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教育券模式选择研究
时间:2022-05-06 09:57:00
导语:高等教育教育券模式选择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本文从教育券的产生和发展入手,对现今教育券存在的两种主要券模式即自由市场模式和收入关联模式在产生背景、政策主张和实施条件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合现阶段我国高校的分布状况以及我国高等教育学费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根据东中西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券实施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根据东中西各地区的人均GDP和恩格尔系数来确定教育券的面值。
[关键词]教育券自由市场模型收入关联模型
目前,教育、医疗、住房被媒体戏为压在人们身上的“三座大山”。在三大问题中教育问题又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从1997年高校扩招开始到现在已持续十年。扩招中出现的生源素质下降、学费涨幅快、整体教育质量下降,导致偏离扩张的目的。怎样把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引入教育券制度是一种新的尝试。教育券(Educationvoucher,又译作教育凭证)的做法是政府把教育经费折算成一定数额,直接发放给学生或家长,而不是学校,可以用来支付学费和相关费用的一种有价证券。由于教育券不直接发放给学校,学校则向政府兑取与券值相等的现金。[1]
一、现有教育券制度两种主要模式的比较
在国外,教育券机制已经存在两种发展模式。一种是弗里德曼倡导的市场机制模式,即通过“教育券”开拓教育竞争市场,提高教育效率;另一种是皮科克和怀斯曼倡导的收入关联模式,即通过公共政策的有效控制,帮助弱势群体获得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此外詹克斯还提出了对经济条件不佳处于劣势的学生还可获得补偿性教育券。由于也是从教育公平的角度提出,所以我们也把其归入收入关联模式。[2]这两种模式的都有各自的产生背景、政策主张和实施条件。
1、两者产生背景的比较
美国19世纪后半叶以来建立的公共教育制度是一种政府的垄断。学校教育极端国有化导致社会集权。集权的过度导致公立学校失去竞争性,从而引发了教育质量下降,教育效率低下和教育资源浪费等问题。弗里德曼设想通过教育券改变公共教育提供者的一元化状况,赋予学生及家长选择学校的权利,促进校际间的质量竞争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教育券旨在把竞争引入公立学校体系,在教育券的流动体系中实现优胜劣汰,并在一定程度医治公立学校的“社会集权过度症”,适当遏制教育官僚主义的滋长。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弗里德曼提出教育券的市场机制模式并在小范围内实行。在实施中,如果学校设订的学费高于教育券的货币价值,对经济背景不佳的学生就会设定一定的门槛,不利于实现低收入家庭子女的受教育公平权。针对市场机制模式的这一缺点,1964年皮科克和怀斯曼提出了政策机制模式,也即收入关联模式。
2、两者政策主张的比较
弗里德曼提出的市场机制模型是“无排富性”模式,所有适龄儿童均可获得等额的教育券,
自由选择不同收费标准的学校,不足部分自己支付,以促成自由的教育市场,提高教育效率。而皮科克提出的政策机制模式是一种“排富性”模式,按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不同发给不同面额的教育券,且主张给低收入或有特殊要求的家庭以特殊的补助,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无排富性”模式强调选择自由,以促成自由的教育市场,提高教育效率;而“排富性”模式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争取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二者存在的条件有所不同,分别与不同的基础教育财政制度和财政状况相适应。自由市场模型应是基础教育财政资源配置的高层次境界,它需要充足的教育财力作保障。由“排富性”模式向“无排富性”模式的转变过程是由追求公平模式向兼顾公平的效率型模式转变的过程,是基础教育财政制度的升华过程。[3]
3、两者实施条件的比较
弗里德曼的自由市场模式的实施条件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学生在义务教育时期每年都可获得一定量的具备货币价值的教育券,同时被选择的学校也有资格将所获教育券象向政府兑取等值得现金;(2)教育券的价值不因人而异;(3)学校有权自己设定学费标准,学费标准可以高于教育券所承担的价格;同时,学校也有权建立自己的择生机制。弗里德曼期望通过市场机制来引发公立和私立学校之间的竞争,迫使公立学校改革,从而达到打破公立体系的垄断,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促进教育质量整体上升的目的。收入关联模型被认为是对弗里德曼自由市场模型进行改进后的结果,既强调市场中教育供给者与需求者各自自由选择权,但同时也认识到了如果学校设订的学费高于教育券的货币价值,对经济背景不佳的消费者所设定的门槛。为此,收入关联模型中含有一个收入所得税机制,既教育券的价值与家庭收入成反比,相对于高收入家庭,低收入家庭子女入学所获得教育券负担的价格更高。显然,收入关联模型开始引导人们从社会政策的角度去看待教育券。
二、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学费的特点
1、学费我国高校学费增长速度快,教育经费增长相对较慢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完全由国家负担,实行免费制。但这种高等教育免费制只能支撑极小规模的高等教育,使接受高等教育只属于少数人的权利。从80年代末公立高校开始实行缴费上学。学费标准不断上升,普通高等本科专业的学费由最初的100—300元/学年,上涨到现在的4000--6000元/学年。高等教育的快速增长直接导致高校学费的快速增长。在高校学费的快速增长的同时,政府的教育拨款增长较慢,政府的教育拨款增长速度落后于高等教育的发展。近年的统计表明,我国普通高校经费来源中,政府拨款所占比值自1998年的60.5%降至2001年的52.9%,而学杂费所占比例自1998年的13.4%上升至2002年的26.3%。[4]1997年公立高校收费并轨,公立高校每增加一名学生,国家财政就要负担75%以上的生均培养成本;1999年扩招使得国家财政部门更无力应付。国家拨款的增长跟不上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的速度,高校不得不增加学费。
