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闻问切班级管理研究

时间:2022-10-29 01:29:00

导语:望闻问切班级管理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望闻问切班级管理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望、闻、问、切”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望”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心理素质,意志品质等内在的特点,“闻”到其声而知其人,“问”可以使师生心与心的交流,拉近了距离,增进了解,产生感情,达成了共识,寻找到适当的“切”入点,然后掌握正确的切入角度和方式,激活学生、班级自身的潜能,使你和学生你和班级之间产生振奋。结果:医学中的“望、闻、问、切”应用于教育教学工作中可以促进师生的感情,有利于班级管理和班务工作的顺利的进行。结论:“望、闻、问、切”在班级管理中切实可行。

关键词“望、闻、问、切”班级管理方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兵术,但我在的教学实践工作中也同样使用于我的教学管理,并且深有体会.因为做学生的工作就是从了解开始,你不了解学生、工作就容易犯盲目、主观的错误。作为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领导者,组织者,协调者,班主任应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了解班级,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中,用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语言来表达你的思想,再用你的思想教育学生,指导学生的行为。而了解学生,贴近学生,使你被学生接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的有效方法,我觉得应从望、闻、问、切四个环节入手。

一、“望”即观察

通过观察了解学生,了解班级,首先是对学生个体的观察,每个学生就是一个子系统,这个系统的开放是有向的,如果你不是他信任的人,他是不会向敞开心扉的,但学生通过与其他个体的联系、交流和自身的行为习惯发生信息表达他的内心世界,所以班主任应从不同的侧面,选择不同的观察点,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如此中学生的日常行为、特长技能,兴趣爱好,精神面貌,活动范围,定位对象等进行观察,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心理素质,意志品质等内在的特点,并对典型学生,典型特点做好观察记录。其次是对学生群体的观察,通过观察了解班委会有无经验,威信和号召力,是否关心集体,是否有强烈的责任感,了解班级内各个群体的首领作用发挥如何,是起积极作用还是起消极作用,了解非正式群体活动是否能接受班集体的正确导向;了解正式群体间的领导和协作关系是否良好,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间的关系是否协调,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间有何矛盾等。通过观察了解班风是否良好,是否有正确的班级舆论,蓬勃向上的朝气,团结奋进的锐气,是否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是否有共同的奋斗目标等。在观察的过程中应注意坚持观察的客观性、全面性、目的性和计划性。同时要注意观察方法的策略性、灵活性和技巧性。如观察表情可以分析学生的心情。

二、“闻”就是听多方面的反馈信息

通过“望”得到的信息有限的,而“闻”是从学生群体外围获取信息的另一个环节。俗话说:“言为失声”、“弦外之音”,要做到闻其声而知其人。比如从上课时班长的“起立”声洪亮、有力、干脆,说明班长充满自信,班级工作开展顺心。反之,则说明班长有可能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好。通过问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是:①听学生的议论,从学生的谈论中了解学生心中的想法,了解学生关心的事情。每当下课十分钟,我都会来到教室跟学生打成一片,下午放学后亲自带领他们跑步煅炼。这样自然就听到了学生很多的你不了解的情况;②听科主任老师的反映,了解老师对学生的看法,老师对班级的看法等;③听班干部的汇报,了解班级工作开展如何,班级有无进步等。三、“问”可以升华师生感情

如果说“望””闻”是了解学生,了解班级的起步、基础,是从系统外围获取信息,那么“问”就是在望、闻基础上更进一步了解学生、贴近学生的关键,是进入系统的“探针”。问的对象包括学生、家长、科任教师、前任班主任和一切与你要了解信息相关的人员。特别要重视家访,通过家访,不但了解了家长,跟家长作了心与心的交流,拉近了距离,增进了了解,产生感情,达成了共识,更重要的是我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了每个学生,使我的工作做起来比较从容,比较有把握。

四、“切”则输入有效的管理信息

“切”即“切入”。是叩启心扉让灵魂闪光的手段。通过望、闻、问,你基本了解你的学生你的班级,这时你已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寻找到适当的基本切入点,然后掌握正确的切入角度和方式,抓住最佳切入时机输入你的有效信息,激活学生、班级自身的潜能,使你和学生你和班级之间产生谐振奋。从而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和班级达到自我完善、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目的。所以发现问题后,你要认真观察、仔细倾听、耐心询问,积极开动脑筋去发新的问题、新的疑点,并不失时机地发现问题的实质,找到切入点,切中问题的要害使问题迎刃而解。

由此可见,望、闻、问、切四个环节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并是要穿插交错进行,贯彻到班级管理的始终。

参考文献

1.牛冰山,赵京.教师素质论大纲.第二版.北京:北京华艺出版社,1999

2.林流.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8(13)

3.马兆掌,张宪尧.班级管理概论.人民出版社,1989

4.扈中平.现代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