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和对策思索

时间:2022-05-06 04:51:00

导语:农村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和对策思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和对策思索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表明,目前约有30%的小学生和70%的中学生有心理疾病。令人痛心的是每到开学初,总能看到学生对上学出现恐惧心理、谈校色变甚至出现抽筋现象的报道。厌学心理是对学习产生厌倦乃至厌恶,从而逃避的一种心态。调查表明,大多数孩子的厌学与他们是否聪明没多大关系,但厌学心理的产生与发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甚至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同时对学校和社会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根据多年的农村初中教学工作实践体验和对不同学生的调查研究,厌学心理的成因是极其复杂的,但又可从外因和内因两大方面来探索思考。

厌学心理形成的外因

1、在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形成中,社会环境和社会消极意识形态的影响不容忽视。我校处于比较特殊的地理环境,是农村,却没有农村的纯净环境,处于这个发展中城市开放的前沿地带,街头林立的网吧招牌、众多的休闲娱乐场所对整天埋头读书的学生是一种诱惑,再加上社会大环境中,“经商潮”和“拜金主义”,就业难,社会分配不公,“新的读书无用论”等观念,学生在这样的环境和不正当的思想言论影响下,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

2、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情感陶冶、个性塑造的道德品质发展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前苏联的B.尤斯季茨基认为,导致一些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既不是居住环境,也不是同伴,而是家庭。现在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过于迫切,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有出息,有前途,于是在学习上要求自己的子女能够考出好成绩。一旦考不好,就不分青红皂白,批评打骂,这就无疑给孩子增加了心理压力,因而孩子不堪重压,厌学的情绪随之产生,甚至离家出走。

3、中学教育以应试教育为重,轻素质教育的办学思想,仍然有广阔的市场。应试教育,片面抓智育,少数教师不注重教材、教法和学生心理的研究,教学方法呆板、单调,“满堂灌”法、“题海战”法、严厉惩罚等方式,阻碍了师生情感交流,压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形成了逃学、弃学、不愿学等消极行为反应模式,厌学情绪愈来愈重,最终导致厌学心理的形成。

厌学心理形成的内因

青少年时期是人从儿童期向成年期过渡的重要时期,也是蕴涵着无限发展生机的阶段,但同时又是人生的“暴风雨时期”,西方学者提出的“危险期”指的就是这一阶段。

首先,这一阶段的学生渴求知识,但识别能力差,部分学生的不良个性特点和个性倾向,如意志力薄弱、兴趣广泛而不专一,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内在学习动力等,都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其次,自我认识偏差,有些学生由于在学习过程中时常碰到困难,遭遇失败,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无能者、失败者,于是自暴自弃,放弃了学习的追求,再次,部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较差、学习方法不当等,都会对学习厌学心理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

对中学生调查结果表明:厌学心理普遍存在。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差等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厌学情绪,只是表现程度不同罢了。要想克服厌学情绪,必须对学生厌学做出正确的心理诊断和深入剖析,从而对学生采取正确的对策

纠正并克服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对策初探。

针对学生的厌学心理,作为家长和老师,应及时给予关注。

(1)作为家长,一方面要调整孩子的饮食习惯和睡眠习惯,另一方面要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了解其心理需要,经常以乐观的态度和孩子讨论近期遇到的各种问题,加强双方思想感情沟通,

(3)作为教师,在纠正并克服学生的厌学心理中可尝试采取以下对策:

①教导青少年学生纠正心理偏差,树立自信心。凡事都要有一个必胜的信念,要对自己有充分的信心,对事态的发展要抱着一种乐观的态度。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努力升华自我。

②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在漫长的人生征途上,永远都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挫折和失败必然会发生,重要的是如何调节自己的心态的问题。只要我们对挫折和失败有一颗平常的心,就不会在感情上产生很大的波动以至产生厌学心理。

③调整教育方式,因材施教。教育工作者也要懂得一定的心理学,要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这个规律,不失时机地帮助青少年克服消极心理,使其心理健康发展;要努力与青少年建立充分信任的关系,与他们交朋友,以诚相待,以身作则,不要让“台上你讲,台下讲他”的情况发生。

(4)对于厌学心理的调整,学生自身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①尝试积极的心理暗示。不少厌学的学生往往存在在这样的想法:“我就是不行”、“我天生笨”、“我不是学习的料”……在这样的想法左右之下,容易陷入恶性循环之中,对自身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容易形成厌学心理。因此,有类似想法的学生应尝试多采用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多用类似“我能行”之类的积极的话语鼓励自己,会发现自己的心理偏差有所改善。

②改正不良行为习惯。有句谚语说道: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部分学生行为习惯不良,自控能力差,如对学习不感兴趣,课堂上打盹、精力不集中,出现自暴自弃的现象。根据加纳德的《多元智能理论》,人有八种智能,每个人都有自身独特的智能特征,成功者主要是科学的运用了自身的智能优势,发挥了其个性特长。而产生厌学心理的学生最大的缺点就是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特长,把自身的优势特长看作是缺点而消极低沉,认为自己什么也不如别人,使自己的个性特长被压抑。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这部分学生的缺点盖住了自身的优点,因此每个人都应该逐渐地改正自身不良行为习惯,争取让优点和闪光点该过自身的缺点,体会成功的快乐。

③积极主动的找老师交流。很多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往往由于自卑心理,遇到心理问题或者学习上的困难,不原跟老师交流,其实,在这种情况下,倾诉往往是从不良心理中解脱的最佳方式,而老师将是学生倾诉的最佳对象,出现厌学情绪学生要多跟老师交流沟通,这有助于自己健康成长和学习进步!

我曾教过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生孙某,他的特殊在于他是初一新生报到唯一一个迟到了三天才入学的学生,由于他的特殊,我在工作中给予了他更多的关注。孙某经过了多次学习的失败、家长老师的教训,在小学阶段就有了多次出走的经历,他自己已经产生了“我不行”的结论,家长在多次的失望之后也对其失去了信心,甚至说出了“就当没有他这个儿子”之类的泄气话,结果是恶性循环,孙某产生了厌学、焦虑等心理问题。于是,在对孙某的帮扶中,我更多的采用了暗示的方式,努力地挖掘他身上的闪光点,即使是很小很小的,也要努力把它夸大,经常对他说“你能行”,并要求他自己也要经常对自己说“我能行”等类似的积极暗示话语,努力帮助他树立学习的信心并能到体会学习的快乐。在跟语文顾老师的交流中发现他对语文学科比较有兴趣,于是经常鼓励他,表扬他的进步,他也能够主动找我交流心中的苦恼或想法。终于在他的努力下,他的语文功课成了他所有的功课中学得最出色的一门学科,而且,由于语文功课的出色表现,也带动了他其它功课的学习。

综上所述,处于青春期及青年前期的青少年,是心理问题频发的“高危人群”,而厌学心理的出现又有一定的普遍性,所以我们要慎重对待这些现象,并积极主动地去改善这些现象,为学生心理工作作出一番贡献。当然,青少年问题不仅仅靠心理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执法工作者就能够解决,这要整个社会、家庭、学校都共同努力去创造一个好的大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表示关注和爱护。这样,青少年才能真正茁壮地成长,将来为国家,为社会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