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研究

时间:2022-12-28 06:21:00

导语:历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历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研究

内容提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发展,历史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是大势所趋,其核心是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同时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应注意一些教学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特点、多媒体、网络。

教育的现代化包括教育技术和手段的现代化。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一直是我国学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一个特点,运用现代媒体技术进行历史教学也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拟就现代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整合运用,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现代化教学手段一般是指运用电子器材和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如幻灯机、录音机、投影仪、电视机、录像机、电影放映机等,通过这些电子设备呈现教材内容,把声、形、色与文字材料结合起来,形成所谓电化教学。从20世纪后期后,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又形成了现代信息技术,并运用于教学领域。计算机和网络这种现代信息技术,和以往的电化教学不同,大大拓展了教育和教学的资源,对学校教育和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扩大,学习者将能把这个世界范围的网络用作全面的参考物指南(词典、百科全书、数字博物馆)、电子顾问、传播工具(电子邮件、有共同兴趣的人的闲谈会),以及获得资源的工具(地址和网址联结)。互联网为青少年探索各种兴趣,了解周围精彩的世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1](P.104)。当今的社会是学习化社会,也是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与传统的读、写、算的学习方式已经融合在一起,从而构成了新式教学的平台,信息技术也“从技术上升为文化”[2],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很多的优点,例如:

具有信息量大的特点,其信息存储量超过任何其他的信息承载方式。如,一张光盘的容量,就可以装载学校所有课程的教材。

具有检索方便的特点,在快速搜索信息上大大胜于其他方式。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文献检索,速度快,效率高。

具有合成性的特点,可以把各种教学媒体相互连接,整合在一起,形成多媒体教学。各种电子设备的综合使用,能够大大发挥其整体的优效性。

具有虚拟情境的特点,可以模拟出需要的情景以便教学,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真实体验,大大拉近了学生与学习对象之间的距离。

具有智能化的特点,直接适应学生的具体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加强教与学的双向活动,通过人机互动,随时调整教学的进程。

具有交互性的特点,人机对话的功能加强了教师、学生与教学媒体之间的互动。

具有网络化的特点,打破了地域界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为教与学提供了广阔的场所,使得教学工作可以充分和广泛的利用各种信息资源。

具有个性化的特点,适于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具有延伸性的特点,可以选择任何时间进行学习,还能够把课堂的学习扩展到课外的学习。

现代信息技术的这些优势功能,对于历史教学是非常有用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处理好历史教学中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有利于在历史教学中创设历史的情境,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材料,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加强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正是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也就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教学领域,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一个重点。如,在教育部制订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就提出:“要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3](P.35)。在高中的历史课程标准中,也提到要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更大的范围内共享高质量的教学资源[4](P.33)。总之,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是教育的管理者和研究者注重的问题,也是教师和学生关注的问题。

下面,主要谈谈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一)多媒体教学

这里所说的多媒体教学,实际上包含了三层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运用的类型,这就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多媒体教学(MultimediaInstruction)和超媒体教学(Hypermedia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运用计算机设备呈现教材内容,以及进行展示资料、模拟情境、提出问题、评定答案等教学活动。多媒体教学是指运用多种媒体设备展开教学,把影像、动画、声音、图形、文字等各种信息综合在一起以传递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超媒体教学则不仅包括多种形式的信息,而且与学习活动连结起来,提供浏览检索工具,提供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并可以使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创建自己的学习系统,以及进行相互交流。这三种类型实际是反映出计算机等电子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发展过程,即由单机演示发展到各种设备的联机操作,进而发展到运用电子技术创建编辑环境,形成所谓智能型计算机辅助教学(Intellectual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简称ICAI),使学习者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选择性。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将教师、学生和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结合起来,构成三者互动的教学方式,其基础设备是计算机,其关键是计算机课件的编制。在编制历史课件时,要确定教学课题及其重点内容,选择各种教学资料和素材,编辑课件脚本,设计界面图形,连接方式、流程控制等,还要在制作完成后进行预演操作以便验证、加以修改和补充,并熟悉课件演示的方法和过程。

