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育教师角色转变论文
时间:2022-11-17 05:05:00
导语:网络教育教师角色转变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是机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全新的方式,网络的教育,使教师的传统权威地位在逐步丧失。因此,转换传统的教师角色、重新定位已成为时代推动教育和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长期以来,老师被认为是教学中至高无上的权威,是教学过程的主宰者,学生只是顺的等待被知识灌装的容器或填塞知识的仓库,处于绝对服从地位。但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等一系列高产品的迅猛发展,网络化的浪潮给人类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带来一系列的变化,把人类和教育带入一个瞬息万变的网络时代,它带来的是整个教育思想、教育、教育、教育模式、教育过程的一场深刻革命。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应该转变自身角色,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注重老师主导作用,发展师生之间平等、互敬互爱的合作关系。
1网络教育的特征和功能
网络教育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与现代教育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它突破传统学校教学方式的时空束缚,与课堂教育、广播教育、电视教育共同构成多元化的教育体系,和传统教学方相比,网络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①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单一模式;②依托网络优势,实现教育资源共享;③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学习,促进学习的个性化;④增加了人们受教育的机会,进而提高全民整体素质。
1.1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单一模式
技术发生革命性变化的今天,依靠学校所学的知识已经明显不足,教学内容不仅难以涵盖社会多元化的需求,课堂教学方式也无法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技能。实施远程教育是世界网络教育发展的主流和趋势。远程教学以网络作为传输信息的载体,突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单一模式,学生可自主灵活地选择学习时间,并与教师进行远距离交流。传统的教材是单一的文字教材。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教育教材是多媒体可双向交流的教材,思想性、性、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为各学科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视听环境,给受教育者以全方位的、多维的信息,扩大了教育规模。更重要的是它丰富了教学方式,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形象性、生动性。如中央电视大学开发的模拟法庭、实验、动植物养殖等,提供了逼真的、生动的学习和交流环境。教师利用这些软件组织教学,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动态组织与修改,学生可以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实时提问或回答,并能立即得到明确的评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1.2依托网络优势,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网络教育的教育模式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教育资源得到广泛的共享,形成跨区域的分布式教育资源网。网络教学提供了共享的资源,突破了学校的限制,使处在网络教学中的每个学生,都可通过Internet,享用优质的教育、教师资源信息,聆听世界一流教师的讲课,向最好的专家请教。利用网上的E-mail、BBS等交互方式提交作业,建立研讨中心,从网上下载学习资料。随着信息量的增加,视野的扩大,学生的知识也将逐步增加,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传统教学相比,利用网络中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进行网上教学,拓宽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范围,推进了教育民主化进程。世界范围内看,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分布是不均匀的。而借助于互联网,可以把各国的教育资源联系起来,供全球分享,使生活在教育资源贫乏国家的人们,学到更多的知识。
1.3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学习,促进学习的个性化
传统的学校教学总是围绕着教师、课堂、教科书进行,使得学生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受到限制,致使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难以实现。网络教育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关注其主体地位。学生由单纯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索取,自我发展。通过网络教学,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与特长进行个体化学习和创新性自主学习,以充分发挥个性;此外,学生之间便捷通畅的交流通道也为协作性学习创造了条件。在这种情形下,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逐步形成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这种方式还允许学习者和教师通过大量的学习资源进行交互,通过资源解决,其学习进度是由参与合作的学习者共同决定的。这一合作学习形式兴驻可以提高学习的效果,而且在不同程度上将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
1.4增加了人们受教育的机会,进而提高全民整体素质
2网络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挑战
网络教育对以教师面授为主的教师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带来很大冲击,对教师提出了新的严峻的挑战。
2.1带来教学价值价值观的转变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每个人公平地提供了无穷无尽的信息。如何使每一个受教育者能在信息浪潮中健康成长,学校应当培养怎样的人,这是信息时代的教学所急需解决而不可回避的问题。知识的迅速更新,还有学习化社会的来临,要求教学必须以发展人的个性、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为宗旨。教育,不再只是灌输和传授书本知识与技能,不再只是促进背诵、写作业和;教育将深刻改变自己的目标与职能,成为个人全面和终身成长的助手,成为信息社会个人选择和发展的无微不至的指导者。
2.2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上的要求
网上信息资源丰富,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渊博的学科知识,因为学生可能是各个年龄、各个行业的人,在网络化的条件下,他们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社会阅历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就应该有借助网络资源,了解学科前沿,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的能力;与网上同行进行合作的能力等等。另外,网络教育应充分发挥计算机超强“记忆”的优势及互联网“点对点”的联结优势,要求教师与学生的全面互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因材施教。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可以是BBS、在线答疑等表现形式,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学生、教师、家长的全面沟通与互动,实现有针对性的教学。这种网络化的教学能力有别于家教和教育软件,要求教师在挖掘人才潜力与培养人才方面有独到的见解,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满足学生和家长在教育上的深层次需求,网络教育的概念才能够被广大用户接受。网络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些新的技能,如教师必须是一个有着使用计算机经验的人,了解如何在摄像机前授课,掌握多种交流方式和多站点交互性授课的技巧等,这需要在不断的实践和练习中获得直接的经验。
