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学校竞争力探析论文
时间:2022-11-02 09:31:00
导语:民办学校竞争力探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民办学校作为国家教育系统的一部分,对提高国民素质有着很大的作用。在当今社会,民办学校要想适应不同社会人群的需要,实现持续发展,需要关注以下几方面:第一,关注民办学校的各种办学要素(如校舍、校长、师资等),为提高民办学校竞争力打下良好基础;第二,培育有竞争力的民办学校文化,包括学校组织文化、治学文化、治教文化等;第三,树立以人为本的学校质量观,以教育质量的提高促使民办学校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民办学校;学校发展;学校竞争力
民办学校作为教育服务组织,只有不断培育和发展自身的竞争优势,提高获取稀缺教育资源的竞争能力,为具有不同教育需求的人群提供优质教育服务,才能稳操胜券,持续发展。
一、办学要素:形成民办学校竞争力的基础
一所民办学校的举办,首先需要投入比较充足的资金。在这个基础上,校舍、校长、师资和生源是民办学校的办学要素,也是形成民办学校竞争力的基础条件。
(一)完善的校舍和设施设备是形成民办学校竞争力的物质要素
与现代教学活动有密切关系的校舍、设施设备是构成民办学校优质教育服务的物质条件。由于民办学校通常缺乏无形资产的支持,未具备社会的公信度,故必须以比较完善的硬件建设弥补这些不足,使其拥有较大的被选择性,形成在教育市场上较强的竞争力。但是,对硬件的投入要注意合理与适度。如果因太多资金用于物质资本,以致影响人力资本等方面的投入,就会造成竞争力的整体下降。
举办者在筹划一所新的民办学校时,必须具备战略眼光。以科学发展观来审视一定招生范围的社区经济、文化、教育、人口、环境的现状及发展前景,特别是地域内不同人群多元教育需求的状况,从而确定校址、规模和发展规划,以期有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生源。若选址不当,首次招生就会因生源稀缺而招不够学生。如此,即使校舍和设施设备再完善,也难以旗开得胜。
(二)科学的管理是形成民办学校竞争力的机制要素
民办学校竞争力形成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科学的管理机制,它包括管理团队的自身素质及其管理质量。通常,民办学校人力资源的一个优势在于聘请了比较优秀的校长和管理人员。但可能存在的不足是:外地来的校长不熟悉、不适应当地的实际;原来的公办学校校长不适应民办教育的特殊情况;管理者与举办者目标、思路不一致;管理人员因来自五湖四海而难以协调等。民办学校校长的办学思想、人格力量、学识水平和管理能力常常决定着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品位和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质量。因此,民办学校一定要选准、选好校长。同时,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权力制衡机制和风险防范与预警机制。
民办学校要正确处理举办者与管理者的关系,宜实行董事会(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摒弃“家长式”“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学校的财产必须依法独立于举办者财产,避免举办者抽逃办学资金,挪用学校资产。广东有一些民办学校,甚至有些办得不错的学校,由于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导致规章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缺乏必要的管理监督,不能合法进行资金运作而陷入困境,给学校的发展带来经营风险,使学校的竞争力大大下降。有的举办者甚至由于违法挪用办学资金而走上了被告席。
民办学校在行政管理方面必须规范各种规章制度,建设和谐协调的管理团队,提高行政人员的管理能力。在学生管理方面,学校要建立人性化的管理机制,注意每一个教育环节和每一个安全细节,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形成民办学校竞争力的人力要素
民办学校能否提供优质服务的最直接、最重要因素是教师。民办学校人力资源的另一个优势在于从各地聘请了比较优秀的教师。这些教师大都是奔着比较高的待遇以及闯一番新事业的热忱而来。但由于种种原因,民办学校的师资队伍往往整体稳定性差,团队意识弱,缺乏归宿感。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会从根本上动摇办学基础,更谈不上形成学校的竞争力。因此,民办学校要突破一切客观障碍,保护、运用好教师这一关键性的教育资源,千方百计做到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民办学校对教师队伍不但要重使用,更要重培养、重建设,逐步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团结协作、热爱学校、适应民办学校特点及需求的学习型专业化教师队伍。只有这样,学校才能步入良性的持续发展的轨道,形成较强大的市场竞争能力。
