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终身教育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时间:2022-05-06 09:58:00

导语:小议终身教育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议终身教育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摘要:科学和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知识的更新是日新月异,人们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已经不能使他们终身受用了。随着对终身教育的探讨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发觉我国的教育体制和教育内容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学校必须改变现行的教育理念,以终身教育的思想来培养学生,让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技巧,真正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用在学校里所学的技能,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关键词:终身教育、学校教育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出现的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的巨大冲击作用下,整个世界正在出现一系列的重大变化,使人们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如:电脑的出现、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知识的加速更新等。使原有知识的组织结构、形式和思想观念已经不能帮助人们适应新的社会和知识的变化,也不能帮助人们战胜新的挑战。尤其是那种认为青少年时期在学校受到的教育和掌握的知识足够应付未来一生中所遇到的各种挑战的观念更是不足取。学校教育首先要对这陈旧的观念提出挑战,从社会的实际出发,建立新的教育观念,即终身教育的观念。该观念要求人们不应把受教育的时间仅限于青少年时期,而应贯穿于人的一生,同样学校也不是人们受教育的唯一场所。这种观念要学校抛弃原有我是唯一教育场所的陈旧观念,而要扩大教育的场所和范围,把学校教育的触角伸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以及长期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所积累丰富的经验,更好的发挥学校在未来社会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从而维护学校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一.终身教育观念的起源和发展

终身教育这一指导思想最早出现在古希腊、罗马、伊斯兰的思想中,在中国和印度的古代哲学中也得到体现,如:我国广为的流行的“活到老,学到老”就充分的体现了最朴素的终身教育的思想。后来在被称为“教育界的伽俐略”的夸美纽斯(enius,1592—1670年)、卢梭(J.J.Rousseau,1712—1778年)以及1800—1920年教育运动的代表们的身上也体现了这种思想。如“活动课程”、“新型学校”、“为孩子着想”等。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影响终身教育概念的演变的首要因素是社会的需求。随着工业社会的出现,社会发展的持续加快,使得人们面临着起来越复杂的问题,尤其是后工业时代的出现,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时代的到来,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挑战。其次是成人教育对终身教育的提出也起到重要作用。有关成人教育的组织及其引起的讨论对提倡的原则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并使这一原则与以往的论据和经验结合起来,从而促使人们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概念。

最早正式提出终身教育概念的是1972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出版的《学会自下而上――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但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在198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我国北京召开了“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会议的主题之一,是要“发展一种二十一世纪的新学习观”因为“由于教育技术的进步,即使一个文盲,现在也可能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再一次把终身教育作为一种二十一世纪新的学习观向国际社会响亮地提出来,从而引起了人们广泛注意。到了1994年11月,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首届终身学习会议”把终身教育的思想推向了现代教育思想的主流。

随着对终身教育探讨的深入,人们已经把终身教育思想应用于职业教育,乃至整个教育活动范围内发展修改的各方面。可以说,终身教育不仅包括了整个的教育过程,更重要的是关心儿童教育,帮助儿童过着他们应有的生活,同时把他们培养成未来的成人,使人们时该准备去从事各种形式的自治和自学,以适应是日新月异的社会。

二.学校必须调整教育思想和观念,培养出具有终身学习能力新型人才,以适应当今时展的需要,真正发挥学校的教育职能。

教育,如果象过去一样,局限于按照某些预定的组织规划、需要和见解去训练未来社会的领袖,或想一劳永逸地培养一定规格的学生,这是不可能的了。教育正在日益向着包括整个社会和个人终身的方向发展。这使得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学生必须成为教育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这种个人同他自己的关系的根本转变不仅是未来学校教育所遇到最困难的问题,也是科学与技术革命教育中所面临的最困难的一个问题。因此,当今的学校教育也应把重点放在教育与学习过程的“自学”原则上,而不是放在传统教育学的教学原则上。

社会和教育的关系,在其性质方面,正在发生变化。教育不再是一种义务,而是一种责任了。这就是说,每一个公民享有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自由取得学习、训练和培养自己的各种手段,因此,从他自己的教育而言,它将基本上处于一个完全不同的地位。

终身教育要求学校培养出的人,必须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自己的能力,也就是说要能利用最初在学校教育中获得的知识和自学能力,不断的改善和提高自己的知识结构和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不断变革的世界。学校教育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巩固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其教育活动必须围绕四种基本的学习加以安排,教会学生基本的生活能力和技巧。

