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有效途径探讨论文
时间:2022-11-23 05:31:00
导语: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有效途径探讨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如何改变广大贫困地区的办学水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一直是党和政府特别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国家也投入了很多财力、物力和人力,加大了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扶持力度,但越是贫困的地区越难改变教育落后的局面。在贫困地区开办小学寄宿制学校,改变农村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是巩固“普九”、调整村小布局、优化教育资源、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师整体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贫困地区开办小学寄宿制学校,需要国家、社会和家长等方面的支持。
关键词:小学寄宿制学校贫困地区基础教育
我国地源辽阔,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均不平衡,辐射到教育领域,问题同样突出。当发达、较发达地区都在高喊实行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时,我国广大贫困地区,特别是边远的农村贫困地区,教育还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如:教育经费困难、布局分散、设施简陋、师资缺乏、生源短缺、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辍学率高、教育教学质量低等。贫困地区的教育虽也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扶持,但仍然举步维艰。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呢?笔者认为:在贫困地区开办小学寄宿制学校是改变这些状况的有效途径。
一、在贫困地区开办小学寄宿制学校的意义
由于我国广大贫困地区教育面临的种种困难,在这些地区开办小学寄宿制学校既是解决孩子因走读困难而辍学、切实巩固“普九”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学校调整布局、加强管理、稳定教师队伍、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等的有效措施,还是缩小地区差异、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开办小学寄宿制学校是全面落实和巩固“普九”的重要手段
21世纪之初,我国基本完成了“两基”的任务。在占人口85%的地区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很多地方的毛人学率达到了100%。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国的义务教育是处于低水平的,在贫困地区,很难完全普及义务教育。据有关资料反映,在这些地区仍有20%的适龄儿童约160多万小学生由于路途遥远、经济困难等原因无法人学。因此,加强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儿童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是实现义务教育的关键环节,而在这种地方开办小学寄宿制学校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能将有限的教育资源集中起来,解决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使他们得到相对平等和相对较好的教育,真正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二)开办小学寄宿制学校,有利于调整学校布局,充分利用和优化教育资源
所谓教育资源即是指学校教育中的财力资源和人力资源。前者包括学校教育中的教育经费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办学条件;后者包括学生、教师和管理者,尤以教师为主。长期以来,我国广大农村小学多以行政乡和村为单位布局,造成了农村小学多且分散。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小学学龄儿童减少,村设小学的规模一般不大,他们一方面因投人不足而沦为薄弱学校,另一方面又因现有的教育资源使用率不高带来资源浪费。因此,近年来,针对全国各地,特别是西部贫困边远地区地广人稀的实际情况,教育部门对学校布局虽做了一定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此带来了学生因上学路途遥远而辍学的现象不断增多,产生了新的矛盾。如果在广大农村贫困地区开办小学寄宿制学校,将条件太差的学校瓜分、合并,将孩子都集中到地域条件稍好的乡镇,既可以减少薄弱学校的数量,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办学的规模效应,充分利用和优化现有的教育资源。
(三)开办小学寄宿制学校能促进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九条明确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这就表明了教育具有公平性。这里所说的公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机会公平:一般指人人都应有相同的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其次是过程公平:一般指学校提供的条件、设备、师资水平的基本公平。第三是结果公平:一般是指学校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和条件得到相应的发展②。要达到这样的公平,就是要推进基础教育向均衡化方向发展。在我国,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性以及教育基础的差异,基础教育的非均衡性是客观和广泛存在的。均衡只是一种教育理想,其具体目标是为尽可能多的人提供尽可能好的教育。所以,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要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发展差距,让所有受教育者在基础教育阶段都能接受所应享受到的社会给予的公平教育。我们鼓励一些学校勇于“冒尖”,先“富”起来做“领头雁”,同时更希望这些冒尖学校发挥他们的辐射示范作用,以扶持和带动相对低水平的薄弱学校的发展,使我国的教育在整体水平上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我们目前的教育出现的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越来越大,这不是与我们的均衡化目标背道而驰吗?因此,我们只有将有限的资金、资源、师资等相对集中起来,开办集中的小学寄宿制学校,才能提高贫困地区的办学效益和质量,使贫困地区的学生接受平等的教育机会,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
(四)开办小学寄宿制学校,有利于稳定和优化教师队伍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教师的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素质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但是在村小,特别是贫困边远地区的小学,由于条件艰苦、待遇过低等原因,教师的流动性大,这样就造成了贫困地区的师资严重不足而城镇教师又严重超编。在村小大量的专职教师被带课老师取代,所找的代课老师大都学历不高,也没有关于教育理论方面的知识,更没有进行专门的培训。如此来,教学质量又如何得以提高?如果创办小学寄宿制学校,实行集中办学,那么学校的规模扩大了,就可以对各专业学科教师进行合理配置,做到人尽其才、学以致用,促使教师队伍更加专业化,也避免了很多村小一人一校、一人包揽所有课程的现象。同时,教师集中在规模较大的学校任教,他们的生活、工作、环境等都得到极大的改善,教师之间也可以加强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促进教师的发展。