2.3带来教学评价标准的改变
传统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是成绩,现在,教学的基本职能变成为者服务,帮助学习者快速改进学习方式,出现了以学习需求满足度为核心的价值评定。传统教学重在使学生继承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学生记忆知识的程度来评价学习、评价教学,甚至来判定学生和教师的等级。而在中,教学必须改变以记忆程度为指标的评价原则,充分培养学生的注意、记忆、想象、思维、判断等认知能力,对各种信息进行选择、加工、理解的能力,以及运用这些信息获得新知识、形成新思想和新观念的能力,并以此作为评价教学的重要标准。
3转变网络教育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传统的学校教育是的产物,已经持续了300余年。它将教师角色定位为单一的传播者,决定着教学的、、进程、质量等,对当时的社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在人类步入信息社会的今天,特别是网络教育的来临,原有的教师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教师角色正逐渐被其他新型的社会教育职业群体所分担和分解,教师职业“专业化”和“非专业化”的纷争也日趋激烈。网络时代的教育,使教师的传统权威地位在逐步丧失。因此,转换传统的教师角色、重新定位已成为时代推动教育发展和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3.1组织、设计适应网络教育的教学活动,充当导航员和指导员
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快,使得课程和教学形式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为了跟上这种变化,教师应具备教学组织能力和课程设计、开发能力。网络教学中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仍然需要教师来指导选择、组织设计和实施。教师要进行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方式的设计、教学媒体的制作以及教学过程的评价等活动,目的是以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内在基础为出发点,如何恰当地组织学习方式、设计教学信息,使学生在愉快而奋发的心境中学习,从而达到最佳效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能充分体出组织者、设计者的角色。同时,网络教育淡化了传统教师的信息源或传播者的单一角色,突出教师在学习活动中的导航员和指导者角色。面对网络环境中知识爆炸、信息激增的现实,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适应、学会使用机和网络,教会他们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查询和检索知识,教会他们如何在众多的信息中选择知识,组织知识,整合知识,指导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完成知识的内化。帮助学生学会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信息海洋中自由自主地航行。
3.2甄选信息,严格把关,正确引导学生个性发展,充当辅导员
网络教育是以信息为基础的学习方式,也是“信息本位教学”。人们只要进入网络,就可以共享网上的教育资源,网络也为新知识的创造、传播和利用提供了良好条件。强大的网络信息资源在为教与学提供了丰富的知识源泉的同时也生产了大量的“信息垃圾”,造成了信息污染,严重着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使一些虚假的知识信息具有蒙蔽性,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这样,一方面有的人凭借自己的能力可以不断将获取的大量信息转化为知识,更快地进行知识积累,加快自己智力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对于一部分并不具有相应知识结构的人来说,他们所接受的大量信息只被作为生活服务和娱乐,没有成为增长智慧、积累知识的有效资源。因此,对网上信息的选择与判断至关重要。在信息与学习者之间应构筑一道“防火墙”,用于甄选信息、减轻甚至杜绝网络传播的负面效应。教师则能够准确及时地对知识信息进行甄选把关,指导学生选择知识信息,实施“防火墙”的职能。除此,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现实,学会交往,学会生存;引导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这种帮助、引导是即时的、现场的,是网络无法完成的,惟有教师的经验和智慧方能胜任。认知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简·皮亚杰,强调作为促进者的教师,监测他们发现后的反思。与此相应,学习活动的性质便是同化信息并形成新的图式和(智力)操作去应付新的经验,对物质的、社会的和智力上的发现进行反思。网络时代又是一个变化快的社会,面对这样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人们心理上的越来越多,学生也不例外。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中,要培养出健康的下一代,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网络在这一领域的“无能”表现促使教育应该重视学生品德、心理和人格的发展。这需要教师深入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心灵和精神上的问题,对现实社会中价值、规范的认同情况和期待,使教师角色定位为一位行为的诊断者,心理的咨询者、辅导者,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学生个性发展。
3.3改变教育观念,自觉现代教育技术,建构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
教育改革最重要的是要改变大家的教育观念及思维逻辑。教师如果认识不到信息社会的来临,不能更新观念,则无法适应21世纪的信息社会和教育改革。在培养学生的目标上,也发生革命性的质变。在信息社会中,由于信息知识的总量急剧增加,并且半衰期愈来愈短,知识积累型人才也显得更为重要,信息社会急切需要具有高度创造性、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和信息检索、获取、与处理能力的新型人才。所以,教师除了传授基础知识外,更要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处理的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将给教育带来勃勃生机。当前很多学校都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但是,有的仍旧停留在纯技术的运用和探讨上,我们应该不仅把信息技术作为教育的工具,更要把它作为学生的学具,以学生为主体,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新建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此构建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此种学习环境正是信息社会中的教育环境。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情景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协作,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信息加工的认知主体,是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教师是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由此看出,学习情景的创设对学习的成功至关重要。因而,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中尽可能营造真实的学习情景,展示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引导学习者从多种途径进行学习,为学生创设环境,促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
- 上一篇: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意见
- 下一篇:计算机病毒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