历史的多媒体课件从信息传递的角度,可以分为很多类型,例如史料提供、图片展示、图示说明、影像播映、情境模拟、动画显示、要点归类、练习巩固等。这些类型往往是经过有机的整合,形成教学的实用材料,在课堂上即时使用;或把教学课件改编成学习课件,提供给学生,以便学生在课下自学。例如在讲授高一《中国近现代史》“洋务运动”一课时,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使教学内容和媒体技术有效的整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有效的教学,正因为如此,我这节课被评为市级精品课。

(二)网络教学

20世纪和本世纪初,网络技术发展迅猛,对学校教育和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运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已经成为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对教学改革的一大促动。现在的教学改革,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教学方式变为启发引导、实际探索的教学方式,提倡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比较广泛的教育资源的背景下,所开展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式的学习”[5]。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改变了传统的课堂学习方式,形成了基于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对信息的收集、掌握和运用,而网络技术正是提供了这样的资源平台。在我国,一些中学历史教师也在进行着网络教学的探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运用网络技术进行历史教学,可以有很多方式的。例如:

1、网上参观。向学生提供有关的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历史遗址、名胜古迹的网站或网页,引导学生进行网上浏览,近距离观察历史文物和历史场景,了解真实的历史原貌。利用网络技术缩短时空距离,借助网络进行“现场”参观和考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直接观察历史的事物,掌握更多的历史信息。

2、网上阅读。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利用互联网的功能,找到相关的资料,进行在线阅读。也可以在课堂上即时检索到相关的阅读材料,投入到大屏幕上,对材料进行解读和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如我在讲授高一《中国近现代史》“抗美援朝”一课时,采取了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首先在网上搜索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整理资料制成网页;然后学生通过校园网阅读抗美援朝的相关文章;最后是学生分小组研究抗美援朝的相关问题,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网上搜索。结合教学内容和重点,选定关键词,利用网络技术强大的搜索功能,进行和历史教学有关的内容搜索。对于学生来说,最有价值的不是存取大量的信息,而是为了理解信息而对其熟练地进行组织和处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历史理解,使他们在存取信息后能够进行分析和整理。如在讲授高二《世界近现代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一课时,我让学生通过google搜索或百度搜索“二战中的一些重大史实和事件”,自主学习了解战争的背景和经过,深化学生对二战的认识和理解,达到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4、网上讨论。这是把网络的交流功能引入学习讨论的方式。利用有关网站的聊天室,或是校园网的论坛,组织学生围绕有关的学习主题,以发贴和跟贴的方式开展网上讨论。这种方式有一个好处,在这种虚拟的网络论坛的平台上,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使不善言辞的学生也加入到讨论中,甚至容许学生以化名登录,在讲讨论时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如在讲授高一《中国近现代史》“剖析靖国神社”一课时,我搜集靖国神社的相关资料,自制了《剖析靖国神社》网络课件,然后让学生网上浏览《剖析靖国神社》、分析相关资料,现场进行网上发贴和跟贴形式的讨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

5、网上展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展示教学的内容,学生可以展示他们的学习和研究的成果,现场在线介绍和交流他们运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情况。

6、网上答疑。教师利用网络的论坛和电子信箱,对学生进行答疑,尤其是可以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学生也可以向老师发电子邮件,汇报自己学习的情况。这样就使电子邮件具有了教学互动和教学反馈的功效,成为师生联系的又一通道。

7、网上课堂,即“空中课堂”,利用网络实现课堂教学。这种方式是将教师的课堂讲授进行录像,然后通过网络传播,或是在网上同步进行。网上课堂既可用于远距离教学,实现异地、异校的课堂教学,也可以在校内进行,向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堂教学资源,如各种修课的教学。如今年在马鞍山二中开展的市第十届“优化课堂教学研究周”中,二中的李代贵历史教师就利用网上课堂的形式进行了有效的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以上所举的这些网上教学的方式,既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也可以在课外学习中运用;既可以用于集体学习,也可以用于个人学习。

