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教师教育特点及启示

时间:2022-03-11 09:42:00

导语:瑞典教师教育特点及启示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瑞典教师教育特点及启示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瑞典教师教育在政府新政策的支持下,不仅摆脱了上世纪末师资建设中的困境,恢复了原有高水准的教育水平,而且还在培养目标、教育模式、课程设置与教育实践等方面具有了新的特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瑞典;教师教育;课程;实践

瑞典教育在20世纪取得了较大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瑞典的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进步。瑞典政府深知,教师在推进现代化和提高现代化水准方面,是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教师的采用、训练、配置及其素质能力实质性提高,是任何教育制度取得成功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因此,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瑞典的教师队伍具有要求高、质量好的优势。从2000年开始,瑞典教育和科学部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教师教育政策,旨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本文将从培养目标、教育模式、课程设置与教育实践等方面分析其教师教育的特点,并从中吸取经验,以期对我国的教师教育有所裨益和启示

一、教育目标注重多样性能力培养

教师教育目标是教师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教育工作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即把将来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即教师,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使他们具备哪些素质。瑞典教师教育目的有:

(1)培养既懂所教内容,又懂如何去教的教师。瑞典教师教育的学术性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得,同时更是方法论的训练;不仅仅是教育方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也是各专业学科的研究方法的训练。

(2)培养具有专门的知识和相应广博学问的教师。瑞典教师不仅要求具有广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知识,中小学教师还要在大学或教育学院接受职前教育期间选修主副两门专业课程,以确保毕业后具备教授两门以上课程的能力。此举对师范生毕业生就业和学校用人均十分有利。

(3)培养会实践的教师。在瑞典,教师的实践能力被列为教师的重要教育内容,不仅第一阶段安排实习进行实践教育,还专设了以实践培养为主的第二阶段的学习。

此外,由于瑞典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师资培养要求未来教师具备促进多民族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并使他们适应在当今多元文化社会工作的能力,从而使未来教师从学校和社会的现实出发,具备教师应有的使命感。

总之,瑞典的中小学教师必须接受师范教育专业的学习,领会师范教育专业的要求,取得规定的学分及获得大学毕业文凭才能任教。最近还增加了一项要求:学生进入师范专业学习之前,必须提交一篇专业方面的论文[1]。

二、教育模式具有封闭性特点

从国际范围看,教师教育体制可划分为三类模式:一是流行于美国、日本的开放式(或非定向型)教育模式。教师培养任务主要由综合性大学的教育院系承担,其典型做法是,让学生先在文理学院完成为期4年的文化基础和学科知识的学习,再到教育学院进行1年或1年以上的研究生层次的教学专业训练;二是以改革前的中国、俄罗斯和现在的朝鲜为代表的封闭式(或定向的)教育模式,即由专门或独立的师范院校来培养教师;三是以法国为代表的混合制教育模式,这一模式倡导的是由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共同培养教师[3]。

瑞典教师教育主要指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教育和正规培训,属于封闭型教师教育模式。目前瑞典尚无面向高校教师的学历教育和师资培训,但应聘高校教师职位者,大多需有博士学位,而且高校教师在职期间参加本校组织的教学培训[2]。

本文所说的教师教育指的是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瑞典教师教育特点及启示瑞典的教师教育主要由大学和师范学院(university/universitycollege)承担,在全国40多所大学和学院中,有24所高校开设教师教育课程,但其中只有宇米欧大学(UmeaUniversity)开设学前班到高中班师资培训的全部课程。瑞典不举行全国统一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但举办国家学术能力考试(TheNationalScholasticAptitudeTest),主要测试学生在高校学习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但参加这项考试并不是被一所大学录取的必须条件。在瑞典,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申请者必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完成学制为11年的包括英语和瑞典语的学校课程学习,并取得高中毕业证书;年满25周岁,具有4年专业方面的经验及良好的英语阅读能力。

瑞典的义务教育体制与许多国家不同,没有小学、初中之分,统一称为综合学校,亦称普通学校。这种学校分为三个阶段:1~3年级为低级阶段,4~6年级为中级阶段,7~9年级为高级阶段,每个阶段含三个年级的能力。与此相应,瑞典综合学校和高中的教师大约可以分为五类:科目教师,任教综合学校高年级和高中的普通科目;班级教师,胜任综合学校的低年级所有科目的教学;实用和艺术教师,任教学校体育、音乐、手工、看护孩子和家政科目;特殊教师,从事特殊教育和技术训练的教师;职业科目教师,任教高中的工业、工艺、商业、办公室技术、看护等科目[4]。

