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生理学教学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时间:2022-09-03 09:53:27

导语:学校生理学教学德育渗透方法探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学校生理学教学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摘要]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时期是学生良好品德养成的关键时期。生理学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德育渗透。笔者从中职学校德育的现状、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出发,围绕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目标和内容,对生理学教学环节进行多方位德育渗透,探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的途径、方法、注意事项,培养更多具有优良品行的医学人才。

[关键词]中职学校生理学德育渗透方法

1中职学校德育的现状分析

1.1专业课教师思想认知不足。近几年来,社会和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德育。教书育人,育人排在首位,即先成人再成材。虽然学校经常强调,广泛动员,但很多专业课教师还是没有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习惯,在认识上主要存在以下误区:潜意识里仍然认为德育是政治教师、品生教师和班主任的工作,与自己无关;认为在专业课堂上进行德育是牵强附会,生搬硬套,是搞形式主义;认为在专业课堂上开展德育会占用、浪费专业课时间,影响专业课的授课效果。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导致很多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上偏向于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自认为顺利完成授课内容,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考点,考试能拿到满意分数就行,最终忽略了课堂德育渗透的良机。所以学校强调的全员、全程、全方位德育每次都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德育工作并没有落到实处,因而也没有显著成效。1.2专业课堂缺乏有效的德育方法。目前,越来越多的专业课教师逐渐认识到德育是学生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希望能在课堂上、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德育。但苦于没有找到德育切入点,教育途径单一,教育方式方法简单粗暴,导致学生难以接受,教育效果不理想。1.3中职学生可塑性强。中等职业学校入学门槛较低,中职学生生源整体素质不高,年龄偏小,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较差,且正处于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若在此时能得到恰当的引导和帮助,将会明显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

2生理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现代教育讲求德才兼备,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创建了“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主导的教育思想体系”,从多角度论述了教育的目的,提出了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关于德育,他明确指出,“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爱因斯坦也认为:“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1]。可见德育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中的重要性。现在新课程将教学目标分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三维目标也告诉我们:只有专业知识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三维目标的三个方面应互相联系,融为一体。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就是要把原来目标单一(即知识与技能)的课堂转变为目标多维(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堂。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有把三者紧密结合,重视德育,才算是完成教学任务,才能真正地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健全型医务工作者。要做好德育工作,必须建立健全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系。全员育人其中最主要的是要求不学生科的教师依据本学科特点,在学科教学中自觉地渗透德育[2]。生理学是医学专业基础课程,是连接临床医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学好生理学对后继其他医学课程的学习非常重要。作为生理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教学的各个环节,结合本学科特点,深入挖掘教材,将知识性和思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于教,在传授生理学知识的同时负担起德育教育,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使命。