另外,教师的备课、上课、教研、进修等活动,是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资源进行的。例如,历史的教师开展网上备课,可以使不同学校的教师,甚至是不同地区的教师,在网上进行集体商议,互相切磋,交流材料,合成教案。现在不少省市的历史教研机构已经建立了教学网站,汇集各种历史课件,提供给教师进行备课,这样就利用网络技术使得计算机辅助教学由过去的“人自为战”,转变为“大兵团作战”,大大提高了运用信息技术的效益。

二、历史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毕竟还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教师不断学习、研究和实践。有调查显示,目前大多数教师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进行文字处理,但能够进行数据、图形处理,利用和编辑网络教学资源的还只是少部分[6]。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也会看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操作设备和演示课件时手忙脚乱,遇到技术障碍时束手无策,讲述与演示不协调甚至脱节等。这些都说明,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问题上,我们应该采取学习、学习、再学习和实践、实践、再实践的态度。教师在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上,应有清醒的认识,要不断跟上教育教学的发展,对于历史教师来说,信息技术不再是仅供选择的和非必要的,你必须发展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你要尽可能熟练地、广泛地运用新的技术,不断取得进步。

如前所述,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对课程、教材、教学过程、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学评估等都会产生相当的影响,尤其是对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带来很大冲击。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学习和进修,加强实践和总结。这里,谈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1、明确目的。任何手段和方法,都是为了达成一定的目的服务,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亦是如此。对于运用多媒体教学或网络教学,首先是要明确如何围绕教学的整体目标,怎样为整体目标的实现服务。特别是考虑到运用信息传播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功效,对他们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学会学习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方面的提高会起到什么作用。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应更有利于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

2、合理设计。无论是单一课件的编制,还是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的设计,都要做好事先的准备,把设计工作做到科学合理。在设计时,要考虑到实用性原则,要能够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要简明清晰,而不是繁琐,如文字编排不宜过长、过密和字体过小,图像不要模糊不清,录像不宜冗长拖沓等。每一设计都应该考虑到实际操作时所用的时间,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呈现有效的信息。

3、重点突出。信息技术的运用,主要应该围绕教学的重点问题,使之能够帮助师生在教学中突破重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特别是在信息资源的利用上,如果过于偏离教学重点,很容易造成学生新的学习负担。所以,无论是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图像和音像的编辑和播放,还是上网进行教学活动,都应该是紧扣学习主题和研究课题,围绕重点内容和重点问题进行,这样才能提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实效。

4、综合使用。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也没有一种教学技术是万能的,重要的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如果只是一味地使用某种电教手段(如用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播放影视),那对学生实际上也是一种被动灌输,只不过是从教师的“满堂灌”变为“电灌”。所以,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要与常规的、甚至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体现出整体的功效。

5、调动学生。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要能够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利到真正的体现。教学实际也反映出现在的学生在运用计算机等技术上是学得快、用得活的,有些方面甚至超过了老师。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6、教师引导。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并不能由于使用新的技术手段而削弱,更不能被取代。其实,技术越是先进,手段越是新颖,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就越是重要。因为教师不仅要驾驭这些技术和手段,并且能够控制技术和手段的实际操作,以及引导学生在新技术条件下或新的学习条件和情境中进行学习。从教学理论方面讲,在教学关系上,学生、教材、教具、教师等这些因素中,教师的作用是关键性的。所以,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更要加强教师的引导、指导和辅导。

现代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其发展速度是很快的,我们的历史教师在这方面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只要我们勤于学习,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就一定能够开创出新的局面,使历史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美]兰祖利、里斯:《丰富教学模式——一本关于优质教育的指导书》,华华等译,东华师范大学出版,2000年。

[2]桑新民:《当代信息技术在传统文化——教育基础中引发的革命》。《教育研究》,1997年第5期。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5]引自教育部文件,《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2001年4月。

[6]参见丁婧、李艺:《普通中等教育的网络教育现状与需求调查》。《中国远程教育》,2001年第11、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