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时间:2022-08-20 04:03:00
导语: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问题
当我们的大学生们正以积极的姿态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仍然紧抱固有的模式不放,不加思考,不加证实,不求突破的话,必然无法适应新的时代对我们的要求。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模式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不适应:
1.缺乏敏锐性,不能积极应对大学生的热点问题
一个时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着眼点比较多地放在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工作上,不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忽视理论研究和前瞻性探讨。这主要表现在对社会环境影响的敏锐度不够,不能对大学生指出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层次研究。因而有些老师对大学生接触网络这一具体事实无从引导,一旦出现问题,已存在一定的普遍性。
2.大学生自主、平等意识的增强,导致传统的社会调控系统的失灵
虚拟条件下网民的交往角色是虚拟的,不存在上下级、长晚辈、地位尊卑的垂直型关系,交往变得平面化,属典型的模式交往。网上交往的虚拟性使人与人的交往变得自由、平等,但由此也带来了权威的削弱,导致主导价值观念、社会公共权威以及教育者权威的削弱,使得传统社会调控的功能在逐渐丧失。我们曾在网上下载到这样一份《电子空间的独立宣言》:“我们没有一个选举出来的政府,我们也不愿意要这样的一个政府。我宣布,我们正在建设一个全球性的社会空间,它与你们试图强加给我们的各种专制体制完全不同。”“我们正在制造的世界,是一个任何人都可以进入的世界,它没有特权,没有因为种族、经济权利、军事力量或出身而形成的偏见,在这个世界中,任何人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可以表达他的信仰。”“但愿它比你们以前的政府建立的世界更人道、更公正。”这样的宣言对大学生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困境是信息系统不再被教育者全部掌控,不能对大学生的思想言行进行干预,更多地要靠大学生的自我判断、自我选择。
3.单向的灌输方式,导致教育有效性的降低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起主导作用,他们将含有社会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的相关信息有目的、有计划地灌输给教育对象,而受教育者在内外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有选择地接受这些信息,进而“内化”为自身的个人意识,之后再“外化”为实际行动。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者传递信息的手段主要是以上课宣讲、座谈讨论、个别谈心、开展主题活动等,而以报纸、广播、电视、电影等大众传媒作为辅助工具。教育者所灌输的信息是经过筛选、加工的,有利于受教育者接受正面的思想。然而,随着网络信息传播对思想领域的入侵,单向的教育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其有效性不可避免地受到削弱。大学生在深入网络生活并渐渐习惯于网络这种双向甚至多向的沟通方式后,必定要求教育工作,包括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从内容到形式都能够采取更为民主、更为自由、更为生动的方式进行。这将改变教育者的关系和位置,信息传播的内容和途径也不为教育者所掌控,对此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显然还没有充分的准备。
4.教育者人格魅力的下降,导致感召力、吸引力减弱
面对网络的冲击,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缺乏应有的思想准备及应有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人格素质。据统计,教师中经常上网的主要是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对教师来说,对于网络这一领域不甚了解或只是略知皮毛,不具备较高的网络知识和英语水平,而且明显落后于青年大学生。因而也就有可能缺乏大学生所崇拜的科学文化素质、人格魅力及亲和力。而对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来说,人格魅力和亲和力有时决定了教育的效果。学校的网络管理人员一般只能做网络的基本维护工作,对其中传播的内容无从管理,对网上产生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更谈不上参与教育的问题了。
二、网络时代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与对策
党中央早就指出“要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生活的新发展,努力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手段和机制,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和渗透力”,“更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这是我们加强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
1.规范网络道德,促进网上自律和他律的有机结合
加强对网站的管理和对大学生的网德教育,促进网上自律和他律的有机结合,是提高对互联网的控制力和对有害信息的审视能力,坚决抵制西方意识形态在网上渗透和传播的有效途径。同时,要加大网络监控力量,清除网上垃圾,规范网上行为,尽量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网上活动空间。为了广泛开展网络安全教育,保证网络健康、有序运行,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各项工作的顺利运行,我们要制订相应的“网络管理办法”,规范网上秩序,严肃网络法纪。包括规定“不得泄密,不得制作、复制、查阅、传播各种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危害党和国家安全”的信息,不得从事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并制定相应的处罚办法。在高校,一般的学生组织或学生个人未经学校批准不得私设网络服务器,对于因工作需要而设立的网络服务器,要实行专人管理、维护。这样,才能促进大学生网民网上自律和他律的有机结合,达到在思想政治领域中网络教育的预期效果。我们要在网络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的同时,还应该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的宣传教育,规范他们的网上行为,更要求大学生自觉强化自律精神和责任意识,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履行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
2.营造全新的网络文化氛围,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如果说网络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时代,那么网络文化也就属于文化发展的新形态,是文化进步的新趋势。网络也有许多的形式和手段,可以承载文化的丰富和创新。营造全新的网络文化氛围,是区别思想政治教育是真正进网络,还是仅仅披上了网络的外衣,而实质还是传统的刻板、灌输式的教育方式的标志之一。所以我们不能回避网络文化的客观规律,必须用先进的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引导社会文化网络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氛围,从而丰富和发展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应该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例如利用电子论坛、聊天室等交互式的信息传输方式进行有说服力的、有针对性的宣传和沟通,把科学理论灌输和渗透到大学生头脑中去,培养是非判断能力,让他们在多元化的价值观体系下学会鉴别,学会选择,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观念的侵袭。
