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课外教育激励机制的建立研究论文

时间:2022-09-13 10:10:00

导语:医学生课外教育激励机制的建立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医学生课外教育激励机制的建立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课外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和不可或缺的途径。本文在对医学生课外教育活动的特点、内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医学生参与课外活动长效机制的对策及建议。

【论文关键词】课外教育活动激励机制医学生

丰富多彩的课外教育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延伸课堂教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方式之一。课外活动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和隐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途径。然而,就大部分高校的课外活动来看由于某些原因,开展的活动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分析成因,主要还是未建立起课外教育活动的激励机制。

一、医学生课外教育活动的内涵及作用

课堂教育是指在专业培养计划和教育计划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开展学科知识学习、基本技能培训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主要让学生掌握陈述知识和思维的方法,强调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连续性。而课外教育活动指在规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之外,由大学生自愿选择参加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称。它将课内教育平台(包括基础理论和实践教学等)进行拓展和延伸,它不受教学计划限制,灵活、多样,学生可自愿选择参加,在内容的选择上是以学生的学习兴趣、文化生活、社会生活、跨学科的综合知识为基础,主要让学生掌握程序性知识,强调学科间的联系、知识综合运用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参与意识、个性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

在学习型社会和倡导终身教育的背景下.当前大学生的学习已呈现学习目标全面化、学习内容丰富化、学习途径多元化、学习方式多样化、学习取向精神化即简称“六化”的趋向。然而.单靠传统的“教师—课堂—课本”的“千人一面”的既统一又单一的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变化和膨胀的学习需要;另外,单靠传统的“学校一教室一教本”的学习场所设置也已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相较于其它专业而言。临床实践是医学专业的一大特点。实践能力的培养绝非朝夕之功,需长期积累方能逐渐形成。而课堂教学有限的容量、单一的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课外教育活动的灵活性、丰富性能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例如宁养义工服务、暑期三下乡、未来学术之星等有益的课外活动皆能让医学生们早接触临床、早接触社会实践、早接触社会,对于提升医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丰富社会经验,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医学生课外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1、形式单一,有娱乐化倾向

大学生课外教育活动的类型应是丰富多样的。包括科技型、文体型、学习型、实践型等等。但近年来,高校在组织各类课外活动时,常常混淆活动类型或是不能很好地把控其间的实质性界限,造成管理模式单一,学生参与模式简单,活动设计单调。课外教育活动渐有娱乐化趋向,突出表现为以文体型活动为主,学习科技型活动为辅。诸如模特比赛、十大歌手赛等文娱活动已然成为了校园活动的主流。再加上参与者和组织者自身水平的不足.举办的活动不能体现时代性和创造性。

缺乏应有的特色,导致活动的层次和质量不高。长此以往,这些活动演变成一种低水平的重复,学生参与面狭窄,来来去去看到的只是几张熟面孔.课外活动演变为少部分活跃学生的乐园,还背负占用学生学习时间之名,而其最重要的延伸课堂教育的功能则未能体现。

2、缺乏教师的指导

教育的目的在于挖掘出教育对象的潜能.但目前仍有许多学生参加课外教育活动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心理和认知准备不足导致盲目选择活动。致使无法通过活动使人得到更一步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对不同个性心理特征、不同认知发展水平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正确指导工作,鼓励学生发扬个性进行自主的学习,当学生遇到问题时要给予及时帮助,使学生在课外教育活动中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公务员之家

此外。科研学习类的课外活动未取得实效,未能服务于教学的一大要因是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原因有三方面。其一:教师对课外活动的认识出现偏差,他们普遍把课外活动等同于文娱活动,认为其与课堂教学无直接关系.而课外活动对专业学习也未能起到促进作用,甚至两者在时间上相互冲突:其二: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承担了繁重的临床和教学任务,时间与精力有限,再加上学校未出台合理的教师参与课外活动的评价激励机制,无法调动教师的参与热情;其三:在教师们的固有观念里课外教育活动理应由学工团委等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但医学是专业性很强的一门科学,相较于专业课教师而言。学工、团委教师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在指导诸科技活动等学习型课外教育活动时难免力不从心。因此,笔者认为高校课外教育活动要取得实效应建设一支以专业教师、学工团委等思政教师、教务处教学管理者为主体的课外教育活动指导队伍。