二、学校文化:培育民办学校竞争力的源泉
民办学校的竞争首先是教育服务的竞争。哪一所民办学校能更好地提供一系列优质服务,就能获得更强的竞争优势。然而,这一竞争背后是学校文化的竞争。哪一所民办学校的学校文化更能激发学校全体人力资源的意志、更能顺应教育现代化进程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更能满足社会对教育多元选择的需求,就能更好地在持续的竞争过程中获得主动地位。学校文化反映学校的价值观念,体现学校的精神力量,是学校向心力、凝聚力的支撑点,因而是民办学校生命力、创造力的源泉,也是培育民办学校竞争力的源泉。
(一)创建民办学校的组织文化
民办学校的“学校群体”以向善、向美作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追求,又有办好学校的共同愿景,必然会在学校的经营管理和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生成体现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学校精神、制度形式和活动方式,创建出与自己相适应的学校文化。民办学校依托学校文化建设的多种实施形式,运用心理强化、心理定势的机制,通过体验、熏陶、渗透,将学校文化转化成为“学校群体”成员的人文素养。
民办学校只有创建和谐的组织文化,形成科学的动力机制,才能挖掘所有办学要素的潜能,从而发展“学校群体”的聪明才智,调动人才的积极性,激活人才的创造性,发挥人才应有的作用。
在教育服务的生产力要素中,人是第一要素。民办学校“学校群体”中,人的精神需求是多层次、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校组织文化促使来自各地的人从地域的狭隘视野和自我封闭中解放出来,引导人在生命转折、事业转型、生活转变过程中,克服由于归属感缺失产生的种种焦虑和失落,树立支撑人多种诉求的精神支柱,构建和谐的精神家园,推动人的身、心、德、智协调发展。
由于资金来源不同,不论成败得失,公办学校基本上无办学风险,而民办学校却承载着种种风险。因而,民办学校更要重视组织文化的建设,以组织文化引领学校建立“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长效运作机制,激发“学校群体”的事业心、创造力和价值取向,使其紧密地与学校的生存发展融合在一起,与学校同命运、共荣辱。如此,凝聚成学校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培育出经久不衰的竞争能力。
(二)创建民办学校的治校、治教、治学文化
民办学校强盛的组织文化可以延伸、拓展成为学校的人文文化,即治校、治教、治学文化,使塑造灵魂、潜移品性、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文化氛围充满于学校的每个角落,体现在“学校群体”的每个成员身上。
第一,创建高效有序、公正顺畅、风范楷模、自省自律的治校文化,形成以激励为主要特点的管理理念和治校方略,呈现全体学校成员心悦诚服、政通人和的学校气象。
第二,创建团结协作、严谨求实、崇尚学术、自主创新的治教文化,形成以职业操守为主要特点的高效教学体系、优良教学作风,呈现教师群体共同追求的、能最大限度释放教师能量的、能产生极大凝聚力和荣誉感的精神文化氛围。
第三,创建生动活泼、诚信友爱、乐于探究、积极进取的治学文化,形成以自主学习为主要特点的高效学习体系、优良学习风气,呈现学生群体共同拥有的、能内化于心灵深处的、能激发青春活力和使命感的求学文化环境。
这些精神层面的学校文化集中折射出“学校群体”的办学理念、教育观念、价值追求、文化素质、品格修养、教风学风和精神境界,有助于提升民办学校的教育品质、文化品位和服务品牌,是人的培养过程和人才成长过程中巨大的精神力量,在培育民办学校的竞争力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创建民办学校的制度文化
民办学校的制度文化建设是在民主办学、依法办学的人本化现代教育管理理念下,在“学校群体”成员的自主参与下,以民主决策的程序,在办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建立起一系列科学严谨、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制度化运行规则,体现人文情怀,凝聚人的意志。如:学校各部门的常规工作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工资福利制度、教师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学生学习生活管理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宿舍管理制度、督导评估管理制度、奖惩制度、廉洁规程、学生守则、文明公约、安全条例、环卫措施等。学校制度文化旨在对“学校群体”成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实效性的激活、激励和保护,把制度管理与情感内化相结合,促使各项学校制度内化为“学校群体”的共识,成为自觉践行的言行准则,并养成既张扬个性又自我规范的品德作风和行为习惯。学校制度文化建设要注重营造适应现实要求、跟进时展、规范教育活动、提升教育品位、规控运作方式、塑造人的品格的管理意境,这是学校文化的内在形式和重要支撑,也是培育民办学校竞争力的重要环节。
