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家庭教育无条件接受孩子

时间:2022-05-06 10:09:00

导语:完善家庭教育无条件接受孩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完善家庭教育无条件接受孩子

摘要:本文就家庭教育在孩子一生中所起的重要性,针对当前我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着重从家庭教育的意义、内容作一探究,提出无条件接纳孩子的对策和建议。使家长能够更好地正确认识家庭教育,让孩子获得更多的爱和自由,成为一个自尊、自信、自立的人。

关键词:家庭教育;优化;条件接纳;孩子

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孩子的一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父母都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但是他们当中的部分人单纯地把自己想象成是教化者的角色,天天把目光盯在孩子的缺点上,一看到孩子有各种缺点,就不停地批评孩子,不停地说。时间一长他们就开始厌恶孩子。他们不能完全接纳孩子,只接纳孩子的优点。他的潜意识把孩子当做一个完人来“修理”,甚至还会认为爱会导致孩子任性,对于“无条件接纳孩子”更是认为天方夜谭。怎样使父母们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让他们既懂得欣赏孩子的优点,又能接纳有缺点的孩子,从而创造出和谐的家庭氛围,使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空间,逐渐成长为自尊、自信、自立的人。就应更新家教观念,深入地走进孩子的内心,理解他们的想法,更多地站在他们的立场想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本文就无条件接纳孩子的家庭教育观点作探讨。

一、家庭教育及其意义

(一)关于家庭教育

什么是家庭,家庭是被婚姻、血缘或收养的纽带联合起来的人的群体,各人以其作为父母、夫妻或兄弟姐妹的社会身份相互作用和交往,创造一个共同的文化。家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是指一夫一妻制构成的单元;广义的则泛指人类进化的不同阶段上的各种家庭利益集团即家族。从社会设置来说,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设置之一,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制度和群体形式。(社会设置,即组织起来满足一个社会基本需要的社会结构丛)从功能来说,家庭是儿童社会化,供养老人,性满足,经济合作,普遍意义上人类亲密关系的基本单位。从关系来说,家庭是由具有婚姻、血缘和收养关系的人们长期居住的共同群体。本文采用广义的家庭概念。

什么是教育,从广义上说,教育泛指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社会活动。无论这种活动有否具体目的、有否组织、有否系统,都属于广义教育范畴。有了人类,就有了广义教育,人类最初也只有广义教育,而且至今广义教育仍对青少年儿童个体的成长和社会化起着重大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广义教育的承担者越来越多,在外延上包含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学校以外的社会教育。

从狭义上说,是指教育者受社会委托,利用学校这一机构,借助教育内容和手段,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向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培养受教育者成为为一定社会服务的人的活动。它主要指学校教育,但是并不限于学校教育,目前的函授教育、网络学校、刊授教育等也属于此类,而且教育的形式和类别也越来越多样化。

什么是家庭教育,按照传统的说法,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由家庭里的长者(其中主要是父母)对其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这是狭义的家庭教育。广义的家庭教育,应当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在家庭里,不论是父母对子女,子女对父母,长者对幼者,幼者对长者,一切有目的有意识施加的影响,都是家庭教育。本文对家庭教育问题的探讨的侧重点是在狭义上使用家庭教育的概念,即家庭教育的对象主要是未成年的孩子。

(二)、优化家庭教育的时代意义

1、家庭教育是最具广泛性和基础性的教育。在我国13亿人口中,有3亿多个家庭。也就是说,数以亿计的未成年孩子的家长都担负着抚养教育孩子的责任。当今,整个社会,每一个家庭对孩子的重视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如何培养孩子成材成了广大家长关注的焦点和谈论的热门话题。人们为优化家庭教育不断寻找着最佳的方法和途径,也创造了有利于提高自身素质的环境和条件。

2、优化家庭教育意味着家庭环境的优化。营造适合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家庭环境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环境,也包括良好的文化、心理、家庭成员的相互关系等等家庭氛围。在“中国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状况与教育”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出于教育孩子的需要,许多家长自觉地摈弃不良文化生活,82.0%的家长表示“有选择地让孩子看适合他的电视节目”;82.6%的家庭订了报刊、杂志,平均订3.8种,其中为孩子订2.6种;73.2%的家长表示在教育孩子上遇到难题时“夫妻共同商量解决办法”从而加强了夫妻间的沟通与配合等等。这无疑对家庭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优化家庭教育意味着家长自身素质的优化。从人的发展的角度看,家庭教育不仅是对孩子的早期教育,而且包含着终身教育的意义。即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不仅肩负着教育子女的责任,同时也在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并在向孩子学习中提高自己。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的,对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说教,更多的是通过父母的行为影响教育孩子。而且,要教育好孩子,一个基本前提是了解孩子,学习孩子身上那些作为家长所不具备的符合时代特征的闪光点。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再现自己的过程,是教育和检验自己人格的过程。因此,父母作为教育者,应当“先受教育”,应当“以身作则”,成为众多家长的共识。这无疑促进了人的社会化过程的良性发展。“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状况与教育”调查显示:为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平均37.9%的家长在孩子出生前后认真学过教育孩子的各类知识;65.2%的人喜欢从报刊书籍中获得有关教育孩子方面的指导;为了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65.5%的家长表示“如果做了错事,向孩子主动承认错误”;有的家长说:“在孩子面前我们很少抱怨社会,发牢骚,尽量表现出良好的心态,以免给孩子带来不良的心理影响。”……当众多的家长为了孩子“检点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时候,也正是从一个侧面促进了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

