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在学科教学应用探讨
时间:2022-03-29 03:12:00
导语:综合实践在学科教学应用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学科课程的辅助和附庸,而是具有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形态,但它在实施中也日益暴露出一些问题。再次讨论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的关系,探究怎样处理二者关系以及如何进一步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等问题仍具有重大意义。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区别与联系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区别
1.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综合课程,学科课程则以分科课程为主。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而是对学生生活领域和生活经验的综合。分科课程以学科知识为逻辑前提设置课程,每门学科课程都是该门学科知识发展的缩影,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知识结构”来组织课程内容。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开放性,学科课程则相对封闭固定。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社会、生活的联系。学科课程主要由专家统一开发出来的,课程内容对固定,一定时期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也是相对固定的。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实践取向的,学科课程是认知取向的。作为一种崭新的形态,综合实践活动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从而改变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单一学习活动。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属性。学科课程的直接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书本知识,促进认知发展,离开了间接经验或理论知识的习得,学科课程就不复存在。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是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线索组织的,学科课程的内容则是以知识的逻辑顺序来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从活动选题、计划拟订,到每一个具体环节的开展,无不以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为出发点,给学生创造充分展示个性和发挥创造性的空间。学科课程尽管也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但它更多遵从了各门学科本身发展的轨迹,而不是学生的兴趣,更多地关注学生共性的东西,而不是为了促进个性的发展。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联系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二者既有相对独立性,又存在紧密联系。具体说来,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存在以下联系:第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第二,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第三,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也可和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①也就是说,综合实践活动中所需知识以学科课程为基础,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综合运用在学科课程中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而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自主获得的知识以及问题解决的基本能力又促进学科课程的学习,有助于知识的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可以在学科课程中产生,学科课程的知识又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和扩展。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科课程的影响
谋求学科知识与日常生活的有机整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目的和重要使命。事实也证明,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已经发生着联系并对学科课程产生了巨大影响力,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又不可忽视。
(一)促成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学生在各种课程中,适当开展探究、调查、访问、资料收集、操作等多样的学习活动,以便发展学生的各种基本能力。学习方式的整合必然带来学生生活方式的变革以及生活空间的拓展和延伸。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对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着直接作用。他们上网查找相关资料,进行社会调查,演示、实验、表演、交流与讨论等,这一系列学习方式都已经在学科课程的教学中得到体现。综合实践尤其强调小组合作,学生共同商讨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整个过程都是在与同伴的合作中完成的,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和乐趣。
(二)课程实施更趋向于面向学生的实际生活
综合实践活动的影响还在于使学科课程生活化。长期以来,我们的课程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过于关注“书本世界”和“知识世界”,过于强调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忽视了对学生情意的培养。由此塑造出来的学生所缺乏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人格的健全和个性的丰富。学生是生活中的人,而以往的课程恰恰忽视了生活的重要性、忽视了学生鲜活的经验。
生活是人的生命存在的必须,是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基础。课程只有面向学生的生活,才能真正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只有面向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所熟悉,才能真正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才能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现实生活的意义,并建构新的意义。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点就在于打破各门课程的分割,加强课与学生经验的联系,使课程回归学生的生活。综合实践活动正是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诞生的,其选题主要来自生活,注重学生个人体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以来,教师的教学更倾向于面向和联系学生生活。
(三)带来师生关系的转变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控制的现象比比皆是,他们往往习惯于专制的教育风格,甚至对学生创新的火花感到恐惧。新课程理念要求在学校中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倡导建立一种平等合作、对话理解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
在综合实践活动开放的情景中,建立平等、新型的师生关系是首要的。只有师生之间能够平等对话,教师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也只有平等对话,才能彼此欣赏彼此接纳。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常常与他所指导小组的学生一起讨论题目,设计研究方案,确定研究方法,其作用在于启发学生的观念,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帮助学生将研究进一步深入下去。教师逐渐认识到学生其实是有很多想法的,试着去倾听学生,引导他们,给他们表达想法的机会。学生开始喜欢和老师交往,愿意同老师分享自己的想法。许多教师在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感受最深的就是,综合实践活动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
同时,教师已经开始学会欣赏学生,他们有了更多机会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而不仅仅是分数或班内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已经成为师生平等对话的起点,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正在形成。
三、进一步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建议
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课程意识。理清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的关系,正确处理二者之间关系。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同样重要,它对于学生身心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认为综合实践活动是浪费学生时间,于是在实践中随意削减课时。实际上,学生从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习到的学习方式、探究精神以及积极的态度等完全可以迁移到学科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合作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等也是学科课程所不能比拟的。另外,教师需要进一步提高课程意识,不能把眼光只放在自己所教的学科上,而应从整体的角度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机会。
其次,需要不断学习,勇于实践。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自身必须成为学习者、研究者,积极学习新课改的理念。当今社会是个信息开放的时代,教师可以较为便捷地与同事或者外界交流信息来充实自己。尽管外部可以提供专业支持,但行为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自己,这就需要具有开拓创新的勇气,敢于尝试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形态,没有现成的教材,这给习惯于“教书”的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需要加强与专业人员的联系与合作,切实为教师提供专业支持。
另外,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必须有制度保证。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学校都必须制定相关的制度来确保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在评价方面应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鼓励教师积极投入到该课程的指导工作中,对于表现出色的教师同样给予表扬和奖励。总之,综合实践活动和学科课程还将在一段时期内共同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同时存在,如何进一步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并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仍将是一个需要不断探讨和长期关注的课题
- 上一篇:县委常委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个人整改措施
- 下一篇:建设低碳城市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