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的课程教学论文(共5篇)
时间:2022-03-13 03:26:54
导语:工程管理的课程教学论文(共5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篇
1.绪论
鉴于我校工程管理属于财经院校中的理工科特点,每届学生男女比例基本为1:3,女生选择造价作为毕业设计或就业方向的比例逐年上升。为满足工程管理学生的就业需求,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系围绕造价实训课程开展了一系列课程改革活动。
2.工程管理专升本学生特点分析
2.1现状调查
与四年制的普通本科班学生相比,两年制的专科升本科(以下简称“专升本”)学生在知识结构、求学动机、课程设置方面有显著差别。以我校12级工程管理专升本学生为例,12级工程专升本学生2个班,一共86人,其专科专业学历背景如下:
2.2特点分析
由于专升本学生的特殊经历——比普本班同级学生多经历三年大专学习生涯,基本熟悉了高等教育的管理模式和学习环境,并且他们的年龄一般亦较同级普本班学生要大,心智发育相对成熟。大部分工程管理专升本学生在专科第三年都有到施工工地现场实习经验,对建筑行业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工程管理专升本专业学生普遍具有以下特点:(1)专业多元化,造价基础参差不齐。专升本学生来自不同的大专,每个学校的专业特色各异,培养目标、培养方向和课程设置的侧重点也各有不同。即使是毕业于不同大专的相同专业,学生之间的水平也存在差异,更何况这86名同学来自建筑行业相关却不相同的12个专业,知识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以造价基础为例,有工程造价基础的学生33人(专科专业为工程造价),约占38%;有少许造价基础的学生7人(专科专业为工程管理),约占8%;余下零基础的学生(专科专业为给排水、水利水电等),约占54%。(2)求学动机明确,对知识渴求有选择性。专升本是他们专科阶段不懈追求的目标,大部分专升本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较为努力,对吸收新知识的渴求高却又厌倦重复专科阶段学习过的内容,在温习旧知识时容易出现松懈、自满心理。特别是他们普遍经历过一年的工地现场实习,会使他们觉得自己对实际工作已有较为充足的了解,课本上的知识都是理论,产生一种懈怠、消极的学习心理。(3)学习安排过于随意,学习能力有待提高。专科教育和本科教育的培养模式不同,教学侧重点也有所区别,本科教学要求更高。专升本学生过多依赖教师画重点、机械化记忆的学习方法,普遍缺少独立思考和深入钻研精神,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效果差、学习方法不科学。
3.改革措施
针对12级工程管理专升本学生专业差异、基础不齐、学习目标明确等特点,我校工程管理系围绕工程造价实训课展开了一系列课程教学改革,以期更好地培养专升本学生的实践能力,满足其就业需求。
3.1学生方面
为更好地实现造价实训课的教学目的,任课教师按学生对造价基础及造价软件掌握的熟练程度不同将86名学生分为20个小组,每个小组4~5人,小组成员中必定由1~2个专科专业为工程造价的学生和2~3个专科专业非工程造价的学生组成。任课教师在造价实训课上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一对一帮扶,同时模拟实际工作现场,锻炼各个小组在遇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团队合作能力,既提高学生与人沟通交流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2教师方面
为达到造价实训课的教学效果,工程管理系的相关老师组成一个以项目负责人制为核心的资深教学团队。团队由4名中青年教师组成,学历背景包括土建、安装以及园林绿化造价方向,每名教师主要负责其最擅长模块的教学,偶尔客串其余模块的讲授。该教学团队开展以老带新的传帮带教学活动,每周抽出一个下午时间集中备课,研讨教学技能,传授教学经验,做好各模块之间的教学环节衔接工作。
3.3课程设置方面
3.3.1创新授课方式
为改革传统的单向陈述知识的教学状态,造价实训课程以小组团队为单位,尝试采用项目教学法,针对学生以后从事造价行业可能会遇到的项目现场情境,例如模拟施工企业投标报价、咨询公司做招标控制价等,给学生实际工程项目的图纸进行实战练习,让学生在此训练中掌握课程知识,综合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就业上岗的适应能力。
3.3.2改革考核方式
造价实训课程主要采用任务法进行考核,即每个小组一套实际工程图纸,要求其提交招标控制价或工程量清单等不同结果,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全面评估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该课程以灵活的考查方式重点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淡化传统的记忆型考核。
本文作者:工作单位:
4.结语
我校工程管理系对于专升本学生造价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行动刚刚开始探索和尝试,希望通过教学改革与创新将该专业建设得越来越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出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本文作者:高冬梅工作单位:广西财经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第二篇
一、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现有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三峡大学科技学院自2000年成立以来,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坚持教育创新,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落实“以人为本”、“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人才的社会适应性为质量评价的根本标准”的教学理念。学院实行严格的学生管理,坚持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教育统一,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并重,使学生具备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并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第一,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制度创新,前身是1993~1995年产生在一些公办高等学校内部的民办二级学院,形成规模于1999年公立普通高校的持续扩招,命名定位于2003年教育部8号文件《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的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简称教育部8号文件)颁布[1]。