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论文
时间:2022-03-12 07:52:00
导语:中国教育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国教育病是指存在于中国大、中、小学校甚至研究生教育机构中的有违教育目的和妨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及阻碍发明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各种不正常状态。主要表现在应试教育上,其次为入学年龄、学制、学习内容以及招生范围或对象等方面,更甚者把教育作为一个赚钱的行业和滋生腐败的温床等。
不可否认,也不能否认中国的基础教育,我们的基础教育是良好的,贡献是巨大的,这也是有目共睹的,也可说是有口皆碑的。从校舍的改造和办学条件的改善到入学率、普及率以及巩固率的大幅度提高,可以认为现在是基础教育发展的最好时期之一。所不幸的是在这一片大好形式下还存在诸多教育病态,已被举国上下、政府内外高官以及平民所感性认识,政府已采取措施进行素质教育改革,但收效甚微。
一、自孔子有教无类以来的中国应试教育
我国的古代教育,长期走在世界前列。像孔子那样具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家,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他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制订的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的“因材施教”等教育方法,至今还影响着我们后人,对我们仍起指导作用,可惜我们后人既没有很好地领会透彻,更没有很好地做到。
我国汉代的太学,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高等学府。从隋唐时期即已开始的科举制度,尽管后来尤其明清时期,越来越弊端丛生,又因以八股文取士,极大地钳制了读书人的思想,但是,不可否认,这种科举制度被中外教育家公认为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选拔人才的选官制度。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们中国教育制度、选拔人才制度仍然是世袭老祖宗的传统秘方,我国高考制度不正是古代科举制度的历史重演吗?不正是新的科举制度吗?当然也逃脱不了明清时期的悲剧,显而易见,现在再世袭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是不妥当的。
二、教育疾病的病因及危害
上世纪末国人已发现中国现行教育的种种弊端,主要是应试教育问题。提出了素质教育,并进行素质教育改革,并且以行政手段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力推广素质教育,但是收效甚微,中国少年儿童仍逃脱不了新的科举制度下奴隶的命运。生在中国的孩子命运太不幸了,从咿呀学语阶段就背上考好成绩、上名牌大学、上研究生的沉重包袱,踏上新的科举制度的“仕途”,从小学到大学,甚至从幼儿园到研究生,很难见到中国孩子开心的笑容,只见到中国孩子们整天勤奋学习的背影、满面压力的愁容,这严重影响中国孩子的身心发育,影响中国人的素质。更可悲的是,中国家长承受比孩子更大的煎熬和更大的压力,新的科举制度、新的八股文的历史重现,考的既是学生,更是家长。难怪国人形容应试教育是长在教育肌肤上一颗毒瘤,很难根除。
那么,什么是应试教育,什么又是素质教育?作者认为:
应试教育,顾名思义,是为了应付考试的教育,是一种病态教育,是畸形教育。一切追求考试分数,一切围绕考试构建教育体系,安排教学内容,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偏重智育,更确切地说是考试分数,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等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则是频繁考试,题海战术,死记硬背;在分数高压下,学生负担过重,处于被动地位。
素质教育,顾名思义是为了促使学生全面身心健康发展即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力求改变应试教育的状况,以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为目标;按照学习者自身发展的规律构建教育体系,安排教学内容,重视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方法则主张因材施教,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过得生动活泼,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既然素质教育这么好,又有政府大力推广,为什么收效甚微呢?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它的病因是什么?除了由我们的国情和我们国民的传统理念以及我们世袭的考试选拔病理制度——新的科举制度外,还有我们的社会病态——唯学历病、考分病以及面子病等原因或曰病因引起。
(一)学历与学历情结病
学历,顾名思义是指学习经历,曾在哪些学校以及哪些专业毕业或肄业。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反映一个人的专业知识水平及整体水平,故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把学历与人才等同起来。殊不知二者不但词义不同、内涵不一样,而且实践反复证明二者不平行,甚至相差甚远。
学历情结病是人们由于对学历过分关注、重视而在人们心理上、社会上形成了超出学历本身内涵的不正常的心理及社会病理状态。表现为社会唯学历论,一切以学历为重。招工、提干、晋级、调动、落户口甚至找丈夫、娶媳妇、包情妇(夫)、泡小姐等相关不相关的方方面面都要看学历。说句笑话,若是华罗庚先生生在现在,光凭一个初中生,别说去清华当教授了,就是当学生也不合格,更不符合国家规定。举个现在的事例,若是比尔•盖茨来我们北京或上海落户找工作也不合格,尽管比尔•盖茨大学还没修完就创立了网络系统,没毕业,学历不够吗!
