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带一路”与语言沟通
时间:2022-08-29 11:18:22
导语:浅谈“一带一路”与语言沟通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语言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先行性、基础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作用。第一,孔子学院致力于从事汉语教学,开展中外教育、中外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提供语言及职业技能培训,搭建中外交流合作、信息咨询服务平台,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了重要铺垫。第二,“一带一路”建设拉动了业界和社会对不同层次五大语言人才的需求。拟定“一带一路”语言人才规划,不应秉持“包打天下”思想,而应坚持“兼济天下”情怀,国外中资公司的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语言人才宜逐渐实现本地化。第三,国际语言通事,官方母语通心。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真正能在跨国经贸业务中使用的国际“通事”语言,只有英语、俄语等两三种;真正能“通心”的各国本土官方语言,则有50多种。
关键词:一带一路;语言沟通;孔子学院;通事语;通心语
一、引言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五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内容。民心相通是其他“四通”的基础,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根基。语言相通则是民心相通的根本保障。这些观点基本上已成为业内学者的共识。“一带一路沿线64国”(不包括中国)是早期的说法,现如今形势发生变化。原来一些国家对“一带一路”不感兴趣,如今转而开始关注;原来一些国家怀疑或反对“一带一路”,现今转而支持或直接介入,所以,封顶沿线国家的数目已不合时宜,原定的64国似宜改为64+,但为了行文方便,本文仍将沿线国家定格在64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下简称“沿线国家”)使用2400多种语言(杨亦鸣、赵晓群,2017),分属汉藏语系、印欧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亚非语系、高加索语系和达罗毗荼语系等7大语系。其中,英语、俄语、印地语、阿拉伯语、孟加拉语等大语种,使用人口都过亿。沿线国家错综复杂的语言环境,给中外企业、中外人员的相互沟通带来一定影响。本文联系“一带一路”建设实际,聚焦沿线国家的国际语言、主体民族语言及官方语言,阐释其地位和功能,分析官方语言的特点和类别,论述语言在推动沿线国家经济贸易建设中的基础性和先行性作用,阐述沿线国家经济贸易建设所需要的语言人才,为“一带一路”经济贸易建设提供语言学术支撑。
二、国际语言“通事”,官方母语“通心”
相对于语言的功能作用和感情色彩来讲,国际语言更“通事”,官方母语更“通心”。摸清沿线国家官方语言的类别和特点,精准把握沿线国家的语言国情、语言人口和语言功能,可对那些准备走出国门的企业提供一些帮助,可为更科学更合理地选择和规划自己的语言、开拓市场,提供一些参考。
(一)国际语言:通事
通事语主要指可以签署国际贸易文本、可以用于国际经济贸易交际的语言。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者而言,这种语言易于达意却难以表情,易于通事却难以通心。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中文、阿拉伯语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工作语言。其中,常用工作语言只有英语和法语两种,其他4种并不常用。在上述6种语言中,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还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官方语言,只有用这3种文字签署的国际贸易文本,才具有法律效力,其他文种的译本只能作参考,不具有法律效用。