(五)开办小学寄宿制学校,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很多贫困地区的学校,由于生源少,学校的教师也少。笔者前不久在四川省某县的一个村小看见的就是这样的情况,全校只有一位代课老师,他既是老师又是校长,带着全校唯一的一年级一个班级。这个班的孩子大到11岁小到5岁。他们的课程只有语文、数学和体育。所谓的体育课就是让孩子到户外自由玩耍。笔者还清楚的记得课堂上师生的一段对话,师说:“看!这么简单的问题你们都不知道,你们说你们笨不笨?”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到:“我们笨!”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就认为自己是愚蠢的是无用的,在他们的脑海里根本没有自信二字。
教育本来是为了使孩子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但是这样的教育却把天真无邪的孩子推向了深渊。如果开办寄宿制学校,我们就可以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条件,更好的资源和更好的教师,也可以开设更合理更全面的课程。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独立自主、吃苦耐劳的品质,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也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二、在贫困地区开办小学寄宿制学校的对策
开办小学寄宿制学校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但在开办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经费来源得不到保障,各地方政府又将有限的经费分配到高校和重点中小学,对条件差的学校关注不够,形成恶性循环。小学寄宿制学校办学模式把握不准、经验不足,对生源预算不准;孩子年龄太小,自理能力较差,管理困难;很多家长不愿意增加由于孩子寄宿的额外经济负担等。由此提出以下对策:
(一)开办小学寄宿制学校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增加基础教育投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政策倾料度
穷国办大教育是中国的现实,国家对教育的投人不足是很多问题的根源之一。国家对教育的投人长期在国民生产总值的2%-3%之间,近年来虽有所提高,但也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这有限的教育经费更多是投向了城市和高校,对农村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投人是微乎其微的,要弥补这一缺口,就要国家增大投人,增大对贫困地区的政策倾斜度,才能解决根本问题。我们可喜的看到继2004年中央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贫困生采取减免教科书费后。财政部、教育部召开的200s年全国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两免一补”工作会议上指出,国家对约1600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的中小学生,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免收杂费。2006年6月又在修订的《新义务教育法》中将“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列为第2条,并在第44条详细阐述了“义务教育经费投人实行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统筹落实的体制。农村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的规定分项目、按比例分担。”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开办寄宿制学校的经费来源,使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观。公务员之家
(二)进一步完善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同时也指出这主要应实现两个转变:一是要把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主要由农民承担转移到以政府来承担;二是把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从以乡镇为主转移到以县为主。因此,各县应做好统筹规划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因地制宜地逐步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整合优化教育资源,保证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儿童青少年按时人学;建立规范、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通过调整本级财政支出结构增加教育经费预算。西南大学教育学院的张学敏曾经调查过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城口县)和一个省级贫困县(开县)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情况,就指出:由于两县的投人体制不同,其拖欠教师工资、办学债务的情况也完全不同。原本经济条件相对更差的城口县实行由县财政统筹全县的教育,教育的各种效果就明显的好于开县。可见,将教育经费的投人主体上移到县级政府对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保障和推动作用。但是,笔者认为仅仅注意到将教育经费的投入主体上移到县也不一定就能完全保证教育经费的投人,因为许多贫困地区的县级单位,自身就没有足够的独立财政保证,只可能提高教育投人的稳定性与平衡性,但不能解决总量短缺问题,而这又是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所面临的最大问题,由此中央及省政府应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落实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三)开办小学寄宿制学校需要得到家长的支持
根据《义务教育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青少年就近人学。所以,一般家长既希望孩子在较好的教育环境中接受较好的教育,其中包括了良好的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就近入学,特别是小学生家长,由于孩子太小,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自我保护意识、自控能力都很欠缺,恋家心理又特别强。由此,家长不放心孩子连续几天都呆在学校。有的家长还认为孩子在家里可以帮助父母做家务,寄宿制学校要开支多余的住宿费和生活费,这些原因使家长不愿意孩子寄宿。因此,在实施之前向广大家长宣传开办小学寄宿制学校的好处,告诉家长,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和照顾管理都是全方位的,家长可放心地把孩子送进寄宿制学校。同时,各级政府应认真落实国家提出的“两免一补”政策,不再额外增加本身就囊中羞涩的贫困户的经济负担,也让他们感受到国家对他们的关爱,以确保工作能够稳妥落实。
- 上一篇:剖析保险业之间关联性论文
- 下一篇:剖析保险公司条款费率有效管理论文
精品范文
10贫困生申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