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级合作学习行为建构的实践
时间:2022-08-11 08:25:46
导语:高年级合作学习行为建构的实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倡导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就是要加强师生、生生的交流与合作,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构建更加和谐民主的教与学、师与生、生与生的关系。同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实现师生间、生生间的合作探究,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搭建一个更有利的学习平台。
关键词:合作学习;语文教学;现代信息技术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合作学习”于人们而言并不陌生,在几千年前,《诗经》就曾告诉人们“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论语》中也曾提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记》中也有这样的句子“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古人早就认识到,与个人学习相比,合作学习更能够促进人的认知水平的发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到了近现代,杜威、梅依和杜博斯、佐藤学等教育大家更是通过一系列的研究与著作让人们看到了“合作学习”魅力所在。“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甚至是师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力图构建更适合学生认知发展的教学、师生关系。学生在独立自主探究的前提下,通过彼此的交流探讨,展示自我独特的思维过程,在相互切磋磨合中,丰富自我认知。同时,在民主、自由、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合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也使得成员间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当今社会处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教育也顺势搭上了信息技术的时代快车。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所发挥的优势逐渐为人们所认可,信息技术环境更是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为师生、生生间的问题探究、质疑问难、情感交流构建了一个更加多元的平台。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合作学习的概念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合作学习,主要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于课堂,由多名学生组成学习合作小组,针对共同的学习目标进行探究合作,力求实现教学目标,达到对教学内容更深刻的理解。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合作学习的优势
(一)合作方式自由化
传统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常常受困于时空因素,需要小组成员在课堂上完成面对面的合作交流。而现代信息技术融入语文课堂,使得小组成员之间可以更多元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突破了时空的局限,彻底扭转了传统课堂中学生只能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开展合作学习的局限性,消除了合作伙伴之间的时空障碍。只要合作伙伴有意愿,学习者就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即使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也可以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共同开展合作探究活动。
(二)合作同伴多元化
语文课堂中传统的小组合作模式是由教师分组,而小组成员则多由同桌或是前后桌的几位同学组成。合作同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选择合作伙伴的自主空间较小。但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相互学习的同伴更多元了,每个同学都可以进入同伴的学习空间。合作同伴不仅仅局限于班级成员之间甚至是座位附近的几位同学,可以真正根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寻找志同道合的学习同伴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合作模式丰富化
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能够使学生接收到更丰富多彩的信息从而使知识表征多维化。同时,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趣味性,给学生带来多重感官触动,使得小组成员之间更好地创立合作情境。各个成员通过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实现对自我表达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的提升。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合理分配学习小组
1.合理分配小组成员语文课堂中传统的分组形式往往采用座位就近原则,分组方法较为简单。容易造成成员与成员之间合作不融洽,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合作不平衡等问题。信息技术融入课堂后,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管理系统,如班级优化大师,充分考虑小组成员兴趣、能力、个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基础,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力求各小组之间实力均衡,保证各小组成员间各有所长、相辅相成。2.合理分配成员分工建立合作学习小组之后,教师要帮助合作小组中的成员明确各自学习任务,教会学生进行分工,明确分工后才能进行有效的合作。让学生在对自己个人学习负责的基础之上,还要增强团队意识、同伴意识,让学生明确每一位成员在小组内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责任担当。
(二)重视课前预学
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小组成员都能独立地认真自学。人只有独立思考,才能在思考中产生困惑,进而产生通过合作交流来答疑解惑的欲望。遇到问题,产生困惑并且学会寻求帮助,这才是合作的基础。小组成员间在解决预学疑问的过程中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获得共同进步。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针对基础目标在小组间展开预学。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六年级课文《蒙娜丽莎之约》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回去先独立完成预习单,后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统计本组错误率最高的字词。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针对字音、字形、字义互相提问、测评,答疑解惑,自主解决字词问题。同时,课前也可以让各小组成员利用网络查阅相关学习资料,教师既可以直接传送准备好的学习资料包,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搜索引擎自行查找与课程相关资料,从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阅读、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等能力。