上述6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语言,除了中文,其他5种,外加德语和日语,是我国外语界通行的世界7种通用外语。“一带一路”建设中,能够在国际金融、世界贸易、跨国工程文本、项目合同、谈判文书等领域使用的并不多,也就英语和俄语等两三种。俄语是俄罗斯、中亚及独联体国家的通用语。中资企业公司跟这些国家签订国际经贸合同,绝大多数使用俄语,少数项目使用英语。沿线国家其他地区,如东南亚、南亚、中东、西亚北非、中东欧等绝大多数国家,国际经济贸易中大多使用英语。除了以英语或俄语为母语的少数国家及少数人口外,就大多数沿线国家人口而言,英语或俄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是世界语言,是国际贸易语言,是通事语言,但还不是通心语言。
(二)官方母语:通心
通心语主要指易于情感表达和心灵沟通的语言,往往是交际者的母语。官方母语是指沿线国家中,既是本国官方语言,又是本国主体民族母语的语言。1.主体民族语言主体民族语言是指一个国家使用人口最多的那个民族的语言,该民族语言使用人口通常超过全国总人口的一半多,即占全国总人口的55%或以上。如果某个国家最多民族语言使用人口,不到该国总人口的一半多,那么可以认为该国则没有主体民族语言。沿线55个国家都有主体民族语言,该主体民族语言还是该国的官方语言。在境外的中方企业,如果能用所在国的官方主体民族语言开展产品售后服务、技术咨询,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但也有少数国家没有形成主体民族,其官方语言的使用人口相对较少,在这种语境下,中资企业开展售后服务、技术咨询,恐怕就要考虑提供多种不同语言的服务了。沿线国家官方语言不是主体民族语言的国家有9个,它们是阿富汗、不丹、菲律宾、黑山、阿联酋、卡塔尔、尼泊尔、印度和印度尼西亚(整合中)。2.官方语言国家官方语言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法律规定的正式语言,具有法律效力,使用领域最宽,使用人口更多。沿线国家明确规定官方语言的有60国,涉及语言51种,没作规定的,只有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波黑4个国家。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是从苏联分离出来的,这3个国家规定其国语分别为:土库曼语、塔吉克语和乌兹别克语。但是,俄语在这3个国家中,使用领域依然最广,承担官方语言和族际交际语言的能力依然最强,在地缘政治、劳务输出、教育留学、区域经济合作等方面,功能依然强大。如果这三国政府规定俄语为本国的官方语言,则担忧此举会削弱本国国语的地位。因此,这三国政府采取了两手策略,一手强化国语,一手“去俄罗斯化”,官方语言宁缺不定。波黑是从前南斯拉夫分离出来的,波什尼亚克族、塞尔维亚族和克罗地亚族是波黑的三大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43.5%、31.2%和17.4%。其中任何一个民族均非主体民族,任何一种语言都不能跨地区、跨民族、跨领域使用,因此这三大语言都没有条件做官方语言。
(三)官方语言的特点和类别
①1.官方单语(31国30语)官方单语是指一个国家只有一种官方语言。沿线官方单语国家有31个,官方单语30种。官方单语国家大多属于“一国一族一语”,在国家、主体民族和官方语言之间,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即国家官方语言也是该国主体民族的母语。只有吉尔吉斯斯坦例外,其官方语言不是主体民族吉尔吉斯族的母语,而是俄语。沿线国家的30种官方语言是:迪维希语(马尔代夫)、匈牙利语、阿尔巴尼亚语、亚美尼亚语、波兰语、立陶宛语、捷克语、格鲁吉亚语、罗马尼亚语、阿塞拜疆语、克罗地亚语、蒙古语、泰语、土耳其语、高棉语(柬埔寨)、斯洛伐克语、越南语、保加利亚语、斯洛文尼亚语、俄语(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塞尔维亚语、摩尔多瓦语、老挝语、爱沙尼亚语、缅甸语、乌克兰语、马来语(文莱)、波斯语(伊朗)、哈萨克语、拉脱维亚语。2.官方双语或多语(13国28语)官方双语或多语是指一个国家有两种或多种官方语言,属于这种类型的沿线国家有13个,官方双语或多语共计28种(见表1)。其中,阿富汗、不丹、菲律宾和印度4个国家没有主体民族。历史上许多国家遭受西方殖民统治,独立后仍将原殖民语言定为该国的一种官方语言,譬如,巴基斯坦、不丹、菲律宾、马来西亚、孟加拉国、新加坡、印度(辅助官方语言)这7国的官方语言还包括英语,东帝汶的官方语言包括葡萄牙语。3.