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课的导入
时间:2022-05-23 10:39:00
导语:高中英语课的导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内容提要: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也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始,它直接影响到整节课的效率。本文试图从利用文中插图、各种教学媒体,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来介绍不同的导入手段,以期得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关键词:导入,英语课,兴趣
前言
导入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如果导入得当,就能直接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使其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课堂活动顺利进行,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我们应运用多种导入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为整节课作好开路先锋。
利用文中插图,通过问答、讨论的形式进行导入
新编高中英语教材图文并茂,几乎每一篇阅读课文均配有与该材料有密切联系的插图,有的是为了提示教材难点,有的是为了印证教材观点,有的是为教材重点服务。通过对此画的描述、问答和教师言简意赅、提纲挈领的导语,逐步引入本课的话题,让学生适度了解话题的内容,易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使课堂气氛活跃;利用文中的插图导入新课,能激活学生的认知图式,并使其产生阅读课文以了解信息的愿望,为以下教学铺平了道路。如高中一册(上)第五单元18课(TheGreenHillsofTangsa)的图片,可作如下导入:
T:Justhavealookatthepicture.Whatcanyousee?
Ss:Twowomen,someyoungtrees,andmanybigtreesonthehills…
T:Canyouguesswhatnationalitythewomenare?
Ss:Indian.(Wecanjudgefromtheirclothes.)
T:Whataretheydoing?
Ss:Theyareplantingtrees.
T:What’stheuseofthetrees?(Haveadiscussion)
Ss:Tomakefurniture,paperandsoon.
Tokeepthesoil;Tokeepoffthenoise&strongwind;Tokeepthebalanceofthenatureetc.
T:Ok.Todaywe’regoingtoreadatruestorythathappenedinTangsaVillageinnorthIndia.Inthepastpeopletherecutdownthetreesandtherewerealmostnotreesleft.Lateraforestprogrammewascarriedoutbyteamsofwomeninthisvillage.Andthevillagehastakenonanewlook.Let’sgoandvisitthevillagenow.
2.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进行导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各种教学设施日趋完善,电脑、电视机、投影仪、VCD、录像机、录音机等相继进入课堂,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设备进行教学导入。
2.1.直观导入法。直观导入法是指通过具体的实物、图片、简笔画、照片、幻灯片、录音、录像、VCD等手段,导入教学。它往往能直接引起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直观的手段要比言语描述更为清晰明了,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如在上高中一册(上)第七单元26课(Earthquake)时,教师可事先找一些与此有关的录像或VCD片段,通过放映,让学生感受到地震时人们的心情及地震所造成的灾难,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又如在上高中二册(上)第五单元18课(CharlieChaplin)时,可直接放映由他主演的电影片段,学生往往在笑过之余,更迫切地希望了解CharlieChaplin的有关背景知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成效。再如在上高中一册(上)第三单元10课(AmericanEnglish)时,教师可充分利用收音机和录音机的功能,选择性转录了BBC和VOA的英语节目,上课时让学生听,然后让他们判断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在发音和用词上的区别,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2.2.音乐欣赏导入法。教师可根据课文的需要,可直接让学生欣赏的关音乐、歌曲,因势利导地组织学生讨论音乐的作者、作品的主题等。如在上高中一册(上)第十一单元42课(CountryMusic)时,可让学生先欣赏CountryRoad这首MTV,并通过对画面和歌词的讨论,引出CountryMusic这个话题,进一步说明乡村音乐的内容,使学生感到兴趣盎然。再如在上高中二册(下)第二十一单元82课(Music)时,可播放各种体裁的音乐,使学生感性认识课文的话题。
2.3.背景知识导入法。对于一些历史题材的课文,如在上高中一册(上)第十三单元50课(AbrahamLincoln)、高中一册(下)第二十一单元82课(KarlMarx)、高中二册(下)第十三单元50课(AlbertEinstein)、高中二册(下)第二十二单元86课(Ataleoftwocities)、高中三册(上)第一单元2课(MadameCurie)、第二单元6课(CaptainCook)、高中三册(下)第二十单元78课(Gandhi)等,教师可事先通过各种途径(如上英特网Internet等)找到相关的材料或背景知识,把它们制成幻灯片:或以关键词出现、或以时间为序、或以图片形式展示。教师采用以介绍作者、讨论课文背景为切入口,把学生引入到真实的语境中去,将语言的习得与语言的应用紧密地联系起来,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符合语言的输入大于输出的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把他们言谈、表演作为导入