3围绕中职德育目标对生理学教学进行多方位德育渗透

3.1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中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党爱国、拥有梦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成为敬业爱岗、诚信友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其德育内容包括了:①理想信念教育。②中国精神教育。③道德品行教育。④法治知识教育。⑤职业生涯教育。⑥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3.2中职学校生理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针对以上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结合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现状,笔者认为生理学教师可采用以下多种教学方法对生理学教学进行德育渗透。3.2.1典型案例引导法。可结合授课内容,选择典型案例,通过文字、语音、视频或者做成微课等形式向学生展示,进行课堂渗透。例如,在讲授血液这一章当中的血型与输血内容时,可以结合最近几年发生的输血事故进行案例展示分析。如:2016年海南广播电视总台《夜线》栏目播出《医疗事故谁来买单》,反映了海南省昌江县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发生的一起错误输血事件。患者袁某,于2016年7月6日在该院妇产科门诊因“宫血”收入院。当时门诊检查血型为“O”型。入院后,值班医生口头医嘱交叉配血。随后,护士吴某送错标本,检验科检验员未仔细核对患者姓名、床号,查血得出“B”型结果,发现与门诊结果不符,却未能按规定重新抽血复查,最终错误地将“B”型血错输入患者体内。输血5min后,患者出现头晕、干咳、烦热等症状。所幸当时一钟姓护士及时发现异常,立刻停止输血并向医生报告。随后,采取措施控制输血反应,最终避免了更严重后果的发生。案例展示后,学生积极地开展了案例分析,找出这个事件中存在的本可避免的疏漏之处。有的说是由于值班护士和检验员责任心不强,没有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有的说值班医生不该口头医嘱。有的说发现前后血型检查不符合却没有及时抽血复查等。教师再次强调了输血的原则及交叉配血的重要性,随后公布了卫生局及院领导对涉事相关人员的严肃处理结果及对及时发现异常的钟姓护士的全县通报表扬结果。学生们都受到了震撼,陷入了沉思。此时,可循循引导学生一定要从在校期间起,养成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否则同样可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出现医疗事故,给他人和自己造成严重的后果。另外,课后,也可继续拓展病例,展示近几年来因为输血而意外感染艾滋病的新闻报道。例如:2017年1月,浙江省中医院有5例患者确诊为艾滋病,其中两名孕妇。经过调查发现,传染源是其中一名治疗者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而致命的是一位医院技术人员违反“一人一管一抛弃”操作规范,在操作中重复使用吸管,造成交叉污染,最终导致部分治疗者感染艾滋病毒。2018年,涉事医生犯医疗事故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6个月。这样的案例虽然不多,但是对个人和家庭而言都是毁灭性的打击!这样的真实案例会对学生造成强烈的心理冲击,让她们产生职业代入感,真切地意识到:人命关天,临床工作容不得一丝马虎。必须严格遵守临床操作流程。对学生而言,这就是很好的道德品行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的融合渗透。3.2.2科学故事感染法。科学故事主要选择科学家的成长经历或者一些重大科学发现史的真实故事。由于是真人真事,可信度高,更有说服力。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几乎没有不喜欢听故事的。为了让故事能真正走进学生心里,选择故事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有趣味性的,有感染性的,有启迪性的,有激励性的。选好故事后,巧妙地穿插在理论课堂当中讲授,往往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情绪,启迪学生心智,激荡学生心灵。教师讲授故事时,应注意不能平铺直叙,语言要生动有趣,语音高低错落,辅助肢体语言,娓娓道来,引人入胜;故事应短小精悍,时间不宜过长,但小故事亦能反映大道理。例如在讲授内分泌系统的胰岛素生理时,可以给学生先简介糖尿病的症状。20世纪20年代以前,糖尿病的治疗没有突破性进展,只能用饥饿疗法来延长患者的生命,最终患者难免一死。再绘声绘色地讲述加拿大生理学家、外科医生弗里德里克·班廷发现胰岛素的传奇史诗故事。1923年,班廷和麦克劳德因此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胰岛素的发现和提取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为纪念班廷的巨大贡献,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将班廷教授的生日——11月14日定为“世界糖尿病日”。又例如讲血型与输血时可以跟学生简介血型发现前的悲惨输血事故,再讲述奥地利病理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发现ABO血型的故事。他的这一发现为输血打开了安全之门,使全世界无数人重获新生。兰德斯坦纳因此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的生日6月14日被确定为“世界献血者日”。除了国外,我们国内也有很多著名的生理学家为医学发展做出贡献的故事,可以激发学生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比如1965年我国科学家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开创了人类历史上人工合成蛋白质的先例。科学历史故事中的科学家们不辞劳苦、锲而不舍、勇于探索、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也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和激励着学生刻苦学习,遇到困难挫折,不妥协不放弃,迎难而上,达成目标。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生理学教师平时可以多留意收集,建立故事小档案,按生理学章节归纳整理,提炼出故事中的德育因素,等到合适的时候穿插于课堂之中,适当点拨,往往能在不经意之间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收到良好的效果。3.2.3问题引导渗透法。问题引导渗透法是由教师结合生理学知识点设置问题,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德育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例如,在讲授血液这一章当中的血量、血型与输血内容时,根据正常成人血量约为自身体重的7%~8%这个知识点,先请每个学生根据个人体重计算出自身的血量,再提问学生:一次无偿献血200~300mL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吗?