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时间:2022-03-05 12:41:00

导语: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2004年,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出通知,今后在高等教育中,高职生应占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随着高等教育结构的优化调整,高等职业教育正迅速突起。近几年,高职毕业生人数占普通高校毕业生总人数的比例在不断增加,从前几年的近50%上升到如今的52%,2007年达到258万人[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高职生已经接近高校学生的半壁江山。当前,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越来越受重视,但由于高职教育的特殊性,许多高职院校面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甚感棘手,感到课难上,事难管,而且在观念和行为上存在误区。例如,高职学生的求学动机、学风养成、角色认同、情感困惑、成就抱负等等问题始终困扰着学校,学校也因此进行了大量的转化工作,有的针对性地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的还配设了心理咨询教师,开展心理咨询指导,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正确认识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深入思考相应的对策对于做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进高职院校的心理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侧面反映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从总体上来说不容乐观,其主要问题是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够,落实不力。

(一)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隐患

高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比较高。一些调查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在一所全国著名的高等学府里,两年内就有十几个学生因严重的心理疾病而休学或退学;一项以全国12.6万名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20.23%的人存在不同的心理障碍[2]。而对于高职学生这个较为特殊的群体来说,问题更突出。徐炳谦等对河北某高职院校的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显示,有29.3%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有近9.7%的学生存在着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障碍[3]。

高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方方面面。例如,张敏、蒋希等使用SCL-90量表和自编问卷,对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二年级的362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人际关系不协调、焦虑、抑郁是困扰高职护生的主要心理问题[4]。陈启山、温忠麟使用SCL-90对广东某高职院校187名毕业生进行调查,也有类似的发现[5]:高职大学毕业生有轻度不良健康问题的占21.9%,主要表现为强迫(45.5%)、人际敏感(41.7%)、偏执(33.6%)、敌对(29.9%),较低的为恐怖(15%)、躯体化(10.7%)。有轻度不良健康问题的学生检出率较高,最高高达45.5%。近期,邱开金使用随机抽样法对浙江某职业技术学院的797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6],结果发现,高职学生的厌学情绪大、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差、学习成就感弱:进职业院校学习是学生本人意愿的为43.8%,由父母决定的占20.1%;选择就读职业院校的关键因素是“升学考试成绩不好”者约占50%,认为“进职业院校读书是无可奈何的选择”;热爱所学专业者仅占29.8%;26.5%的对完成学业“信心不足”或“没有信心”。这表明,高职学生进职业院校学习有“先天不足”的因素,如主体的学习期望与现实矛盾大,使职业认同(或角色认同)度低,影响了学习能动性的发挥,厌学情绪大;读职业院校认为是“无奈选择”,学生“伤痕心理”较重,信心不足,成才期望值低。研究同时还发现,高职学生中心理承受力脆弱,同学间相处不和谐(占47.6%),心理发展存在一定障碍的学生也不是少数。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二)部分高职院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

心理问题的形成一般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渐进性,而我们常常错误地估计“有心理问题者毕竟是极少数”,没有特别明显的反常行为便难以被觉察。所以,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得不到及时、实质性地疏导,导致问题积蓄越来越多,这无异于为日后埋下了一颗“隐形炸弹”。而一些高职院校领导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认为它是软任务,只要保证学生别出事、别走极端就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干多干少无所谓。

科学地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认识上的误区则会严重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高职院校的深入开展。高职院校应该把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高校素质教育,培养全面素质的人才的思想高度,“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7]。

(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落实环节有诸多问题,成效不明显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机构,引进和培养了一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但实际运行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同度不高,主要问题在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单调,学生接受心理健康知识和提高心理调适能力的途径单一,没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程度普遍不高等;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跟踪不及时,针对性不强;没有建立长效机制和一套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在于,搞活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体系。

二、改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坚持整体性原则,要求各方面协调配合、相互支持,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探讨改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一)积极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

心理和谐需要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学校、家庭、同学、环境、氛围、教师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心理健康教育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校园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性情。

首先,学校可以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如开展团体远足踏青、书法比赛、知识竞赛、运动会、文艺联欢、登山采风、社会调查等,让学生从活动中感触时代的脉搏,体验交往的情感和人际关系和谐的愉悦,开阔心胸、培养情趣,懂得互相协作的重要,培养和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实践证明,给学生提供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的机会,不仅能使内向孤僻的学生合群,乐意参加群体交往;也能使心胸狭窄者学会宽容,在情绪上做到自我疏导。

其次,重视校风、班风建设。幽静的校园、优美的环境和文明端庄的言行自然会让人心情舒畅、气氛和谐,为转变学生思想、调整学生心态和行为创造有利条件。严明的班级纪律,优化人际关系,增强凝聚力,提高荣誉感,把班级建成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理解、关系和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温暖集体,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际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列入课程计划之中。同时,要根据心理健康发展的目标体系,编写或选择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和学习指导书,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与一般课的教学不同,它属于活动课程,并不是单纯地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而是要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生动有趣的方法,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真实的心理体验,掌握实用的心理知识和心理调节技术,促进心理健康地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的教学和训练,如,自信心、情绪控制、语言表达、人际交往、就业心理调适等。重点在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上下工夫。同时把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心理知识的传授与心理教育活动相结合。如:采用情景式、讨论式、模拟式、现场咨询式等多种方法,注重训练一些心理实用技术,如人际交往训练、心理放松训练、对自卑者的自信心训练、对抑郁的合理认知技术训练、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训练、就业心理指导训练等。在课程考核环节,多采用案例分析、自我剖析、心得体会、心理调研等方式,通过手抄报、实践活动和讨论答辩等来进行。

