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教育社区研究论文

时间:2022-03-18 12:12:00

导语:数字化教育社区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数字化教育社区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在我国运用信息技术,构筑数字化教育社区(DEC)的基本设想。主要介绍了“构筑数字化教育社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

[关键词]数字化教育社区(DEC);理论;实践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过程中,引起了教育环境、教育资源、教育方式都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运用信息技术,构筑数字化教育社区(DigitalEducationCommunity,简称DEC),提供共享性资源,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构造终身学习体系,培养与未来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各类人才,是促进教育发展、提高全民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开展构筑数字化教育社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正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部分区、镇(街)开展这一课题的研究。

一、研究的背景

关于发展社区教育、建立学习型城市的研究,在我国已有一些地区进行有组织的探索活动,如北京市西城区、上海市嘉定区、江苏省常熟市等都作了许多探索性工作。其他如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教委开展的“构建区域性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和青山区、荆州市沙市区和江汉油田等地区开展的“社区教育现状调查”和“社区教育模式与实验”研究,山东省青岛市洛阳路办事处开展的“社区调研”等,对于学校、家庭、社区教育互动的研究也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尝试。但通过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研究内容主要是关于情况调查、模式归纳、经验总结等,缺乏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和应用。同时,关于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的协同发展的研究缺乏数字化环境和数字化资源的支持,教育资源无法共享,缺少互动机制,对数字化教育与学习方式的指导与实践运用不够。

如何利用数字化环境和资源构建学习社区,近年来海外有一些数字化教育社区的研究个案,如1999年新加坡肯特岗数码实验室(KRDL)开发CommonTown虚拟社区作为学习平台,并在亚太经济国家的部分学校开展实验,介绍各国的文化、传统、饮食、风光等专题内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2000年台湾中央大学的陈德怀教授等人,创建“亚卓市”虚拟社区(.tw),用于人们在网上进行学习、工作和生活。这些个案,通过利用网络技术、引进数字化教育社区的思想与模式,对促进学校、家庭、社区协同发展摸索了一些经验,但有关数字化教育社区的理论模型、应用平台、互动机制、评价体系等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索解决。为此,本课题的研究从如下两个基本点出发:

1.转变观念,树立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构建学习型社区的观念

转变过去只重视学校教育和青少年教育的狭隘教育观,树立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并重的大教育观以及青少年教育和成人教育并重的终身教育观。

2.发挥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

关于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协同发展的研究必须与教育城域网络技术相结合,创建数字化教育社区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研究的意义

1.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学习型组织,反映现代生产力对社区组织的内在要求。学习型组织是当今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涌现出的一种组织形式。它与以往单纯进行学习培训的组织不同,是借助先进的城域网络和共享的数字化资源,通过不断学习进行自身改革的组织。它要求社会成员全身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通过学习创造自身,强调学习不仅导致知识、信念、行动的变化,还增强了组织的革新能力和成长能力。它的出现反映了现代生产力对各类组织的内在要求。

2.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社区的各类教育的整合,实施学习创新行动。数字化教育社区是利用城域信息网络系统,把一个社区的各类教育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放在社会的大环境中,通过一定的组织机制,全面管理,统筹协调,使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互结合,相互衔接。它不仅是中小学教育,也不仅是校外教育、成人教育、社会教育、幼儿教育、家庭教育等等,而是社区所进行的各种教育因素的整合,是促进社区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根本途径。

3.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社区成员的素质,促进社区的发展。在社区发展中,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构建学习型社区,是提高人口素质的根本保证。社区成员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决定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而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的文明程度是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社区发展的基础。利用数字化教育社区平台,通过各种形式与内容的社区教育,不仅为人们提供学习各种知识、充实与完善自我的机会,也提高社区成员的科学文化水平,增强他们的民主、法制观念,把现代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有机融合起来,从而提高社区成员文明程度。利用数字化教育社区可以把特定地域空间的人形成社会共同体,使之成为社区成员终身学习的载体。因此,数字化教育社区平台可以成为人们更新知识、提高文化层次、增强工作能力的首选方式。利用数字化教育社区平台营造学习型社区环境,可以满足广大社区成员日益增长的终身学习的需求,为社区发展提供必要的保证。