人们唯学历论,只注重索取学历,不注重实际水平提高,导致人们整体科学水平下降。
假冒伪劣学历泛滥,由于社会上学历情结积聚,一方需求增加,一方经济利益驱使,假学历市场旺盛,烂发学历层出不穷,弄得社会乌烟瘴气、腐败丛生、黑白颠倒,危害极大。
(二)分数情结病
分数情结病是人们由于对分数过分或者说畸形关注而在心理上及社会中形成的超出分数本身内涵的不正常心理及社会病理状态。
中国人对分数有特殊情结,分数是为了区别考评成绩而规定的计量单位名称,考评成绩源于竞争、选拔、评比的需要。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人事选拔制度,历经一千四百年的世袭沧桑,我们的应试教育仍打上了老祖宗科举制度的烙印,分数成了学生的救星、家长的命根,分数高低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甚至生死存亡,多少人为此自杀、铤而走险、杀人放火、违法乱纪掉脑袋,多少人为此伤心流泪、痛不欲生,多少人为此欢呼雀跃。
(三)面子与面子病
面子即体面、脸面、虚荣心,指一个人的内外信使给其他人造成良好的正面的影响、印象。人类若对“面子”运用合适,则对人类、对社会有益,过分则出现下述病理状态,不利于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然而现实中面子问题往往表现有所过而无不及,所以说面子是长在中国人身心上恶性毒瘤、是摧残人类尤其中国人灵魂的一大顽疾。
面子病是人类尤其中国人特有的、建立在嫉妒、好胜和逞强基础上的不正常心理状态,表现在做人、做事等方方面面都占上风、都超出一般人,外观上、面子上特好看、特露脸,即过分、过度炫耀自己内外信使给他人以及社会造成过度的良好的正面的影响等,以满足自己虚荣心甚至畸形的变态心理。它还在社会上造成攀比风盛行,产生比吃、比穿、比住、比考分、比学校甚至比对象、比父母等不正常畸形现象等,危害他人、危害社会。
考高分、上名牌大学等做任何事情,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和别人攀比,为了炫耀自己,是为了给别人看,老百姓有句名言“死要面子活受罪”,鲁迅说“面子是中国精神的纲领”等都入木三分,一针见血。
三、矫治教育疾病的理论基础
幸好作者最近创立了有史以来具有真正医学意义上的灵魂医学,诞生了生物体灵魂三定律、生物适应与诱导学说、生物层次学说、人生守恒定律、生物效应人才定律以及人生三定律等理论,这些学说为教育改革也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坚实的理论基础。
作者最近几年在上述理论指导下,进行了这方面的相关研究,结果如下:
㈠应试教育与高考关系,目前的小学应试教育与高考关系不大,与高考关系密切的或曰呈正相关的是初中尤其是高中的应试教育;
㈡素质教育与高考关系,素质教育在高考竞争上远不如应试教育,从理论上讲应试教育的诞生是伴随着考试而出现的,也就是说是为了考试而诞生的,是考试的产物,当然日臻完善、无与伦比,具有天然必胜优势,这也是素质教育在目前“新的科举制度”下推广难的根本原因所在;
㈢教育制度与人才关系,发明创造型的人才与应试教育关系不大,与素质教育有关,灵魂医学中的生物效应第三定律即特殊人才定律能从理论上阐明这一现象。生物效应第三定律为特殊人才定律是指生物体内外信使所产生的生物效应除了产生生长发育及疾病两种生物效应外,还能诱导出特殊灵魂现象,造就出各行各业的特殊人才、奇才、怪才及伟人等。当然,也包括反面的痴呆和弱智等。
实际上,社会现实中大量存在着这种现象,“孩子病一次长一次心眼”就有这方面道理,还有一些普通药物和食物甚至事情可诱发特殊人群特殊以及奇特思维,做出惊人创举和贡献,产生出科学巨匠和历史伟人等。我们不难发现大凡真正的伟人、科学巨匠以及艺术家都是超凡的人,在平民眼里简直是“神经病”或者是神仙化身。一些资料也显示历史上很多伟人、科学家、画家和音乐家都带有一定神经精神倾向素质,如达芬奇、凡高可能就是很好的例子。爱迪生、爱因斯坦小时侯就表现“不俗”。爱迪生因笨被勒令退学,爱因斯坦4岁还说不清话,10岁才上学。
㈣智力存在差别,生物体灵魂三定律、层次论与三六九等学说告诉我们人们有智力、智商及能力上的差别,这种差别决定了不同类型的人群适合不同的学习、工作方向,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嘛,关键是选拔什么样人上大学、上研究生继续深造的问题,前已阐明,发明创造型的人才与应试教育关系不大,丁肇中教授曾经讲过他领导过五百多名世界一流科学家中,没一位是学校前一名的学生,当然也不可能是学校最后一名的学生。其它很多研究显示应试教育前几名的学生与以后发明创造关系不大。所以,我们应该选拔那些具有发明创造潜力的学生进行大学以上深造。
发明、创造能力同应试能力一样是人类一种能力,都是智力的范畴,二者有平行正相关系,但不能等同,这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已得到充分证明,考分高的学生未必能在发明创造上占优势。
㈤是成才普遍性规律,灵魂医学中的万能盈亏学说阐明了人人都可以成材的普遍性、必然性、可能性及可塑性,阐明了人各有千秋,各有所长,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哲学理念,使人人都能鼓起生活、事业风帆,萌发发明创造的信心,使我们的人类社会更加和谐、健康地发展、进步。
㈥永恒的考试——素质教育并不是不要考试只要有人类就存在竞争,竞争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各种考试也将伴随人类社会永远存在。所以实行素质教育也同样存在考试,并不是不要考试,考试是永恒的,因为考试既是竞争的需要,又是检验学习的需要。我们中国在升学方面,存在严重供求之间矛盾,据2004年资料:中国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14%左右,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仅为42%,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的中国孩子丧失读高中机会,仅有少数孩子有读大学的机会。所以,竞争上大学是不可避免的、是客观存在的现实。有竞争就存在择优选拔问题,存在择优选拔就势必存在考试,所以,考试不可能消失,而是同竞争一样是永恒的话题。关键是如何考试、如何选拔问题?