瑞典现在的学前教育、综合学校、高中、成人教育、特殊教育的教师一律在高等学校培养,并基本上分级分类培养(见图1)[5]。

2001年,瑞典建立了一套新的、经过整合了的教学学位制,由原来的11个教学学位减少到现在的8个教学学位。包括儿童及青少年教育学位、艺术教育学位、中小学教育学位(义务教育学位)、高中教育学位、家政教育学位、体育教育学位、音乐教育学位和手工教育学位。这一新的教学学位制规定,受教育者根据其教育领域和水平,必须修满140—220个学分[6]。在新的教师教育体系中,瑞典教师的培养期限为3至5年不等,具体期限视学位而异。学前教师、儿童保育教师、综合学校低年级教师教育的学制为3.5年,要求修满140学分课程;综合学校4~9年级教师教育和高中教师教育的学制为4.5~5年,要求修满180~220学分课程;成人教育教师的培训,根据教师任教的层次,培训要求等同于综合教师或高中教师;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是对已获得某种教学学位的教师的补充培训,要在复杂学习情景、全聋、和弱听、全盲和弱视、弱智四个专业之一再修得40~60学分[7]。

三、教育课程设置体现国际潮流

师资培训课程的设置是教师教育的核心和关键。按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质,各国教育课程都可分为普通课程、学科

专业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三部分,其中基础学科包括本国语、外语、文学、艺术、历史、政治、数学、体育等;专业学科针对中小学课程而设置,包括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教育学科包括教育学、教育史、教学法、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等。对这三部分的课程进行不同的界定、组合,调整各部分的权重分配,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目标和特色的教师教育课程计划。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三者的关系,关乎师范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在不同的国家,这几类课程的安排和分配均不相同。

在课程设置上,瑞典新教学学位制打破了传统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体系,顺应国际潮流,即由专业课程学习、方法论、教学(教育科学)和实习调整为普通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专业化教育课程三部分内容[5]。普通教育课程是为使教师具有宽厚的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基础而设立的课程,它是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瑞典把普通教育学作为基础学科,至少为60学分,其中含10个学分的学校实习。该课程是教育类学生的必修课,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普通的基础知识,如社会化与发展、教与学、特殊需求教育、信息与传播技术(ICT)以及与瑞典社会和学校相适应的一般国家价值观知识;二是交叉学科知识。普通教育课程的开设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所有师资培训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是教育类学生将来从教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作为各级教育类学生的公共课,它又为他们将来担任各学科老师时相互合作奠定了基础。此外,普通教育课程不仅包括教育科学,也包括教学方法和学科学习等各个方面,因而它也有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

学科专业课程至少为40学分,其中含10个学分的学校实习。该课程旨在提高教育类学生的知识面及其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瑞典在学科专业课程上采取主副修制,但即使是同一门学科,要去中学或小学任教,在读期间所要修得的学分也不一样。以数学为例,今后要教1~5年级数学和教6~9年级数学的学生所修学分是相同的,都是40学分。但如果要担任中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则要修满60学分;而既要教数学又要教计算机科学的学生,须修满80学分;要教数学和物理学的须修满100个学分;要教数学和化学的须修120学分。

教育专业课程至少20个学分,主要指教育基本理论、教学法和教育实践等一类学科,旨在加深、拓宽、补充教育类学生原有的知识,并为其获得新知识提供新方法。该课程同时也被纳入到持续的在职教师专业化发展计划之中,鼓励大学或学院增设多种专业化课程[8]。

师范专业的大学生学完以上理论课程后,要到师范学院学习一年。他们在师范学院的学习旨在获得从事实际教学的知识和能力,尤其要学习如何利用科学的结果和教育方法开展工作。期间开设的课程主要有教育学、教学法和语言的训练,其中在教学法方面必须修完2~3门课程,并从事试教工作。在瑞典师范教育课程中,专业课程约占40%~55%,教育理论约占20%~30%,教育实践约占25%~30%。

四、教育实践环节受到特别重视

教育实践是培养师范技能、检验师范生素质的一项贯穿于师范教育全过程的活动。近年来,国外越来越重视师资质量的提高,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师范生的教育实践。