独立学院大多数都是依靠母校的师资优势建立,因此成立之初就附上了母校的烙印,有鲜明的母校特征,许多教学管理模式、考核制度、学生培养模式都是复制母校的制度,缺乏特色。第二,工程管理专业的特点是要参与工程的管理工作,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要求很高,学生一般参加工作都是从基层做起,能够在短时间内胜任管理工作的都是各方面素质非常高的学生,要有很强的团队领导能力、社交能力、学习能力。通过从事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工作发现不少同学有很强的求学精神,愿意学习一些新知识,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也渴望了解实际工程的真实面貌。但学校能够提供的实习机会相对缺乏,学生普遍反映理论教学环节偏多,并且有些课程内容出现重复,学生为了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才来上课,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第三,教学管理方面不够严谨,师资力量薄弱,独立学院工程管理的老师大部分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参加教学工作,并且独立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专职教师很少,大多数是来自母体院校的兼职教师,因此很多课程母体院校和独立院校学生所传授内容基本相同,不少独立院校同学反映老师上课内容无法理解。每年学生对老师的考核也是形同虚设,学生座谈会反映问题基本相同,无任何改观。学风不够严谨,监考力度不够,抄袭成风,参加独立院校监考的老师往往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各个考场监考的老师监考力度差异很大,学生夹带资料,手机拍照抄袭现象普遍存在,对于一些大型考试,班与班之间的分数差异很大。这样恶性发展下去,学风会越来越差。第四,独立学院实践教学环节相当不足,工程管理专业学生需要一定的实践经验才能胜任未来的工作,在校生参加的实习往往是走马观花的认识实习以及参加工作前的毕业实习。实习单位一直是难解决的问题,一般的工程单位不愿意接收在校生,主要原因是担心学生的安全,且实习生缺乏工作经验,能创造的价值很少,培养出来之后又跳槽到更好的单位,因此能与学校签订实习协议的单位不多。加上独立学院学生有一部分家庭条件较好,缺乏一定的吃苦耐劳精神,好不容易被安排到施工单位参加实习,就有个别同学吃不了苦要求回校。导致实习单位对实习生印象较差,实习安排实际操作起来十分困难[2]。
二、独立学院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独立学院如何实现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切合实际的改革以及脚踏实地的落实,从方方面面改变出现的不足。学校应结合国家政府出台相关改革政策,加强市场调研,建立和目前市场环境相适应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与参加工作的能力,因此要从实际改变目前以理论教学为主的培养模式,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要以企业用人需求为导向,学生为中心,建立有独立学院特色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一是加强教务管理,一方面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完善的教学监督机制,培养良好的学风,激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加强考风建设,对监考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制定完善的考场管理细则,对监考人员加强管理。二是加强专任教师队伍的培养,定期组织专任教师参与工程实践活动,加强校企合作,鼓励老师在空闲时间去实习单位参加实习,提高专任教师的素质水平,形成强大的教师团队。引进一部分双师型人才,调整目前单一的师资结构,确实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3]。三是加强校企合作,定期维护实习基地的关系,能够组织学生长时间到企业里实习,并建立就业-培养一条龙服务,满足企业用人的要求,真正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四是独立学院需加大实验经费的投入,筹建与工程管理专业相关实验室,如材料与构造实验室,以及购置工程管理专业所需的各类应用软件,如工程造价软件、工程算量软件、施工平面布置软件等,以期实现与企业间良好的知识对接。
三、结语
目前独立学院已为社会输出了大量人才,为中国的高等教育贡献了一份力量。工程管理专业由于其自身特点需要独立学院更多投入,才能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社会认可的管理型人才,独立学院根据自己的办学思想、办学条件和人才市场需求状况,结合自身的特点与社会需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以应用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模式,以特色求发展,才能利于独立学院的健康发展。
本文作者:曾娟王春燕工作单位:三峡大学科技学院
第三篇
1围绕专业需求,安排教学内容
1.1弄清专业需求