4、优化家庭教育意味着教育事业的整体优化。按照现代教育学的观点,为了全面造就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基础教育必须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三结合”教育的新格局。家庭教育具有基础性、广泛性、针对性强、感染力强等特点。优化家庭教育,可以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形成优势互补,对于促进教育事业的整体优化,更好地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因此可以说,家庭教育的水平高低,效果如何,不仅是某一个家庭的孩子是否成材的问题,更关系例全民族的素质和我们国家的未来。

二、优化家庭教育的重要举措——无条件接纳孩子

(一)、为什么要无条件接纳孩子。

无条件接纳孩子,就要尊重孩子,尊重自己。无条件的接纳孩子意味着:向孩子表达你的爱让他们懂得无论他们的行为如何,无论他们犯了多大的错误,多么地失败,我们的爱永不离开.从理性上讲我们是爱孩子的。但90%以上的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我们的家长事实上是两个角色的扮演者。第一个角色是孩子的生身父母,为人父母的职责就是供孩子的吃、穿、住、行,然后爱孩子,让孩子能够发育和成长。一个是物质上的,一个是精神上的。第二角色是教化者,社会学中把他叫做人的社会化。由于我们是文明的社会,我们要担当着教育孩子的职责。我们需要教会孩子所有人类行为。他开始的时候是爬着行走的,我们一点点的教导他,引导他直立行走,他刚开始的时候是用手来抓着吃,我们又教他用筷子来吃。我们要教导他穿衣吃饭,怎样尊重人。在教育孩子社会化的过程中的主体工作是在家庭中来完成的。我们有太多的父母,当孩子上了小学和幼儿园以后他就忘了自己还有扮演父母的角色。他在凭借习惯来担任着父母的角色,给孩子吃穿住,忘了给孩子爱。然后他单纯的担任教化者的角色。天天是不停地批评,不停地挑毛病。这是家庭教育出现问题的根本性原因。我们作为一个教化者来说,如果你是一个孩子的教练,由你来教他踢足球。你必须要发现他哪里踢的好,哪里踢不好,由此来教他正确的踢法。我们有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忘记了作为父母的责任。他单纯的把自己想象成是教化者的角色。但他又不懂教育,天天把目光盯在孩子的缺点上,一看到孩子有各种缺点,然后他就不停的批评孩子,不停的说。时间一长他开始厌恶孩子。这一点我们是有调查为根据的。大约有50%以上的家长不完全接纳孩子,他们只接孩子的优点。他的潜意识把孩子当做一个完人来“修理”。他的逻辑推理是我看着你的缺点,讨厌你的缺点,批评你的缺点。最后你的缺点没有了,没有缺点了就完美了,完美了就杰出了。这是大多数人教育孩子的最基本的方法。这是教育孩子最错误的方法,这是90%的家长的思路。

但是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他必须要让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接纳,他才能找到成长的动力。这个接纳的本身是无条件的。孩子即使是先天畸形,你也无条件的爱他,把他当成是心肝宝贝。我们大多数人是接纳孩子好的一面,而不接纳孩子坏的一面。孩子身上有了顽劣行为,有了不良行为。我们就唠叨,然后我们通过唠叨去批评。最后把这个人否定的一无是处。我们找朋友时就会明白这一点。虽然有的人朋友很多,但他的朋友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如果你有真正的知心朋友,你就会理解。你虽然知道你的朋友有许多的缺点和毛病,但是你们在一起的时候却不隔心,而是完全的接纳他。我们要无条件的接纳孩子,不去讨厌他,不去打骂他,把他整体的人接纳下来。这个世界上没有完人,而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却忘了。我们的潜意识里一直在想要教育出一个完人,所以对孩子不停的批评,挑他的毛病。然后表达自己厌恶的情绪,最后孩子在父母的辱骂声中慢慢变成一个懦夫。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父母的接纳,会奠定孩子一生的幸福。做为父母我们要无条件地爱孩子,不管孩子聪明还是愚笨,父母都要无条件的接纳孩子,孩子就会按照天赋的能力顺利发展。如果我们家长无条件爱孩子,就能够用信任和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孩子的心中就会有幸福感,每天就会快快乐乐、高高兴兴地学习,就会向父母希望的方向发展,甚至比别的孩子发展的更好,成为一个自尊、自信、自立的栋梁之才。

(二)、怎样做到无条件接纳孩子

1、无条件接纳孩子给到孩子安全感与溺爱孩子的区别

溺爱都是有条件的,溺爱基本上都是在一方的要求下去做的。溺爱是不管你需要不需要,(其实是溺爱者自己的需要)。例如,妈妈花了几个小时,用了许多名贵补品炖了一碗汤给孩子喝,但是孩子并不喜欢那种味道,不想喝,还不小心将汤打倒在地,妈妈既伤心又生气,便气愤的指责??????,而孩子说,谁让你炖的,我根本不喜欢喝。这样的例子很多,妈妈爸爸做完了给完了,孩子没感觉到,父母又很伤心、冤枉,因此说:如果你爱对方,就让对方感觉到,如果对方没有感觉到那就不是爱。所以,无条件接纳孩子,就要尊重孩子,尊重自己。

