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释三生教育对老师的新要求

时间:2022-05-06 06:59:00

导语:诠释三生教育对老师的新要求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诠释三生教育对老师的新要求

云南省教育界首创的“三生教育”于2008年9月在全省所有学校(包括幼儿园)广泛开展。“三生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学生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标。“三生教育”作为贯穿教育始终的一种全新的理念,极大地丰富和扩展了教育本身的内涵,使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变成了现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2008年9月,云南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组织了“三生教育”首期培训班,400多人参加培训。云南省教育厅副厅长、“三生教育”办公室主任张海翔副厅长在“三生教育”教师培训中对教师提出了五条要求:一要统一思想,明确任务;二要把握原则,掌握方法;三要吃透教材,理解精神;四要勤于探索,勇于创新;五要遵守纪律,担当重任。由此可见,“三生教育”除了要求教师具有一般的素养之外,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更新的要求。

一、“三生教育”要求教师具有正确的生死观念

上海市在对4000多名中小学生的调查中发现,49.8%的初中生和61.4%的高中生相信“有人能够死而复生”的说法;40%的初中生不相信“生死轮回,因果报应”,而高中生只有20%不相信。在石家庄市进行的一次“中学生生命认知调查”显示,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在生命价值观上存在错误的认识——被调查学生中19.49%有过轻生的想法。可见学生对人之“生”“死”缺乏基本的认识与正确的了解,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开展生命教育则是不可或缺的,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具有正确的生死观念。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而“道”在老子看来是“万物的根本”,由“道”便生“德”,教师的“传道”首先要遵循“生命之道”。

于是,从事“三生教育”的教师首先要正确认识生命的本质及意义。人的生命与动物的生命有着本质的区别,荀子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可见只有人具备气、生、知、义,只有人的生命具有社会性,所以人的生命是最完整、最宝贵的。教师能够深刻地理解人之生命的三重性,即生理性亲缘生命、人际性社会生命、超越精神性生命。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从而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在于追求比物质财富更高的“道”与“义”,即精神生命的追求。

其次,“三生教育”的教师要认识生命的和谐性。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人之生命要做到“四个和谐”:即面对自身,了解自我,做到与自身和谐;面对自然,要认识自然,做到与自然和谐;面对社会,要融入社会,做到与社会和谐;面对他人,要协调沟通,做到与他人和谐。于是,要做到上述四种和谐,教师必须构建和谐的生命观,做到与学生的和谐、与自身的和谐,与同事的和谐等等。

最后,“三生教育”的教师对“死亡”也要有科学的认识。《庄子》说:“死生终始将为昼夜”,汉代扬雄指出,生死的终始变化,为“自然之道”、必然之理:“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自然之道也。”。于是,“三生教育”教师要理解生死是自然之理,是必然之规律。死亡首先表现为人生理生命的中止,而这一过程往往伴随着肉体上这样或那样的疼痛,这是每一个未亡者的所怕。其次,死亡也同时中止了个体人的血缘生命与人际的生命的进一步展开。死亡是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的,死不是长眠;死不是一了百了;死更不是一切的丧失。死是生活的终止,但生命可以永存。也即是说:逝者虽然已矣,但其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却可以永恒存在。生与死是一体两面的东西,每个人出生之时,便已经开始了走向死亡的征程,他们二者是相互渗透的。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死亡观,认识到生命的可贵性,才会珍惜短暂的生命去创造人生的价值,从而做到由死观生。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三生教育”教师是生命教育的引领者,只有他们具有正确的生死观念,不断提升自我的生死品质,才能引导学生真正了解生死,从而走出“生与死”的误区。

二、“三生教育”要求教师涵有乐观的生活态度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可许多人的精神生活却十分令人担忧,学生群体也不例外。《中学时事报》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联合对“中学生你过得还好吗?”所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17.6%的学生“常常感到孤独”;14.8%的学生没有“知心朋友”。与此同时,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的今天,许多学生将精神寄托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上海市对139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中学生上网率高达91.3%,其中有23.6%的中学生是互联网的常客,77.2%的中学生每月上网的总时间在10小时之内,9.6%的学生则超过30小时。于是,在这种状态下,生活教育的开展已经势在必行,这必然要求教师涵有更加乐观健康的生活态度。

