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2-06-14 04:54:43
导语: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培养模式研究存在的不足目前我省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我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已从原有的学术型人才向复合型、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转变。培养复合型、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正是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使命,而传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一些不足。①目前我省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河北省近30年三大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迅速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逐渐上升,产业结构从传统的“二一三”结构逐步转变为“二三一”结构。产业结构的转型带动毕业生就业结构发生了转变,就业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应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科专业、课程和教材等都应根据社会需求相应的调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当前河北省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发展空间受限:生源主要是应届毕业生,其实践能力有限,到企业后不能很快解决实际问题;实践基地规模与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不匹配,并且实践基地建设则缺乏一定的稳定性,从而导致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培养模式和学术型研究生区别度不大,没有特别突出其职业导向性特征;课程教学方式上,仍然以传统的授课方式为主导,研讨式、案例教学等方式所占比例偏低。此外,研究生学科布局和专业不是很合理,报考专业不均衡,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例如,河北地质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中,金融专硕近几年报考人数较少,会计专硕生源富余,从而导致这些专业毕业生过剩而影响就业。应改革招生制度,扩大招生自主权,实行弹性学制:适当缩小相对饱和专业的招生规模,适当扩大一些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的规模。②目前我省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不适合高校自身特点。培养模式要和学术型研究生区别开来,结合学校特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凸显专业学位研究生及学校的特点;每所高校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因此其课程体系设置、培养方案制定等应结合学校优势和特点,培养适合河北地方经济发展的地域性专业学位研究生。但是目前一些高校由于缺乏软硬件设施及充分的师资,因此,在制定课程体系及培养方案时受到种种条件的束缚,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很好的提高;导师制度不健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指导教师由学术型研究生指导教师来担任,而学术型研究生指导教师实践能力有限,因此学校应根据学校导师现状促进师资转型,加强导师培训,从导师遴选、培训、考核等方面完善导师制。③目前我省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不能满足研究生个人发展的需求。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综合实际运用能力的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生源主要有应届毕业生和往届毕业生,其实践能力参差不齐,学校没有根据学生个人情况制定针对个人的培养计划,导致研究生在课程学习和实践能力上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高校应针对学生水平及特点的不同,制定“诊断式”的培养计划,针对性地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2河北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背景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模式
随着河北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为河北省研究生教育的科学快速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加强创新、文化、教育等的跨区域合作交流,推动该省研究生教育同北京、天津等相关高校进行合作,引入京津高校先进的发展理念、师资科研、管理经验等,对于提升该省研究生教育管理水平和培养质量,都是良好的机遇。近几年来,我国和河北省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工作。2013年4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同年8月,河北省学位办专门召开了“河北省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工作研讨会”,就该省研究生教育改革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提出了改革要求。这些都是推动该省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河北省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要稳步推进、深化改革。从河北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背景出发,构建该省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模式,探索和实践培养类型多元化、科研素质导向化、实践能力系统化、课程教学输出化和人才培养开放化的“五化式”人才培养创新模式。①紧紧围绕社会需求,开展多元化人才培养。河北省产业结构改革对专业型和复合型人才提出了多元化需求。在继续强化传统领域人才培养的基础上,要不断拓展其他研究生培养专业领域,实现人才培养的多元化,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②注重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推进研究生培养的职业素质导向化。专业学位研究生重点在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培育,重视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系统的实践训练。通过统筹安排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各阶段的具体内容,促进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构建研究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提高的实践体系。构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适应专业岗位需求的综合职业素质,建立研究生职业能力培养和实训体系,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系统化培养。③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实际工作能力,强化研究生实践能力的系统化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重点在于面向特定的职业领域,构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培养研究生适应专业岗位需求的综合职业素质。通过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科学设计与规划,建立研究生职业能力培养和实训体系。一是与生产及研究单位联合,建立培养单位与生产单位相结合的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二是积极鼓励生产单位参与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标准、教学改革、质量评估等方面的规划与制定,强化生产单位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三是大量聘任生产单位的高层次技术及管理人员担任研究生校外导师,对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进行深入指导;四是积极探索和推进地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工作,实行研究生培养期间在实际生产单位实践锻炼不少于一年,强化研究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五是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生产单位人员兼任部分专业课程授课教师,开展实践教学和指导。④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大力推进输出型课堂教学新思路。以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精神、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研究生创新精神、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目标导向下的需求型教学模式,大力推进引导式教学、研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实训式教学等课堂教学方式,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培育和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工作能力。⑤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完善研究生人才培养开放化办学体系。完善与国内校所、校企协同创新和联合培养机制。努力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境外相关高校和机构加强联系,鼓励开展研究生国际交流活动,积极探索不同形式的人才培养项目;积极聘请境外高水平专家来校短期讲学和任教,积极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层次学历外国留学生培养工作。
3总结
河北省传统的、单一的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现状。目前,国家在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并采取各种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对于河北省来说,当前面临产业结构处于转型升级,河北省高校应抓住机遇和挑战加大力度改革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按照“五化式”人才培养模式,为河北省经济发展培养出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作者:霍清清 单位:河北地质大学
参考文献:
[1]李继娜.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企业导报,2016.
[2]程瑶.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
[3]张海军,王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3.
[4]张兴平.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
- 上一篇: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互动研究
- 下一篇:产业结构对人才结构变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