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法治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
时间:2022-03-11 02:47:24
导语:高校法治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由于对法治教育定位的偏差及受教学条件与教学手段等因素的制约,高校法治教育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在国家大力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应当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为起点,加大法治教育力度,优化教育模式,拓展教育形式,以期实现高校法治教育的飞跃。
关键词:高校法治教育;有效途径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强调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同时“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认可。高校法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的重要环节,相比中小学,国家关于高校法治教育的措施总体上要具体,但就效果看,现有的法治教育模式与教育力度还远未实现预期目标。一段时间以来,大学校园频发的违法犯罪案件,如马加爵案、药家鑫案、复旦投毒案等,提醒我们必须持续关注高校法治教育问题,不断改革教育模式,提高法治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一、关于高校法治教育的调查分析
为了解当前高校法治教育的总体情况,特别是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我们对塔里木大学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以期为高校法治教育改革提供参考意见。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意愿、主要途径和方式,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评价及对法治教育改革的建议。(一)大学生学法热情较高,学法途径多样。大学生作为文化素质较高的群体,总体上来说,法治意识相对较强。调查显示,在校学生有较高的学习法律课程的意愿,达到82%。统计结果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获取法律知识的方式和途径变得多样化,电视、网络、学校教育、报纸杂志等都有一定影响,其中主要途径是看电视和学校教学,分别占39.9%和35.4%。(二)大学生对高校现有法治教育课程评价偏低,但期待较高。当前高校的法治教育课程主要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许多学生对这门课程“法律基础”部分教学评价不高,有28%左右反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任课老师仅是粗略地讲了下法律基础部分,有9%的学生认为“法律基础部分只是为了应考划了下重点”,更有6%的学生认为“根本没有讲到法律基础部分内容”,这组数据说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有待强化。但同时有55.6%的学生希望加强“法律基础”部分的教学。(三)大学生对法律选修课非常期待,希望教育方式多样。调查结果表明81%学生希望通过选修课补充学习法律知识,然而目前法律类选修课较少,不能满足大学生学习法律的需求。许多大学生希望加强案例教学、实践教学。
二、当前高校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定位模糊,重视程度不够。1987年,国家教委规定在全国高校开设《法律基础》公共必修课,但长期以来,法治教育仅被认为是思想理论教育的内容之一,从属于道德教育,没有独立地位。这导致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时,法律基础课程被弱化,2005年、教育部联合制定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将原本分别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课与《法律基础》课被合并为一门课程,法律内容仅占教材的1/3左右,并且课时大幅压缩,许多学校该门课程完全由原思修教师授课,在如此条件下实施法治教育,其效果可想而知。(二)教育内容设置不合理。一般来说,各高校的法律基础是与思想道德修养一同讲授的,受教学课时和专业能力限制,教师常常对法律基础部分进行压缩,只选择个别法律做介绍,内容趋于简单,很难满足学生的学法需要。调查发现,虽然多数学生认为这门课程比较好,但是法律基础部分没有学到多少知识,甚至有6%的学生认为《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根本没什么用处。(三)法治教育缺乏专业师资。法律课程有很强的专业性与应用性,但课程改革后,师资队伍的专业性不强,水平参差不齐,多数是由思修教师兼任,仅有少数具有法律专业背景,本身法律知识就不系统,无法深入浅出,将法学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授课时通常照搬书本,而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法律问题解答起来就会力不从心。(四)教育教学形式单一。长期以来,高校开展法治教育通常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侧重于法律理论的讲授。实际上法治教育需要较强的实践教学,空洞枯燥的理论灌输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查中,在回答“教师讲授《法律基础》采用了何种方法?”时,有39%左右的学生认为讲授缺乏案例与实践。另外有高达68%的学生表达了希望选修法律类选修课的愿望。
三、高校法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为起点
要大力加强高校法治教育,这基本已成共识,但如何改革,难度不小,若要增加专门的法律课程,在当前的教育体制和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恐难实现。因此,笔者建议,高校法治教育改革应当在现有框架下,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为起点,提升法治教育力度,优化教育模式,拓展教育形式,以期实现法治教育的飞跃。(一)明确法律基础的定位,赋予其相对独立的教学空间。当前“法治教育”从属于“德育教育”的定位使得教师用大部分时间讲授思想道德修养部分,法律基础部分的授课时间理所当然地受到压缩。加强高校法治教育,必须赋予法律基础以相对独立的空间,可以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里“法律基础”部分,采用专题教育形式,由专门的教师集中讲授。(二)增加法律基础的比重,拓展法治教育内容。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里,法律部分仅占1/3左右,按各高校课程设置,法律基础授课时间一般不足20个学时,显然无法满足需要。因此,建议适当增加法律基础部分的比例,至少达到总量的一半左右。同时,不能止步于课堂教学,可以采用发放《法律知识读本》等资料让学生自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核时适当涉及等形式拓展法治教育的内容。(三)加强法律基础教学师资力量建设,提高法律教学的专业性。一般而言,一个从事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师对法律的认识和研究是有限的,非专业教师是没有办法把较复杂的法律问题问题讲清楚。笔者认为,虽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应当结合,但是法律基础教育需要专业的法学教师进行授课,这样才能保证法学基础教育的教学效果。(四)拓展法治教育形式。高校法治教育不应当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而应当不断拓展教育形式,可行的办法包括:(1)强化案例教学,用典型案例带动法律知识的讲授;(2)大量开设法律类选修课程,弥补法律课程内容与时间不足的缺陷;(3)聘请法学专家及司法实务部门工作人员开展专题讲座;(4)组织学生参加法院旁听、监狱参观及开展模拟法庭等第二课堂活动;(5)充分利用电视、校园广播、QQ、微信及微博等新兴媒体,开展普法宣传和法律咨询等。
作者:徐勇 单位:塔里木大学
参考文献:
[1]莫良元.高校法治教育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大学教学,2013,12:80-82.
[2]黄佳.“法治中国”背景下高校法治教育的发展[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01:86-88.
- 上一篇: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分析
- 下一篇: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探讨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