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伦理思想对社会的影响诠释
时间:2022-05-09 08:33:00
导语:武术伦理思想对社会的影响诠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论文摘要: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就中华武术伦理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根据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征,结合中华武术伦理道德发现: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发扬自强不息的武德品质有利于适应社会的需求;发扬武德中的见义勇为精神能够有力地打击犯罪,稳定社会秋序;讲究礼仪可以完善青少年的人格;崇德扬善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形成。
论文关键词:中华武术武术伦理武德现代社会伦理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不仅有庞大的技术支撑,更有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的武术道德体系。武德成为习武者所必须具备的品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武德结合时代的需求产生新的价值,其中自强不息、见义勇为、讲究礼仪和崇德扬善等优良传统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阐述武术伦理在现代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及意义。
1中华武术伦理思想
1.1伦理
伦理学是研究道德问题的一个分支学科,道德是人类特有的,最常见的一种社会现象。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人是属于社会的人,人的一切活动都在社会中进行,任何人都不能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因此,人和人之间,人和社会之间必然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复杂的社会关系。人们生活在这样的社会关系网中,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而不同人对待矛盾有各异的处理方法,这些处理方法将会给社会带来不同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各行业有了精细的分工,交往变得越来越频繁,其矛盾的产生也就不可避免。在某些法律无法涉及的方面,道德能够弥补法律的不足。因此,伦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也就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
1.2中华武术伦理
中华武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它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注重内外兼修,术道并重为特点的运动。在其源远流长的发展历程中,武术摄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吸收儒、道、释的哲学思想;涵涉有中国传统医学,诸多兵法以及现代体育学的内核。武德是武术伦理规范与习武者道德行为准则的总和。“文以载道”、“武以载德”,武德是在中华民族古老而独特的伦理思想的哺乳与规范下,经先辈长期的社会实践而创造和总结出来的光辉灿烂的古代精神文明精髓,它积累和凝炼成武术伦理道德思想,构铸了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核心。中华武术伦理经过一次次的过滤、承接和改造,它以一种“下位文化”即俗文化的积淀、社会意识的潜流,渗透于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中,同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行为标准、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处世态度与风俗习惯融为一体。在有雅文化和俗文化之分的社会里,武德在民俗文化的主体即对中下阶层的劳动人民影响更为深刻。中华武术伦理的突出特点是强调道德修养,把武德作为武术修为的最高境界,历来注重“以武助德,以德服人”。武术界所推崇的“德”,主要包括“义”、“信”两个方面。“义”首先指秩序,是人与人之间身份等级的差异,要求习武者的言行举止要符合各自在拳种门派中的地位及相互间的制约关系。“信”则是“信用”,在与人交往时要做到不失信。传统武德具体到社会各个层面还包括爱国主义、尊师重道、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匡扶正义,讲究礼仪及恭德处世等方面,这些内容至今还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中华武术伦理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2.1自强不息在现代社会的发扬
《易传》云:“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鼓励我们要把握自己的命运,不断前进,不断更新,自强自立于世界。这句经典名言被许多有志青年定为座右铭,鼓励和鞭策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曾几何时,练武之人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正好与“君子以自强不息”相暗合。许多武术家出身寒微,但都以乐观、进取的态度面对人生,积极投人到社会所需要的行业中,焕发出武术精神的光环,影响着身边的人,成为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领袖,如家喻户晓的霍元甲、王子平等。现代社会人们都怀着强烈的致富欲望,全力拼搏,谋求发展,人们深知生活在一个开放、讲究自由竞争社会中,要飞黄腾达就必须勤奋努力,因而在现实生活中要始终保持一种顽强的拼搏精神。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加速,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的需求与社会供给之间的矛盾日显突出。通过武术的练习,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获得体育技能,更重要是对人意志的培养。在当今社会,提倡武术习练者的自主意识,强调中华武术的自强追求,重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仍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
2.2呼唤见义勇为,打击犯罪
历代习武之人都是见义勇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楷模,虽然在现代社会有比较健全的法制体系,而且社会不提倡个人英雄主义的行为,但对身边发生的犯罪以冷漠、与己无关的态度也不可取。只要我们稍加留意,有许许多多的受害者就是因为没有旁人的帮助而受到伤害,如面对抢劫大家保持沉默,看见小偷作案大家当没事发生等。这些问题的突现,与现代社会的精神文明、法制文明建设格格不人。由于武术深深扎根于民间,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中国武术的仁义观已转化成为一般民众的生活准则和好恶评判的标准。在这一标准下,涌现出不少见义勇为的光辉事迹,但从总体上看还是属于个例,没有形成社会风尚。武术伦理中的见义勇为精神想必每个人都知道,但就是缺乏用行动来说明。因此,加强见义勇为精神的培养,弘扬武术精神,对社会秩序的稳定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2.3讲究礼仪,完善青少年的人格
青少年人格的培养对其以后的成材意义重大。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礼的学说由来已久,早在商朝就有了礼的概念。春秋时期,孔子将其发展成完备的学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武术中以师徒为中心的礼节已有了很大的简化,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礼节的实施必须符合社会的发展,不能拿老祖宗的礼节规矩套用现代人,要不然就成为笑话。无论社会如何发展,都会有大家公认的礼节,武术也不例外。我们留意身边的习武之人,大部分人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处处体现以礼待人。但也存在许多青少年学习武术之后,变得自大、蛮横,这种人没有学到武术的精华,不足以作为习武之人的代表。礼仪也是社会的追求,“以礼始,以礼终”的贻拳道风靡全球就是一个典型。由于现代社会生活压力的增大,许多父母没有时间顾及子女的教育,以至于许多青少年对社会伦理道德方面意识淡薄。我们不要求每个人都成为习武之人,但家长、老师完全可以利用武德为教材,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渗透礼仪思想,规范他们的行为,树立讲礼仪的意识。武术文化属于“俗文化”层面,在民间得到一定的发展,且其武术礼仪教育与现代的主流文化相结合,对培养青少年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2.4崇德扬善,促进社会主义新风尚
传统美德的“仁爱”原则和“人仁”精神,体现了人与人互爱互尊、团结和谐的人道主义精神。这一美德对于我们家庭、社会中的各种人际关系,以及正确处理人际矛盾,仍然具有积极的作用。这种道德思想也成为中国武术道德思想的核心内容,并且广泛地影响到武术活动的各个方面。然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社会的道德观念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受资本主义道德观念与消费文化的冲击,社会上弥漫着金钱至上的价值取向。一些人的是非观念、价值观念已完全被金钱所左右,以金钱为转移,为了获取金钱不择手段,严重败坏了社会的风气。损人利己、见利忘义甚至坑蒙拐骗的事件在我们的身边时有发生。习武之人要求淡泊名利,并且要以武济世救人,为行义事,从而树立高尚的人格精神。崇德扬善一直以来都是习武之人为人处事的准则,在现代社会有必要继续发扬崇德扬善的优良品德。
3结语
中华武术伦理思想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了几千年之久,一直在人们思想行为的决策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普通老百姓心目中善恶评判的准则。对于中华武术伦理思想我们要用批判的、发展的眼光对待,对适用社会发展的部分要加以发扬光大,挖掘其现代社会价值;对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部分,要因势利导,避免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根据我国目前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历史现状,中华武术伦理体系中自强不息、见义勇为、讲究礼仪和崇德扬善的优秀内涵正是现代社会需要的精神品质。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中华武术伦理,构建对现代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武术伦理体系。
- 上一篇:小议朱熹生态伦理思想
- 下一篇:近代早期资产阶级经济伦理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