2、如何无条件接纳孩子

第一、向孩子表达你无条件的爱。

孩子对爱特别是特别敏感的。孩子需要知道父母一直是爱他们的,不管他们在某一件事上是对还是错,是成功还是失败。这一重要概念就是:“无条件的爱”。无条件的爱就是说无论发生什么,父母对孩子的爱都不会改变。父母可能会表扬或批评某些具体的行为,但对孩子的爱却是毋庸置疑的。许多父母谈到这个概念时都会说:“我的孩子当然知道我爱他。”那么请问:“孩子是怎样知道的呢?”然后,再问孩子时,发现他们很难分清父母是生气还是不再爱他了。父母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孩子表达这种无条件的爱。

(1)、在必要时应该指出对孩子某个行为的表扬和批评与对他的爱是不同的。尤其是对婴幼儿,要明确说出这种区别。比如,一个孩子打碎了一个古董花瓶,可以这样对孩子说:“我不是对你生气,我只是觉得有些伤心,因为这个花瓶已经跟着我很长时间了。”

(2)、要告诉孩子你爱他们,即便是有时他会忘记做一些事,也要告诉他,你的爱不是建立在他们的某些行动上。

爱是无条件的。而且仅仅因为他们是孩子而非其他原因,他们便拥有尊严与价值。

第二、接纳与尊重孩子

接纳与尊重孩子是一种心理品质,即家长相信孩子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并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相信他自己是一个价值的人,并帮助孩子相信家长即使对他的某些行为和想法不认同,而且它们必须要被改变,但是,他在家长的眼中仍然是一个有潜力和价值的人,始终无条件的相信孩子自己有朝好的方面去无限发展的可能性。。对孩子的尊重而后接纳不等同于家长不能拥有自己的价值观和思考模式。尊重和接纳孩子是指家长即使有自己的价值观和思考模式,但仍然给予孩子一个自由表达自己的空间,即使孩子还没有进步,但仍然给予孩子鼓励进步的力量。也意味着让孩子在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时,不轻易的下判断,不对孩子随意地做出“好”或“坏”的判断,只是先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去无我的聆听,给予孩子充分的宽容去表达和自我觉察。家长对孩子不轻易下判断,给予孩子充分的空间去表达自我的同时,在内心深处始终对孩子未来的良性成长持积极的态度。

第三、帮助孩子接纳自己

当孩子从父母那里感受到无条件的爱与尊重后,他们就会感到很安全,慢慢地懂得了接纳自己。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逐渐长大,慢慢开始和外界相处,他们可能会发生一些不同程度“不接纳自己”的情况,如自私地以自我为中心,只按照自己的感觉行事,不考虑与周围的人和环境是否和谐;或者只喜欢听好的而不能听歹的,只看得到自己的优点,而不接受自己的缺点;再比如生活在别人的评价里,活在不安的状况里,进而不喜欢自己,甚至轻视自己的生命。作为家长,必须帮助孩子真正地学习接纳自己,这也是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那么,在帮助孩子学习接纳自己的过程中,家长该如何进行正确的引导,不致产生不良后果。

(1)、让孩子明白大家都喜欢他

应该从小让孩子明白,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肤色、外貌、个性特点,各有不同,你是其中的一种人,很正常,很好,孩子就能接纳自己。要经常和孩子谈论他的特点,反复强调他的优点,持续不断地告诉他,你很喜欢他,大家都很喜欢他,孩子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是从别人对他的看法和态度中学来的。

(2)、孩子需要接纳自己,也要学会接纳他人

接纳自己的同时也要让孩子学习接受别人,不管别人的长相如何、个性如何、学习成绩如何,都要尊重别人,接受别人。大家都相互尊重,每个人才有尊严。

接纳自己也不是盲目自大,而是知道自己的特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喜欢自己的前提下才会努力改变自己往更好的方向发展。简单地说,就是让孩子学会:我虽然有缺点,我还是很喜欢我自己;我虽然有时不能把事情做好,我还是很喜欢我自己;虽然有时候我会犯错,我还是很喜欢我自己;虽然我不完美,我还是很喜欢我自己。同样的,也要让孩子用同样的态度接纳别人、接纳社会、接纳周围的一切。孩子只有既学会接纳自己,又懂得接纳他人的同时,才可以真正地健康成长。

总而言之,家庭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的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更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做为父母在家庭教育时,只有无条件地接纳孩子的个性、规律,并且呵护他,引导他。孩子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关爱,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一个自尊、自信、自立的人。

主要参考资料:

1、《家庭》美国社会学家E.W.伯吉斯和H.J.洛克在(1953)

2、《家庭教育学》赵忠心

3、《接纳孩子》小巫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4、《6A的力量》美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麦道卫博士

5、《赏识教育》周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