同时,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每位教师都应具备心理学、教育学和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要善于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和学习方法,发挥其心理潜能,减轻其心理压力,淡化学生的自卑情绪;通过运用激励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采用强化与积极的心理暗示的措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教师还应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爱护学生的心灵,创设民主、平等的教书育人氛围,这不仅能增加信任,增进沟通,还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培养。

(三)开展全面心理咨询与辅导,进行重点的专题教育

首先,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问卷调查(如艾森克个性量表测量、人际关系测量、考试焦虑测量等)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长、智力测试及分析、非智力因素测试及分析和心理咨询记录等,把存在不同心理问题的个案进行分类整理,建立个人心理档案(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为每一位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通过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可以从宏观上把握学生的心理轨迹,便于教师更有效掌握学生的情况,引导学生在和谐环境中成长,并对存在心理异常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及时治疗,从而提高对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从微观上防患于未然。

其次,开展全面心理咨询与辅导。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个体、解决困扰、注重发展为原则,分层次、分阶段、多途径推进。这不仅可以指导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向心理平衡的方向转化,同时也可以及时发现神经或精神方面有疾病征兆的学生。但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不仅仅是针对部分异常心理的学生,更重要的是面向心理健康全体学生。其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自尊、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再次,要进行重点的专题教育。根据大学生活各阶段、各层次、各学科门类学生、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特点,以讲座的形式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譬如新生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应放在适应新环境等内容上,帮助他们尽快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主要帮助他们解决专业思想问题、人际交往问题以及恋爱、人格发展等方面的困惑;对于毕业生,主要是配合就业指导工作,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职业特点,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做好就业心理准备。针对大学生共同的心理需求和普遍存在的问题,应开展系列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如“新生的心理调适”、“进入社会前的心理准备”、“女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等等;对一些有特殊心理需求的小群体进行团体心理训练,比如为贫困生减压,帮助有社交恐惧的学生走出心灵阴影。

(四)建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生活已成为学生了解社会,获取知识和信息,与他人进行沟通的一种重要手段。建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使得教师对学生在网上进行心理咨询和即时心理辅导成为可能;由于网络的隐蔽、虚拟性,学生处在一个宽松无需戒备的交流环境中,便于把自己的压抑、苦闷、困惑倾诉出来,也便于学生就一些敏感的问题向老师求助。如,利用学校已有网络资源,开设资源共享的心理网站,向学生介绍心理健康知识、缓解或调适心理压力的技巧以及提供心理健康测试或实施心理健康调查等等;开通网络咨询热线,运用QQ、BBS实现师生心灵互动。学生不用担心和害怕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会暴露在大家面前,能真实地表述自己的问题和期望,从而弥补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保证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五)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自我教育

任何教育只有转变为被教育者自身的能动活动,树立其主体意识,并体现其主体参与,其教育目的才得以实现。自我教育是学生自我或学生之间的互助教育,它能充分发挥和挖掘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和群体互相影响的作用,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学院应积极支持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社团组织,通过举办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自助活动,如:在每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日举办“5·25”心理知识宣传周、优秀心理健康征文、趣味心理游戏对抗赛、心理摄影比赛、心理漫画展,举办经典系列心理影片展播,开展名著心理、生活心理讨论,组织学生自编自演心理剧、进行心理艺术系列汇演等,强化学生的自觉参与意识,使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意识深入学生人心,营造大学校园健康活泼向上的心理气氛。

三、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机制

(一)学校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健全相关制度

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常常被归属于学生处,有的也归属基础部、党委或者团委管理,但这会导致心理干预的专业性丢失,工作的目标也难以明确。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独立出来是一种发展趋势。例如,北师大心理咨询中心在1999年之前还归属于学生处,现在已经独立出来运作了。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制订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和工作规划,具体组织实施和督导,并建立心理咨询室。学校拨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项经费,加强心理咨询室的场地、训练设备等硬件和软件建设,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如咨询教师值班制度、心理咨询工作管理规定等,建立快速危机干预机制,及时主动解决学生心理上出现的问题。同时,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评估体系,强化对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督导评估,本着“以查促改、以查促进”的原则,推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发展。

(二)提高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水平,为加强和改进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及决策依据

目前,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重点是进行理论的探讨,系统、深入的实证研究还不多。所以,要提高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积极组织开展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活动,系统调查、全面分析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高职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探索适合高职生心理特点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同时,要借鉴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成果,积极推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迈进。

(三)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学校心理学工作者的资格和训练提出三项要求:一是具有教学文凭和教师资格证书;二是具有五年以上的教学经验;三是系统修完有关心理学课程。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匮乏,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有计划地定期举办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班,邀请知名心理学专家教授讲学;也可以通过研讨、座谈、开展学术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备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直接选送人员到师资培训班学习深造,也可以直接选调心理健康专业的毕业生和咨询师来校工作。同时,学校也要注意加强兼职人员的培养,壮大师资队伍,比如对辅导员、班主任及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教师也要制订计划,进行相关培训,使其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四)建立学生心理自助体系

建立学生心理自助体系,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力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这种体系的建立,一方面可以弥补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紧张的问题,同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容易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学生心理健康自助体系由三级机构组成:一是院级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以院团委、学工处为领导,心理咨询中心、心理研究所为指导,开展全院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二是各系部学生心理沙龙,协助学院开展系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三是班级学生心理成长小组,由志愿为同学服务且心理素质较好的学生组成心理志愿者,在与同学朝夕相处的学习生活中,给予那些心理需要关怀的学生以经常性的帮助,并能将有严重心理障碍学生的情况及时地向所在系部及学院的心理保健机构与组织反映,避免学生由于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的恶性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