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的教育总结

时间:2022-05-06 10:40:00

导语:柏拉图的教育总结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柏拉图的教育总结

摘要:柏拉图不但对西方哲学影响巨大,而且其教育理念也于西方文明贡献卓著。要了解西方的文化与教育,柏拉图的哲学与教育思想是不能不管的。柏拉图的哲学本体论是“相”论,柏拉图的认识论就建立在其哲学本体论之上,只有对“相”的认识才是真确的认识。因受制于其哲学思想,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与理性主义特点。

关键词:教育哲学;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价值取向

中国分类号:G40-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6X(2000)02—0110-02

在人类文明的轴心时期,如中华民族的先秦诸子百家时期与西方的古希腊时期,都是文化创造的繁荣时期。文化的繁荣,必然有繁荣的教育为基础。就古希腊来说,具有至广大尽精微的教育思想的应数柏拉图。柏拉图不但于西方哲学影响巨大,以至有人认为整个西方哲学无非是柏拉图哲学的注脚,而且其教育理念也于西方文明贡献卓著。

一柏拉图的教育成就

柏拉图在游历期间就开始讲授哲学,但大规模的开馆授徒是在叙拉古的政治理想未能如愿返回雅典之后。他在阿卡得米亚(Academy,“学院”之名来源于此)创办柏拉图学园。“学园的建立是柏拉图生命的转折点,并且在某些方面是西欧科学史上最值的纪念的事件。对于柏拉图来说,这意味着在长期等待之后,已经找到了他一生真正的工作。”[1]

柏拉图亲身从事讲学活动,在学园里面坚持讲学前后达41年之久,为学园奠定了可大可久之业,培养了包括亚里斯多德在内的一大批确有所见的哲学家、数学家、立法官、行政官。柏拉图学园从公元前387年创办到公元529年罗马皇帝尤士丁尼下令封闭为止,持续了将近一千年,柏拉图学园成为中世纪和近代大学的先驱。著名希腊哲学史专家陈康对此高度评价说:“从一深处入手,从分析人性入手,将它们综合起来,不是机械的排列,而是有机的融合,成为一个体大思精、首尾一贯的教育哲学系统:这个伟大的工作在柏拉图哲学的《国家篇》里始告完成。它不仅集以前教育思想的大成,而且成为以后希腊教育思想的源泉。”

二柏拉图思想的来源

柏拉图出生于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最有名的望族,饱受良好的教育。这些家庭熏陶对其人生信念塑造的影响是很明显的。柏拉图年轻时就有一种极强烈的社会关怀,把宇宙内事当自己份内事,他很想成为一个政治家和立法者,这些思想都在其巨著《理想国》中表现出来。根据亚里斯多德的记载,“他(柏拉图)在青年时期就认识克拉底路,熟悉赫拉克利特的学说,即一切感性事物都在永恒的流变中,是不可能认识的。这些看法他一直坚持到晚年。”[2]因此,在柏拉图看来,我们感觉到的世界,是—个生化不息的流变世界,充满了无法计算的多样性和变化性,所以真正的科学所论及的世界必须是与“流变”的感觉世界不同的东西。这就是“相”(理念)的世界。

大概在20岁的时候,柏拉图跟从苏格拉底学习辩证法,受到理性主义熏陶。苏格拉底遇害后,柏拉图多次外出游历,特别是意大利之行结识毕达哥拉斯学派中的人,接受了他们数的学说(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本原,万事万物都是模仿“数”而产生的),柏拉图关于“众多的事物之所以存在,是靠‘分有’与它们同名的‘相’”的观点就是来源于毕达哥拉斯学派。

