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校园建设存在问题研究论文
时间:2022-11-02 10:38:00
导语:平安校园建设存在问题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论文摘要:“平安校园”建设是维护校园稳定,优化校园环境,促进高校发展的现实需要。这项工作是一项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任务。本文从“平安校园”建设的意义出发,通过对“平安校园”的内涵及评价指标的分析,就当前形势下如何加强“平安校园”建设作出了初步的探讨。
“平安校园”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好、实现好广大师生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做好这项工作对于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保障高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中国的“平安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建设“平安校园”,人人受益、人人有责。作为一名身处第一线的高校教育工作者,笔者就“平安校园”建设谈几点拙见,权作探讨。
1.“平安校园”建设的意义
从国际大环境看,国际敌对势力始终没有放弃对我国政权的颠覆,始终在对我国高校进行着渗透。随着中国不断走向开放,中国高校面临的环境和形势将变得更加复杂。高校的安全和稳定已与国家安全形成直接关联,创设平安的校园环境是我国目前发展中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从国内大环境看,我国正处在一个特定的、意义重大的社会转型期和发展期,伴随这一过程而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现象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态度和行为选择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着转换、改变与震荡,若处理不当,极易引起社会的动荡。从现有情况看,我国大学有近2千万的在校学生,在这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中,各类学生的伤害事故时有发生。据统计,近年来,每年发生的各类学生伤害事故有2000多起,学生的人身安全和有关人身伤害事故处理等问题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正是基于以上这样一些现实情况,“平安校园”建设理应认为是我国高等教育在新的发展格局下向更高目标发展并保证这一发展的必然需要。“平安校园”建设已成为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重要的社会实践,具有深远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1.1建设平安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理想社会状态,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不懈追求。社会由众多单元组成,只有各单元平安和谐了,才能实现社会和谐。高校集中了社会的精英群体,应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骨干和带头作用,走在前面。
1.2建设平安校园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关心人,尊重人,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就是建立师生员工身心愉悦的物质和精神环境,平安校园正是这种要求的根本和基础。
1.3建设平安校园是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需要。为了高校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既要加强硬件建设,也要加强软件建设。努力建设平安校园,不仅使全校的师生员工把主要精力都用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上,而且能不断促进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学校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1.4建设平安校园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和谐育君子,险恶育小人。平安和谐的环境培养美德,使人愉悦,给人以前进的动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这正是培养合格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必要环境。
2.平安校园的内涵及评价指标
“平安”二字,在《辞海》上的解释为“安好”。如全家平安。其应由《诗雅常棣》:“丧乱既平,既安且宁”引申而来。“安”为安全、安稳;“平”为平坦、平定。“平安校园”与“建设”作为一个集合体,从基本含义上看是指在政府及学校各级的倡导和努力下,通过广大师生的广泛参与,在各方力量的推动下,设置和创立良好的校园环境,并使这种校园环境得以保持,形成稳定化、秩序化、理性化、和谐化的状态追求。简而言之,平安校园就是一种稳定化、秩序化、理性化、和谐化的校园运行状态,从这一基本含义入手,我们不难发现平安校园的特征性指标,至少应包括稳定、秩序、理性、和谐四项。
稳定是相对于动荡而言的,即平稳、安定。首先,稳定不是仅指校园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稳定,而是指高校的整体稳定,包括政治稳定、教学稳定、校园生活秩序稳定、人心稳定等;其次,稳定不是静态的、凝滞不动的稳定,它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僵滞不变的状态,而是指其结构在运动中保持某一固定形式和基本一致的适应方式。
秩序即有序,是相对于无序而言的。有序意味着行为的规则性、进程的连续性、事件的可预测性。校园秩序是校园各个有机体在运行变化过程中,其内部各个方面保持相对平衡、稳定和协调的状态。无序则意味着上述状态的破坏,意味着偶然的、混乱的、不可预测的因素渗透到了校园生活之中,广大师生在混乱无序的校园环境里不可能有安全感。
理性,是人们主观认识力、分辨力、感受力、控制力的集合。在平安校园建设上倡导理性,实质上就是增强广大师生的是非善恶分辨力和行为控制力,减少或消除情绪化的盲目冲动,通过理性沟通,诚意地进行讨论和协商,交换意见,遵守法规,遵守以理服人的原则,摆事实讲道理,惟“理”是从,从善如流,以达到共同的认识,并据此共识来处理事情和治理学校。
和谐,意味着人际关系的融洽、宽松和团结。主导高校现代化发展的根本力量——广大师生应从发展需求的高度审视处理自身发展的关系问题。和谐校园将是稳定、秩序、公平公正及其基础上的理性化社会的集中境界,是平安校园建设所追求的最高目标。
平安校园建设创制的是一种校园环境状态,追求的是学校稳定发展和广大教师安心于教学,广大学生安心于学习的稳定化、秩序化、理性化、和谐化的高品质目标。正是基于以上认识,以上的四项并非平安校园建设的全部指标,而是基础的、典型的、重要的指标,这些指标具有前提性、指示性和代表性。