㈦入学时间、学制年限缺乏科学依据孩子满6周岁为上小学的年龄,他的科学依据是什么?暂不说学习内容,仅学习时间是否享受得了,这么小的孩子同大孩子一样,上午7点半开始上课,11点半放学,下午2点上课,5点放学,晚上还得做几小时作业,是否合适,答案是不得而论的,这样严重违背孩子生长发育规律。
同样在学制方面,规定小学六年、初中、高中都是三年,它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这样规定是否合适,我们都是过来人,我上学时,小学是五年,初中、高中都是两年,7周岁入学,不管小学,还是高中,感到学那些内容,时间很充足、富裕,并以优异成绩考上大学,直到现在还十分庆幸自己没赶上学制延长的时代,若像现在这样,入学这么早,又多上3年学,真有哭的份。
㈧早期教育是否具有科学性的问题可以说在作者创立世界医学(灵魂医学),或者说创立生物体灵魂三定律学说以前,都不可能真正阐明早期教育的问题。建立在灵魂定律之上的生物效应定律认为早期教育不一定产生好的效果,应顺其自然,因为我们对过度的早期教育后果还不十分清楚,理应慎重为妥。
特别指出的是,爱迪生、爱因斯坦、丁肇中都没有进行好的早期教育,由于战乱,丁肇中教授10岁才入学。结果都是世界最著名的科学家,这并不是说相对早期教育的晚期教育的好处,但至少可以说未经过早期教育并不是不可以成才。
当然,我及灵魂医学并不是反对早期教育,我是反对对所有的孩子实行千篇一律的早期教育,应按照生物适应与诱导学说等灵魂医学理论根据各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㈨教材内容改革的理论基础灵魂医学中的生物、灵魂效应定律告诉我们,人类社会一切知识或信使(信使为一切能表达生物体内部之间以及与外界沟通联系并发生相应生物效应的各种生物语言)对我们机体尤其灵魂方面的精神、意识甚至智力智商产生相应生物效应,影响我们身心发育。因此,我们必须汲取人类的一切知识,尤其宏观层次上的,扩大知识面,滋养我们自己,才能使我们更加茁壮成长。
四、教育疾病的矫治
(一)矫治的关键环节
1.关于高考
优化考分,取消量化指标,不显示具体分值,只把具体分值改为模糊的三六九等,至少应分良好及格两种层次。根据高校录取学生与考生总人数划定每年分类比例,也可以说分高考过关、不过关两个档次,如现在考生录取率平均为60%,那么,良好层次则为高考成绩的前60%,及格则为后40%,不显示具体分值。这是问题关键。
高考良好或过关的所有考生,则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根据自己特点、特长、兴趣及发展、成材可能性,报考从清华到地方普通院校的任何院校,高校录取则在良好或过关档次的考生中,再根据考生其它特长、特点等所有能展示自身优秀素质的方面,结合本院校、专业自身特点及发展方向,录取合适学生,院校(包括名校)相关专业还可像美术、体育、音乐等专业一样加试专业课,还可进行智力、智商等相关测定,以录取自己满意的学生。未被录取的过关考生,则同现在一样按是否服从调剂给予相应调剂。若你想上清华,就可以开动脑筋,展示自己,通过正当途径,打动清华,包括年年报考清华。西方发达国家名校录取学生时,这方面成功例子不少见。如大家都熟悉的“给校长寄靴子”的典故。
取得高考过关或良好这个成绩,对优秀学生来说不用费劲就可轻松达到,一般学生则需稍加努力也很容易达到,对智力稍差学生,即使拼命学习也不可能做到。这就为一般学生尤其好学生减负创造了条件,就没必要为了取得高分,1+1演算上千遍、上万遍,这就有可能把节余下来的大部分时间和空间,用于有意义、感兴趣、创造性和启发性的事情上来。
这才从根本上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才真正能体现素质教育的本质。这就有时间、有能力促使从小培养某方面兴趣,不像现在必须拼命学习、尽可能考得高分,才能上理想大学、上理想专业,兴趣早被扼杀在摇篮之中。现实中大部分大学生都不是根据兴趣、理想选择的大学、选择的专业,而是根据考试的成绩选择的学校及专业。说白了所选择的学校、专业只不过是临场发挥所考得分数的结果和奴隶。