三柏拉图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

柏拉图的哲学本体论是“相”论。每一个具体事物都有其名,凡是同名的事物都有其共性,这一共性是具体事物依据的原理,存在的根据,这一共性就是“相”。如具体的好人好事,都以“善”这一“相”为原形,美人美事,上都复有一“美”相,即“美”自身。柏拉图的认识论就建立在其哲学本体论之上。他认为,对每一具体的认识所得到的仅仅是意见,而不是知识。因为个别事物生灭无常,永远处于变动之中。只有对“相”的认识才是真确的认识。人所运用的认识能力因认识对象不同而不同,依靠想象能力得到的仅仅是幻觉,依靠信念(相信)得到的仅仅是常识,幻觉和常识都属于意见,不具有普遍必然性。而运用知性(理智)得到的是科学和数学知识,依靠理性得到的是辩证法。不过辩证法所认识的对象是“善”本身,“善”是最高的“相”,所以辩证法知识是最高知识。按照柏拉图的上述理论,只有达到对“相”的认识才是真确的知识,那么究竟如何才能达到对“相”的认识呢?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先天地居于“相”的世界中,对“相”有了认识。“灵魂在取得人形之前,就早已在肉体以外存在着,并且具有着知识。”[3]但是当灵魂寄于肉体之后,由于受到肉体的玷污,就把原有的“相”的知识遗忘了。为了重新获取知识,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这一学习的过程无非是把灵魂早已具有的知识回忆起来。柏拉图的这些认识论,当然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割裂了理性与感性的关系。但他非常重视理性的作用,讲究纯粹概念、思想的演绎,还是很有价值的.这区别于东方思维的经验主义倾向,于西方的科学与哲学发生了深刻的影响。

四拍拉图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

首先,柏拉图非常强调“善”的教育。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专门研究伦理问题,倡导“知识就是美德”。这一思想发展到柏拉图,就是以“善”为一切事物之最高原理,关于“善”的知识———辩证法(哲学或辩证科学)———是最高级的知识,他需要运用最高的认识能力:理性。因此,柏拉图的教育理念是以认识“善”为最高目的,“在知识的世界里,善的观念是最后才出现的。而且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看到。”[4]

其二,柏拉图非常重视启发式教育。教育在希腊的语言中,意谓“引出”,也就是引出一个人来,这一引出的过程就是新人的诞生。在苏格拉底那里,辩证的方法之一就是“精神接生术”。所谓“精神接生术”就是在讨论知识和伦理道德问题时,通过双方一问一答,揭露矛盾,逐渐认识真理。本来每个青年人灵魂中都蕴藏有真理,只是受尘世生活的影响才蒙蔽了。现在要通过对话“助真理”出世。按照黑格尔的说法,这方法是“帮助已经包藏于每一个人的意识中出世。”[5]不过,在苏格拉底那里,还没有讲清楚为什么每一个人的意识中包含众理,有一个本体论的缺陷。柏拉图就填补了这一缺陷。正如在本文的第二部分所讲的,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在“相”的世界里就己认识众理,包括最高的理———善。所以,我们可通过启发的办法,在学习过程中回忆那些“相”知识,而具体的感性事物只不过是刺激物罢了。苏格拉底、柏拉图的这种教育方法,并不象智者派那样,把一些现成的知识、道德传授给学生,而只是把青年学生先天有的、潜在的知识、美德诱发出来,或者说引导出来。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曾批评过智者派的灌输式教学,他说“如果在这一点上面我是正确的话,那么一些教育学家就肯定是错误的,因为他们认为知识能被植入一个本来没有知识的灵魂中去,就象把视力植入失明的眼睛中一样”[6]。所以,柏拉图认为教育非他,乃是心灵的转向。

关于柏拉图的启发式教育及在西方教育史上的影响,陈康先生有一段总结,他说:“其所主张之教育是非灌注的,乃是诱导的、启发的。教育之任务不在注入,乃在引导学子使其自求知识,西洋启发式教育之始祖非他,乃柏拉图之教育思想也”[7]。在现在的西方各大学里,实践的正是柏拉图的教育观念。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强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西古哲,辉光互映,值得我们认真记取。

其三,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柏拉图强调教育目标必须为“理想国”的政治服务,从课程的设置到培养目标都是为了培养理想国的治国之才与良好公民。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哲学王———必须掌握最了不起的知识,他们必须不停地前进,直到完美。哲学王的品质是理性,战士应该勇敢、节制,他们必须学习体育、音乐。体育使他们勇敢,音乐使他们和谐一致,而不肆欲。而教育者(国家的奠基者)的任务就使他们各按其本分教育他们,使他们的人格修养符合国家的需要。

贯穿于上述三个特点之中的是强烈的理性主义精神,只有理性才能认识到最高的“善”,也只有具有理性的人才有资格当“哲学王”。柏拉图的这些思想,使整个西方文化带有浓厚的理性主义色彩。

柏拉图教育思想的这些特点,对目前我们推行素质教育仍有启发与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谢随知等译.柏拉图———生平及其著作[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

[2]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转自《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M].

[3]柏拉图.斐多篇(转自《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M].

[4]刘勉等译.理想国[M].北京:华龄出版社,1996.

[5]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卷2)[M].

[6]陈康.论希腊哲学[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