为什么?严重失血达总量的30%以上,此时最有效的抢救措施是什么?对于第1个问题,根据生活经验,大多数学生潜意识会觉得可能没问题,但是回答不出来原因。此时,教师可加以点拨,少量失血不超过总血量的10%,对正常的生理功能影响不大,可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丢失的水、电解质可在1~2h内恢复,血浆蛋白由肝脏迅速合成,红细胞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增强,可在1个月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此时,再展示本校师生积极献血的图片和视频。这些图片每年都在学校宣传栏里表彰展示过,但有些学生可能看见了却没有特别感受,或者之前对献血有误解,心存顾虑。通过对问题的抛出、答疑,学生恍然大悟,明白了血液是可以再生的。对于第2个问题,学生都能反应过来此时最有效的抢救措施是输血补充血容量。此时,可以再加一把火,展示2008年四川大地震时社会各界人士积极献血热潮的视频或图片。最后,倡导学生只要年满18周岁以上,身体健康,符合献血法规定要求,都可以无偿献血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这样既能为接下来进一步学习血型与输血内容做了很好的铺垫和导入,同时又能让学生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爱心和善举对自身身体没有影响,还能帮助别人,挽救无数人的生命,其社会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3.2.4情景分析渗透法。教学过程中,对一些比较抽象复杂、不好理解的生理学知识点,教师往往会进行提问、课堂讨论分析,但有时候学生兴致不高,不积极主动,很多学生往往还处在等答案的状态,也害怕被教师点名回答问题,导致课堂讨论沉闷,分析不到位。为了改善上述状况,此时,可以采用把情景表演和讨论分析糅合在一起的方法。情景分析渗透法是教师提前创设一个蕴含有德育因素的小故事剧本,以小组活动的形式,通过学生们的分组情景演绎,生动具体地展现故事场景,再抛出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让学生们在情景表演和讨论分析中掌握课堂知识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情景表演中渗透了德育教育,达到一举多得的目的。比如在学习静脉血液与血流之前,可以布置预习相关内容,把表演任务的小剧本交给其中两个小组。其中一个小组的表演的场景内容是:卧床数日的体弱患者猛然想下床去上厕所,却不料突然眼前发黑,头晕而猛然摔倒在地。很不幸,还撞到了床头柜受伤流血了。旁边的家属和护士都没有来得及搀扶。这个场景的表演时间和主要内容交给学生就行,至于患者、家属、护士的具体的名字、神态、语言、动作让学生自己创作。学生在这方面非常有天赋和热情,排练后之后,在课堂上都表演得惟妙惟肖。学生们都看得津津有味。然后,我们分组进行讨论分析:①体弱久病卧床的患者突然下床站立为什么会发生眼前发黑甚至晕厥?②刚才情景当中的护士有哪些细节工作没有做到位?③如果你是该护士,应当怎么做?讨论分析结束后,还可以请第二个小组按讨论结果演绎一次让患者没有摔倒受伤的过程。情景分析渗透法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生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还通过职业场景的再现让学生领会到:在职业生涯中,不但要具备扎实基本功,还要处处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3.2.5实验实践渗透法。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它所有的理论知识都来源于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学生都对生理学实验很感兴趣,操作欲望高,能配合听从教师安排。因此,课堂实验和课后实践环节往往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育的良机。生理学教师利用好往往能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例如,首先,第一次上实验课前,教师就应该把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告知全体学生,提前安排好分组,选拨小组长,规范着装、仪容仪表、个人物品及到达时间,布置实验前预习准备,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安排好每次实验后的物品归类和值日清洁工作,布置实验报告,对违反各项规章制度者,如迟到、早退、不按要求穿工作服、实验中嬉笑打闹、损坏实验器械、逃避值日等行为要进行耐心说服及严肃批评教育,对实验中表现优良的小组和个人要及时表扬和适当奖励,做到奖惩有理、有度、有力。更要明确告知学生:实验室就相当于以后的工作室,穿好工作服进入工作环境,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相当于遵守以后工作单位的规章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其次,在不同的生理实验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在备课时提炼出德育闪光点,设计渗透环节。例如,在呼吸系统肺活量的测量实验中,全班学生都很感兴趣,积极地按教师要求测量出自己的肺活量。此时,教师可以在全班男生和女生中各选择出两人,分别是肺活量最高和最低者,引导学生观察体态特征,引发学生思考:肺活量除了年龄、性别差异之外,还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应该如何提高肺活量?此后,可适时地引导学生课余应该多做有氧运动,积极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好基础。又如:在循环系统生理人体心音听诊和血压测量实验中,都要使用听诊器。在学生分组练习前,教师要先找一个学生扮演患者进行示范教学,实验场景很接近以后的工作场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此环节进行言传身教。在示范心音听诊时,患者扮演者躺卧在实验桌上,医务人员扮演者教师拉起患者衣服暴露胸壁后,要及时给患者拿衣服或被单掩盖腹部和保暖。在听诊器放上胸壁听诊前,若天气寒冷,应先把听诊器放在自己手心焐热,再放置在患者胸部听诊。示范之后,还可以请患者扮演者和在场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也会领悟到操作中的细致动作体现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传递了人与人之间的体贴和温暖,于细微之处彰显了医务工作者的个人素养。学生在校期间受到了熏陶和养成教育,其行为习惯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自然而然也会如此。3.2.6哲学思维渗透法。生理学同时也是一门理论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生理学理论知识里面也蕴含着许多哲学思想的闪光点,其中包括:对立统一规律,量变与质变,部分与整体,结构决定功能等唯物辩证法思想。下面,举例说明。对立统一规律亦称矛盾规律,而矛盾双方的统一与斗争,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例如:生命的基本特征中人体的新陈代谢是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的对立统一。