生活教育,就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确立正确的生活观,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国家和人类的幸福生活的教育。有人说“选择了教师,就是义无反顾的选择了乐观主义”,由此可见,假若你是“三生教育”教师,你更应该是个“乐天派”。试想,如果一个教育学生要懂得体验生活,追求幸福生活的老师自己每天都生活得苦闷、悲观,学生在他的课上怎么开心得起来。所以,教师应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积极的人生观,要有热爱生活的情怀和追求事业的精神。乐观的生活态度会让教师在教学中保持创造的激情和创造的快乐,并将快乐与幸福传递给学生。

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他认为生活教育具有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等不同特点。所以,教师应时时处处注意言传身教,用自己的学识教诲学生,用自己的品格影响学生,丰富学生的生活,拓展学生活动的领域,密切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造才能。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采取健康的生命化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生命价值引导,尊重学生人格与个性,注重联系学生实际,教会他们如何解决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应对能力,形成自尊、自爱、自强的性格。同时,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的教学热情,否则难与学生形成共鸣,不能激发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否则不仅有辱师德,而且会让学生在污浊的环境中成长,难以成材、成人。

教师只有用乐观的生活态度教育和影响着学生,让学生在愉快与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使学生珍惜生活,珍爱家庭和集体,并在良好的氛围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三生教育”要求教师拥有丰富的生存知识

在当代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学生的生存环境不断趋于严峻,学生的生存能力也极待提高。如近年来,儿童的学习压力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在昆明、北京、上海、广州、汕头五城市,主要针对13至18周岁的初一、初二、高一和高二的中学生进行了发展状况调查研究,该调查研究报告显示60%以上的中学生感到升学和考试的压力较大,而感到没有压力的学生仅为5.8%,这可以看出被调查的学生中有近六成的学生深感升学的压力巨大。学生不仅学习压力过大,紧张的人际关系也使他们无法适从,难于面对。不良的人际关系导致学生产生一些不好的人格特征和个性心理,如自卑、自傲、过于内向、心胸狭窄、仇视等,有的学生还会因此而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更有甚者,个别学生有时还会出现轻生、暴力的念头。

而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成千名学生葬身废墟之下,面对灾难,许多学生不知所措、慌不择路,根本不谙求生之道,在慌乱中错失了自救的机会。据有关调查报道:“当生命遭受侵害时”,有超过85%的学生(高中生86.5%,初中生91.6%)持有“为了不连累父母,只能求助于警察”的想法;不到2%的学生表示自己“曾参加过相应的培训或演练”;多半学生对半数以上的问题不能正确回答,但约有75%的学生自认为对生存含义有“很深刻”或“较深刻”的理解,表明中学生在安全意识方面,可能存在盲目自信的倾向,等等。现在大学生在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毕业后连安身立命的问题都解决不了,有些甚至还要父母带着去找工作,这日益凸显了现代教育中生存教育的重要性,而生存教育要健康有序地进行,教师则必须拥有丰富的生存知识和一定的生存技能。

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的教育。美国初级生存教育的内容中包含49个生存必修课,被分成12大类。在这12大类中又分成4种内容:即爱国主义和道德教育、身体发育和健康、生活和安全常识、培养个人的决策能力。于是,在“三生教育”中教师必须告诉学生:什么是生存?在21世纪,人类要怎么样才能生存?如何才能学会生存?什么样的生存方式才是最好的生存方式?教师要通过开展野外拓展训练、灾难知识讲座、急救技能训练以及基本生存技能训练等,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和智慧。

这样,“三生教育”必然要求教师首先自己能够在社会群体中生存,拥有丰富的社会生存知识,掌握一定的社会生存技能。如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北川的安县桑枣中学,全校2223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以班级为单位站好,仅用时1分36秒,全部冲到操场,创造了无一伤亡的大奇迹。而这源于桑枣中学自从2005年开始,每学期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的演习,每周二都是学校规定的安全教育时间,让老师专门讲交通安全和饮食卫生等知识。可见,学校教师本身具有安全知识与逃生技能是创造奇迹的关键。所以,“三生教育”教师必须言传身教地培养学生学会在“独自”下生存、在压力下生存、在危机下生存、在集体中生存和在逆境中生存的能力。

由此可见,“三生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和健康发展,必须要求建设一支十分稳定、配置合理、特别在业务上具有相当实力和特色的教师队伍。教师必须要有真正垂范的能力,才能使学生“知生理,调心理,守伦理,懂哲理,明世理”,从而使“三生教育”的目的得到有效落实,使“三生教育”的价值得予全面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