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教育挑战及对策浅析

时间:2022-03-18 10:51:00

导语:民族教育挑战及对策浅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民族教育挑战及对策浅析

摘要:面对加入WTO对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民族历史文化传统教育、人才竞争、教育经费筹集等方面带来的种种挑战,提出了中国民族教育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WTO;民族教育;策略

加入世贸组织,将对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不仅意味着国家经济格局的变化,而且也标志着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文化、法制和教育的相应变化,其中,处于相对落后地位的民族教育将会面对更大的挑战。因此,如何发展中国的民族教育,使之适应WTO的要求,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加入WTO对中国民族教育的挑战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民族地区教育和人才的培养,把发展民族教育放到非常重要的地位。1999年9月,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指出: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的民族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然而,由于旧中国留下的民族教育基础极端低下及其民族地区本身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条件的限制,使我国民族地区教育相对落后。而加入WTO以后,我国必须按照《服务贸易总协定》规则履行服务承诺,即我方在初等、中等和高等成人教育及其他教育服务等5个项目上作出承诺,许可外方为我国提供教育服务。同时,WTO服务贸易总协定规定,成员国在彼此承诺愿意通过谈判与协商,消除彼此分歧的基础上,促使各国政府下放办学权利,逐步取消限制性的教育法律与法规,开放教育市场,最终在世界范围内形成自由开放的教育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处于相对弱势的民族教育将会受到更大的冲击,面临严峻的挑战。

1.1加入WTO对民族地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地处偏远地带,信息封闭,加之有些语言障碍,造成少数民族学生观念滞后。而随着加入WTO,我国电信也将加大开放力度,允许增值业务持股在入世第二年达到50%,在基础电信业务方面,五六年后达到49%,这标志着国际互联网对我国影响将会大范围的提升,这其中的各种信息将使民族地区的学生眼界大开,将会使他们在还不具备较强选择能力时就客观的“被迫”接触这些信息,这会造成思想混乱,使其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冲击。其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使意识形态斗争复杂化和隐蔽化。随着加入WTO,在互联网上,表面上各国处于平等的地位,实质上由于计算机网络发端于美国兴盛于美国,其技术构造方式乃至资讯传播格式等,必定带有美国社会的烙印并符合美国文化的特点。人们在互联网上非常容易接触到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的宣传论调和文化思想等。加之我国历史上积淀下来的各种民族矛盾的存在,同时还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互联网进行谣言散布等综合影响,这些思想与在民族地区学生头脑中沉淀的原有政治价值观念形成冲突,如果这种力量较强,便会使他们的政治价值观发生倾斜,动摇其社会主义信念,从而会削弱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是对民族地区青少年传统道德意识的冲击。网络作为一种全球化、开放性的虚拟系统,不仅为不同社会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扩展自己的空间和影响提供了便利,也为其互相之间的斗争提供了便利。随着加入WTO,西方国家会更加利用网络作为工具向我国人民传播资本主义国家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使学生原有的道德价值观念受到严重的影响,有可能造成思想观念的剧烈冲突或出现价值观念的真空状态。因此,我国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极大挑战。

1.2入世对少数民族传统历史文化教育的冲击

WTO要求成员国逐步开放本国的文化娱乐产业,这意味着西方教育的进入和我国文化服务行业的逐步开放。由于西方文化产品大量涌入,使少数民族学生广泛接触世界多元化文化成为可能,又加上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大多经济落后,地处偏远,使得人们对少数民族文化往往是忽视而不是更多的关注,又由于民汉合校政策的实施,都不可避免地对少数民族语言及传统文化造成冲击。加入WTO,使得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和便利,网上教学、网上影视、网上购物和网上文学等形式的多样化,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点击入网浏览世界文化风情和习俗,了解世界文化遗产和历史,认知当代世界的文化冲突与交融,接触共居一网的文明与糟粕。联合国人文发展报告中显示,全球文化只朝一个方向传播:从富国向穷国,而不是从穷国向富国。另外也有资料表明,美国在信息产业领域的技术垄断,对别国的文化和国家安全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在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网上文化竞争中,无疑我们处于弱势,而民族地区在我国内部又处于更弱的态势。少数民族学生在与汉族文化接触中,与西方文化的接触中,更愿意接受汉族和西方文化,因此使少数民族文化正受到不断消失的威胁。在国际上,语言及文化的消亡正受到国际社会的日益关注。20世纪90年代末期,在南非召开的“信息社会与发展”大会上,来自加拿大、法国和日本等国家的代表都强调指出,应该维护文化和语言的多样性,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应该得到保存。因此,如何在与其他文化的交融中保持本民族文化,这是少数民族地区应该关注的课题。