我们还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精”、“全”、“新”、“近”等特点,把网上内容与大家身边发生的人和事紧密联系起来,使其贴近读者、贴近生活,更加激发师生爱国爱校热情,达到主动受到教化的目的。所谓网络的引导功能,就是因为网络具有大家平等参与、共同决定内容发展方向的特点,关键在于我们思想政治教育者如何引导。所谓管理功能,就是我们应一改过去那种传统的说教式管理,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和易参与性来实现受教育者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
3.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红色网站”,加强网上教育的力度
电脑和网络的普及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抛弃以往说教的方式,建立互联网的平台,以平等、敏捷、交互、细致的表现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在“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上实现突破。一个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光是有效地开展理论灌输教育还是不足取的。因为青年思维活跃,勤于思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特别是对新的学习生活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单纯靠灌输方式已显得非常有限,对学生来说,在思想理论知识入脑之前应入耳,入耳之前应入座,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应讲究“润物细无声”和“寓教于乐”。除了理论灌输外,应有更多的丰富多彩的网络科技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各取所需,从而达到文化熏陶的效果。
要想在网络上造成强大的舆论声势,必须要有一定的硬件设备。条件允许,可单设服务器;人员必须有专职的工作人员以及兼职工作人员,还应有一批学有余力、具有扎实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过硬的政治思想理论素质的学生工作队伍。另外,应加大教育软件开发力度,不断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科技先进性。如果有实力,还应该加强自主思想政治教育软件的开发,通过制作、传播集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的中文思想政治教育软件,让中华民族古老而璀璨的优秀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熏陶。
4.广泛开展网络活动,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网上网下联动
电脑和网络日渐普及,特别是从目前高校的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寝室里购置了电脑,有些学生还在宿舍楼里将不同寝室的电脑联网。如何因势利导,利用好学生自发建立的这些局域网,广泛开展各种网络科技活动,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网上网下联动,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新课题。我们应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挖掘网络正面引导的教育和教化功能,依靠学生的主动参与,成立各种“工作室”,定期邀请有关教师和专家学者通过教育网站的聊天室与学生进行交流,进行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举办网络文学作品大赛、网络征文、软件编程大赛、网页制作以及电脑绘画大赛等,引导学生广泛地参与。同时,还可建立虚拟的“网上社区”,在网上组织网友“虚拟联欢会”,进行组织生活和政治学习,开展民主评议、交流谈心和心理咨询等活动,在网下可组织“网友联谊会”,以及各种学习交流和科技竞赛活动,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优势,形成网上网下联动的局面。
上海不少高校都设立了网络管理中心负责校园网的开发和维护,在此基础上加强网上教育的力度。如指派德育教师或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工作者轮流值班,关注网上信息,参与BBS上有关问题的讨论,以普通网友的身份与学生开展平等的对话。一方面可直接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掌握第一手资料,有助于及时把握大学生的现状。另一方面,教育者以网友的身份与学生对话,可直接将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放到学生面前,绝大多数学生很喜欢这种形式。目前在上海高校中已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辅导员在以这种形式开展工作。
5.加强网络管理,促使大学生合理、有节制地使用网络
大学生认识能力和控制能力都比较欠缺,极有可能在网上丧失自我而做出触犯法律、违背道德的事情。有的大学生还因为上网没有节制而造成学业受挫。比如,上海某高校237名退学试读和留级学生中,80%以上是因为无节制地沉湎于电脑游戏和看碟片造成的。针对这些状况,对大学生上网进行适当管理和干涉是很有必要的。学校应该制定规范学生上网的条例和守则,告知每一位大学生,对学生上网的机房、图书馆、实验室要配有专职的网络管理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制止。至于寝室和学校附近的网吧,也要经常去巡视。上海市有的高校制订了学生上校园网申请审批制度,凡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暂时不予办理校园网上网手续,已办理上网手续的,如考试成绩出现几门不及格的,也暂时取消其校园网上网资格。
6.加强对网民的心理指导和心理咨询
网络时代,大学生中出现了各种症状的“网络心理障碍”,有的大学生无节制地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互联网上漫游、聊天、游戏,耽误学习,损害身体,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心理异常,包括人格障碍、交感神经功能部分紊乱,其表现为上网成瘾、情绪低落、睡眠障碍、生物钟紊乱、食欲下降、体重减轻、思维迟缓、社交活动减少等。对此,上海市各高等院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开设了针对性的心理指导课,让大学生及时了解“网络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特别是怎样预防诸如上网成瘾、信息焦虑和人际孤僻等,做到防范于未然,对已出现不同程度的“网络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做好咨询、调适和治疗工作,使网络时代的大学生能健康地成长,使他们重新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
- 上一篇: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 下一篇:德育贴近生活有哪些基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