(四)创建民办学校的校园环境文化
校园环境文化是在物质层面和活动层面上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学校文化,是展现学校教育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包括校园设施文化、课室文化、寝室文化、网络文化和活动文化等。创建民办学校的校园环境文化,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
1创建彰显理念、展示特色、整洁优美、优雅大气的校园设施文化
不同学校处于不同的社区环境,学校文化特征也有所不同。学校文化是学校个性的体现。民办学校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学校周围的环境进行定位设计,大力营造优于社会环境、富有教育意境、体现学校个性的独特氛围;要寓教于物,让校园处处都别具风格、蕴含独特的文化内涵,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校群体”成员的观念与行为,使教育和引导体现在细微之处。
2创建团结互助、尊师守纪、勤学善思、追求真理的课室文化
课室是日常教学和班集体活动的主场所,是学生具有生命价值的学习、进步、成长的主阵地。课室文化是学校文化、社会文化的起点。构建课室文化要以学生为主体、以班级荣誉感和学生归属感为核心,以师生间、同学间具有生命意义的友谊为纽带,营造强化学生群体认知意境和前瞻发展前景的课室文化氛围,使学生在课室里学会学习、学会发展,使课室成为学生人生起跑阶段的知识油库和精神粮库。
3创建诚信友善、遵纪守法、崇德尚美、身心健康的寝室文化
民办学校多为寄宿制,学生在学习日每天有三分之一以上时间生活在宿舍里。寝室是学生群体共同生活、共同成长的场所。构建寝室文化要在班主任、生活教师引领下,在专业教师参与下,寓德育于生活,做到道德教育生活化;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同学间深似手足的情谊为纽带,以学生的生命价值、品德人格、胸襟气节、生理心理、待人接物为主要内容,营造和谐愉悦、健康成长、憧憬未来的浓厚的寝室文化氛围,使寝室成为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的成长乐园和精神家园。
4创建自主学习、开放多元、便捷安全、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
学校网络文化是基于信息时代多媒体网络框架下盼学校文化现象,对学校教育的理念、模式、内容、方法、方式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学校群体”成员的教育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构建校园网络文化要以学生学习方法方式的变革和价值观念发展为核心,形成开放、自主、探究、创新的多元化、个性化、网络化的学习体系,并促进学校与瞬息万变的社会互联互动,与学生家长紧密沟通。
5创建丰富多彩、交流合作、激趣挖潜、探索创新的活动文化
活动文化是校园环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多彩的。在活动的时空上,有课堂活动、课外活动,校园活动、校外活动,平常活动、假期活动等;在活动内容上,有科技、文艺、德育、体育、卫生、心理健康、环境保护、学科实践、社会实践等;在活动形式上,有社团、班级、兴趣小组、比赛竞赛、游戏娱乐、社会模拟、假期游学、军事训练、专题讲座、演讲辩论、思辨分析评价等;还可举办学科、艺术、体卫、身心健康等系列节日活动,如读书节、音乐节、体育节、心理健康节等。学校活动文化的构建要在教师引领下,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学校、社会的实际,精心策划设计,使学生的学业、成长与学校活动紧密结合,让智力潜能和性格情趣各异的学生,在自主选择、自主参与学校文化活动中,青春活力得以激发,个性特长得以张扬,能力智慧得以发挥,群体精神得以发扬,形成学生群体共同的理想追求和文化取向。
三、教育质量:持续民办学校竞争力的核心
民办学校之间、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之间的竞争,看似生源之争,实质上是教育质量的竞争。教育质量是民办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也是持续民办学校竞争力的核心。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学校质量观
