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地区孩子品德教育论文

时间:2022-03-18 10:44:00

导语:沿海地区孩子品德教育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沿海地区孩子品德教育论文

摘要:本文根据部分沿海城镇地区儿童少年品德状况和家庭德育状况的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家庭因素对孩子品德的影响。结果表明,家庭德育对孩子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家庭有意识的教育比家庭潜在的影响更有利于孩子的品德发展;家庭德育内容反映了家庭对孩子德育的重视程度,家庭德育策略影响家庭德育的效果,家长道德素质对孩子品德影响显著;家长学历对孩子品德有显著影响,但家长职业、家庭生活条件和社区环境的影响都不显著。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尤其是沿海开放地区,社会变革步伐更快。这种变革必然会影响家庭和家庭教育,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孩子的品德发展。本文根据广东、福建和浙江三省沿海城镇地区初中和小学中高年级(4-6年级)学生品德状况和家庭德育状况的抽样调查数据,研究家庭因素对孩子品德的影响。

品德是个体按照一定社会的道德、政治、思想、法纪等社会意识和行为规范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征和倾向,是一定社会价值观念体系内化为个人人格的重要体现,具有鲜明的社会性、时代性和阶级性。有关学生品德发展和家庭因素的关系,国内有一些新近的研究,国外的有关研究就更多。这种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基础所构架的理论和实证的结论,有些有普遍的意义,但更多的带有明显的时间性和地域性。时过境迁,许多结论会与现实不符。所以研究我国现代化程度较高的沿海开放地区家庭德育因素对孩子品德的影响是一项很有意义的课题。

一、学生品德和家庭德育指标

对于在校的儿童少年,主要研究他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依据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小学德育纲要》、《中学德育大纲》及有关文件,在调查中将热爱祖国、遵守公德、遵法守纪、团结友爱、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和文明生活八项作为评价学生品德的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下有四个二级指标(题目),由低到高以1、2、3计分。全部二级指标值的总和作为学生品德分(简称品德)。

家庭德育是指家庭生活诸因素影响孩子品德发展的过程。在调查中将家庭德育分成狭义家庭德育和广义家庭德育。狭义家庭德育是指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品德的活动,属于显性教育、其一级评估指标取为:家长教育观念、家庭德育目标、家庭德育内容、家庭德育途径和家庭德育策略。广义德育是指家长素质和家庭环境对子女品德的影响,属“无主体”的隐性教育。其一级评估指标取为:家长学历和职业、家长道德素质、家庭生活条件、家庭生活方式和家庭人际关系。每个一级指标下有4至5个二级指标(题目)作为测量变量,以1、2、3、4、5计分。按一定的理论、经验和设想,有利于学生品德发展的选项分值较高。狭义德育的二级指标值的总和为狭义德育分,广义德育的二级指标值的总和为广义德育分,两者之和作为家庭德育总分。此外,还有两个参考一级指标:家庭与学校的联系,社区环境状况。

沿海城镇地区儿童少年品德状况和家庭德育状况的调查是在广东、福建、浙江三省12个城镇抽样进行的,21间学校60个班级(初中和小学4—6年级)共有2000多学生和他们的家长接受了问卷调查,去除从测谎题看出来没有配合的答卷,有效样品2105个(但有些样品在某些变量上有缺失值,数据分析时样品可能没有这么多,并且在分析不同的变量时缺失的样品数也可能不同)。调查结束后,随机抽取了两个班共81名学生进行重测,得到重测信度如下:学生品德0.91,家庭德育0.88。

二、家庭德育的重要性分析

按我们的家庭德育指标,学生品德与家庭德育的相关系数为0.25,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P<0.001)。这说明,不管家长意识到没有,家庭德育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按教育社会学的理论,在品德教育方面,与学校、社会的教育因素相比,家庭教育的作用尤为重要。首先,德育是从家庭开始的。孩子从出生之日起就生活在家庭这个“第一环境”中,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开始总是以双亲的言行为榜样,以双亲的需求和情感为认同对象。家庭生活的行为规范则是孩子最早接触到的社会行为规范。孩子的行为方式和道德信念就是在家庭通过模仿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喜好和厌恶,经过同化、内化逐渐形成的,并可能对其终身的发展带来难于改变的定势作用。其次,家庭德育最为长久。早期的家庭教育有多个方面,包括教导基本生活技能,传授基本知识,教导社会规范、价值观念,引导形成社会角色、个性特征、生活习惯等。从小孩上学开始,大部分的教育责任转移给了学校,尤其是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方面,基本上是学校的责任了。部分教育功能则由社会教育机构(如少年宫、各种媒体、计算机网络等)取代。但是,家庭品德教育仍然继续,并且无法取代。学生在学校和社会环境中接受的教育影响,在家庭教育中不断被比较和筛选,品德发展的过程由家庭教育不断补充和调整。即使在孩子完成学校教育,具有充分的独立性后,家庭对其品德的影响仍在继续,他们会不断地把自己的经验和价值观与家庭教导给他们的进行对照,与家庭群体建立互动反馈联系。再者,家庭德育的影响最为深刻。家庭群体中的交往接触密切,生活与教育融为一体。与学校一个教师面对一个班级学生的情况相比,家长显然更加了解孩子,因而在德育方面可以有很强的针对性,对症下药,灵活进行,效果较好。有一项调查显示,在品行习惯方面,64.2%的学生认为家庭成员的影响最甚,27.1%的学生认为学校中人物影响最甚,只有8.7%的学生认为社会中人物的影响最甚。综上所述,可以说家庭德育是影响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最重要的环节。