1.学校教育要教会学生学会认知

学校教育教给学生的更多的是为掌握认知的手段,而不是获得经过分类的系统化知识。学生既可将其视为一种人生手段,也可将其视为一种人生目的。由于知识涉及到方方面面,并且始终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试图想什么都知道愈来愈做不到,并且学习知识的过程永无止境,也可通过各种经历得到进一步的充实。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毕业后从事工作性质和内容一成不变的情况日益减少,学习过程与工作经历的结合就起来越紧密。如果学校教育能提供了有助于终身继续在工作之中和工作之外学习的动力和基础,那么学校教育就是成功的。

只有教会学生学会认知,才能使学校的职能由教育本位转向学习本位,也就是说由传授为本转变为学习为本,由学会知识转向学会学习,将更能够体现当今时代对学校的要求。学校依然是学习的重要场所,但它愈来愈显得只是具有基础性、过程性和一种形式性的价值。

2.学校教育教会学生学会做事

如何教会学生实践他所学的知识?还有在不能完全预计到未来工作变化的情况下,如何使得学校教育与未来的工作相适应?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能使学生获得专业资格,而且也要让学生获得能够应付许多情况和集体工作的能力,尤其是应付某些预料不到的情况,能促进集体劳动,这是目前学校教育中被过于忽略的一个方面。如果学校能通过边学习边参加一些职业活动进行自我验证和自我丰富的话,让学生明白这种能力和资格在许多情况下是较容易获得的。这说明,学校与工作之间的各种可能的交替形式应占有更重要的位置。同时学校教育应该使学生明白没有学习活动相位将不可能构成为现代生活方式。终身学习将促进社会文化、体育、健康、闲暇活动的整合,促进学习活动与职业活动以及社会、企业、学校、传媒等以学习为纽带建立连接,形成新的社会活动样态。

3.学校教育要教会学生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和他人一直生活

这种学习可能是今日学校教育中的重大问题之一。当今世界是一个充满暴力的世界,它与人们的对人类进步寄予的期望背道而驰。人类历史始终是一部冲突史。而且正有一些新的因素,正在冲突的危险。学校能否设计出一种能使人们通过对其他人及其文化和精神价值的认识,来避免冲突或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冲突的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传授非暴力的想法是值得赞赏的,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学校教育应教会学生逐步发现他人,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共同计划;懂得人类的多样性;尊重多元性,相互了解,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地球上的所有人之间具有相似性又是相互依存的;培养学生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学校教育也应该让学生认识到,终身学习特别是社会成员的后续性学习成果将改变人固有的阶层和层级状况,对终身学习成果的认识可提高到制度层面和社会价值层面,从而影响到劳动人事制度和企业雇佣制度发生根本的变化。

4.学校教育要教会学生学会生存

发展的目的是在使人日臻完善,使人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使人作为一个单纯的人,作为一个家庭和社会成员,作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技术发明者和有创造性的家,来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从这意义上来讲,教育首先是一个内心的旅程,它的各个阶段与人格的不断成熟的各个阶段是一致的。可见,教育作为实现成功的职业生活的一种手段,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建设相互影响的社会关系的过程。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更充分的发展自己的人格,并能以不断增强的自主性、判断力和个人责任感来行动,使学生的各种潜力,如:记忆力、推理能力、美感、体力和交往能力等,也得到充分的发展。

现展史告诉我们:驱动经济快车,靠的就是全体国民的精良素质,靠的就是高素质的人才。然而,国民素质的精良,高素质人才的涌现,依赖于高素质的终身教育。因此,优先发展人的素质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动力。要适应与时俱进的时代需求,就要创新终身教育方法。学为已任,终身做人,终身在学,以新促学,以职求学,增智为学,也就是为了发展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学,孜孜不倦地终身学,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实现从以发展客体为中心向以发展主体为中心、从以开发自然资源为主体向以开发人的资源为主体的两个转变。

而目前的学校教育系统不顾其它学习形式,越来越强调获取知识,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了。新的教育体系是应把学校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中的一个环节来加以设计,努力让学生获得进行终生都能学习和生存的能力,建立一个人人都能学习并且终生都能学习的机会。这种思想应该在制订教学计划和确定新的教育政策方面得到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