工程管理专业在土木工程技术方面的能力需求主要是施工能力,以及在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工作中分析和解决一般结构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结构设计能力。②因此,从专业能力需求的角度出发,工程结构的教学目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使学生能熟练识读结构施工图,③如混凝土结构中的梁、板、柱的配筋图等等,以满足施工能力的需求。工程管理毕业生在建筑工程领域,不管是从事现场施工管理,还是与之相关的工程经营造价等工作都需能看懂施工图,识读结构施工图是学生应掌握的土木工程技术方面最基本知识。第二,使学生熟练掌握结构方面的基本常识,以满足其在工作中分析和解决一般结构问题的能力。这些基本常识包括结构方面的基本概念、常见工程结构材料特点、工程中基本结构构件的受力特点、破坏特征、以及进行简单的计算等等。基本概念是推理判断的前提,是分析解决问题的依据;④构件的材料特点、受力特点、破坏特征既是实际工程问题的体现又为问题解决提供方法;简单计算是对问题的解决。以在支座附近产生斜向裂缝的钢筋混凝土梁为例。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学生应清楚“作用”、“作用效应”、“抗力”等基本概念;然后应明白梁的受力特点:主要承受弯矩和剪力;接着根据斜向裂缝这一破坏特征判断问题出现的原因——斜截面抗剪承载力不足;再考虑抗剪承载力可由斜截面混凝土、能提供竖向力的钢筋(箍筋、弯起钢筋)来提供,所以解决方法之一可以在支座附近设置一定数量的箍筋;最后通过简单计算得出箍筋具体配置,解决问题。除此之外,通过这一系列分析,学生还可以明白为什么构件当中各种钢筋必须处在一定位置而不可以随意移动。这样,在施工管理过程中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工人的一些错误。第三,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结构构造知识。构造知识是从长期的工程实践经验中总结而来的,在结构的安全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构造知识不仅与施工能力相关,与分析解决基本结构问题也有很大的关联。有研究者对施工管理一线人员所需知识分析表明,结构构造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比结构设计理论知识更加重要与实用。
1.2以“必需、够用”为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上述分析了专业需求和教学目的,再结合引言部分所述工程结构的课程特点,需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即以满足专业需求为根本,以“必须、够用、适度”为原则,对课程内容进行精讲、简化、删除、增加。精讲,就是为满足专业能力需求中“必须”的部分课程内容开展重点教学,讲清、讲透、讲明白。具体到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概念、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基本构件的试验特征、各种构造。简化,就是以“适度”为原则,在对一些内容进行教学时采用从总体把握,归纳总结,简而化之。具体到课程内容可包括:结构设计理论、基本构件受力各阶段的应力应变分析、复杂公式建立时具体的推导过程等。例如在讲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公式建立时,只需让同学明白斜截面上的剪力设计值,分别有破坏截面的混凝土、箍筋和弯起钢筋(当配置了弯起钢筋时)所提供的竖向抗力来承受,然后给出各部分所提供竖向抗力大小的计算公式即可,这样基本公式就建立起来了。至于为什么裂缝是斜向发展的,公式中的各项系数为什么要这样取值,依据是什么等等大可简单带过。因为结构设计中很多结论和方法是根据试验分析得来的,再加上这些内容涉及很多力学知识,如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等,对工程管理的学生来说,力学背景有限,就没有详细推导,深入分析的必要了。删除,就是以“够用”为原则,去掉专业不需求的内容。如多层框架结构内力分析、抗震计算、基础设计等内容建议去掉。增加,增加一些专业必需的而教材上出现较少的结构知识,以及建筑结构方面的一些新信息。例如,前面提到识读结构施工图的能力很重要,而结构施工图在教材中出现较少,所以教师可以收集一些结构施工图纸、图集、钢筋混凝土平法表达方法规定等资料,为同学们详细讲解。通过以上对课程内容的合理安排,既能使课时要求得到满足,又能使学生工作后深刻体会到学以致用。
2改革教学方法,贯彻启发引导式教学
2.1开篇先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工程管理专业大多数学生对该专业认识不全,偏向于管理,忽略了应掌握一定土木技术知识,所以部分学生认为该课程不重要。上课时抱着可学可不学,学好学坏对今后工作影响不大的想法,他们来上课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修得学分。在此情况下,教学效果很难理想。所以,教师可利用“开篇课”即“绪论”课,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热情,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另外,利用绪论课,向学生介绍课程的内容安排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安排,使学生对今后的学习有心理准备。否则,在后面的教学中当教师简化或删去某部分内容时,学生会不知所以然,久而久之,学生会不知到底要学什么,从而逐渐丧失学习兴趣。
2.2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引导式教学法
启发引导式教学,能加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直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工程结构中很多知识点之间具有相关性,教师可以根据这些相关性,通过已讲授的知识和一些启发性的信息,提出一些疑问,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在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教师先讲解单筋矩形截面承载力公式的建立,然后提问:同样的矩形截面,如果现在在受压区也配置了纵向受力钢筋,试验破坏特征一样(提示学生受压钢筋也屈服)、公式建立方法一样,那么此时公式中会出现什么变化?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变化自己建立基本公式,如此一步一步诱导学生思考。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双筋矩形截面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而且印象深刻。
2.3实践环节仍可采用启发引导式指导法
⑤课程设计是工程结构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全面检验和巩固学习效果的一个有效方式。在课程设计指导过程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有问立马答的指导方式,而应采用启发引导式指导方式。对于学生的提问不要马上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采用引导的方式给出思路和提示,让学生自己去查找资料解决问题,最后和学生一起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对于考核方式从专业需求的角度出发,应重视结构施工图的绘制,并以施工图的质量作为课程设计成绩的重要判断标准,而不再仅以计算书来判断成绩。