体液调节中有很多相互拮抗的两类激素,如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最终分别维持了体内血钙、血糖的稳定。人体大部分内脏器官接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其作用往往是相反的,共同维持着该器官的功能调节。内环境的稳态是相对恒定的状态:一方面,代谢过程使内环境不断破坏。另一方面,又在体内各种调节机制作用下,通过各系统的功能活动维持动态的平衡等等。例子不胜枚举。教师还可以延伸到生活中的例子,如学习与娱乐休息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学习与娱乐休息是对立的,占用学习的时间多了,娱乐休息的时间就会减少;休息的时间用多了,学习的时间就少了。另一方面,学习与娱乐休息又是统一的,学习好了,就可以安心地玩耍休息;休息好了,可以更高效地学习。类似的还有学习与工作的矛盾、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等,让学生领悟生活中矛盾无处不在,在矛盾双方找到一个平衡点,处理好各种矛盾,分清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基本变化状态,量变发展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发质变。生理学教学中会遇到很多这样的例子,如:讲授刺激与反应,刺激必须达到阈强度,才能引起组织反应;讲授动作电位的引起及产生原理,细胞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才能引发动作电位;讲授葡萄糖的重吸收,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肾小管液中的糖就不能全部被重吸收,出现糖尿现象。教师同样可以延伸到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领悟学习工作中积累的重要性,积少成多,才能水滴石穿,化蛹成蝶;另一方面,做事情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坚持适度的原则。在生理学教学中应用哲学思维,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生命现象的本质规律,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同时,促进学生更客观更理性地看待问题,对学生心智的成长非常有帮助。3.2.7格言警句渗透法。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适当地穿插格言警句进行德育渗透。例如讲解新陈代谢是细胞、机体自我更新的过程,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下一刻的你和此刻的你有了变化,明天的你和现在的你不一样。可以引用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名言“人不能同时踏入同一条河流”。世间万物皆变,此河流已经不是彼河流了。与其对着逝去的河流空自悲切,还不如珍惜现在,把握现在,此刻开始努力,让明天的自己变得更好。例如,在期中考试前,教师要强调考场纪律,杜绝考试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平公正,可以用“学以载道,诚信为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进行诚信教育,并且在考试中一定要严格监考,对违纪行为绝不姑息。又比如有些学生在期中考试后有些骄傲自满,可以用“满招损,谦受益”进行劝诫。对学习上有些懈怠不够努力的学生,可以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进行鼓励鞭策。在实验中操作失败的学生,可以用“失败乃成功之母”鼓励学生重做实验。教学过程中适当地使用格言警句能对学生起到激励、鞭策、劝诫、警示等作用,提高了德育渗透的效果。3.2.8作业拓展渗透法。因为课堂的时间很有限,而学生课后的学习时间相对自由和宽余,生理学知识点的进一步理解、掌握和运用肯定要通过课后作业的不断强化复习来完成。因此,有些时候,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可以设计成既能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又能渗透德育教育的作业。比如,很多学生都非常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在体检中发现自己有贫血后,经常会询问教师为什么会贫血?贫血应该如何治疗?因此,在讲授血液这一章节中的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时,可以设置课后作业进行知识点的拓展及德育教育的渗透。比如:课后作业可以设计成表格的形式,列出不同种类的贫血,就贫血原因、治疗方法、食疗应补充的食物等进行填空。表格后面,再反问学生挑食好不好?应该如何避免贫血?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查阅资料后,学生明白了贫血有多种,可以是再生障碍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肾性贫血等,而针对不同的贫血原因,治疗方法也各异,如缺铁性贫血要补充铁剂,饮食上还应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如菠菜、猪肝、瘦肉等,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要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饮食上应摄入富含叶酸的新鲜蔬菜和动物性食物。这样的课后作业拓展关乎学生的身体健康,学生很感兴趣,会积极地配合完成,既能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点关于红细胞的生成与调节的理解,又能为临床内科学的学习打下基础,还能让学生意识到: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营养,日常生活不应该挑食,饮食要均衡搭配,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此外,还可以多种方法结合渗透德育教育,比如典型案例渗透法+问题提问渗透法+讨论分析渗透法,讲授血型与输血内容课堂可通过典型案例的提问、分组讨论分析,最终解答渗透。又如问题提问渗透法+作业拓展渗透法,讲授血量、血型与输血内容课堂可采用问题提问渗透法。课后,可以补充作业拓展渗透法,可布置作业请学生查阅资料:什么是无偿献血?有何意义?无偿献血需要具备什么条件?以上各种方法结合不一而足,并没有一个固定、一成不变的模式,要视需求灵活采用。但无论是哪一种德育渗透的方法,都需要教师事先充分备课,熟悉教材,深入教材,充分地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并写进教案中,且在课堂PPT或者书本上做好标记。这样不容易在授课时遗忘。只有这样,教师才是真正地把学科德育渗透放在心上并落到实处。根据每次授课内容及特点的不同,授课时,还要选好切入点,精心筹划,巧妙安排,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进行渗透。切不可牵强附会、生搬硬套、简单粗暴地灌输,或者长篇大论、空洞地讲大道理。这样非但不能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反而适得其反,易引起学生反感和内心抵触,降低渗透教育的效果。