这就实现了一般学生能上名牌大学的愿望,给了像爱迪生这样具有发明创造性潜能的学生更大的学习和发明创造的机会,对国家、对社会以及对其本人都是有利的和公平的。这样,我国不但诺贝尔获奖者会出现零的突破,而且,诺贝尔、爱因斯坦等原创性的大科学家也会像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并生机勃勃。
2.关于中考
同高考一样,也存在类似问题,故可参照高考矫治。不过随着高中普及,逐渐过度到高中、初中、小学划片就近上学,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3.关于研究生招生
作者认为,研究生教育不同于大学教育,其培养和学习目的不同。作者认为大学教育在一定意义上说也是基础教育,是某一学科的基础教育,是单纯学习性质的。而研究生教育包括博士后工作站,显然不同大学教育。研究生教育顾名思义是培养具有研究探索和发明创造性人才的,并且其本身就是学习、工作和研究的过程,不再是单纯学习性质的。所以,研究生的招收对象和招收方法也应该根据自身特点,招收那些具有发明创造潜力的类似爱迪生、爱因斯坦样的学子。
要获得这样人才,目前应试考试不能解决,我们知道爱迪生、爱因斯坦要是生在中国,就不是爱迪生、爱因斯坦了。丁肇中教授曾经讲过他领导过五百多名世界一流科学家中,没一位是学校前一名的学生,当然也不可能是学校最后一名的学生。很多研究显示应试教育前几名的学生与以后发明创造关系不大。
所以,招收各种研究生应从各行各业具有大学以上水平的、脚踏实地的劳动者中选拔有发明创造潜力者,操作很简单,主要看他的各种真实的成果和业绩(不是剽窃来的)。
顺便说一句,学术腐败与中国奖励制度缺陷病
我国奖励办法也应改革,应加大奖励力度,只重奖原创性质的、重大的、实用的人文、社会、自然科学技术成果。其它一般性的不痛不痒的研究、尤其目前跟着外国屁股后面跑的所谓“研究”,更确切说是剽窃行为,不但不奖励,还应严厉打击。翻一翻我们有些杂志,甚至权威性的,可怜的很,可悲的很,有几篇值得一读。我们不仅要问,我们的学术腐败到何种地步、何种程度?
改革还包括学习内容、学制改革从上面改革理论显然可看出,理所当然地进行入学年龄、学制及内容的改革。
(二)入学年龄、学制
以中、小学为例,入学年龄推迟到7岁,小学还是恢复到5年,初中、高中还是恢复到二年。
(三)内容改革
内容除了现有的外,还应包括琴棋书画、刀枪剑戟、儒道宗教、气功易经等人类一切科学文化知识。
其中语文应该改革,可改称中国文化,知识范围大大扩大,讲解不要太细,学生能理解多少就是多少,切不可超出原作者思想范畴及创作用意,出现比作者还像作者的笑话。在作家余杰身上就发生了自己解答自己作品10道题全部错误的尴尬局面了。
同样,目前“红学会”这学会、那学会,如雨后春笋、红红火火,学术水平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倘若曹雪芹老先生在天有灵的话,岂不笑掉大牙。这岂不是文学史上的悲哀?不可以称之文学疾病吗?
文学还是多深入人民中去,多了解人民疾苦和人民需要,多解决些实际问题吧,这才是中国文学和文化发展的方向。
(四)义务教育
中国老百姓很苦,把毕生财力几乎都投资到学生上学、买房及看病上来,甚至还不够,经常出现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住不上自己的房子的现象。这是我们的制度、政策失误、缺陷所致,我们理应正视这一现实,必需进行改革和矫治。
首当其冲地任务是把培养人材的教育阵地变成一片净土,实行高中以下的义务教育,决不能像现在这样把教育当成赚钱产业,孳生腐败的温床。
参考文献
「1」李建民.《生物体灵魂三定律--科学人生与灵魂医学导论》「M」.中国国际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
「2」网站:科学人生与灵魂医学
- 上一篇:电子商务旅游分析论文
- 下一篇:东西方文化差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