3.如何加强平安校园建设
当前,各级领导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把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有力措施抓紧抓好。
3.1要抓认识,在思想上努力克服“三种不良倾向”一是克服“理论上重视,实践中忽略”的现象,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从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我国改革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平安校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到稳定是发展的重要环境和条件,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发展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稳定也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二是克服“与己无关”的思想,树立“人人有责”的意识。学校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平安建设”人人有责的意识,自觉把本部门工作放在建设“平安校园”的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去开展、去提高,找准本部门开展平安建设的切入点,从履行本部门职能职责出发,努力从源头上抑制和消除产生各种不平安、不稳定的因素,共创校园平安大局。三是克服“消极应付”的情绪,树立有所作为的信心,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要充分认识到,与平安建设相关的校园建设安全、师生安全都是一个高校综合水平的反映,是一个高校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份。3.2要抓机制,在构建上建好四个机制
一是权责一致机制。要建立起学校引导、部门实施、全校师生参与的平安校园建设的立体三维模式。建立此机制要放手调动基层组织的作用,在赋予充分权力的同时,形成上下级责任的连接。二是权利保障机制。平安校园建设从现象上看是学校主导,但真正的决定力量在于广大师生。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师生权利的保障制度和救济渠道,切实保障和维护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三是治安恒定机制。校园治安问题是平安校园建设的直接问题和基本衡量指标。要把校园治安管理变短期的管理为长期的管理,变被动的管理为主动的管理,减少校园各类案件的发案率。四是道德宣化机制。当前我国高校“平安校园”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是如何理顺处于社会转型期中的广大大学生多元化的道德价值关系和建立一套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道德标准。道德宣化要以广大大学生为重点,倡导他们以理性的眼光审视和对待社会及社会现象,认清当前形势,准确分辨善与恶。
3.3要抓宣传,在宣传上努力实现“五化”
一是宣传规划要系统化。把宣传“平安校园”的任务,纳入年度宣传规划,每一主题宣传内容相衔接,长计划,短按排,同部署、同指导、同检查、同落实。二是宣传内容要人性化。精心选取体裁,融教育、启迪和警示为一体,提高宣传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以人为本,贴近生活。三是宣传形式要多样化。不拘一格,大胆创新,除了原来已有的媒体、广告、宣传栏等阵地外,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四是宣传手段要立体化。图文并茂、声像同期。广泛运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手机短信、公益广告等各种手段,深入宣传,不断拓展“平安校园”的宣传空间。五是宣传活动要经常化。宣传长流水,不断线。把创建宣传工作作为平安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每一年度、每一时段的宣传内容、重点、形式、活动等都精心策划,统筹安排,并制订具体实施计划,力求每个阶段都有主题、内容、载体和相应的活动形式。
3.4要抓重点,在内容上注意做好六项工作
一是构建信息网络,拓展信息渠道。可以设立部门安全联络员、班级安全委员,形成有效的信息网络,多层次、多渠道拓展信息来源,确保信息顺畅。二是加强调研,排摸不安定因素。针对学校的中心工作,加强不安定因素排摸,强化措施,增强预见性、敏感性,提高发现、控制和处置能力,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努力维护学校的政治稳定。三是健全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为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驾驭复杂多变的形势,未雨绸缪,应建立应急反应机制,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四是加强法制教育,全面提高师生依法办事的能力。要通过各种途径宣传法律知识,在素质提高上下功夫,根据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可聘请公、检、法等部门的专家有针对性地对师生进行法制教育,也可将一些典型的案例和安全防范的知识制成多媒体,通过校园网络等媒体对师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和教育。五是要健全治保组织,加大打击力度。根据学校综治工作思路,应继续完善学校治保组织网络,发挥基层组织的功能,督促各部门落实和履行综治责任和义务,发动学生群众中骨干分子参与治安防范活动,共同维护学校治安秩序。同时,尽力配合公安部门查破各类案件,开展专项整治,降低各类案件的发生,增强师生员工的安全感。六是统一条块,使防火工作系统化。要认真做好防火安全工作,使学校的防火工作朝着法制化、统一化、规范化的目标前进,要加强对义务消防员的业务培训,做好节假日和重大活动的安全检查,通过“119”消防宣传活动,提高师生员工的防火意识。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2004年9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
[2]司士强.创建“平安校园”之我见[J].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2).
[3]陈弘毅.西方人文思想与现代法的精神[J].中国法学,1995,(06).
[4]钱学森.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N].文汇报,1978-9-27.
- 上一篇: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试析论文
- 下一篇:班主任培训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