三、家庭德育对孩子品德影响的分析

学生品德与狭义家庭德育的相关系数0.291,远大于品德与广义家庭德育的相关系数0.164,尽管后者也是非常显著(P<0.001)。

为了研究家庭德育对孩子品德的影响,我们先考虑家庭德育的类型。我们用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分类。聚类变量是狭义家庭德育和广义家庭德育。分成多少类合适呢?我们自然是希望分类以后,同一类中的两种家庭德育指标都比较接近,而不同类的德育指标有较大差异。用统计语言描述就是,希望各类类中心远离,同一类内的样品紧靠类中心。经过统计分析和比较,我们发现分成4类比较恰当(分析过程略)。

我们用SPSS统计软件快速聚类程序将家庭德育分成4类,表1列出了各类样品个数和类中心。

表1四类家庭德育的类中心和频数分析

类别1234总数

类中心(狭义)90.4884.8674.7173.57

类中心(广义)81.6368.7477.1459.46

频数5529241672791922

百分比28.748.18.714.5100

缺失值183

第一类家庭狭义德育均值为90.48,在四类中是最高的;广义德育均值为81.63。在四类中也是最高的。这一类家庭不仅德育的客观条件优越、对孩子品德的正常发展有潜在的积极影响,而且家长主观上也很重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第二类家庭狭义德育均值为84.86,在四类中居第二;广义德育均值为68.74,在四类中排第三。这一类家庭德育的客观条件在平均水平(71.82)之下,但家长比较重视家庭德育,狭义家庭德育在平均水平(83.96)之上。第三类与第二类正好相反,这类家庭有较好的客观条件,广义德育的均值为77.14,比第二类的高出8.4分,但放松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狭义德育均值只有74.71,比第二类的低了10分。第四类家庭是客观条件不好,对孩子管教也少,广义和狭义德育均值分别为59.46和73.57,在四类中都是最低的。我们可以将这四类家庭的德育情况归纳一下,列成一个简表(表2)。

表2四类家庭的德育情况

类别1234

狭义德育好较好差差

广义德育好一般较好差

百分比28.748.18.714.5

通过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可以证明表2对各类家庭德育情况的定性是合理的。这里采用DUNCAN多重比较检验法,取α=0.01,比较结果见表3,两类交叉处有“*”表示两类差异显著。对于狭义德育,第3和第4类没有显著差异,其他类别之间差异显著;对于广义德育,任两类之间差异显著。

表3四类家庭德育的多重比较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有37.4%的家庭客观条件好或较好,14.5%的家庭客观条件差,其余的为一般。但高达76.8%的家庭重视或比较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其余的不重视或重视不够。

表4学生品德分类汇总

类别均值标准差学生数

182.806.89552

280.996.65924

378.837.97167

477.168.47279

总数80.777.131922

各类家庭孩子的品德状况如何呢?我们以类别为变量对学生品德进行分类汇总,结果见表4。F检验结果差异非常显著(F=43.07,相伴概率P=0.0000),即家庭德育类型对学生品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取α=0.01,用DUNCAN法进行多重比较检验,结果见表5。第3和第4类没有显著差异,其他类别之间差异显著。由表1、表3、表4和表5知四类家庭孩子品德平均分的排序和类别之间的差异显著性与四类家庭狭义德育的统计分析结果一致。这说明家庭狭义德育对孩子品德的影响至关重要。相比之下,广义德育是次要的。这说明家庭有意识的教育比家庭潜在的影响更有利于孩子的品德发展。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个别客观条件优越的家庭会有品行不端的孩子。

为了了解家庭德育中的哪些因素对学生的品德有较大的影响,我们做学生品德与家庭德育10个一级指标及2个参考一级指标的相关分析,见表6。

从线性相关的角度说,狭义家庭德育指标中的德育内容与学生品德有最大的相关系数,德育策略次之,广义家庭德育指标中的家长素质位居第三。而家校联系、生活条件、社区环境等与学生品德的相关性不显著。表6学生品德与家庭德育一级指标的相关系数

德育内容德育策略家长素质教育观念人际关系教育目标

学生品德0.255**0.195**0.186**0.149**0.147**0.147**

德育途径生活方式学历职业家校联系生活条件社区环境

学生品德0.127**0.110**0.081*0.0610.034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