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聋哑生行为习惯论文
时间:2022-08-07 08:29:00
导语:培养聋哑生行为习惯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我们都知道行为习惯直接影响着每一位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所以,行为规范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智障学生的智力缺陷,限制了他们认知活动和个性的发展,使他们很难形成正确的是非标准、道德观念及产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和行为,行动也不易接受理性的约束和调节。所以,行为规范教育在特殊学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在平常的教育中,结合智障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校生活,讲解正确的行为方式,使他们知道什么可以做,该怎么做,经过反复实践训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行为规范教育在特殊教育中有哪些特点和作用呢?
关键词:聋哑生、行为习惯、培养
一、示范性
人人都知道,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人们一种高级的生理机能,是构成智力的核心因素。正常人的思维发展总是按照“低级——高级”这样一种模式发展的。而智障孩子则不然,直观具体形象是智障孩子思维发展的一个明显特点,这一思维特点充分反映了他们思维发展停留在具体、直观、形象这一低级水平上。这就要求行为规范教育注重直观、具体、形象,即示范性。
1、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作为教师,每天和学生接受七八个小时,教师的言行时刻影响着智障孩子。所以,做教师的,要以身作则,用自己合乎规范的言行去教育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起到有益、无形的示范作用。
2、发挥学生的榜样作用。要注意用学生中好的言行习惯提供示范作用。他们来自本校本班且年龄和经验上相接近,彼此熟悉,他们好的言行容易被同学接受。
3、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家长在这方面的教育中,也担任着重要的角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除了在学校,其余的时间孩子和自己的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最长,家长的言行时刻都在吸引智障孩子的注意力,是他们学习的榜样,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做一,家长也应该和老师一样,要意识到自己是孩子的榜样,要起到好的示范作用。
老师、学生、家长三方面的有机结合,能有效地提高智障学生直观、形象水平,促进其行为习惯的养成。就拿进校门训练来说,要求学生进校门时,见到老师要主动行礼问好,首先,我们教师知州的老师要互相问好,一是问好,二也是为学生树立榜样;其次,发现同学忘了主动问好时,要及时提醒他,并让他看其他同学进校门是否向同学、老师问好,起到学生示范的作用;最后还有家长在场,有些学生因为家长在身边不好意思问好,见到老师就不声不响地进去了,而我们家长要主动提醒自己的孩子要主动问好,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提醒,但作用却是显而易见的。
由此可见,对学生一个细小的行为规范训练,要做到老师、学生、家长三方面的结合,公共对他们进行教育,并用实际行动为他们做出良好的示范。
二、反复性和长期性
反复性和长期性在智障孩子教育中表现是十分明显的。
许多实验研究发现,人的大脑皮层损毁面积越大,对学生记忆的干扰作用越明显。这说明记忆活动于整个大脑的健全与否密切相关。智障孩子大脑发育障碍不可避免地会给记忆的发展带来严重的损害,导致整个记忆有明显缺陷。其突出表现为记忆速度缓慢,记忆容量小,保持差,易遗忘,再现困难,不完整,这些就影响到孩子对行为规范的巩固和保持。因为对于行为规范要用大脑去理解、记忆,在脑中留下印象,以便需要之时,在完整地再现出来。但由于智障孩子的记忆容量小,对老师所讲解、师范的内容就不能完全地接受下来,致使他们容易遗忘。就需要老师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和训练时,要针对问题注意多反复,对反复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同样,由于他们保持差、易遗忘,再现不完整,因而一项训练项目也不是一次就能训练完成,达到预期效果的。要长时间地反复多次地强化训练,让他们在脑海中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形成条件反射,最后渡到自然习惯中去。
例如:有些智障孩子敬队礼时,总是用左手。如何使他们能用正确的方法来敬队礼呢?首先要讲清队礼的意义和方法,然后进行训练。训练时,让他们分清左右手,然后告诉他们要用写字的右手来敬队礼。最后实际操作,每天在进校门及升旗时,再进行及时地提醒和指导。
三、内容少、坡度小、速度慢
智障孩子的记忆特点,也决定了在对他们进行行为训练时,要讲究一个“度”的问题。为了让智障孩子理解训练内容,完成训练任务,取得训练效果,就要注意训练的难度及训练的强度。训练的内容应该能被他们理解掌握,坡度要小,不要为他们设置太大的障碍,这样有利于他们获得成功。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应给予帮助,尽量避免在他们训练出现困难之后再帮助他们,因为他们往往承受不起失败或挫折的冲击。而且训练时,要放慢速度。智障孩子抽象概括能力差,表象基础不坚实,接受能力低,学习速度是很慢的,尤其是要达到真正的理解,融会贯通,更需要慢速度。公务员之家:
例如:不少学生上下楼梯往往是靠左边走,而且还要几级一步,身体靠着扶手。这些都是不正确的行为习惯,要纠正这些错误的习惯,要一点一点、一步一步地加以训练:首先,要求能靠右边走,得到巩固后,再进一步提出要求。其次,上下楼梯,不要几级一步,而应该一级一级,一步一步地走。最后,身体不要靠着扶手。这几点不能同时提出,要有一短时间进行训练,放慢速度,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为弱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能急于求成,对智障孩子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既要有信心,又要有恒心。我们要满腔热情地关注孩子点点滴滴的进步,并能冷静地分析与对待孩子前进中的反复现象,坚持耐心地引导和教育,这样才能较好地巩固和强化其良好行为,取得比较理想的教育效果。在对智障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的过程中,还有其他的特点,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探索,争取有进一步的发展。
- 上一篇: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策略
- 下一篇:综治部门创先争优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