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四个第二”工程、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时间:2022-05-06 06:41:00

导语:实施“四个第二”工程、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实施“四个第二”工程、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高职人才培训质量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应用型合格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自身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的质量要求。

我校在长期的中专办学过程中,积极实施以“第二专业”、“第二学历”、“第二证书”、“第二课堂”为内容的“四个第二工程,办出了特色。毕业生以实践动手能力强,能直接上岗顶岗,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即使在近几年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仍然保持着高就业率。对此,《人民日报》、《中国纺织报》、中国教育电视台等都先后进行了报道。1996年,我校试办五年制高职班以后,借鉴中专办学的成功经验,根据高职生的培养目标,着力推行“四个第二”工程,并赋予其新的内涵,两年来,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一、实施“四个第二”工程的内涵

(一)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五年制的高职教育为高职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提供了充裕的时间。我校遵循“合格+特长”的原则,十分重视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并采取措施充分调动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的积极性。如推行“特长证书”制度,改革奖学金的发放办法,把有无特长作为发放奖学金的主要依据之一,把是否具有良好的个性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考评的重要方面。

学校还大力拓宽“第二课堂”的外延,将其分为文化艺术、智能技能扩展、专题讲座与学术报告、社会实践活动等四种类型,并加强对第二课堂的管理。

我们采取了三项具体措施:

一:将加强学生管理和培养职业技能相结合。

学校充分利用双休日,开办各种课外活动,如开设有关专题讲座,图书馆、计算机中心、实验实训室照常对学生开放,20多个学生社团组织也正常开展活动。这样做既加强了对学生双休日的管理工作,又为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供了时间保证。

二:把“第二课堂”作为高职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之成为第一课堂的延伸。

学校利用“第二课堂”来强化学生计算机的应用,车工、钳工等技能的训练,各课程助教小组制作教具和准备实验,协助教师批改和评比作业,“一帮一”做好后进生的转化等工作。有的课程组还成立了全校性的助教协会,如语文助教协会,设立了戏曲表演、播音朗诵、器乐演奏与赏析、书法美工、写作编辑等工作部,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助教活动。

三:把社会实践作为培养学生能力和特长的一个主要阵地。

我校利用寒暑假精心组织学生开展以“打工”为主要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体验生活、磨炼意志和提高自身素质。今年暑假,我校99.3%的高职生参加了“打工”活动,平均天数为12.5天,人均获得报酬112.4元。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使他们认识到具有特长的高职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格毕业生。

(二)必须获得“第二证书”掌握更多的岗位技能

职业资格证书是国家专门机构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对被考核者进行的评价,因而更具权威和效力。我校明确规定,学生只有取得有关职业资格证书或岗位技能证书才能最后毕业。

鉴于纺织行业尚未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学校一方面发挥行业的牵动作用,与专家顾问委员会共同进行专业岗位职业能力的调研分析制定专业岗位目标体系,争取得到行业认可;另一方面采取过渡办法,即要求学生用若干岗位技能证书替代职业资格证书,并要求各类技能鉴定尽可能与社会考试接轨,使之得到社会认可。

对一二年级学生,学校强化了计算机能力和英语水平的训练要求他们必须全部通过省计算机初级考试和省英语初级考试,并鼓励他们参加中级考试;对机电类专业学生,学校还要求他们通过钳工、车工和维修电工初级考试;对服装类专业学生则要通过样衣制作考试。

目前,我校高职生基本上都取得了两张以上的技能证书。随着年级的提高和专业课程的陆续开出,学校还设置了其他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第二证书”。学生多一份“第二证书”,多一项专业技能,今后就业就多增添一份“筹码”。

(三)倡导攻读“第二专业”,努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招生就业制度的改革,高职生毕业后必须通过竞争才能找到工作。为了扩大毕业生的择业面,增强其对社会的适应性,提高就业竞争力,我校为高职生开设了一些具有潜在社会需求的大专层次的“第二专业”。

例如,基础科开设英语专业提高班,以满足部分学生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的要求;机电科开设了计算机应用与维修第二专业,有效地增强学生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我校现有的五个高职专业中四个专业为工程类,为了更好地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许多高职生认识到在学习工程知识的同时,必须掌握必要的经济理论知识。为此,本学期经管科面向三年级学生开设了“财务与会计”、“国际贸易”和“市场营销”第二专业。

我校在开设第二专业时,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制定了实施性教学计划,有一定的课时保证;学生经严格考核,合格后才发放经学校统一印制的写实性第二专业证书,作为学生择业时的专业证明。

据统计,我校96级和97级高职生中,参加各类第二专业学习的共有156人,占总人数的32.6%。

(四)力争取得“第二学历”,积极拓宽就业渠道

能取得“第二学历”,意味着学生拓宽了知识面、增强了适应性,有助其广开就业渠道。在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生源中,部分高年级学生有较高的素质,自身也有提高学历层次的迫切愿望。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一个完整而又连通的职业教育体系。在这种情况下,让部分学有余力的高年级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的前提下,攻读相关的本科专业,这既顺应了社会和行业经济发展对多种人才的需求,也有助于激发这部分高职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他们今后的就业。

二、实施“四个第二”工程的思考

开展高职试点两年多来,我校在高职教育中实施“四个第二”工程已取得了初步成果,但在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以探索。

(一)实施“四个第二”工程,必须得到社会和行业的积极配合

实施“四个第二”工程,其核心是职业能力的培养。如何从职业岗位分析入手,根据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要求,明确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并制定出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给高职生能力培养提供权威的目标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迫切渴求行业的牵动和社会的支持,使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既有据可依,又得到社会的认可,使之在择业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要真正加强与社会和行业的合作,并发挥行业牵动的作用,就特别需要得到社会和行业中那些设备、技术和管理上一流的企业的支持,促使他们为高职教育提供良好的校外实训和实践条件;也需要充分发挥行业内知名专家、学者的作用,开展专业岗位职业能力的调研分析;还需要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与企业集团共建社会急需专业,形成一批联系紧密的校外实训基地,为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提供更广阔的社会实践空间。

(二)实施“四个第二”工程,应注意从生源素质出发,做到因材施教

由于受初中阶段应试教育的影响,五年制高职新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较差,人文素养与知识明显不足,导致他们对社会生活认识肤浅,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有的甚至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这些都会一定程度地影响并制约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为高职生做好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拾遗补缺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我校在低年级阶段引导学生通过参加“第二课堂”的活动和“第二专业”的学习,既加强了他们职业技能的训练,也有益于其综合职业素质的提高。

(三)实施“四个第二”工程,必须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做到按需施教

实施“四个第二”工程的目的,主要是从拓宽服务面向的角度来提高高职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第一专业”与“第二专业”、“第一学历”与“第二学历”的关系。只有明确主次关系,才不会本末倒置。

我校明确必须把“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强化;要求学生必须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第一专业”的学习,保证取得“第一学历”的前提下,攻读“第二专业”,取得“第二学历”。

在实施“四个第二”工程中,学校还要进一步加强教学过程的控制,严把教学质量及其考核关。对有攻读“第二专业”,或想取得“第二学历”愿望的学生,必须报经学校高职办批准,方可参加学习。对正在攻读“第二专业”和“第二学历”的学生实行学习质量跟踪,通过对教学过程的控制来保证学生完成教学大纲规定内容的学习,进而优化实施“四个第二”工程的效果。

(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