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时间:2022-12-08 10:53:48
导语:古诗词教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内容摘要:古诗词教学效果,与语文教育目标实现密切相关,关系着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的了解,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但是古诗词创作年代久远,在语言表达上与现代汉语差异较大,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学习效率难以得到提升。这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古诗词主旨与内涵,逐步提高古诗词学习效率。基于此本文将深入分析当前古诗词教学中亟待改进的地方,并有针对性提出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高效课堂;策略
古诗词不仅有着丰富的意蕴,也具备用词精练的特点,在我国文化宝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转变古诗词教学方法,注重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让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逐步提升古诗词鉴赏能力。对此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目标与学生特点,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好古诗词的基础上,实现自身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古诗词中将我国各阶段文化发展特点反映出来,融入了古人的真情实感。但是很多古诗词显得过于晦涩难懂,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学生要想学好古诗词难度较大。在新课标下,教育界更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开展语文古诗词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净化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审美能力,受到各种经典理念、价值观和思想感情的熏陶。由此可见,加强语文古诗词教学意义重大,不仅能够体现素质教育理念,也能促进学生个人全面素质的发展。
二.古诗词教学亟待改进的地方
当前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学生兴趣普遍不高,导致教学活动难以顺利开展。现阶段大多数初中生对古诗词的学习积极性不强,受到自身认知水平和古文知识积累不足的影响,在古诗词学习中存在较大的困难,表现在无法透彻领悟作者寄托于其中的情感,对古诗词内涵掌握不牢。在应试教育影响下,教师也主要根据教学大纲,单方面将知识照本宣科讲解一遍,导致学生理解不够深入,缺乏独立探索的机会,只能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古诗词教学效率也很低下。第二,学生朗读古诗词的时间不多。分析古诗词教学现状可知,教师一味让学生背诵古诗词,课堂上学生只能被动听讲,缺乏足够的朗读时间。古诗词不仅文字精炼,也拥有优美的结构和优美动听的韵律。若是课堂教学中不重视朗读,教师则无法了解学生诵读古诗词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第三,课堂学习氛围不浓,很多学生不能集中注意力。初中生个体发展存在差异,学习能力也有高有低,在学习语文课程的过程中,外界因素对他们的影响很大,难以在课堂上做到全神贯注。教师也忽视了构建有趣、活跃的学习环境,过于关注教学进度,导致学生难以跟上教师讲课思路,也影响了最终教学的效果。
三.古诗词教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1.介绍背景,理解内涵。古人在创作古诗词的过程中,都与所处人生状态、社会情况和所处遭遇等背景密切相关,要想古诗词教学活动高效开展,让学生既掌握基础知识,也被古人的高尚情操所打动,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弄清楚与古诗词相关的背景。在教学之前,教师要借助教案、互联网等渠道,将与古诗词相关的背景材料收集起来,并通过筛选与整合,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视野,为学生学好古诗词知识打下坚实基础。例如:在李清照的《声声慢》教学中,对秋景与秋情进行描绘,将沦落天涯的悲苦情绪发泄了出来。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是简单的为学生逐句翻译,实际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对这首词的真实内涵把握不到位。对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详细介绍创作背景,确保学生对李清照生平有更多的了解,体会她孤身一人、无依无助的凄凉之情。这样一来,学生将真正理解到“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一句表达的意味,对李清照感情有更多的体会,诗意掌握更加到位。在《凉州词》教学中,主要描绘了古代将士守戍边塞的场景,作者通过“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刻画了边关艰苦条件,营造了孤寂和荒凉的氛围。但是作者并没有使用衰萎颓唐的情调,而是通过描写边关将士一心报国、不惧生死的形象,反映了诗人的广阔胸襟。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能够为学生学习语文产生驱动力,为了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古诗词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好古诗词打牢基础。