3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提高学习兴趣
教室装有多媒体设备已较常见,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资源。将教学内容制作成精美的多媒体课件,一方面可以节约板书的时间,增加单位时间的信息量;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计算机的图片、声音、色彩、动画等效果,使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后利用多媒体可以很好地满足简化内容部分的教学效果要求,使得既能简化又能表述清楚。例如,现在网络资源非常丰富,教师可以在网上寻找一些构件试验的视频和一些工程图片,如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试验视频,少筋梁、适筋梁、超筋梁破坏时的状态照片。通过这些视频的播放和照片的展示,与枯燥的语言表述相比更能让学生明白三者之间的差异。
4结合学院个性化办学特色,因人施教
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学院推行个性化办学特色,就是为了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优势以及具有的潜能制定其相对应的培养方式,以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工程结构教学中,同样可以因人施教。如有的学生本科毕业后可能报考硕士研究生,有的学生毕业后想要参加国家相关执业注册师考试,这些同学可能不满足于课堂上针对一般学生的教学,需要相对深入和全面地学习,那么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对这些同学进行辅导。
5结语
通过对工程结构教学研究探索,总结了围绕专业需求,安排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贯彻启发引导式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提高学习兴趣;结合学院个性化办学特色,因人施教四点建议,这些建议已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显出成效。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工程结构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更好,更有效,更符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学方法尚在进一步探索之中。
本文作者:何娟工作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第四篇
1工程管理类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园林工程管理是园林学科建设与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园林规划设计和景观设计的进一步延伸与具体实现园林设计意图的重要保障措施。园林专业在过去得培养中,大多趋向于对规划设计能力的训练和教学,而对于园林工程管理方面得教学,无论在课程设置,学时安排以及教学实践方面的重视度不高。当前园林专业毕业生就业中,由于设计岗位竞争激励,很大一部分学生直接从事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在部分学生的回访调查中,较多谈及到在从事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对于园林工程管理类知识的缺乏,部分知识还需从头学起。作为与学生就业方向密切相关的课程模块体系,园林工程管理类课程的教学也面临着如何适完善在以园林规划设计为主要平台下的工程管理课程体系,并应用于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工程管理相关能力的培养;着重培养学生工程管理能力与工程管理课程之间存在相关联系,以适应现代园林工程管理行业发展的需要。
2工程管理人才就业前景分析
目前国内专业园林工程企业规模大小不一,却数量惊人,业务量充足。工程管理、施工设计人员和现场施工技术人员比例较高,园林施工技术人员紧缺。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园林工程项目数量也在稳步增加;园林工程管理包括施工组织、施工质量管理、工程造价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市场需求量直线上升;尤其是有关工程设计管理、项目招投标、工程预决算等方面的人才相当缺乏。一方面市对园林工程项目管理人才有很好的需求量。另一方面,园林毕业生却无法在很短的时间内适应职业需要。2009年对我校前5年的毕业生进行了就业情况调查,发现从事设计工作的占41%,从事管理工作的占16%,从事现场施工管理的占12%,从事其它工作的占31%。2012年对我校近3年毕业生又进行了一次就业情况调查,其中从事设计工作的占45%,从事管理工作的占6%,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占27%,从事其它工作的占22%。2013年6月,对09级园林专业学生就业抽样调查结果表明,58位学生中,从事设计工作16人,约占28%,其中方案设计9人、绿化设计5人、施工图设计6人;从事工程项目管理27人,约46%,其中施工管理16人,预决算招投标4人,工程信息管理6人;从事其他相关工作14人,占27%。三次的调查结果表明:我校园林专业毕业生从事设计工作的毕业生比例较大,达到40%~50%,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比例逐渐增大,从12%~40%多,从事其它行业工作的人数有所下降,从31%下降到27%左右。总体上来看,园林工程管理就业发展前景良好,且人员需求增量较大。
3工程管理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当前随着社会的需求和园林学科的发展,在国内开设了园林本科专业的高校,或多或少都有涉及工程管理类课程,但大多并没有较为完整的课程结构体系。园林建设项目从项目立项到工程建设完成需要经历如下几个主要过程,项目立项,方案设计,施工建设,后期养护管理。园林工程与管理贯穿于方案设计、施工建设、后期养护管理三个方面,是一个连续完整的系统,在各个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现有高校园林专业课程设置中,基本都开设了园林工程这门课程,这是贯穿与设计和施工的重要纽带;而对于施工建设和后期养护管理方面的课程设置的连续与系统性不强,大致有园林施工组织与管理,园林材料与预决算,园林施工技术,园林绿化工程与管理,园林招投标等方面。园林工程与管理类课程类别的设置和培养的目标也不尽相同,如园林施工组织与管理,有的院校设置为选修课,有的设置为必修课。总的来说,课程设置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不强;课程体系的广度不够,深度不足,实践性不强,不能很好的为学生提供多方面,多兴趣学习和求知的平台。