官方阿拉伯语(13国2语)历史上,阿拉伯人曾为中国科学文化西传作出过贡献,中国的医学、道教炼丹总结的一些化学知识和相关学术思想,曾由阿拉伯商人传播到西方。现代标准阿拉伯语是13个阿拉伯国家共同使用的官方语言,也是联合国第6种工作语言。有12个阿盟国家只有这一种官方语言,伊拉克则有两种,库尔德语是伊拉克的第二官方语言。另外,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卡塔尔均无主体民族(见表2)。4.官方马来语等由于政治、历史等原因,有些语言成为跨越国境的语言,该语言在不同的国度,往往使用不同的名称。印度尼西亚语和马来语原本同属一种语言,只是在书写和词汇上略有差别,操这两种语言者彼此可以通话。但是出于政治原因,印度尼西亚独立后,需要将本国的官方语言名称跟马来西亚的区别开来,因此,将本国的马来语称作印度尼西亚语,从而出现“一语两名”现象(见表3)。马来语和印尼语的使用总人口超过1.5亿,覆盖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文莱等多个国家,在东南亚具有通用性。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独立之前,印地语和乌尔都语是同一种语言,都叫印度斯坦语。二者的主要区别是,印地语用天城体文字书写,大部分词汇来自梵语,少部分来自波斯语和阿拉伯语;乌尔都语用阿拉伯字母书写,波斯语和阿拉伯语借词更多一些。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独立之后,印地语成为印度的官方语言,乌尔都语成为巴基斯坦的国语和官方语言,乌尔都语不再是印度斯坦语的同义词了。摩尔多瓦人和罗马尼亚人同宗同语。从纯语言观点看,摩尔多瓦语和罗马尼亚语是同一种语言,只是在口语中有些差异。由于历史和政治原因,摩尔多瓦从罗马尼亚中分离出来,摩尔多瓦语最终也成为该国的官方语言。
三、语言助推经济发展
如上所述,“一带一路”建设明确提出了“五通”构想,但没有明确指出“语言相通”,但这并不意味“语言相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无足轻重。语言是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钥匙(语)。语言在中外经贸合作交流中具有基础先导作用。如果语言不通、沟通不畅,中国企业即使走出国门,仍然会被阻隔在“一带一路”建设大门之外,无法真正迈过这道门槛。(一)语言先行:沿线国家的孔子学院早在主席提出“一带一路”构想(2013年)之前,中国已经在沿线国家建立了一批孔子学院。孔子学院致力于从事汉语教学,开展中外教育、中外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已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了重要铺垫。截至2017年3月,“一带一路”沿线有53个国家设立了孔子学院137所、孔子课堂131个。孔子学院数量最多的三个国家是:俄罗斯17所、泰国15所、印度尼西亚6所;一国只有一所孔子学院的国家有22个;迄今尚无孔子学院的国家有13个,它们是缅甸、文莱、伊拉克、叙利亚、巴勒斯坦、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卡塔尔、科威特、马尔代夫、不丹、土库曼斯坦(吴强,2016)。孔子学院介绍中华文化、沟通人民心灵、搭建友谊桥梁,客观上也为沿线国家的民心相通作了铺垫。(二)汉语教学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人才支撑跟东南亚国家相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华侨居民较少,汉语/华语教学基础相对薄弱,初懂汉语的大部分当地青年都是由孔子学院培养出来的。孔子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可为沿线国家中资企业提供人才支撑。近年来,沿线国家许多中资企业的数量不断增长,业务范围持续拓宽,需要招收大量当地员工,特别是优先录用那些能用汉语简单交流的员工。譬如,中国和白俄罗斯在通信、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签订了数十个重大合作项目,为白俄罗斯的汉语学习者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塔吉克斯坦的塔中矿业有限公司,日常聘用当地员工五六千人,多时近万人。中国企业特变电工承建塔吉克斯坦杜尚别首都热电厂,既需要大量的建设人员,还需要长期维护保修人员,需要大量懂汉语的当地员工。