在日常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对教材内容有全面的把握,有针对性备好课,吸引学生全身心融入到情境中,在浓厚古诗词氛围中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中,要想学生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有深刻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上要采取配乐演唱的方式进行教学,并告诉学生此时苏轼与弟弟已经分别多年,仕途上的失意更引起了他心中的苦闷。在中秋节到来之际,苏轼借着美好的月景,表达了心中的愿望。如此一来,学生都产生了极高的兴致,也能触景生情,与苏轼感同身受,对这首词的情感基调有了准确的把握。在王维的《使至塞上》教学中,要想学生都理解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教师可以采取播放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并配乐和展示图片,营造图文并茂的氛围。学生将逐步产生身临其境之感,真正感受到塞外壮美辽阔的大漠风光。学生进入这种审美意境后,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大大增加,也自由徜徉在古诗词海洋中,不仅不会产生倦怠感,还能对古诗词产生深刻记忆。3.巧抓意象,把握情感。古人在古诗词中寄托了真情实感,并通过意象抒发出来,且多个意象共同构成了意境。在课堂上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也需要在教师的指引下,找出诗词中的所有意象,加深对意境的感悟,方可准确掌握作者写作意图,对古人表达的情感有更多的理解。例如:在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教学中,主要描绘的意象包括“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古道”、“西风”、“瘦马”和“夕阳”等,大多为悲景意象,单也包含了喜景意象,营造了悲凉、荒寂的意境。在这些意境的衬托下,远方游子思念故乡的浓情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找出意象,理解情感,还要指导学生对意象进行分类,掌握不同意象的特定含义。以“月亮”为例,主要反映了古人离别时的伤痛,抒发对亲人朋友的思想。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就是通过月亮反映对友人的宽慰、劝勉之情。对“斜阳”来说,是古人表达心中愁绪常用的一种意象,在温庭筠的“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通过斜阳、江水等意象,表达出自身的离愁恨别,描绘了思妇望穿秋水的眼神。在笛、笙、箫等意象中,往往需要人的参与,在情感上突出了哀怨与缠绵,将离别之苦、相思之深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在范仲淹的《渔家傲》教学中,一句“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利用羌笛声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表达了出来。可见,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就是要指导学生抓住意象,才能加深理解,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4.剧本演绎,夯实基础。在语文古诗词学习中,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有较高要求,这是因为古诗词是作者智慧的结晶,学生的理解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掌握透彻的。为了保证古诗词教学的高效性,让学生学到更多与古诗词相关的基础知识,教师要重视加强日常训练,为学习古诗词和体会作者情感内涵打牢基础。例如:在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教学中,主要故事情节并不复杂,要求学生在反复朗读过程中,逐步感受到作者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也领悟到本诗语淡而味不薄的特征。为了保证教学的效率,教师在学生初步掌握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共同创编剧本,并在课堂上进行演绎。学生可以分别扮演两个古人,甚至还可以加入数名仆人,将古人见面时的热烈庆贺场景进行再现。学生接到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后,可以在空闲时间查课本、找资料,掌握古诗词文化典故与相关背景,对“重阳日”、“就菊花”和“话桑麻”等表达的意义有准确的理解。在教学最后,教师还要让学生思考:“诗人临走之际,为何希望重阳节再次相聚?”并指导学生在具体分析中体会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对田园诗和重阳节有更多的了解。教师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构建生动、活跃、有趣的学习氛围,每个学生的专注度更高,在精彩演绎课本内容中正确理解了古诗词文化内涵。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古人相聚的热闹场面,也能真正体会到古人的待客情怀。总之,学生加强古诗词学习,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实现自身语文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古诗词的学习是一个长期过程,教师必须适时为学生提供指导,让他们读出韵味、品出情感,实现自身视野的不断拓宽,对古诗词的意境有真正的感受。这样学生将轻松领悟,与作者在心灵上达到共鸣,通过古诗词学习既发展了能力,也启迪了智慧。
参考文献
[1]李兴花.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走出诗词教学困境[J].华夏教师,(12):33.
[2]秦锁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J].教育现代化,8,5(1):3-3.
[3]王月婷.古诗词教学中的情感激发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7,30(17):1-1.
[4]黄紫青.创设初中古诗词教学的高效课堂[J].西部素质教育,7,3(14):2.
作者:石玉
- 上一篇:商业银行网络信贷风险及应对
- 下一篇:水利投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