(三)激发合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共同的兴趣与目标可以给合作小组带来1+1>2的神奇效果。学习是一个人的事,但团队的力量更不容小觑,每堂课的内容不能保证每个人都全部感兴趣,而合作学习恰恰能提高课堂效率。通过信息技术根据教学目标为小组成员提供更灵活多样的小组学习任务,让学生能根据自身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兴趣爱好等更为自由地选择任务,更容易使小组成员之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为之后的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合作学习,学生围绕多样的任务要求,由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并选择小组成员都感兴趣的任务。有了共同的兴趣,合作伙伴将以更饱满的激情投入合作学习,在合作过程中认准目标,在互帮互助,共同探讨、团结协作中攻克难关,实现共同进步,实现合作最优化。例如在教授部编版课文《为人民服务》一课时,由于文章离学生所处的时代较远,因此在课前预学的环节,笔者就向学生提供了三个任务供他们自由选择:①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②了解张思德同志的相关事迹。③了解议论文这一写作文体。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由选择加入任一合作小组,参与小组协作,共同完成对信息的收集和整理。由于是自己感兴趣的任务,小组成员们热情高涨,先是独立收集、筛选相关资料,再把各自收集到的资料分享给小组成员,由小组成员共同探讨、整理、汇总。在这过程中,合作小组出现了切磋讨论、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可喜景象。小组成员们紧扣自己所选的学习任务,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虚心向同伴学习,尊重他人劳动成果,锻炼了合作能力。
(四)创新合作途径
现代信息技术融入语文课堂,使得学生的合作学习更多样、更丰富。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让合作有效延伸至课前、课后、线上、线下。例如,在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爱护眼睛,保护视力》一课时,笔者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了一个资料库,由教师先将大量的相关资料进行筛选,分门别类地建立几个资料袋。在课上,先让学生观看事先剪辑好的关于爱护眼睛、保护视力的视频资料。接着,请同学们进入资料袋,自由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资料袋,先自行浏览资料袋中的内容。再在合作小组内进行交流,为课上开展“爱眼护眼交流会”做准备。然后,请各个小组根据讨论成果,进行交流汇报。在此过程中,一个合作小组介绍结束,可以由其他的合作小组进行适当补充。通过这一形式的小组合作交流,同学们不仅对爱眼护眼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增强了学生爱眼护眼的意识,还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基本达到了口语交际课程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融入语文教学课堂,不仅丰富了课上合作学习的途径,使得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更具可操作性,更能够将合作学习延伸至课后,进一步完成教学目标。比如,在课上40分钟结束后,教师提出建议:同学们,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家都是信息技术时代的“原住民”,大家也常常逛论坛、看帖吧。在许多讨论群上可以看到人们呼吁大家爱眼护眼的相关内容。今天也来试试吧,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有关爱眼、护眼的相关帖子,交流讨论后放到网上去。学生们各抒己见、互相启发,最终设计出了许多高质量的宣传语,如:1.爱护你的眼睛,美丽世界等你去探索。2.拥有健康的双眸,精彩将与你同行。3.看云卷云舒,观名胜古迹,赏心悦目怡人情。4.闪亮双眸,乐趣无限。……信息技术助力于语文学科的合作学习,为语文合作学习提供了更丰富的途径,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对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创设合作情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也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传统课堂的局限性,拓展新型合作任务,根据学情、教学目标着力于为学生创设丰富有趣的合作情境,不断丰富课堂教学资源,为学生的合作探究提供更多元化的平台。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四年级第八单元“历史人物故事”时,笔者按照不同历史时期进行分组,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的感兴趣历史人物,再进行信息搜集,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最后由小组成员共同设计一份学习简报。并承诺学生,最后将由家委将他们的学习简报“集结出版”,让他们的小组合作成果最终能够正式“发行”。于是,大家的学习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完成资料收集后,有的成员做美工、有的成员排版、有的成员编辑、有的成员校对,大家分工合作,形成了多维度、多层次的交流模式。这一情境的创设,能提高学生探究意识又能增进学生的团队情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升教学质效,有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再如在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这一单元课文均为神话故事,笔者提供给学生这样的合作任务:世界各地神话传说各不相同,自由组合成一个神话家庭,先搜集资料,然后通过故事表演的形式向大家展示这一神话传说,在语文活动课上开展一个“神话故事联欢会”。课后学生积极上网查找各自的信息,把自己融入角色,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六)建立有效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对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合作学习同样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有效的评价机制有助于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让学生形成较为客观的自我评价,有助于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应引入有效的评价机制,用以激励各小组成员的相互合作、共同学习。为保证评价的全面性、有效性,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合作小组成员的自我评估学生可以从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针对自己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学习方法、交流过程、学习成果等多角度进行自我评估,通过自我反思、内省自身的方式,促进自我调整,争取在下一次的小组取得进步。2.合作小组成员间的互相评价可以由小组成员间针对各合作伙伴在收集、整理、交流、汇报等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详细的记录,再由小组长以评价表格的形式上传至教师端,由组长结合小组各成员的反馈情况进行汇报,指出在此次合作学习过程中,哪些小伙伴在什么方面表现得较为突出,并指出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以促进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升。3.教师综合评价教师评价的有力依据之一是学习小组最终的学习成果。各小组完成学习任务后,都会由小组长汇总传送给教师,教师再根据各小组的成果进行点评,对表现优秀的小组、贡献突出的成员进行嘉奖,以此激励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但是教师评价的标准还应更多元化,切不可只以成果为导向。教师对合作效果的评价,还需要注意观察学生是否能够主动参与到同伴合作学习中来,完成任务时的兴趣有否提升,小组成员间是否学会善于倾听其他同伴的意见,虚心向同伴学习,积极主动配合、能够独立思考,并且勇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等。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中的评价提供了有力支持。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进行追踪,如查阅小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的资料收集、讨论记录、观看学生实践视频等,让教师的评价更客观、更全面、更多元。综上,“合作学习”既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合作机会,提供合作平台,创设合作情境,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自主创新能力,使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同时,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快捷性、高效性、交互性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了助力。信息技术融入语文教学,有利于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搭建一个更为有利的平台,助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作者:陈丹艳
- 上一篇:小学信息技术合作学习策略
- 下一篇: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