中石油公司则与孔子学院签署汉语教学协议,联合培养塔吉克斯坦员工的汉语能力,提高汉语水平。(三)提供语言及职业技能培训根据所在国家企业公司或社会机构团体的不同需求,沿线国家孔子学院还开设了多种应用汉语课程,如商务汉语、工程汉语、交通汉语、汉语文化等课程,为沿线国家中资企业本土员工提供语言和职业技能培训。2010年以来,为了满足意大利米兰市政府、内政部、警察局、移民局的工作需要,提高他们为中国游客、中国留学生办理各种手续的效率,意大利米兰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为这些意大利业内人员量身定做汉语培训方案。同时,为在意大利境内的中国工商银行、华为公司等企业提供公司内部的汉语培训,满足了中意企业合作过程中对高水平汉语人才的迫切需求。(四)搭建中外交流合作、信息咨询服务平台孔子学院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了中外国家交流合作的信息枢纽作用,全面提升了本地区、本学校和沿线国家在人文交流、姊妹学校、友好省州、经贸往来等各领域的合作水平。譬如,柬埔寨孔子学院牵线搭桥促使中国江西省和柬埔寨的暹粒省结为友好省份。两省领导多次互访,各项合作正全面展开。捷克帕拉茨基大学孔子学院协助捷克奥罗慕茨州政府和中国云南省政府建立了友好州省关系,协助捷克的奥罗慕茨市政府与中国的昆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
四、经济建设拉动语言人才需求
(一)外方当地初通汉语人才
中资企业走出国门,在沿线国家投资建厂,需要招收大量的当地员工,特别是初通汉语的当地员工。中亚国家中资企业中,中国员工跟当地员工的比例大多是2:8,中国员工占两成,当地员工占八成。近年来,塔吉克斯坦按1:9的比例操作,进一步提高了当地员工的比重(邢欣、梁云,2016)。这种招工比例极大地激发了当地青年学习汉语的动机和兴趣。柬埔寨西港经济特区是首批通过中国商务部、财政部考核确认的境外经贸合作区之一。目前,入驻柬埔寨西港经济特区的企业有100多家,包括工业、服务业等行业,大多为中资企业,可为当地提供1.8万个工作岗位,这将大幅度提高当地民众的就业率,同时也激发当地青年学习汉语的热情。
(二)外方当地复合型双语人才
一个企业要实现全球化,其各个分支机构必须适应当地现状,完成当地化。这就需要有一支本土化、复合型双语研发主管或商队伍,他们既懂业务,又能跟该企业沟通,还能客观反映广大用户的意见和需求。印度每年直接从中国进口手机3000多万部,在“一带一路”沿线主要进口国家当中,进口量名列第一。据调查,在最受印度人欢迎的世界十大手机品牌中,中国自主手机品牌占据了半壁江山。中国手机能够迅速成功进入印度市场,有诸多决定因素,其中研发主管双语化,销售人员本土化是一个重要原因。譬如,在印度土生土长的马利克先生,现任广东欧珀(OPPO)手机公司印度分公司的研发主管,懂业务、懂英语,去中国40多次,常在印度市场做调研,听取用户对手机的建议和需求。马利克调研发现,印度某一小镇及广大农村用户喜欢用手机放音乐,就及时将这一信息向中方厂家反馈,厂家随即改良了原手机的扬声器,结果使销售额增长了50%(肖振生,2016)。
(三)外方当地双通人才
“双通”人才亦称“深度文化交流者”或“通心者”,是指深度了解两国社会文化、风土人情,能够熟练运用两国语言、顺畅进行跨文化交际的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周期更长,需要早做顶层设计和规划。意大利罗马国立住读学校自2009年起,与罗马孔子学院合作,国际理科高中除了开设理科知识外,还开设了中国语言和文化、历史和地理课程,这些课程均用中文教学。该校引入中文文化课程和中文教学模式,旨在培养能够获取“国际双行证”的学生。该类学生毕业后,可以申请赴中国知名大学深造,这就为培养中意两国各领域交流的友好使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中方双通人才
翻译只能通话,母语可以通心。进入“一带一路”,特别是进入中亚丝路沿线国家,如果只是走马观花式地转转,随便找个俄文翻译就能搞定;但如果想去投资,做外贸交易,做学术调查,或合办教育,常会遇到诸多沟坎和麻烦,跨越起来十分不便。然而这翻译若是一位“双通”人才,就会游刃有余,会为跨文化沟通带来更为满意的结果。吉尔吉斯国立民族大学孔子学院前院长马磊就属于这种“双通”人才。他来自新疆师范大学,原本是学维吾尔语的,语言及跨文化交际基础良好。他在吉国孔院教汉语的同时,自学吉尔吉斯语。吉尔吉斯语和维吾尔语同属一个语族,差异不大,两三年下来,他的吉语基本上可以运用自如了。2015年春季,笔者在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市做学术调查,马院长带笔者去一位中方投资老总家作客。进入小区,两位保安迎上前来,要检查我们的护照或身份证明。马院长亮明了他的工作证之后,用流利的吉尔吉斯语严厉质问保安的用意。当地保安万没想到马院长的吉语说得这么地道,问题提得这么尖锐,只能默默离开。马院长自学转型成才的经验,值得总结、借鉴和推广。
