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思路科学指导就业渠道
时间:2022-08-02 05:06:00
导语:拓思路科学指导就业渠道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普通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怎样另辟蹊径拓宽就业渠道成为了当前就业工作的当务之急。本文在分析了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加强校企合作及就业基地建设,进一步推广创业教育,鼓励毕业生支援西部,重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就业岗位等几个方面的措施与对策,以期对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机制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创业教育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已经实现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高等教育规模扩大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高校毕业生数量大幅度增加、社会整体就业形势严峻、一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毫无疑问,如何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就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有待我们作深层次的思考。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国家整体形势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制约
当前时值全球金融衰退,国有企事业单位减人增效,下岗分流,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具体表现为:首先,作为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主要渠道的部分大中型企业经营困难,下岗形势继续延续,无形中加大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其次,地方机构改革,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政府机关的竞争异常激烈;再次,事业单位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特别是聘任制的推行,对于刚刚毕业而毫无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的毕业生而言,无疑是凭空增加难度。同时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民进城打工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三峰叠加”,加剧了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紧张状况,高校毕业生在这样严峻的就业市场条件下,肯定会有重重困难和障碍。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的明显滞后
在我国高校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起步较迟,它是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特别是高校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而发展起来的。从现状来看,应该说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模式,仍处在探索和建立时期。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较深,沿袭计划经济模式的惯性较大,与以市场为导向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推进程度相比,高校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表现出了明显的滞后性。
(三)就业市场中结构性矛盾突出
目前,我国在社会新增岗位难以满足毕业生就业需要的同时,就业市场中的结构性矛盾也非常突出,主要表现为就业取向因学科专业、地域地区、单位性质的不同而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就近几年的统计数据看,在学科专业上,每年都有“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的差别。在地域地区上,毕业生对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趋之若鹜,而在西部地区尽管给予种种优惠政策,但仍然少有毕业生踏足。在单位性质上,尽管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高校、外资企业的容纳量已日趋饱和,但是毕业生依然心向往之。
(四)毕业生就业观念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和发展
随着我国高校就业制度的改革,高校毕业生就业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从“统招统分”转变为“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就业市场由以学历为导向变为以能力素质为导向,这是时展的必然,也是适应就业市场规律的结果。就业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就业观念随之变化,但是大多数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还停留在“统包统分”的时代,缺乏竞争意识。
(五)高校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还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由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相对落后于就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专业知识背景单一的缺陷,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尚有一定距离。在就业市场中,除了科研型单位外,用人单位一般需要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倾向于聘用有相关工作经验的求职者,而应届毕业生在这方面的欠缺,使很多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持观望态度。
二、目前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分析
据最近三年全国高校的就业率调查统计,平均每年有15%左右应届毕业生未能就业,出现了“相对过剩”的局面。如何拓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优化人力资源,就成为当务之急。
目前,拓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的经验和做法主要有:
(一)加强毕业生择业观和就业观思想教育工作
在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形势下,根据自身情况降低就业期望值,转变就业观念已成当务之急,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毕业生要改变原有的就业观念,主动顺应时代需要,调整就业期望值,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积极投身到西部大开发的洪流中去。转变毕业生对基层的认识,引导他们察觉城乡一体化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基层将会释放出大量的创业机会,让他们意识到最早抢滩者将最早获得更多的机会。
(二)以市场为导向,搞活“订单培养”
“订单式”培养是指用人单位与培养单位签订用人协议,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充分利用双方的有利资源,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实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最后由用人单位按照协议约定安排学生就业的合作办学模式。
(三)推广并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
2005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提出了争取用3到5年时间基本实现全国每个村至少有1名高校毕业生的目标。自从推进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创造了地方受益、学校发展、学生成长的多赢局面。
(四)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目前,国家虽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但是,在毕业后的跟踪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创业之路异常艰难,除了大学生创业者本身条件的限制之外,更多的是因为缺乏一个整饬有序的创业环境。在创业过程中国家制定的各项优惠政策难以体现,政府确实提出了一些扶持政策,但是其中有些政策很难操作。现在毕业生自主创业还属于摸索与实践并行阶段,自主创业人数所占就业比例尚小。
三、进一步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的措施与对策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做好就业工作,必须依靠各部门的密切配合、齐抓共管、高度重视、给予政策支持,在原有就业渠道的基础上,还必须进一步拓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以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加强校企合作、就业基地建设,搭建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广阔平台
现今高校毕业生在“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下,高等学校毕业生已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我们要改变在学校坐等用人单位上门要毕业生的工作方法,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途径,主动地走出去“推销”毕业生,把用人单位请进来选择毕业生,开拓就业市场,发挥高校与企业各自资源优势,签订基地共建协议,建立就业基地。采取措施,加大投入,使毕业生有组织、更方便地到基层就业,避免择业的盲目性,减少就业成本,拓宽毕业生基层就业渠道,搭建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广阔平台。
(二)进一步推广创业教育,激发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意识,提升创业综合能力素质
自主创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是拓宽大学毕业生就业渠道的好方法,是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巨大创造力,推进社会创新的一个有效途径,这当然就成为了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所必须努力攻克一个重要堡垒。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创业教育,将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规化、制度化,通过创业教育激发大学生们的创业意识和思维,提升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创业综合能力素质。
(三)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2003年,中国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发起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国家为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开展服务,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比如:参加西部服务的高校毕业生在公务员考试、研究生考试以及服务期满后的就业等方面都可以享受较其他人更优惠的条件。还加大投入,拨出专款予以扶持这项计划。这项计划实施以来,已有7万多名高校毕业生奔赴西部地区从事各项志愿服务工作,他们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工作,既着眼于充分发挥高校毕业生在西部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更着眼于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重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就业岗位,积极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目前,伴随着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减员增效的同时,大力扶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增强其广泛吸纳社会就业“主渠道”的作用和影响,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党和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发展非公经济的方针、政策,当前需要具体落实相应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快完善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益,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为他们提供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改进面向非公经济的金融信贷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扶持中小企业走上技术创新、管理科学的良性循环轨道;降低门槛,开放经营,在对待非公企业上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实行同等待遇;通过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向社会提供更充裕的就业机会。
总之,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出路指导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切实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认真研究和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新形势,把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密切配合,狠抓各项政策的落实。高校要切实加强就业指导,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高校毕业生,加强校企合作。提倡、鼓励各个事业单位多聘用高校毕业生,尽快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导向、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新机制,努力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实现高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
- 上一篇:发改局创优动员会讲话
- 下一篇:财政局长廉政情况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