4工程管理类课程体系优化
园林工程项目与施工管理是基于工程技术的管理规律和工程技术活动的管理问题,实际工作中将面临投资决策、规划设计、成本分析、工程结构、工程材料、施工组织、使用维护、风险管理、对外交流等涉及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环境、信息、安全、语言等多领域的各种问题。其中工程技术、管理、经济和法律的四大体系是工程管理的核心与基础。园林工程管理类课程体系应基于工程管理内涵的核心与基础,在园林规划设计培养平台上进行优化,最终形成“四个体系、三大分类”的工程管理类课程体系。“四大体系”指针对园林工程技术、园林工程经济与经营、园林工程管理、园林法律法规四大体系中设置相应的类课程群。“三大分类”指每个体系的各类课程分为核心类,特色类以及拓展类;核心类课程是工程管理的基础,特色类课程以园林工程建设的特点及需求为着力点,拓展类课程则是涵盖工程管理的诸多方面,以供学生多样化的选择。同时按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包含通识课程平台、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平台,每个平台分必修课与选修课。课程体系的各类课程应用人才培养方案的三大平台相链接;核心课程与专业必修课,学科基础必修课程对接,而特色课程及拓展课程可与学科基础选修课以及专业选修课程对接。
5工程管理类课程设置
5.1工程技术课程群
园林工程技术主要是解决如何怎么去做园林工程,这是园林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基础与核心。这个体系中需要培养学生能熟练掌握,如:土方工程、水景工程、假山工程、绿化工程等的工程设计、施工技术、工程结构、工程材料、绿化植物栽培与养护等内容。在课程设置方面,应以“园林工程、工程力学、园林建筑构造与选型”课程为核心,以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为特色,以园林材料、园林工程施工技术、房屋建筑学等课程为拓展。其中,“园林工程”设置为专业必修课,“工程力学、园林建筑构造与选型”设置为学科基础必修课,“园林材料、房屋建筑学”设置为学科基础选修课,“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设置为专业选修课程。
5.2项目管理课程群
园林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是解决怎样实现工程建设的目标,即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采取一定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措施来实现工程目标。一个完整的工程管理包括工程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等内容。具体而言即通过工程计划把预定目标分解成具体、可执行的子目标,组织人员、配置资源予以实施,进而对工程建设的各参与主体进行工程协调,对实施过程中的各阶段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并及时纠偏。在课程设置方面,应以“项目建设管理”为核心,以绿化施工管理为特色,以管理学、施工组织与设计、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商务谈判与实务等课程为拓展。其中“项目建设管理”为专业必修,“管理学”为学科基础选修课,“绿化施工管理、施工组织与设计、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等为专业选修课程。
5.3工程经济与经营课程群
园林工程经济主要是解决怎样做才经济合理,即选择何种技术方案能使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最佳。经济体系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一定的资金预算安排实现工程的预定目标,并达到工程项目技术与经济的辩证统一。同时对于园林行业而言,还涉及到园林绿化苗木的生产、经营、销售等。在课程设置时应在工程经济与园林生产经营之间相互兼顾,形成以“工程经济学”课程为核心,以园林工程概预算为特色,以工程造价、苗木生产经营等课程为拓展。该课程群众考虑到园林就业岗位的需求与人才的专业化程度,把“园林工程概预算”设置为专业必修课,“工程经济学、工程造价、苗木生产经营”设置为专业选修课。
5.4法律法规课程群
法律法规是工程管理与实施的法律准则和各方参与主体完成各自工作任务的实施依据。工程项目的多方参与主体与工程管理的行业特点,以及工程建设具有的较高社会风险、技术风险、政策风险和信用风险,决定了工程管理需要以法律为实施依据。在课程设置方面以“园林法律法规”课程为核心,具体内容如《城市绿化条例》、《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以合同法、招投标法等为拓展。其中“园林法律法规”设置为学科基础选修课,“合同法、招投标法”设置为专业选修课。
本文作者:刘小冬郭春华工作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园艺园林学院
第五篇
一、全面分析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特点
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建筑施工教学具有以下教学特点。
1.建筑施工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建筑施工教学包含的教学内容比较丰富和广泛,覆盖的知识面比较宽阔。该课程中包含八大教学模块,这些模块中的每个知识又都比较重要。因为学生只有在教学中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之后,才能够真正理解其建筑施工的具体技巧和方法,达到学习的目的,真正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从而顺利完成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例如,在学习施工的砌筑时,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测量知识基础就很难懂得教师传授的龙门板和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和操作,如果学生没有过梁的知识概念就很难在具体的建筑施工中进行钢筋砖的过梁。2.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影响建筑施工的因素比较多。建筑施工会在不同的地点和季节进行,这就使得建筑施工的过程、质量和具体方法需要根据不同的地方、季节和环境来进行具体的选择和确定。