4德育渗透的注意事项

4.1言行一致做出表率。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要言行一致,德行合一,为学生作出表率,形成示范效应。要求学生不迟到早退,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提前到达教室,做好课前准备,按时下课,不提前不拖堂。要求学生上课不睡觉,教师自身要精神饱满,神采飞扬。教师在课堂中和生活中均应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保证自己的言行举止合乎礼仪规范,处处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体贴和关爱,用自己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去感染熏陶学生,影响改变学生,最终达到良好的德育渗透效果。4.2细水长流持之以恒。聚沙成塔非一日,聚水成涓缓缓来。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渗透是一项长期工程,要看到成效非一日之功,非一人之力,需要我们不同工作岗位的教师共同努力,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强求每节课都有德育渗透,但要求每章节渗透教育一点点,细水长流,持之以恒,冰雪消融,最终每个学生也会因为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共同努力而明显改变。4.3注重整体关注个别。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的文化基础及个人素质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不能奢望能把任何素质的学生都培养到某一个统一的高标准。另外,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也不一样,在教学过程中,在追求全体学生共同提高素质的同时,应关注并兼顾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德育要求,因材施教,对特殊的学生个别教育。笔者认为,只要学生能不断进步,素质在原来的基础上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便是成功的素质教育。4.4及时反思不断完善。所谓教无定法,不同的教学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同样的方法用在不学生生的身上效果也不一致。这样就要求教师在德育渗透过程中要不断探索,及时反思,及时归纳总结,不断完善和提高教育效果。比如,在采用了德育渗透活动的课后,教师可以反思:这个故事、案例、问题、讨论、表演等学生感兴趣吗?课堂气氛好吗?学生参与度高吗?教育效果如何?达到预期的目标了吗?有哪些出彩的地方?哪些环节还应进一步完善提高?在德育渗透实践过程中,还应及时撰写教学记录、个案分析,对教学得失做细致的剖析,对教学环节进行小结和反思,才能不断地巩固提高德育渗透的效果。总之,重视德育教育是教育的根本。生理学教学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传授,还包括对学生社会道德、价值观念、习惯养成、行为准则等多方面的培养。相信我们生理学教师的用心和做法一定会为德育教育添砖加瓦,为培养更多具有优良品行的医学人才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晓宏,魏荣.医学院校专业课教学中德育渗透原则探析[J].医学与社会,2009,22(7):62-63.

[2]叶娟.浅谈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学教学参考,2015(6):127-128.

[3]田晶,高俊涛,王春艳.在生理学教学中贯穿哲学思维[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2,33(2):118-119.140

作者:丘灵芝 单位:珠海市卫生学校