1.3入世使民族地区在人才争夺战中处于劣势,从而影响了民族教育的发展

加入WTO,将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在人才方面的大面积交流与合作,随之而来的人才就业也将走向自由,世界性的劳务市场和智力资源市场也将超越国界。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其经济落后,地理条件较差而处于弱势,就使得本来人才资源就不足的少数民族地区更难以吸引到更多优秀的人才,使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师的补充更加困难,难以形成优秀的教师群体,从而影响民族教育的发展。

1.4入世加速了教育产业化,国家对民族地区教育扶持政策受到挑战,从而使民族教育面临财力不足的问题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教育要实现与国际教育的接轨。世界其他许多国家都已实现教育产业化。因此,我国为了跟上信息时代步伐,适应世界教育潮流的发展,实行教育产业化势在必行。教育产业化就是教育市场化,即通过市场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把教育纳入市场经济的轨道,实行产业化办教育,并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从而实现教育劳动的价值,并取得维护学校运转和发展所需的资金。而少数民族地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主要靠国家政策的倾斜来发展其教育。在我国经济体制与世界对接的过程中,旧有教育体制,不规范的办学行为和滞后的教育管理模式将淡出和转型,办学主体将更加多样化。在这种情况下,少数民族地区原有的扶持资金会相对减少,财力不足会使少数民族教育缺乏竞争力。若少数民族地区干部不能改变过去“等政策、等资金、等待遇”的想法和做法,壮大自身经济实力,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有效解决民族教育经费问题的话,则会使民族教育质量在原本不算发达的基础上更加下滑,也使贫困的少数民族学生减少受教育均等的机会。2.中国民族教育面对加入WTO的应对之策

面对加入WTO对中国民族教育带来的挑战,要发展民族教育,必须做好应对之策。

2.1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引导学生抛弃狭隘的民族观念,把国情与世界相结合,强化他们的全球意识,加强其全球伦理教育,形成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1993年世界宗教会议发表了《走向全球伦理宣言》,提出了全球伦理问题。要求人类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的身与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统一与和谐。全球伦理是全世界都能接受也是都必须遵守的伦理道德原则。这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摆脱狭隘的民族意识,从而科学地放眼世界,关注人类共同的全球性问题,对于净化他们的心灵起着重要的作用。

利用现代化手段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立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途径扩展到校园网络上,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传播,从而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正确选择并吸取有益的教育信息,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2.2适当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历史文化传统教育

随着加入WTO,应当扩大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外交流。在对外交流过程中,要确保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制订少数民族文化持续发展的制度、政策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保证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之一。各级教育部门必须从学校教育入手,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优秀成果的同时,尽可能地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现行的少数民族课程中有关少数民族文化传统方面的内容较少,已不能适应少数民族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继承。因此,在各级各类少数民族院校中,应该在课程中适当加进本民族历史文化传统方面的内容,应创建丰富的课程来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本民族文化教育。此外,还可通过举办各种传统民俗活动等措施,加深少数民族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增加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体现在双语教学上,必须加强双语教学的实用性和交流功能,加强民族文字教材的建设,突出教材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让少数民族学生能克服语言障碍,从而了解本民族文化。

2.3坚持开放,扩大交流,积极吸引高素质人才,特别是教育人才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地大物博,拥有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丰富资源等优势,而目前这种优势的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其原因之一是缺乏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均要依靠教育,而教育要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因此,少数民族地区在致力于发展民族师范教育及在职少数民族教师的培养以外,还应利用加入WTO的机会,扩大对外交流,创造吸引内地甚至国外优秀人才充实民族地区教师队伍的条件。同时,政府应积极创造条件,有意识拓宽少数民族学生人才的就业发展之路。少数民族学生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他们的跨文化理解能力。他们既能够理解和接纳少数民族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又能适应其他民族的思维方式。政府可充分启用这些人才,适宜地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人才,甚至可让他们走出国门去学习深造,使其具备适宜现代化建设的知识和能力,使他们在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事业中各尽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