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意义发展分析论文
时间:2022-03-18 12:24:00
导语:生态学意义发展分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教育国际化促使教育的竞争日趋激烈,学校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从传统的生存发展模式转向新的“生态文明”的发展模式。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应重视学校的人力资源——校长、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三者发展的基础上,学校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学;学校;可持续发展;限制因子:共生与竞争;花盆效应
可持续发展是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反对单纯追求经济增长,核心是人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1992年世界环境发展大会的决议《21世纪议程》指出:“教育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和发展问题能力极为重要。”“发展教育是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可见,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因此,学校应摒弃以往短期的发展:行为,转向可持续发展。
教育生态学研究生态主体自身与其周围环境(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生理的、心理的)之间的相互作用,尤其是各种教育生态环境及其构成要素对教育生态系统和其中作为系统主体的人的影响,采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环境、经济三要素中,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核心,因此,学校可持续发展应重视其人力资源——校长、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限制因子”定律与校长的可持续发展
(一)“限制因子”定律。
生态学中的限制因子是指当某种生物所需营养物质降低到该种生物最小需要量以下时,这种营养物质就会限制该种生物的成长,因此这种营养物质就成为该种生物的限制因子。但是,许多生态因子的数量瞬息万变,其影响也随之变化,很难确定哪种生态因子是限制因子。此后,限制因子定律又得到了补充和发挥,将其扩大到生物自身所需营养以外的温度和时间等生态因子。生物所需营养物质如果达到或超过生物的负载力时,也会限制生物生长。
经济、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使教育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校长作为学校发展的领路人,其作用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和“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在人们的心目中已成为共识。因此,校长是否可持续发展决定着学校能否可持续发展。
(二)校长的可持续发展。
1.校长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子。
根据限制因子定律,校长可持续发展的内部限制因子包括个性品质、组织管理水平、办学理念、专业知识和能力、研究能力与教学水平、科学的决策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等。这些因子缺一不可、不能相互替代,缺少任一方面,都会影响校长的可持续发展。
除此之外,学校内部环境、社区环境、社会环境等外部环境也影响校长的可持续发展。
2.校长的可持续发展:变限制因子为促进因子。
第一,正确认识内、外部因子,调适自己的角色。角色是在社会上负责某些职责的人所期望的和他们所表现的社会行为。谈论校长的角色,目的是把握校长的职责,促进校长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校之长,校长扮演着多种角色:管理者、外交家、研究者、人际关系协调者、经营者等,而这些又是校长自身发展所不可缺少的。由于当今社会关系的复杂性,我们无法规定校长必须承担某一角色,而抛弃其他角色,因此,校长应在法律、道德、规范允许的平台上适当地调适自己的角色,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
第二,加强自身分析,使各因子平衡发展。校长应分析自身的优势、劣势,并认识到各种因子是缺一不可、不可替代的。校长的个性品质不能用组织管理水平来代替,办学理念的缺失不能用研究能力来补充,人际关系好并不代表其专业能力强。总之,这些因子只有平衡发展,才能促进校长的可持续发展。
二、“共生与竞争”原理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一)“共生与竞争”原理。
共生与竞争在自然界中早已存在,共生体现在同类群体或不同类群体间为了达到生存目的,彼此相互帮助,互惠互利。竞争则是同类群体或不同群体间为占有空间、物质、能量,彼此进行的争夺,有良性和恶性之分,良性竞争多在同一目标下或共同利益基础上,彼此友善、学习和促进,主要通过奋发努力,积极进取,去获得胜利,并把竞争看作达到目的的手段,通过竞争促进事业的发展和提高;恶性竞争则相反,往往动机不纯,彼此敌视、诋毁和排斥,常通过不正当渠道和手段去夺取胜利,结果往往是破坏性的。
在学校的发展中,教师是主要力量,是从事知识生产和知识创新的专业人员,决定着学校发展的速度和成效。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决定着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而这些因素又受到教师之间共生与竞争的影响。(二)“共生与竞争”原理对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教师的共生关系突出地表现在教师与学校领导、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
1.教师与学校领导的合作。教师所担负的教学活动是在学校领导管理之下进行的,校长监督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给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只有二者亲密合作,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2.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与教师的合作,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老教师会在教学、班级管理等方面帮助新来的教师;同一学科之间的教师在备课时只有形成相互讨论、研究的风气,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师生之间的合作是形成良好班集体的重要因素,学生可以通过与教师间的合作学会合作学习的理念。良好的合作可以塑造教师的完美人格、职业道德,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从而有利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竞争的激烈促使教师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甚至导致恶性激化:认为每一个同行都是竞争对手,每位同事都是潜在的敌人,因而,教师之间私藏教学资料、封闭教学信息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样的竞争对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起不到促进作用,而且必将使学校失去了整体的优势和集体的智慧,导致同事间人际关系紧张,教师的教学成了追求名誉、利益、地位、金钱的工具,导致教师人格扭曲,引发自卑、嫉妒、焦虑等心理问题。
据此,要扩大教师之间共生与竞争对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影响,就必须培养教师合作学习、教育科研、自身创新的能力,并积极建立学习共同体,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花盆效应”原理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花盆效应”原理。
“花盆效应”在生态学中又称为“局部生态环境效应”。花盆是一个半人工半自然的小环境,一方面,它在空间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另一方面,由于人为地创造出非常适宜的环境条件,人工控制湿度和温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但是,花盆里的植物对生态因子的适应阈值在下降,一旦离开人的精心照料,它们经不起自然界中复杂环境的变化,难以生存。
一所学校能否求得生存和发展,关键在所培养的人才的质量,学生的发展是其核心内容。当今,学生的学习成绩、应试能力仍被看成是评价一所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学生在封闭或半封闭的教育系统中学习,被看作是记忆知识的工具,却忽视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忽略了学生发展所需各种技能的培养。结果是使人失去了主体性、创造性,使学生成了温室中的“花木”。他们走出校园,不知如何去适应这个复杂社会,可持续发展变成空谈。
(二)开放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人既是发展的主体,又是发展的终级目标,生态学意义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应超出传统的“学校教育”的范畴,广泛涉及到人的发展中身体、智力、情感等各个方面,并贯穿人的终身。因此,教育不再只为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而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特别是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把学生当作主体,注重每个学生的需要、潜能、能力、关系、个性和精神世界的发展,对学生进行开放的教育。
第一,教育目标的开放。随着社会物质、意识形态的急剧变革,教育目标不再是培养学生为某一特定的社会做好准备,而在于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教育应该促进每个人在身心、智力、敏感性、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应该使每个人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培养他们的判断能力,使他们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做他们认为应该做的事情。教育就是应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发展。
第二,教育内容的开放。生态学意义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在重视向学生传授系统化知识的同时,又要把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重视知识的实用性。书本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教材,学校应实行综合课程。这种综合课程统整学生过去的经验以适应其兴趣和需要,统整教师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统整学生的家庭生活与学校生活。
第三,教育方式的开放。生态学意义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核心是学生的生命发展,因此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与主动学习的教育。一方面,它有自主灵活性,强调学生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灵活性较大,受限制较小;另一方面,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根据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和学习方式,使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发现、探索知识,发展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综上所述,在生态学意义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中,校长的可持续发展是核心、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根本,三者缺一不可。只有实现了校长、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 上一篇:教师共同体知识管理论文
- 下一篇:中西公立学校比较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