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更多新型的建筑材料、建筑工艺和建筑技术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确保学生能够在不同因素中顺利开展工作之外,还要确保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能够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要求。3.建筑施工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性较强。建筑施工的学习目的就是要应用到实际的建筑工程之中,使我们的建筑过程更加安全和美观,使我们的城市更加美好。既然该课程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应用,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不能仅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不断地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走进建筑施工工地之后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况,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来进行安全周到的施工。而且,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在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自己的头脑处于灵活的状态,不能够局限于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之中,也不能局限于课堂的实验室和施工现场的实践经验之中,要能够根据当时建筑施工的具体情况灵活性地运用理论知识和经验来实施恰当的、准确的、适宜的操作,这样才能够确保我们的建筑施工效果事半功倍。
二、简述建筑施工课程的有效教学措施
1.教师要善于整合教学内容,使教学能够满足时展的要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运用的教材虽然一定时间内就会进行修订,但是它还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角度,没有实际生活中发展变化的速度快。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材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一缺点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地进行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传授,让学生在学习课本中传统施工工艺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现代社会中最新的建筑施工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调节,注意重点、难点的突出和分析,合理地安排和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2.现代教学方式和传统教学方式结合的教学模式。建筑施工教学中,教师大部分采取讲解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不但费时费力,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就会使学生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失去兴趣,导致教师无法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融入现代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利用其教学的优点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机动力,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弥补传统教学的教学缺点,使得二者完美的结合和巧妙的融合,确保我们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从而取得高效率的教学效果。3.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增强学生的实物性。建筑施工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模型,增强学生对实物的印象和感知。而且,这些简单的教学模型能够在课堂展示的过程中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即将开展的学习活动之中。同时,这些模型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模型自己去动手制作。这样就能够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以后的具体实施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4.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环境,让学生亲手操作,增强动手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竭尽全力为学生营造真实的环境,对学生进行实际建筑施工生产的训练。在这个教师营造的环境中,学生可以自己亲手操作,亲身体验现场的实际工作环节。同时,教师给予的及时评价和指点,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建筑施工的全部过程,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体验到建筑成功的幸福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总之,建筑施工的学习需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知识全面和新颖。因此,教师一定要采用适宜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掌握建筑学和建筑施工的知识和技术。
本文作者:袁永芬工作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上一篇:学校基建工程管理的模式分析
- 下一篇:工程管理研究论文(共8篇)
精品范文
10工程项目施工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