中有专业课,就是在形势与政策教育中介绍专业发展前景,社会经济发展对各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专业就业形势,培养专业训练中应有的职业道德素质。专业课中有《形势与政策》课,就是专业教育伴随育人教育,让大学生成才之前先成人,介绍专业技能必须在一定的国际国内背景下发挥作用,专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与国家大政方针对专业要求。在专业实训课堂体验、感受思政课要点,不仅实现了思政课“课堂之外建课堂”,创新了“实训课中的思政课”教学模式,而且实现了思政教育的双促进效应。专业课堂促进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思政课也促进了专业技能训练的效果,实现了双赢的互动效果。形势与政策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实行“课中课”创新模式,真正实现了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五)参照专业技能大赛,探索课内实践新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是大学生快乐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形式和载体,是激发当今大学生自觉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动力因素。[5]大学生只有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形势与政策》课,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高职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中,《形势与政策》教育改革,可以参照现代职业教育要求,以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通过课内实践完成项目任务的方式进行教学改革。为培养学生的就业软实力,增强竟技能力,参照专业技能大赛模式,进行课内实践教学改革。结合重构的教学内容体系和模块项目,每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课外调查准备的基础上,课堂通过比赛完成项目任务。进行成果汇报比赛,由学生代表作为评委,任课老师也作为评委之一,5-7个评委现场打分,比赛成绩作为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的考核成绩。让学生参与评分,使学生成绩评定更公平、公开、公正。学生作为评委、主持人、记分员等比赛工作人员,抽签决定出场顺序,主持人现场亮分,排出名次。这种学生学习成果的分享,通过比赛模式,锻炼了学生创新精神、表达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闫军秀.当代高职院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职教论坛,2013(26):10.

[2]朱景平,朱中原.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的思政课教学改革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15(6):18.

[3]李越恒,张彦忠.基于精细化管理理论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7(3):66-67.

[4]刘刚,李佳,梁晗.“互联网+”时代高职教学创新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7(2):97.

[5]阎占定,陈静.实践教学是大学生快乐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2012(4):36-36.

作者:朱景平 朱如超 高理想 单位:1.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2.东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