充分掌握学生的好表演、欲成功、易满足等特点,把学生的自由式谈话(Free-talk)、演讲(Speech)、和表演(Act)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满足学生的表演欲和成就感。
3.1.自由谈话式(Free-talk)。教师可让学生进行俩俩对话或由值日班长提出话题,各自自由发表看法,也可分组汇报,或以竞赛的方式进行,内容不限,可以是天气、日期、学生的日常活动、新闻话题、社会热点,或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奥运会、足球赛等。教师充分利用学生所讲的内容,并适时地引入主题。
3.2.三分钟演讲。教师让一位学生上台演讲三分钟,演讲的内容可根据演讲者的各自差异进行安排。如成绩滞后的学生可进行课文复述,程度中等的可进行与将要学的主题或与课文相关的内容作演讲。如在上高中二册(上)第九十三单元34课(Earth,airandwater)时,让学生准备以pollution为主题演讲,收效良好。而成绩优秀的学生则可以作即兴演讲。因此,教师一定要作好充分的安排,确定有关人员及演讲的主题,把锻炼学生的演讲能力的同时作为一节课的导入。
3.3.课本剧表演。新编高中英语教材中许多内容都可以编成课本剧。如在上高中一册(下)第十八单元70课(Thenecklace)、高中二册(上)第十单元38课(Attheshop)、高中三册(上)第十一单元42课(TheMerchantofVenice)等。教师事先通过成绩好的学生进行改写成简单易懂的剧本,再由学生进行简单的排练,在上课时进行表演导入,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使班上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陶醉于英语学习之中。
4.以教师的提问为主线,通过师生问答导入教学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除了借助插图、各种媒体、学生的言谈、表演外,更多的时候需要教师的导语。他可以进行提问,使用问题导入法;也可以通过复习,以旧带新进行导入;对课文题目进行讨论,直接破题导入;还可以通过重要的语言点进行导入。
4.1.问题导入法。问题导入法又称悬念导入法。随着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可以单刀直入,直接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使学生迅速进入课文的讨论中,并有一种“欲知详情,请看课文”的心情。如在上高中二册(上)第十二单元46课(Escapefromthezoo)时,教师可设计以下的问题:
T:What’skeptinthezoo?
Ss:Allkindsofbirds,tigers,lions,andelephants…
T:Ifalionescapesfromthezoo,whatwillhappen?
Ss:It’llrunaway…
It’llhurtthepeople…
It’llbekilled.
……
4.2.以旧带新进行导入。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与新知识有内在联系的已学过的知识,在温故而知新的原则上,教师或进行对比,或进行“连珠炮似的提问”(Questionbombardment)、“突如其来的提问”(Brainstorming),来唤起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如在上高中二册(上)第十一单元42课(Thehurricane)时,可以从高中一册(上)第七单元26课(Earthquake)入手,通过复习,来唤起学生的认知图,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4.3.破题导入。由于英语课文的体裁多种多样,涉及天文、地理、人文等诸多方面,许多内容是学生所熟悉的。因此,对于学生所熟悉的东西,教师往往可以直接破题而入,收到较好的效果。如高中一册(上)第十单元38课(TheOlympicGames)时,教师可以直接对题目进行导入:
T:WhataretheOlympicGames?
Ss:TheyaretheWorldSportsGamesthatareheldeveryfouryears.
T:WhereweretheGamesfirstheld?
Ss:InGreece.
……
4.4.语言点导入。教师可根据课中主要语言点,进行设计导入,把枯燥的语言点变成有趣的导入,使学生易于接受。如在上高中一册(上)第一单元1课(Thesummerholidays)时,有一个语言点“So+倒装结构”,教师在上复习课时可作如下导入:
T:Whichschoolwereyouatlastterm?
SA:IwasinNo.6MiddleSchool.
T:Whataboutyou?
SB:IwasinNo.6MiddleSchooltoo.
T:AwasfromNo.6MiddleSchool.SowasB.
……
结束语
教学过程虽然十分强调学生的一面,但教师的作用依然不可忽视,而导入新课是其中最重要的作用之一。正如英国语言学家H.G.Widdowson(1990:33)所说:“教师只有协调好日常教学活动(tomediatethrougheverydaypedagogicactivity)才能使教和学的双方同时取得可观的实际效果”。因此,教师要充分扮演好这一角色,设计好每节课的导入。
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多种多样,教师可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课选择使用不同的导入手段,其目的只有一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他们的心智,使学生重塑自信(reassurance),觉得英语课好学、易学,产生兴趣,减少焦虑,达到事半功倍。因此,导入一定要有较强的目的性,让学生明确将要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学;它要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善于以旧拓新,温故而知新;它更要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能引人注目,颇有风趣,形成悬念,引人入胜,发人深思。
主要参考书目:
1.Widdowson,H.G.(1990).AspectsofLanguageTeaching.UK:OUP.
2.杰克斯、刘道义主编,《(高级中学教科书)英语》(1995),人民教育出版社、朗文出版集团公司。
3.刘汉昔、党永升,“‘导学法’实验的初步尝试”,《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沪),1997年第1期。
4.刘红宇,“高中英语新教材阅读课的呈现”,《中小学外语教学》(京),1998年第2期。
5.汪胜光,“利用文中插图,进行导语设计”,《中小学外语教学》(京),1998年第3期。(公务员之家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