(五)中方复合型人才
“语言(外语)+专业”式的复合型人才已经是中资企业选拔驻外中高层管理人员的一个基本条件。我国高铁技术世界领先,在“一带一路”市场上前景广阔,但高铁企业的技术文本和商务文本水平还不够高,结果在国际贸易中,往往不占优势,成为高铁国际化的“最大短板”。中国石油中塔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要求中石油所有外语专业的员工,必须在5年之内熟悉一门业务,成为业务骨干,否则就要解聘。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的李斌是俄语专业人才,在中亚工作5年,熟练掌握桥梁隧道专业的业务,除做公司翻译外,还担任企业对外联络处主任,且承担了工程管理工作。
五、结语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思维工具、文明文化载体和信息载体。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语言是重要的,但也不是决定性的。我们不能因为相关重要文献没有提及语言,而忽视语言在“一带一路”中的重要作用,也不宜无限夸大语言的作用,把实现“五通”归因为“语言相通”。本文认为,语言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先行性、基础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作用,同时,“一带一路”建设拉动了业界和社会对不同层次语言人才的需求。在沿线地区,真正能在跨国经贸业务中使用的,或者说,真正能“通事”的国际通用语言,也就两三种,如英语和俄语等;真正能“通心”的各国本土官方语言,则有50多种,但基本上不能“通事”,不能用于国际经贸业务,俄罗斯的俄语除外。拟定“一带一路”语言人才规划,不应该秉持“包打天下”的思想,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语言人才,都实行先从国内培养,再向国外委派;而应该坚持“兼济天下”的情怀,坚持境内境外一盘棋,不同层次的人才也可从国外招聘,国外的中资公司或中外合资企业,从生产到销售到售后服务,所需语言人才,宜逐渐实现当地化或本地化。
作者:周庆生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参考文献:
[1]杨亦鸣,赵晓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国情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1.
[2]全球孔子学院(课堂)[EB/OL].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网,www.hanban.edu.cn/confuciousinstitutes/node_10961.htm.
[3]吴强.“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和地区136所孔子学院名单[EB/OL].mp.weixin.qq.com/s/AOpblmB7CJQDgDtTgZdnig.
[4]邢欣,梁云.“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亚国家语言需求[J].语言战略研究,2016,(2):42.
[5]国家汉办.感受“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柬埔寨经济发展:王家孔院师生参观西港经济特区[N].孔子学院,2017-03-23.
[6]肖振生.数说“一带一路”[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104-105.
[7]曹昌,李永华.高铁出海是国家实力的竞争,也是市场营销比拼[J].中国经济周刊,2014,(50).
- 上一篇:“一带一路”对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思考
- 下一篇:“两学一做”培养与塑造学生党员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