3、管理制度仍待完善

高校的课外活动还存在着管理不完善的问题。活动开展有较大的随意性,活动前没有必要的管理制度或是制度落实不完善;在活动中又没有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相应的评价激励措施。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评价及激励制度的不完善。对开展的活动没有科学的评价,导致活动良莠不齐,没有评价和总结就没有提高;师生参与课外活动积极与否、取得效果如何皆没有科学的反馈与评价,不利与调动师生参与的热情。要想真正提高师生参与课外活动的积极性。必须要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参与动机,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和内部动力。动机的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有一种内驱力、即推动个体为恢复机体内部平衡的内部心理状态;第二外界提供一定的对象即诱因使内部状态有一定的指向动机形成,心理分析告诉我们,通过奖励及评价进行适当的外部刺激能增强师生参与课外活动的自我提高内驱力,提高参与的兴趣和主动性。

三、医学生参与课外活动长效激励机制的建立

1、激励机制在医学生课外活动中的作用

如前所述。之所以课外活动在“育人工程”中的作用未能充分体现,关键是在针对激励大学生参与方面所包涵的诸如活动的开展环境、活动的领导者、活动绩效评价、参与活动的学生个体等方面缺乏相应的管理及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指在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系统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并使之规范化和相对固定化,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构、方式、关系及演变规律的总和。正确把握激励主客体的辨证关系,不断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外活动的创新性。建立和完善好相应的激励机制,不但可以大大提高课外活动开展的绩效,还对高校教育质量、人才培养、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2、建立大学生参与课外教育活动的激励机制

(1)管理制度的完善,提供专业化指导服务

近年来,高校课外活动可谓花样百出,类型繁多,但往往是热闹过后未能达到预设的目的,实效欠佳。因此应加强管理,要加强管理,制度必须先行,可在校团委下设立专门的课外活动管理处,成立大学生课外活动指导委员会.遵从党的领导,上对团委负责,下对大学生负责,直接针对大学生各种具体的课外活动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和服务。大学生课外活动指导委员会的成立将规范课外教育活动的管理。它是学校开展。课外教育活动的评价与监督机构,主要负责开展教育观念讨论、修订管理制度、进行质量监控等,保证课外教育活动的正常运作与发展;它明确各课外教育活动的目的、要求及实施标准、评价方式等进行质量监控,指导学校教师及学生开展课外教育活动,同时加强学生课外教育的规定及各项教育活动项目实施细则,建立科学合理的课外教育管理制度,为经常性开展课外教育活动提供指导,通过不断成熟,不断完善的制度规范课外教育活动的管理,减少活动的随意性,让活动目标导向更明确。针对医学生课业负担较重的特点,课外活动应围绕专业学习走精品发展之路。通过合理科学的评价方式.严格把控不同类型课外活动的比例,把受学生欢迎、活动成效好的活动确立为品牌与特色,继续做大做强。

(2)师生参与课外活动评价机制的确立

建立科学的师生参与课外活动的评价体系。评价是一种认识与反映的过程,即依据一定的标准,主体对客体进行价值判断,评价有着导向、展示及激励功能,只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才能激发师生参与的热情。就学生而言,应综合考虑其参与课外活动的积极程度、获奖情况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而教师方面则应综合考虑教师指导科技活动、组织学生申报课题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评价体系建立起来后应进一步确定评价机制,即确定由谁来评,如何评的问题。可成立课外学习成果鉴定委员会,由校领导和课外教育活动的实施部门负责人和专家组成,它是学校开展课外教育活动的评价与监督机构主要负责开展教育观念讨论、修订管理制度、进行质量监控等,明确培养目标和工作思路,改进活动,开展质量评价,同时对学生的课外教育成果进行终审鉴定。在评价方式上采用综合评价机制,即学生自我评价、社会评价、专家评价与学校评价相结合方式进行深入和全面的分析.评价的标准不以学生的课外教育活动结果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而是结合个体认知与能力等多方面对学生作出全面细致的分析。注重活动过程轻活动结果,从而减轻学生参加课外教育活动的压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达到最佳动机水平。

(3)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活动绩效激励机制

评价机制确立后,还必须建立相应的活动绩效激励机制,通过奖励与评价进行适当的外部刺激能增强内驱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要有合理的奖惩机制,做到奖惩有章可循,实事求是,公平合理,这样奖惩激励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可考虑将课外教育活动纳入学籍管理范围。并以激励的方式给予一定奖励。如高校应把课外教育活动列入综合测评,奖助学金的评定应以综合测评挂钩;还可制定相关制度,明确规定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成果经成果鉴定委员会认定后可可获取奖励学分;高校还可将学生课外教育活动成果经有关部门和专家评定后,根据性质分别充抵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