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课教育研究论文

时间:2022-03-11 08:17:00

导语:美术鉴赏课教育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美术鉴赏课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人文精神乃美术教育之灵魂,人文教育的最高目标也是素质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美术鉴赏课是高校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美术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升人文精神的重要学科。人文与科技之间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与人才培养之间存在着极其重要的关系。高校美术鉴赏课的开设,进一步促进了大学生的自由与和谐发展。

关键词:美术鉴赏;大学生;人文精神

随着社会经济改革的深入,我国的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化。进入21世纪后,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现代化的新阶段,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教育必须进一步发展,不断扩大规模和提高质量。教育改革和发展包括诸多方面的内容,但中心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普通高等院校的素质教育应高度重视,要加强文、史、哲、艺术理论的教育。为此,高等院校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生全面的素质培养和人文艺术精神的陶冶,培养出适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一、高校美术鉴赏与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关系

美术鉴赏课以一种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在普通高校教育之中,对于学生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教育目标非常明确,即是一种素质教育。如果说其他课程赋予学生的多是理性知识的话,美术赋予学生的则是敏锐的眼睛、灵巧的双手、丰富的想象力和一颗善感的心。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本质在于理解自然和社会的美,理解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美,在于以艺术眼光来认识周围现实,也在于培养艺术上美的创造力。美术鉴赏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指导,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学习,广泛地接触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态,了解不同时期的不同艺术流派及特色,感受文化艺术中不同的审美趣味,达到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情操及创造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普通高校美术鉴赏课根据美术教育的目标、要求,结合学科内容多元化的特点,采用综合型的教学方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鉴赏为主线的审美活动,实施“创造性地教与学”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美育中的人文精神内涵与价值

人文精神是人本教育的核心。人本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视人格完善为教育的最终目标。突出人文科学的价值,将人文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部过程中,使整个教育人性化、人格化、个性化。强调学生自己去思考、感受和发现,自己体会人生道理和文化价值;强调人的自由、尊严和人格,重视学习者的自发性和主动性及发展潜能。鼓励学生自己求知、自己探索、自己去澄清、判断价值,从探索和澄清中获得知识和成就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相互尊重、相互接纳、相互关怀。在人本主义教育内涵中,不仅强调自我意识的完善,并且倡导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培养学生能够与他人合作,有效交流、和谐共处。

三、美术鉴赏课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舞台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具有人文教育的功能。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我国的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美术共同构成世界美术的多元文化。

1.通过对美术鉴赏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2.美术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在鉴赏中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使大学生较为全面地理解美术与自我、美术与社会、美术与自然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美术文化,形成文化素养。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

3.通过美术鉴赏让学生较为广泛地接触中外优秀美术作品,拓宽美术视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探索人文内涵,提高鉴别和判断能力,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尤其要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理解。使学生认识生存的意义,珍视生命,热爱生活。

四、了解美术文化、形成人文素养

1.在鉴赏中认识作品的文化情境

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所谓文化情境,实际上指的是一件美术作品被创作出来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其特征。因此,在美术鉴赏教学时,借助作品联系当时的文化情境认识美术作品的意义、形式和风格特征,并且要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美术文化,形成一定的人文素养。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作品的内涵,首先需要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相关的历史与故事。如北魏时期的敦煌莫高窟壁画《鹿王本生图》、《萨埵那太子本生图》、《尸毗王本生图》,这些故事通过生离死别、水淹火烧等悲剧性场面的描绘,将所谓“忍辱牺牲”、“施舍”等大慈大悲的主题思想形象地表现出来。早期壁画中本生故事最为流行,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故事的主题正切合了南北朝这个分裂、苦难时代的社会需要,人们在黑暗的现实中将希望寄托于虚幻的彼岸世界,盼望着像尸毗王、萨埵那那样“舍己为人”的救世主的出现。宗教绘画将现实的污浊与苦难形象地展示出来,并以此衬托出佛祖的高尚和佛国的美好。

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的激烈变革,在全盘西化、中西融合以及新儒学思潮浸润的20世纪后期,中国绘画不断发展的进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李可染就是推动当代中国绘画发展的著名画家。在错综复杂的文化环境中,他“以最大的功力打入传统,以最大的勇气打出传统”,并将西洋画中的明暗法、几何造型法、封闭立体主义构图法等技巧,透过自己的领悟,适切地融入个人的绘画中,不但塑造出具有创造性及成熟的绘画风格,并成功地完成中国绘画的改革。李可染的绘画讲究点、线的搭配,注意点线面的节奏感,山水构图圆中见方,饱满严谨,画面明暗层次丰富,云烟朦胧,亮点活跃;人物、动物、墨块笔痕清晰有力,简练拙朴,生趣勃勃,尤多农家自然清新气氛。他主张苦学,主张深入学习传统、深入观察大自然、深入思考、深入实践,人称“苦学派”。

2.在鉴赏中认识美术作品与文学的渊源

文学是一种极具魅力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可以给人以足够的想象空间。南宋的山水画与北宋的山水画有明显的不同,突出表现在追求诗的意境。现存许多南宋山水画作品的标题就很富有诗意,如寒江独钓、风雨归舟等。南宋著名山水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就很有代表性。以马远为代表的南宋的山水画尽管题材、场景、画面小得多了,但由于极力追求诗的意境,善于进行大胆的艺术概括,运用以少胜多的艺术手法,作品的意境更为浓厚、鲜明,显示了中华民族美学传统的重要特色。再如,魏晋时期顾恺之的代表作《洛神赋》,此图是作者以曹植的文学作品《洛神赋》为脚本加以描绘的,曹植的原文借对梦幻之境中人神恋爱的追求,抒发了爱情失意的自我感伤,表现了在封建礼教束缚之下,男女爱情受到压抑的悲剧主题。顾恺之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艺术才能对文学作品进行再创造,形象生动地将原文的精神实质托展出来。

3.在鉴赏中了解体会作品背景故事

很多美术作品创作的背后都隐含着这样或那样的趣闻轶事,让学生用智慧的双眸去看大师,去看大师背后的故事,更有利于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和人文素养的提高。通过故事,学生一旦被带入情节,便会被情节中的戏剧冲突所吸引,这种情感甚至会占据他们的整个心灵,让他们的心潮为之澎湃和感动。如徐悲鸿的代表作《愚公移山》,画中故事出自《列子》,画家试图借这个故事表达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画中的愚公是一白发白须的清癯老叟,他侧面扶锄,正与儿媳说话,占据画面主要位置的壮汉们是他的儿孙,在横长的构图中挖山者左右横向排列,他们顶天立地,赤裸着身躯,高举铁耙,挖掘不止。此画作于印度,印度国防大学的学生们争着为他作模特儿,因此,画中多数人非中国人模样。再如,五代时期顾宏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描写五代南唐不得志的高官韩熙载,为了免遭攻治迫害而故意纵情声色、夜宴宾朋的情景。是一幅描写当时的现实生活,反映真人真事,揭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具有深刻主题思想和较高艺术性的作品。

总之,美术鉴赏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涵盖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里面渗透了各门学科的知识,所以说一定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去欣赏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