4.利用信息技术,通过数字化教育社区的应用实践,发展教育技术基础理论,建立关于数字化教育社区的理论模型与评价体系,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有关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协同发展的模式与方法。

三、研究的内容

1.构建数字化教育社区,进行学习型组织的理论研究

关于数字化教育社区的研究,在国外只有一些研究案例,在国内才刚刚起步,缺乏系统理论与丰富的实践经验,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建立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包括三个不同的层面:

第一层面:利用数字化教育社区平台,建立学习型组织的规范操作程序。

建立学习型组织是建设学习型社区的重要步骤之一,而如何建立学习型组织又取决于其操作程序的规范性。所谓规范的操作程序,应该有两个基本要求,即建立学习型组织操作程序的指导思想和建立学习型组织各主要阶段详尽的操作程序细则。

第二层面:利用数字化教育社区平台,构建社区终身教育体系。

终身教育强调教育制度应提供个人终身参与组织化学习活动的机会。这种教育不再是简单的学校教育、成人教育、社会教育等的叠加,而是利用建设学习型社区的理念,对以培养创新精神和现代人文精神为重点的高等教育、以素质教育为重点的基础教育、以继续教育和岗位教育为重点的成人教育进行整合。社区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与教育理念的形成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

第三层面:利用数字化教育社区平台,构建社区终身学习体系。

终身学习是终身教育的发展,是终身教育要达到的目的。终身学习是一种社会行为,是人们的一种生存方式,它为人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一种新的选择。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侧重研究如何使学习者个人内部发生变化,如何培养学习者具有终身主动学习的能力与习惯。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实际上就是要建立解决社区成员“学什么”和“怎样学”等问题的学习体系。它贯穿于学习的各个层面、各个角落,不仅拓展了学习的内容范畴与时间范畴,同时也拓展了学习的空间范畴,使学习者真正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创造,从而使人的智力、体力、人格、情趣和社会性等方方面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2.学校—家庭—社区的整体教育互动、协同发展的机制和活动模式研究

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数字化教育社区的主导部门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学校—家庭—社区的教育整体互动、协同发展的机制和活动模式分为如下四类:

模式一:行政主导型模式,即以社区基层政府职能部门(如乡、镇、街道的教育办)为中心进行的连动型数字化教育社区发展模式。这类发展模式的特点是:政府职能部门作为数字化教育社区的组织者、实施者、监督者、协调者,以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职业教育为着眼点进行各种社区教育活动。此模式带有较强的行政管理色彩。它将作为社区行政职能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工作目标体系并借助行政手段推进。通过行政力量动员社区各界参与社区教育,有利于发挥社会各界(尤其是学校、青少年宫、图书馆、读书会、市民学校等)的资源优势。

模式二:学校主导型模式,即以社区所在的中小学校为主体进行的活动型数字化教育社区发展模式。此模式的特点是以社区内的某所中小学作为数字化教育社区的组织者、协调者,利用自身办学资源和优势,通过校外活动发展社区教育。它是由学校牵头组建数字化教育社区协调委员会,定期研究学校课外教育工作,参与学校课外活动协调与管理,并向社区居民开放校内数字化学习设施和学习资源,充分发挥资源共享的优势。

这类模式能够较充分地利用中小学校办学资源,教育行为较为规范。但是,学校在调动和整合社区资源方面力量受到限制,社区居民将以学校名义开展的社区教育活动往往定位在课外活动层面上,难以真正达到终身教育的目的。

模式三:社区网校主导型模式,即以社区网络学校为载体进行的综合型数字化教育社区发展模式。此模式的特点是在社区利用网络系统建立区域性的社区网络学院(校)作为数字化教育社区的龙头单位,通过专业开发、课程开发、项目开发等多种手段组织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手段进行文化性、职业性、专业性社区教育。

此模式可以形成一种以社区成人居民(在职或转岗从业人员)为主要教育对象,可以为其提供区域性、多层次、开放式、综合性、大众化的集区域高教、成教、职教等为一体的新的大教育模式。此模式提供多层次、多类型、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与休闲文化教育、企业项目教育与居民自主学习融为一体,使社区网校成为一种新型的前途光明而又与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不同的社区教育办学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