在全球化背景下,教育的改革发展具有四大走向:走向优质化;走向人本化;走向终身化;走向国际化。在国际全民教育大会及其相关的《达咯尔宣言》《北京宣言》中,都强调要办有质量的全民教育。中国也作出庄严的承诺,要让每一个人有机会享受高质量的教育,要建立终身化教育体系,并作为全社会奔小康、建强国的重要战略目标。
根据我国国情,社会发展正从非均衡发展战略过渡到均衡发展战略。20世纪,中国基础教育是“为部分人升上高一级学校打基础”的教育,其课程和考试也是为部分人升学服务的。21世纪以来,中国基础教育正在逐步转变为“为每一个人终身发展打基础”的教育,其课程和考试就要适应这种时代要求而改革,为每一个人终身发展服务。“为部分人升学为本”转变为“为每一个人终身发展为本”,这就是教育人本化的实质。
教育改革发展是长期过程,为部分人升学服务的应考机制不可能突然终止。在这样的机制下,公办学校在招生中被分为若干等级。优质的财源、师源和生源都向“高等级”的学校倾斜。升学率高就等于质量高几乎是社会对基础教育学校质量的共识。谁都想往“高等级”的学校挤,“低等级”学校绝无可能与“高等级”学校拼升学率,这是不争的事实。不但如此,“低等级”学校由于师源、生源等原因,校风、教风、学风往往令人担忧。因而,社会上部分有条件交高费用而无条件挤入“高等级”学校的群体,为了孩子的进步和发展,就会以能提供优质教育服务、校风教风学风较好的民办学校作为选择对象,这就为民办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但是,在一定时期内,民办学校很难与“高等级”的公办学校拼升学率。民办学校的出路在于更早、更快、更好地走教育优质化、人本化、终身化和国际化之路。面对生源基础参差不齐的现实,民办学校必须树立“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进步和终身发展”的以人为本的质量观。
(二)确立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策略和措施
为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进步、获得发展,民办学校可以采取“低者中提、中者高提、高者优提、优者尖提,缩短提的时间,巩固提的效果”的提高质量策略。提高什么,如何提高,每一所民办学校都必须作出明确的定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1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完整化”发展
当代基础教育要以完整的现代教育培养完整的现代人。这表现在五个方面的“完整”:完整的身体,完整的心理,完整的人格,完整的知识结构和完整的适应力。只以升学考试为目标的教育,很难使每一位学生接受完整的教育,很难实现培养完整的现代人的目标。
2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个性化”发展
基础教育就要为学生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完整的知识结构并不一定要门门精通。在未来社会,由于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相互渗透,人类社会的种种问题都要靠多学科、多技术的综合运用才能解决。因此,专业知识深厚并一专多能的“通才”更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民办学校应更主动、更积极地投入到“多样化、多层次、多实践、多选择”的课程改革之中,按课改精神,设计出不同学习层次、不同发展方向的“个性化”教育模式;运用多元智能教育理论,让每个孩子的强势智能都得到挖掘和发挥,让基础不同的学生打下不同的基础。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分层推进、分类指导。对有特殊兴趣爱好的特长生,对某一方面或较多方面有缺失的学生,设置专门的辅导人员,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发展提供最好的平台。
民办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质量观,就是坚持不放弃每一个孩子,不放松每一个方面,不放过每一个细节,把保证教育质量作为首要宗旨。当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各方面都在不断进步时,就会真正认可这所学校。长此以往,民办学校可以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品牌,逐步形成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从而拥有持续发展的竞争力。
- 上一篇:市级机关工委关心下一代工作意见
- 下一篇:市人大人事工委工作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