2、学费超出家庭的承受能力,助学贷款解决力度有限
国家拨款的增长跟不上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的速度,学费不断上涨,超出了家庭的承受能力。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的4000--6000元/学年,若是热门专业或民办大学,学费高达10000元/学年或更多。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04年1-3季度我国城镇和农村人均收入分别为8375.03元和2109.5元,估计年收入分别为9000元和2300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农民的3倍以上。以普通高等学校学费计算分别占城镇或农村人均收入的56%或217%。[5]如此,一对农民夫妇的全年收入尚不足以支付一个大学生一年的学费。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为935万人,其中经济困难的约182万人(特别困难的学生约9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19%(特别困难的学生占8%)。[6]据统计,截止2004年底,我国共有180万名学生申请助学贷款,申请总额达140万元。有85.5万名学生申请成功,获得总计69.5亿元的贷款。助学贷款帮助了许多贫困学生完成了学业。经过几年的运行,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取得了很大成绩,同时也暴露了很多问题。比如国家助学贷款总体规模与教育发展的需求还不匹配;款项结构不平衡管理难度大;学校及相关部门配合不够。其中最为严重的是贷款违约现象严重。据估计,2003年全国范围内国家助学贷款的违约率高达20%,一些高校甚至高达30%至40%。
三、在我国实施教育券模式的选择
我国的浙江省长兴县就是采用教育券的典型例子。长兴县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长兴教育面对教育资源不足、民办教育发展的低靡和职业教育发展落后等问题。为解决教育存在的问题,长兴实行了教育券制度。实行以来短短两年间有3亿元资金涌入长兴投资办学,有效的缓解了长兴教育资源匮乏的困境。长兴教育券的实施也建立了扶贫助学的长效机制,以教育券代替现金资助那些家庭特别贫困、无力支付学杂费的小学生,进一步规范贫困助学金的管理,做到专款专用。长兴县采用教育券取得一定成功。
现阶段,我国高校分布不均匀、学费增长速度快、教育经费增长相对较慢、助学贷款解决力度有限。无论实施哪种教育券制度模式条件都不成熟。自由市场模式需要充足的教育财力作保障,而我国的教育财力相对不足;收入关联模式是排富性的不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我们可把这两种制度各自的优点相结合并加以灵活调整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国东中西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在我国实行教育券无论是其使用地区还是其使用面值都不能“一刀切”。东部地区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的收入水平都高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的收入基本持平,但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较大,西部农村居民的收入在三地区中最低。三地区城镇居民的收入远远高于农村居民的收入,东部地区城乡居民的收入都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城镇居民的收入基本在10000元左右,中西部城镇居民的收入在6000—8000;东中西农村居民的收入分别在4000元、3000元、2000元左右。[7]教育券在我国的实施应和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联系。由于东中西三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因此教育券在三地区的发行面值应不同,各地区城乡教育券的面值也应有差别。教育券用来弥补学费不足部分,由于各地经济水平不同获得的面值也应有一定的差别。收入低地区的面值要高于高收入地区:中西部高于东部,农村高于城市,且中西部农村应为最高。既体现自由发展模式的提高教育效率,又体现收入关联模式的教育公平,是根据我国情况对两种模式的灵活运用。
小结
教育的收益者有个人、社会、还有企业,然而收益最大的除了学生还有社会和企业。教育能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收益者都应当承担,所以企业可以向政府捐资或发放奖学金和助学金教育券。教育券的实施要把灵活性和区域差别性相结合,因地制宜地根据各地经济条件而定。应在动态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推行教育券制度。政府要时刻关注制度实施后的反馈信息,以便对新政策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使教育券制度真正发挥积极作用,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美]米尔顿•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37-40.
[2]陈立.西方高等教育视野中教育券问题[J].外国教育研究,2004,3.
[3]汪柱旺.教育券、教育选择与教育公平[J].当代财经,2004,12.
[4]教育热点:今年新生入大学学费门槛有多高[EB/0L].http:/2004-08-19/80504.html,2004-8-19/2005-3-22.
[5]进度统计数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2005年1月22日[EB/0L]./tjsj/,2005-1-22/2005-2-10
[6]张琦,孟繁华.中美高等教育学费的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5,9.
[7]中国统计年鉴2005.人民教育出版社.
- 上一篇:小议邓小平社会主义的对比
- 下一篇:创先争优考察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