瑞典的教育实习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1~7年级的教育实习,包括校外实习和校内实习。校外实习为10周,从事一些服务活动及试教;校内实习也为10周,分散于各个学期之中,即第一学期实习1周,第二学期实习2周,第三学期实习3周,第四学期实习4周,主要是对教学法的探讨和研究。二是7~9年级的实习。7~9年级的教师在大学学习三年后,再到师范学院学习两个学期。第一学期主要学习一些将来执鞭任教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课程以教育学、教学法为主。其中,教学法的应用学习120小时,教育学的研究76小时,教具的使用学习15小时,试教40~60小时。第二学期主要是培养学生对教学的认识和兴趣,主要活动是试教,每周14~16小时,试教后还要进行讨论(3周一次)[9]。

从以上可以看出,瑞典教育实践的实践安排有两个特点:一是“绝对时间长”,即教育实践的时间几乎占了全学年的三分之一;二是分散与集中相结合,教育实习不仅分散于第1~3学年中,而且学生在最后一年的任务主要是实习。瑞典的教育实习是一种无缝式的、连贯性的统筹规划过程,在师范教育的三年或五年中保持连续。

五、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

认真研究和分析瑞典教师教育的基本情况,对于研究和认识我国师范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提高我国教师专业化水平与从业素质,颇具意义。

1.重视教师教育专业化

通过教师教育促进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是瑞典教师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其方向就是要将教师职业建设成类似于医学、法学、工程学等行业那样具有严格的专业标准。瑞典教师教育的责任就在于培养出训练有素达到专业标准的教师,通过教师的专业化实现基础教育教学的专业化,以确保未来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规范未来教师的专业训练、加强教育实习、培养教师在专业学科的科研能力等专业化训练方面,瑞典教师教育为我国提供了教师教育专业化的有益经验。我国应当努力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化条件,以教师教育专业化促进教师职业专业化,确保未来教师的质量和素质的提高。

2.强调教师教育课程的知识观

瑞典教育与科学部提出的关于教师的质量标准主要基于四方面的考虑,即宽厚的通识教育、扎实的学科知识、关于教学实践的知识以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能力。这代表了西方教师教育领域中的普遍观点。而我国的教师教育课程的专业特征不明显,主要是仿照综合性大学的课程模式建立,可谓有师范教育之名,无师范教育之实。在教学课程管理方面,基本上为学年管理模式,实行的是不完全学分制,影响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主动性、创造性。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要把普通知识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学科课程、教育技能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合理地结合起来,根据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确定各类课程的结构以及所占的比重,根据不同类型的学校选择不同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策略,并逐步把定向型课程模式转变为开放型课程模式[10]。

3.加强教师教育中的实践环节和实践技能

对教学实践的重新审视乃至高度重视,是当代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走向,当前国际上盛行的行动研究、反思性教学和案例教学都具有强烈的实践指向特征。在教师的职前教育中,强化实践环节主要通过加强教育实习工作来进行的。教育实习被看成是提高学生实际教学能力的基本途径,其地位相当于医学教育的临床实习,在瑞典的职前教师教育计划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而在我国,目前教师教育仍旧没有成功解决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严重分离的问题。比如,许多师范院校往往把教育理论课程与教育实习分开来上,理论学习放在前面,而在整个师资培养接近结束时,才让师范生对真正教学进行观摩与实习,而且教育实习的时间甚少,通常只有一至两个月。因此,这种教育实习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实效。鉴于此,我们应尽量使师范生们提早接触现实的教师工作情境,使其了解教师工作的复杂程度,从而顺利实现角色转换。在具体实现途径上,我们不妨借鉴瑞典的教师教育实践方式,把教育实习延伸为教师工作的体验——教育调查——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实结一条龙的安排,使之贯穿于教师教育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梁忠义.世界教育大系——教师教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56.

[2]王丽娜.瑞典师范教育及几点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1999,(4):36-38.

[3]冯增俊.当代国际教育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2.

[4]陈永明.国际师范教育改革比较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1.

[5]TheTeacherEducationProgrammeinSweden.somenotes[EB/OL].www.eric.ed.gov/ERICWeb11.2.2007.

[6]CarlHolmberg.Teachers''''professionalprofileinICTforeducationinSweden[EB/OL].www.elearning2006.fi/main.site13.2.2007.

[7]OECDProject:Attracting,DevelopingandRetainingEffectiveTeachers[EB/OL]./dataoecd11.2.2007.

[8]祝怀新,潘慧萍.瑞典中小学教师教育政策探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7):7-11.

[9]陈永明.国际师范教育改革比较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78.

[10]李其龙,陈永明.教师教育课程的国际比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